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以下简称拉美)政治形势基本稳定,局部动荡;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逐步好转,大多数拉美国家的经济已恢复增长,贫困人口和失业率有所减少;拉美对外关系更加多元化,拉美一体化取得了新的进展,拉美与美国关系有所改善,与欧盟、亚太和其他地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拉美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
政治形势总体稳定,局部动荡
2010年拉美政治形势基本稳定,局部动荡。5月下旬,牙买加因大毒枭科克被引渡到美国受审,首都金斯敦曾爆发骚乱,科克的支持者举行大范围示威活动,甚至进攻警察局,造成至少60多人丧生。9月30日,厄瓜多尔曾发生未遂政变,虽然对拉美政治形势产生了一定的消极影响,但并未影响到拉美政治发展基本平稳的主流趋势,拉美主要国家政治进程仍比较平稳。
010年拉美有6个国家(智利、哥斯达黎加、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伦比亚、巴西和海地)先后举行了大选,另有3个国家(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共和国、委内瑞拉)举行地方或议会选举。
智利2009年12月11日举行总统第一轮大选,中右反对派“争取变革联盟”候选人皮涅拉得票44.06%,领先于执政联盟的候选人、前总统弗雷(29.59%),但因两人得票率均不超过法定的半数,因此,两人在2010年1月17日的第二轮选举中再次进行角逐,皮涅拉赢得52%的选票,比弗雷多出近4%,皮涅拉获胜,并于3月11日就任,从而结束了中左执政联盟连续20年在智利长期执政的局面。
哥斯达黎加 2月7日举行大选,执政党民族解放党候选人劳拉·钦奇利亚以46.8%的支持率,击败了反对党公民行动党候选人奥顿·索利斯和自由运动党总统候选人奥托·格瓦拉,以较大优势赢得哥斯达黎加总统选举,并于5月8日宣誓就任。
特立尼达和多巴哥 于5月24日提前举行大选,反对党联合民族大会党等5党组成的人民伙伴联盟赢得大选,联盟领袖卡姆拉·佩萨德-比塞萨尔(Kamla persad-bissesar)于5月26日宣誓就任特多历史上首任女总理。
哥伦比亚于6月20日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执政党之一民族团结社会党候选人、前国防部长胡安·曼努埃尔·桑托斯得票率为69%,战胜了绿党候选人莫库斯(27.6%),并于8月6日正式就任。
巴西于10月31日举行第二轮总统选举,执政联盟推选的左翼劳工党总统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获56.05%选票,当选为总统,并将于2011年1月1日就任。
海地于11月28日举行大选,12月7日,临时选举委员会宣布,在第一轮选举中,18名总统候选人中没有一人获得半数以上选票,因此,两名得票最多的候选人反对党民主进步联盟的米朗德·马尼加和执政党团结党提名的候选人汝德·塞莱斯廷将于2011年1月16日展开第二轮对决。
玻利维亚于4月4日举行省、市长选举,执政党、左翼争取社会主义运动在全国9个省中的6个省获胜,其中包括原由反对派控制的潘多省,并在全国337个市的200个市获胜,但是失去了一些重要城市,如拉巴斯、苏克雷、奥鲁罗和波托西等的领导权。
多米尼加共和国于5月16日举行议会和市政选举,执政党多米尼加解放党获胜。
委内瑞拉于9月26日举行议会(国民大会)选举,查韦斯领导的执政党委统一社会主义党赢得165个席位中的96席,占多数议席,仍为议会第一大党,但未达到原定的赢得110席即三分之二多数议席的目标。
从2010年选举结果来看,左翼力量在拉美头号大国巴西的执政地位进一步得到巩固,中右力量和右翼力量继续在哥斯达黎加、哥伦比亚执政;但在智利,中右翼力量“变革联盟”通过大选,接替中左力量、执政长达20年的执政联盟上台执政。因此可以说,左派和右派力量此消彼长,中右力量略占优势。
经济恢复增长,明显好转
