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赌服输 问问高盛吧
2009年07月22日 新民周刊
撰稿·朱伟一
2009年7月14日高盛报喜:其第二季度收入为137.6亿美元,利润达到创纪录的34.4亿美元。同日美国财政部宣布,6月底美国政府赤字达到1.1万亿美元。高盛欢庆之日,就是美国难受之时。
美国经济依旧凄风苦雨。6月份美国新增失业人数46.7万人,失业率高达9.5%,并很有可能在2011年上升到12%。有毒资产仍然趴在金融机构的账上。美国住房价格有可能下跌40%,而各地区目前至多仅下跌30%,仍然还有下跌空间。
高盛为什么能够顶风行船、逆势起飞?难道是高盛中确有高人吗?恐怕不是。高盛的收入主要来自交易。高盛的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产品交易部门是主要创收单位。所谓的交易其实就是豪赌,赌次债、赌油价、赌汇率。油价为什么忽高忽低,动荡不停,就是因为有高盛这样的公司在其中上下其手。美国为什么迫切希望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原因也在于此:华尔街要赌。不错,有市场便有投机。投机是一种“必要的邪恶”。但问题是高盛赌输了却不肯出局。不仅是不出局,还要政府出资援手。其他人为什么就得愿赌服输?甚至是没有赌也得服输——纳税人没有赌也得出钱救高盛,中国没有赌也要承受美元贬值的损失。
官商一家是高盛逢凶化吉的主要原因。高盛被美国人戏称为“政府之盛”(GovernmentSachs)。为了获取政府资金,高盛改为银行控股公司。但政府除了给高盛资金和担保方面的援助之外,并没有对其加强监管,高盛仍然是为所欲为。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站在高盛后面为其撑腰,客户和投资者就会挤兑高盛,高盛也早已烟飞灰灭。还有,高盛从A IG处得到129亿美元的合同付款。如果美国政府不救AIG,那么高盛就拿不到这笔巨资。雷曼一倒,高盛少了一大竞争对手。如果雷曼不倒,今天是要与高盛争抢业务的。保尔森不救雷曼的时候一口咬定,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救AIG的时候,保尔森就有权了,毫不犹豫,出手果断。为什么救AIG却不救雷曼?
高盛内部的领军人物若是真的是智叟类人物,如果他们真的能见人之所不能见,他们为什么会如此惊慌失措地抛售高盛的股票?高管如此鬼鬼祟祟,很是委琐。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要高盛依然故我,美国就国无宁日,世界也无宁日。马特·泰比(MattTaibbi) 先生在《滚石》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伟大的美国泡沫机器》(该书名比书名《伟大的博弈》如何?)。文章中泰比先生对高盛口诛笔伐,称美国是“匪帮国家,是匪帮经济”。泰比先生又指出:“我们有的人按规矩办事,而另一些人则得了逍遥令,可以高高在上,无须劳作,直到曲尽人散。”而泰比先生所说的“其他人”和“匪帮”,指的就是高盛的那帮银行家。《滚石》不是一张街头小报。《滚石》杂志是美国的一份半月刊,是一份集音乐、政治和流行文化为一体的综合性刊物。该杂志1967年创刊,2009发行量为140万册。《纽约时报》也有文章指出,“高盛精于其营生,但高盛的营生对美国不利。”美国那边对我们的国营企业多有非词,非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并以此为借口假世界贸易组织打压中国。试问,高盛这样的企业比中国的国企如何?不错,高盛的高层领导并非由美国政府指派,但美国的财政部长和财政部的高官却由高盛或其他华尔街的大银行指派。试问,美国式的资本市场难道是市场经济?世人都道市场经济好,但我们经常将市场经济与商业经济混为一谈。市场经济要讲供求关系,而商业经济只讲赚钱,高盛讲供求关系了吗?当市场已经将高盛唾弃,它却赖着不走,凭借政治关系获得政府援手,缓过气来之后又继续豪赌。高盛讲市场了吗?-
