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世界患了选举冷淡症

黄文汉 · 2008-02-13 · 来源:中国经济网
美国总统奥巴马 收藏( 评论() 字体: / /
 

世界患了选举冷淡症

黄文汉

  2008年许多国家都进入大选年,各路“拜票”的政治家纷纷“上山下乡”,使出浑身解数拉票,以求为自己和自己的党派争得一席之地。

  一般公认,选举制度最健全、选举文化最发达的,非欧美国家莫属。但耐人寻味的是,欧美选民对选举并不积极,动员选民投票,成为许多政党和政客最头疼的使命。

  比如去年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率仅31%,第二轮也只有34.11%,远未到达半数,而如此低的投票率竟然是33年来最高的一次;美国大选投票率一般都在60%以下,且中老年和妇女投票比率高,而作为社会中坚的中青年投票率低;英国2006年地方选举投票率不到40%,最低的北爱尔兰甚至不到30%,选举观察家们已欢呼“前所未有的高投票率”了;德国算是个例外:2002年选举投票率高达79.1%,2005年也达77.7%,但不少评论家都认为这和两德统一效应有关,且这一比率也同样在逐年下滑。

  那么,欧美国家的选民何以对选举冷淡?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选举政治在欧美国家已有悠久历史,选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正因为得来太容易,所以面对选举他们就显得有些率性———反正选择不登记、不投票,同样是选民权利的一部分。加之这些国家资讯发达,下情上达、反映民意的渠道有很多,而且如媒体监督等渠道还可随时反馈,在许多选民、尤其青年选民看来,比4或5年一度的用选票表达民意,来得便捷得多。

  其次,选举虽是民主的体现形式之一,但毕竟还要通过民意代表这道“二传手”,而这些“二传手”一旦当选,是否会忠实“二传”角色而不至走样,或能否达到满足民意的效果,都很难说。笔者所在的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选民对治安恶化、公共交通票价连年上涨和市长等公务员大幅度提高工资等意见很大,几乎每次选举这些议题都会被提出。但几年过去,这几项老大难不但没解决,有的还变本加厉,而当初信誓旦旦的民意代表要么缄口不谈,要么说了没用。尽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不能只归咎于选举,但显然会挫伤选民投票的热情。

  再者,西方政党政治发展了几百年,当初阵垒分明、诉求和政纲针锋相对的模式,已逐渐演变成互相仿效抄袭、选票和选战胜利至上的功利主义模式。比如在英国,执政的工党就利用本国特殊选举制度,屡屡制造即将大选的假象,诱使在野党提前抛出竞选政纲,然后或照搬,或化解;去年法国的大选,左派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提出的竞选纲领,其基本要素竟和本应格格不入的右派政纲颇多贴合,以至于被对手嘲笑抄袭;美国此次大选的初选同样出现类似情形,诸如候选人为选举需要时而声称支持伊拉克战争时而又反对、时而呼吁抵制中国玩具进口时而又声称误会,以及用娱乐明星助阵拉票、用脱口秀加深选民印象的所谓“零售政治”大行其道。这些选举技巧固然可在短期内达到聚拢人气、注意力和票数的作用,却不利于培养选民对政党、阵营和政治家的忠诚度和信任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容易对政客和选举本身产生疲惫感或厌倦感,从而远离投票,甚至搞恶作剧———美国每年总统选举,都会有10000多张有效选票投给大名鼎鼎的米老鼠,甚至在瑞典某小镇,米老鼠还曾差点当选议员。

  此外,一些政治家在选举过程中大包大揽,不惜许下众多空头支票,一旦当选却出于种种考虑不予兑现。当年老布什在选举中曾说出著名的“看着我的眼睛,相信我,我不加税”,当选后却很快食言;另一些政治家则采用“盘外招”增加获胜砝码,如移民国家加拿大,移民中未入籍的“永久居民”原本无选举权,但许多政党内部候选人的推选只看是否党员,不看是否本国人,于是一些精明的政客便拼命拉拢这些“外国党员”,利用他们的票数打垮党内竞争对手,好让自己脱颖而出。这类事情发生多了,选民也自然如听惯“狼来了”一般,对选举投票态度冷淡了。

