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必须吸取塔利班在阿富汗战争中陷入困境的教训
郭春孚
美军侵略伊朗的最后期限不远了。伊朗军队如何与美军打仗,才能最有效地保存自己的实力,又能给敌人最大的杀伤呢?
伊朗必须吸取塔利班在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中陷入困境的教训。首先,要避开敌人的狂轰滥炸,尽量保存自己的有生力量;其次,要把握好战争的节点,利用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争取打好关键之仗;第三,与敌人打人民战争,将敌军拖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打持久战。
为什么第二次阿富汗战争没有出现阿富汗游击队抗击苏军时的情景?曾经把反塔联盟赶得到处跑的塔利班怎么反被反塔联盟打得无招架之力?以美国为首的反塔联军胜利了吗?
战争双方的武力对抗,通常是由几个点支撑着,其中有对战争起转折作用的“拐点”,也就是战争关节点;还有对战争胜负起决定作用的“顶点”,也就是战争咽喉。在世界战争史上,那些双方对抗实力相当的战争,发展过程通常都要经过一些关键的战役或战斗即战争拐点,再经过一个对战争起决定作用的战役或战斗即战争顶点,才能分出胜负来。中国解放战争中著名的三大战役就是由关节点演变为战略咽喉的。蒋介石还是懂一点战争规律的,在三大战役结束后,他就开始着手向台湾撤退,名为战略退却,实则是逃跑。
到目前为止,阿富汗战争是一场没有任何“亮点”的战争。从军事上讲,既没有很明显的战争拐点,也没有出现战争顶点,没有那种双方殊死对抗的战争场面和过程。这就给好莱坞人拍电影制造了巨大的困难,一场没有卖点的战争谁看?
我断定这场战争会一直黑暗下去,让美军陷入遥遥无期的战争黑洞无法逃逸。
当然,战争拐点在阿富汗战争中曾经隐约地闪现过,而战争顶点因双方军力对比反差太大、过于悬殊始终没有机会出现。但这场战争看似以美军胜利告结束,实际上悬而未决。
从历史上看,谁把握住了战争拐点,谁就能控制战争的走势,谁就能为打赢战争顶点之役创造条件,并取得最后胜利。
在这场战争中能看出点眉目的拐点,是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和坎大哈三次战斗。从塔利班最初的强硬态度以及拥有几万人的武装却没有打出几场像样的战斗或战役来,可确认阿富汗只有将才,没有帅哥。
这种战争状态实在让人有点憋气、生气、叹气。
造成第二次阿富汗战争塔利班正义一方处于被动局面的原因主要有如下几点:
一,美军的空中打击的确是有效的。美军使用的是程序式打法(黔驴技穷,再想不出别的方法),先摧残塔利班极少的防空力量,然后摧毁具有战略价值的军事、经济、政治、文化目标,最后再进行战术轰炸,打击前线的塔利班守军,企图攻破阿富汗官兵的心理防线。阿富汗修筑的一些简易的野战工事,无论如何也无法抗衡美军的强大空地打击。让一支由民兵组成的武装部队,打只有正规军才能打的防御战,无疑是赶着鸭子上架。
二,几个战争拐点没有把握好。毛泽东在《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中明确指出:“主动地灵活地有计划地执行防御战中的进攻战、持久战中的速决战、内线作战中的外线作战。”但阿富汗军队领导人未能理解和运用毛泽东的这一战略战术思想,只记住了战略退却、诱敌深入和依靠根据地立足。从对马扎里沙里夫、昆都和坎大哈这几个战争点的坚守还是放弃的问题上,即可看出塔利班领导层的犹豫不决和意见分歧之大,致使指挥和战斗都乱了章法和方寸。
例如,一开始塔利班宣称要和美国人打游击战,可是在战争开始后自己打的却是城市防御战;在坚守几个大城市时,塔利班说要坚守到底,但往往是战斗还没有怎么打,就主动放弃了。在战争中,放弃就意味着“被投降”、潜投降。
这些都说明塔利班没有找到与美军作战的正确方法,没有搞明白在阿富汗这种特殊地形条件下打城市防御战意味着什么。
按理说,马扎里沙里夫是应该打一个较大的战役的,因为其战略价值比昆都和喀布尔都大,而塔利班因为承受不了美军的狂轰滥炸提前逃之夭夭,致使这一地区很快就落入反塔联盟之手。
阿富汗塔利班可以有更好的打法,扭转自己的弱势地位,但由于种种原因,主要是因为没有经验,未能如愿。