高盛八面圆通 世界恐无宁日
2009年07月24日 来源:上海证券报 :◎朱伟一
◎朱伟一
中国社会科学院
法学所兼职教授
在高盛为其第二季度137.6亿美元收入以及创纪录的34.4亿美元利润报喜的时候,美国政府赤字6月底达到了1.1亿万美元,失业率高达9.5%,并很有可能在2011年上升到12%;有毒资产仍然趴在金融机构的账上,住房价格有可能下跌40%……
高盛为什么能够顶风行船,逆势起飞?难道高盛确有高人吗?恐怕不是。高盛的收入主要来自交易。高盛的固定收益、货币和大宗产品交易部门是主要创收单位。所谓的交易其实就是豪赌,赌次债、赌油价、赌汇率。油价为什么忽高忽低,动荡不停,就是因为有高盛这样的公司在其中上下其手。美国为什么迫切希望人民币汇率自由浮动?原因也在于此:华尔街要赌。
哈佛大学法学院的卢西恩·A·比比查克教授是美国少数敢于点名批判华尔街的学者。他说:“现在似乎又要重归错误的短期分配结构。而这种结构在很大程度上导致了金融危机。”高盛这回或许是赌赢了,但这并不能证明赌博是正确的。如果赌钱赚了,周围的人一片赞好或保持沉默,赌输了就一片喊打,那赌徒如何会戒毒?金融危机远未结束,高盛可以一如既往地推行高风险业务,而其风险仍然由全美纳税人来承担,由全世界持有美元的国家和人民来承担。
官商一家是高盛逢凶化吉的主要原因。高盛被美国人戏称为“政府之盛”(Government Sachs)。高盛发行债券筹集280亿美元资金,是由美国储蓄保险公司作担保的。以全美纳税人为其后盾。为了获取政府资金,高盛改为银行控股公司。但政府除了给高盛资金和担保方面的援助之外,并没有对其加强监管,高盛仍然可以为所欲为。但是,如果没有政府站在高盛后面为其撑腰,客户和投资者就会挤兑高盛,高盛怕早已烟飞灰灭。还有,高盛从AIG处得到129亿美元的合同付款。如果美国政府不救AIG,那么高盛就拿不到这笔巨资。雷曼一倒,高盛少了一大竞争对手。保尔森不救雷曼时一口咬定,他没有这个权力。但怎么救AIG时,保尔森就有权了呢?
在雷曼倒闭后的8个月中,高盛高管们也乱了阵脚,慌慌张张地出售其所持有的高达7亿美元的高盛股票。而就在高盛高管大量抛售其股票时,高盛还从美国政府那里拿了100亿美元救助贷款。美国媒体就此请教高盛,但高盛的发言人拒不回答。
庆父不死,鲁难未已。只要高盛依然故我,美国就国无宁日,世界也无宁日。马特·泰比(Matt Taibbi)先生在《滚石》杂志上发表过一篇文章,题为“伟大的美国泡沫机器”,对高盛口诛笔伐,称美国是“匪帮国家,是匪帮经济”。泰比先生说:“我们有的人按规矩办事,而另一些人则得了逍遥令,可以高高在上,无须劳作,直到曲尽人散。”而泰比先生所说的“其他人”和“匪帮”,指的就是高盛那帮银行家。《纽约时报》也有文章说,“高盛精于其营生,但高盛的营生对美国不利。”
长期以来,对我们的国有企业,美国那边多有微词,非说中国不是市场经济,并以此为借口假世界贸易组织打压中国。那么请问,高盛这样的企业比中国的国企如何?不错,高盛的高层领导并非由美国政府指派,但美国的财政部长和财长部的高官却由高盛或其他华尔街的大银行指派。试问,美国式的资本市场难道是市场经济?世人都道市场经济好,但我们经常将市场经济与商业经济混为一谈。市场经济讲供求关系,而商业经济只讲赚钱。高盛讲供求关系了吗?高盛讲市场了吗?当市场已将高盛唾弃时,它却赖着不走,凭借政治关系获得政府援手,缓过气来之后又继续豪赌。
中国尚无高盛这样的金融机构是件幸事。但中国仍然有人认为,高盛的方向是美国的方向,是全世界的方向。金融危机以来,国内已经从华尔街收编了不少人才,从高盛也收编了不少——据说都是人中吕布、马中赤兔式的英才,还有将才和帅才,其中一些人也已走上了相当的领导岗位。若是这些亲爱的“海归”能够反戈一击,以亲身经历控诉高盛和华尔街银行的种种倒行逆施,那么国家有幸,民族有幸。若是他们只说其一,不说其二,甚至是充当高盛和华尔街在中国的代理人,贩卖和兜售美式资本市场,那么高盛就会在中国上演其全版武戏和文戏,那结果恐怕就会很糟。
美国资本市场已是明火执仗了,但美国资本市场的信徒仍然到处宣讲,而且只许他们大谈资本市场的伟大博弈,不许别人批评资本市场的伟大骗局。其实,这些信徒在华尔街时,也是受欺负、受压迫的。为什么回到国内后就装神弄鬼,还要冒充是华尔街决定政策的人?