  当然冷淡并非绝对的,一般而言,地区、市镇级别的选举投票率比全国性选举要高,而且选举级别越低,选民表现往往越踊跃。这是因为地域性选举的政纲都是选民身边每天发生、必须关注的事,候选人也往往是选民十分熟悉、朝夕相处的人,选举承诺落实率比较高,而且选民对候选人的信任感也较扎实。正因如此,在欧美国家,才常有人把“一切选举政治都是社区政治”挂在嘴边。

  和欧美国家不同,一些新兴国家,比如非洲各国,在

世界患了选举冷淡症

黄文汉

  2008年许多国家都进入大选年,各路“拜票”的政治家纷纷“上山下乡”,使出浑身解数拉票,以求为自己和自己的党派争得一席之地。

  一般公认,选举制度最健全、选举文化最发达的,非欧美国家莫属。但耐人寻味的是,欧美选民对选举并不积极,动员选民投票,成为许多政党和政客最头疼的使命。

  比如去年法国大选,第一轮投票率仅31%,第二轮也只有34.11%,远未到达半数,而如此低的投票率竟然是33年来最高的一次;美国大选投票率一般都在60%以下,且中老年和妇女投票比率高,而作为社会中坚的中青年投票率低;英国2006年地方选举投票率不到40%,最低的北爱尔兰甚至不到30%,选举观察家们已欢呼“前所未有的高投票率”了;德国算是个例外:2002年选举投票率高达79.1%,2005年也达77.7%,但不少评论家都认为这和两德统一效应有关,且这一比率也同样在逐年下滑。

  那么,欧美国家的选民何以对选举冷淡?原因自然是多方面的。

  首先,选举政治在欧美国家已有悠久历史,选民们司空见惯,习以为常,正因为得来太容易,所以面对选举他们就显得有些率性———反正选择不登记、不投票,同样是选民权利的一部分。加之这些国家资讯发达,下情上达、反映民意的渠道有很多,而且如媒体监督等渠道还可随时反馈,在许多选民、尤其青年选民看来,比4或5年一度的用选票表达民意,来得便捷得多。

  其次,选举虽是民主的体现形式之一,但毕竟还要通过民意代表这道“二传手”,而这些“二传手”一旦当选,是否会忠实“二传”角色而不至走样,或能否达到满足民意的效果,都很难说。笔者所在的加拿大大温哥华地区,选民对治安恶化、公共交通票价连年上涨和市长等公务员大幅度提高工资等意见很大,几乎每次选举这些议题都会被提出。但几年过去,这几项老大难不但没解决,有的还变本加厉,而当初信誓旦旦的民意代表要么缄口不谈,要么说了没用。尽管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复杂,不能只归咎于选举,但显然会挫伤选民投票的热情。

  再者,西方政党政治发展了几百年,当初阵垒分明、诉求和政纲针锋相对的模式,已逐渐演变成互相仿效抄袭、选票和选战胜利至上的功利主义模式。比如在英国,执政的工党就利用本国特殊选举制度,屡屡制造即将大选的假象,诱使在野党提前抛出竞选政纲,然后或照搬,或化解;去年法国的大选,左派社会党候选人罗亚尔提出的竞选纲领,其基本要素竟和本应格格不入的右派政纲颇多贴合,以至于被对手嘲笑抄袭;美国此次大选的初选同样出现类似情形,诸如候选人为选举需要时而声称支持伊拉克战争时而又反对、时而呼吁抵制中国玩具进口时而又声称误会,以及用娱乐明星助阵拉票、用脱口秀加深选民印象的所谓“零售政治”大行其道。这些选举技巧固然可在短期内达到聚拢人气、注意力和票数的作用,却不利于培养选民对政党、阵营和政治家的忠诚度和信任感。久而久之,他们就容易对政客和选举本身产生疲惫感或厌倦感,从而远离投票,甚至搞恶作剧———美国每年总统选举,都会有10000多张有效选票投给大名鼎鼎的米老鼠,甚至在瑞典某小镇,米老鼠还曾差点当选议员。

  此外,一些政治家在选举过程中大包大揽,不惜许下众多空头支票,一旦当选却出于种种考虑不予兑现。当年老布什在选举中曾说出著名的“看着我的眼睛,相信我,我不加税”,当选后却很快食言;另一些政治家则采用“盘外招”增加获胜砝码,如移民国家加拿大,移民中未入籍的“永久居民”原本无选举权,但许多政党内部候选人的推选只看是否党员,不看是否本国人,于是一些精明的政客便拼命拉拢这些“外国党员”,利用他们的票数打垮党内竞争对手,好让自己脱颖而出。这类事情发生多了,选民也自然如听惯“狼来了”一般,对选举投票态度冷淡了。