美军对弱国部队固有的轻视和美军以往打仗的经历,以及美军是在大规模空袭以后开始发动地面攻击,在给阿富汗造成直接经济损失的同时,也给自己挖掘了死亡黑洞,所以很容易使其一部或数部因骄狂轻敌而盲目冒进。骄兵必败,这是战争的铁律。
因此,阿富汗塔利班完全可以利用这样的绝好机会,在战略退却中打歼灭战,选择有利地形相机全歼美军冒进的一二小股部队,完全是有可能的,无论从战略上和战术上来讲都是不难做到的。只要能够消灭一部分美军的有生力量,就会从心理上给美军以有效的震慑和威胁,从而使美军因犹豫不决而迟缓后续的地面行动,变被动为主动。以此为基础,只要能继续灵活地发挥民心、地利和战略优势,则完全有可能从根本上分散美军的地面进攻,使整个战场形势为之改观。
阿富汗不像南斯拉夫,没有多少可轰炸的地面设施,单凭空袭结束战争的可能性很小。所以,完全可以将美国拖入一场持久战的泥潭。孙子说:“……其用战也贵胜,久则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所以,塔利班政权完全有可能赢得不亡不败的结局。
但是,塔利班武装采取了完全相反的打法,从一开始的坚守北方重镇起,就一直是节节抵抗节节败退,最后发展到全面溃退,先是犯了“防御中的保守主义”,后来又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的错误,一味地以己之短应敌之长,始终未能发挥自己的局部优势制造战场有利态势,所犯的皆是兵家大忌。
所以,美军能迅速打垮塔利班政权,军事实力的悬殊不能不说是重要原因,但更主要的原因实际上还在于塔利班领导人军事指挥上的失误和心理出了问题。一旦意志和信心被摧垮,力量也就不再,不败才怪了。
三,在没有充分做好应对战争准备的情况下,断然下迎战的决心就意味着失败。本·拉登说:“我们不能允许美国人住在神圣的地区。我们要把他们赶出去,我们要对他们发动战争。如果以色列人杀死巴勒斯坦的孩子,如果美国人杀死伊拉克的无辜人民,如果大多数美国人支持他们放荡的总统,这就意味着美国在向我们开战,我们就有权进攻他们。”
由此可以看出,本·拉登的心是好的,是站在正义的立场上的。但让人没想到的是他有勇无谋,根本无法胜任统帅三军的重任,更想不到的是他胆小如鼠。一个三军统帅必须如狼似虎才行,如果能像帝企鹅一样可爱多情、稳重冷静、多谋善断则更好。
搞个“圣战”、打点零零碎碎的小伏击是比较容易的,但要抵御军事强国或军事联盟发动的现代侵略战争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了。奥马尔、本·拉登犯了与中央苏区李德、秦邦宪、张闻天等人同样的错误,就是自我迷信和骄傲轻狂。秦邦宪,又名博古 (此名为俄语“上帝”的音译),一个共产党人将自己视为上帝,能打败信奉基督教的蒋介石的军队围剿吗?第五次反围剿彻底失败了,差点被合围包了饺子,红军被迫转移,实际上最初就是“逃跑”。我们必须对历史负责任地说,如果没有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共产党和红军肯定早被蒋介石消灭了。
四,没有灵活运用“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以“人民支持”与敌打立体战。人心向背问题,是战争胜负的最终决定力量。阿富汗塔利班领导人、军人被美军的导弹爆炸震慑和气势汹汹的进攻吓垮了,而他们迷信恐怖袭击和宗教精英治国,长期脱离人民,阿富汗人民有力使不上,干着急没办法。
政府、军队与人民之间存在着一条沟壑,无法达成有效沟通并转化为有组织的行动,这是奥马尔政府和本·拉登塔利班武装不得不逃入大山、钻入山洞的根本原因。
所谓的塔利班“精神领袖”奥马尔并没有能发挥一点“精神领袖”的作用,徒有虚名罢了。如果让本·拉登做“精神领袖”则情况会有所不同,但他过分谦让了。只要能把人民充分发动起来,在“人民支持”下,将反塔联军拖入持久战,最后失败的肯定是反塔联军。
其实,第二次阿富汗战争从爆发的那天起就有了谁胜谁负的答案,非正义侵略方必败,正义卫国保家方必胜。现在表面上看美军胜利了,事实上并不是那么回事。因为战争的目的不是将一个地方全部摧毁,而是为了控制和利用,这就需要最后派兵占领。美军能长期占领阿富汗吗?我的看法是不能,美国撤军是迟早的事。
美国能征服伊朗吗?美国征服不了阿富汗、伊拉克,也肯定征服不了伊朗。美国发动中东战争很可能是自掘坟墓。即使美国一时得逞,但埋下了更多仇恨的种子,这是美国永远的噩梦。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