严酷的事实是,交易中与高盛互为对手时必须提高警惕,与高盛在同一条战壕里时,更需要提高警惕。中国企业也曾在资本市场试水,与高盛对赌,小试牛刀。试问,中国企业可赢过高盛?没有。从来是折了夫人或赔兵,经常还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对高盛这样的公司,我们应敬而远之;高盛能够称雄的资本市场,我们更应敬而远之。
附文:
高盛和摩根大通成后华尔街时代两强
星岛环球网 www.stnn.cc 2009-07-23
随着高盛、摩根大通业绩报告的出炉,华尔街新金融生态格局已逐渐清晰,高盛和摩根大通成为后华尔街时代的两强。
高盛重获“买进”评级
7月14日,高盛公布的第二季度财报显示,公司净利润34.4亿美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4.59%;实现每股收益4.93美元,较去年同期增长7.64%。这一结果远远超过此前市场预期。据华尔街日报进行的调查显示,分析师对高盛第二季度每股收益的平均预测为3.48美元。
高盛第二季度盈利主要来自固定收益、商品期货、货币交易以及传统的投行业务。分析人士认为,高盛超过市场预期盈利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竞争对手的乏力。自去年3月以来,华尔街五大投行中除了高盛和摩根士丹利转型成为银行控股集团之外,其他三家投行先后处于被人收购和破产的境况中。尽管高盛转型成为银行控股集团,但是公司在投行上的优势却得到了进一步的强化。
在华尔街颇有影响的银行业分析师梅瑞迪斯·惠特尼认为,由于竞争对手已经锐减,高盛将在接下来的“发债大潮”中获取丰厚利润,美国政府大幅举债应对预算赤字,可让高盛赚进丰厚手续费。因此,惠特尼将高盛的股票评级调高到“买进”。这也是她离开奥本海默公司自行创业以来,首次建议买进银行股。
摩根大通是受全球金融和经济危机影响最小和唯一一家自2007年每季均实现盈利的美国大型银行。该公司今年第二季度净利润达到27亿美元,每股收益28美分,较去年同期增长36%。
财报显示,摩根大通第二季度的营业收入为277亿美元,从而使该公司今年上半年的收入创了历史新高。去年3月收购了贝尔斯登的摩根大通的投行服务收入和投行市场收入均创历史记录,投行服务收入居全球同业榜首。此外,二季度该公司商业银行、资产管理、资金及证券服务和零售银行均有坚实的表现,从而部分抵消了消费者贷款和信用卡服务业务的信贷损失。
美银花旗前景堪忧
美国银行和花旗集团也提交了盈利的二季度报告,但是经过仔细分析,投资者对于这两家公司的前景并不敢过于乐观。花旗的盈利主要来自其出售经纪业务部门美邦证券所得到的收入。花旗出售美邦证券进账111亿美元。如果没有这笔收入,花旗实际上第一季度亏损将超过20亿美元。 ww
,
日发布的调查报与花旗类似,美国银行减持部分中国建设银行股份,从而获得91亿美元,如果扣除这笔收入,美国银行在今年第二季度也无法实现盈利。
从市场表现看,公布业绩之后,高盛和摩根大通的股票不断走强,花旗和美国银行的股票则在业绩披露之后一路下滑。
7月22日,富国银行和摩根士丹利也将公布第二季度财报。不过,从市场预期来看,这两家企业不在高盛和摩根大通所在的第一梯队里。业内人士预计,在年内,高盛和摩根大通两强领跑华尔街的格局将会进一步强化。
信贷风险有上升之势
尽管美国几家大型银行的盈利状况已大有起色,但银行业面临的信贷风险仍有上升之势。
美财政部金融局7月21日发布的调查报道显示,虽然美国大型银行连续第二年收紧了贷款发放标准,但大型银行所有贷款产品的信贷风险都在上升。
金融局称,截至今年3月底的12个月里,对59家美国大型银行的调查发现,86%的银行表示严格了贷款发放标准,这是2004年至2007年期间银行持续放松贷款标准以来连续第二年收紧贷款标准。其中,物业套现贷款、商业建筑贷款以及住宅贷款是信贷标准收紧程度最大的三个领域。
尽管银行减少了贷款发放,但美财政部发现,对于多年来信贷标准松弛已经造成的信贷风险,银行没有采取太多措施加以纠正。在调查期内,零售和商业信贷的风险水平均有所上升,检查人员认为未来12个月内信贷风险将继续上升。(来源:中国证券报)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