  当然冷淡并非绝对的,一般而言,地区、市镇级别的选举投票率比全国性选举要高,而且选举级别越低,选民表现往往越踊跃。这是因为地域性选举的政纲都是选民身边每天发生、必须关注的事,候选人也往往是选民十分熟悉、朝夕相处的人,选举承诺落实率比较高,而且选民对候选人的信任感也较扎实。正因如此,在欧美国家,才常有人把“一切选举政治都是社区政治”挂在嘴边。

  和欧美国家不同,一些新兴国家,比如非洲各国,在推行选举制度之初,选民是很踊跃的,投票率也往往高达90%以上,但几年之后就会明显下降,下降幅度甚至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大。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国内发展程度不平衡,文盲率高,许多选民根本不知选举为何物,或者拿着选票不知所适。虽然一些非洲国家推行了一些特别的简易选举法,如冈比亚发明“彩球投票”,赋予每个候选人一种颜色的彩球,选民只需领取中意候选人颜色的球投入票箱,即使不识字也能顺利表达意见。再如赞比亚,曾推行过“动物投票法”,即给每个候选人选择一种代表动物,选民只需投票给猩猩、大象或河马,而无需辨认复杂的政党或候选人名称。但这种方法同样可能被政客作弊,赞比亚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在任总统利用自身权力,将自己的代表动物选为翱翔蓝天的雄鹰,而对手则以形象猥琐的小蛇为代表,结果大得印象分之利,这样的事多了,选民的热情自然消退不少;二是不少新兴国家由于殖民时代的后遗症,国内部族林立,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各部族比人头、分座位的游戏,竞选往往徒具形式,结果早已不选自出,这样一来,选民自然懒得多费工夫;三是由于匆忙推行选举制,准备不足,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在选举中舞弊、收买选民、选举暴力,诸多不正常现象层出不穷,选举过程乱象百出,选举后胜者如坐针毡,不能安枕,败者不肯服输屡屡挑战,这些都很容易让选民产生厌恶、反感甚至畏惧,从而选择远离投票。

  由此可见,选举固然是表达民意的渠道,但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如何培养、调动和保持选民对选举和投票的信心和热情,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相当严肃的课题和艰巨的挑战。▲(是自由撰稿人。)

推行选举制度之初,选民是很踊跃的,投票率也往往高达90%以上,但几年之后就会明显下降,下降幅度甚至比欧美发达国家更大。

  究其原因,一是这些国家国内发展程度不平衡,文盲率高,许多选民根本不知选举为何物,或者拿着选票不知所适。虽然一些非洲国家推行了一些特别的简易选举法,如冈比亚发明“彩球投票”,赋予每个候选人一种颜色的彩球,选民只需领取中意候选人颜色的球投入票箱,即使不识字也能顺利表达意见。再如赞比亚,曾推行过“动物投票法”,即给每个候选人选择一种代表动物,选民只需投票给猩猩、大象或河马,而无需辨认复杂的政党或候选人名称。但这种方法同样可能被政客作弊,赞比亚历史上就曾发生过在任总统利用自身权力,将自己的代表动物选为翱翔蓝天的雄鹰,而对手则以形象猥琐的小蛇为代表,结果大得印象分之利,这样的事多了,选民的热情自然消退不少;二是不少新兴国家由于殖民时代的后遗症,国内部族林立,选举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了各部族比人头、分座位的游戏,竞选往往徒具形式,结果早已不选自出,这样一来,选民自然懒得多费工夫;三是由于匆忙推行选举制,准备不足,民主政治的基础薄弱,在选举中舞弊、收买选民、选举暴力,诸多不正常现象层出不穷,选举过程乱象百出,选举后胜者如坐针毡,不能安枕,败者不肯服输屡屡挑战,这些都很容易让选民产生厌恶、反感甚至畏惧,从而选择远离投票。

  由此可见,选举固然是表达民意的渠道,但也并不是包治百病的万能良药,如何培养、调动和保持选民对选举和投票的信心和热情,对任何一个国家而言,都是相当严肃的课题和艰巨的挑战。▲(是自由撰稿人。)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