12月23日,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发表了《2010年拉美经济状况概览》报告,报告说,2010年拉美经济增长6%,扭转了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2009年经济下滑1.9%的趋势。2010年,按小地区来看,南美洲经济增长最快,为6.6%;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次之,为4.9%;而加勒比地区只有0.5%。2010年拉美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平均增长为4.8%,而2009年为负2.8%。
按国家来看,增长最快的是巴拉圭,增长9.7%;其次为乌拉圭(9%)、秘鲁(8.6%)、阿根廷(8.4%)。拉美第一大经济体、“金砖四国”之一的巴西增长7.7%,多米尼加共和国为7%,巴拿马为6.3%,是中美洲国家中增长最快的国家。尽管遭遇强烈地震灾害,智利经济仍增长了5.3%。墨西哥已走出上一年负增长的阴影,增长5.3%。其他国家增长率分别为:哥斯达黎加和哥伦比亚(4%)、玻利维亚(3.8%)、厄瓜多尔(3.5%)、尼加拉瓜(3%)、洪都拉斯和危地马拉(2.5%)、古巴(1.9%,另据古巴官方12月15日公布的数字,为增长2.1%)、萨尔瓦多(1.5%)。在南美洲国家中,委内瑞拉是唯一出现负增长的国家(负1.6%),而加勒比海的海地,由于遭遇强烈地震和霍乱等灾难,经济出现负7%的倒退。
2010年拉美经济强劲复苏、恢复增长的主要原因是:
从内因来看,2003年至2008年拉美地区连续6年保持经济快速增长,宏观经济形势比较稳定,外汇储备相对充足;2010年各国吸取了过去几次危机的教训,及时采取了重要的、具体和比较有效的反周期措施,多数国家建立了稳固的金融管理体系,加强了对宏观经济的调控,稳定本国货币,扩大内需,提高了抵御金融和经济危机冲击的能力;在社会和劳工领域采取积极措施,积极创造就业机会,在解决社会不平等方面,推行各种社会计划,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所以这些措施使拉美地区总体上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比较小,所以经济复苏也来得更早、更有力。
此外,拉美地区内部贸易的发展也为本地区经济恢复作出了贡献。今年南方共同市场巴西、阿根廷、乌拉圭和巴拉圭4成员国之间的贸易额同比增长了40%。安第斯共同体4个成员国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之间的贸易额也比上年增长了36%。与此同时,南共市和安共体这两个地区重要经济一体化组织之间今年的贸易额也大幅增加。此外,拉美各国之间的双边自由贸易协定也有力地推动了地区贸易发展。
从外因来看,世界经济的复苏,中国、印度和其他亚洲国家对拉美初级产品需求的的增加,带动了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上涨,促进了拉美地区出口和经济的增长。据美洲开发银行12月的报告称,2010年拉美地区的出口额增长了29%,出口总收入达到创纪录的8530亿美元,拉美地区对中国的出口同比增长了近50%。拉美经委会不久前的报告说,中国对拉美地区外贸活力的增强,对拉美摆脱世界经济危机起到了积极作用。
然而,应该看到,2010年拉美经济的增长是建立在2009年负增长的基础上,带有一定的恢复性质,如墨西哥2009年经济负增长6.1%,2010年增长5.3%,明显带有恢复性质。
目前拉美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一是投机资本大量涌入拉美地区,使不少拉美国家的货币升值,这给该地区出口产品竞争力造成负面影响。拉美国家正在财政和金融领域采取各种措施,规范短期资金进入,同时通过加强国际政策协调遏制由此产生的失衡现象。
二是拉美不少国家对原材料出口依赖程度高,在出口结构方面,仍以原材料为主,经济增长极易受到国际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对这些国家来说,要保持经济稳定增长,就必须致力于长期性经济结构改革,逐步转变增长方式,增加生产性投资,通过出口结构多元化,增加产品附加值,提高出口产品竞争力;
三是拉美小地区之间经济恢复发展不平衡,各国之间经济增长的差距在拉大,南美洲一些国家如巴拉圭、秘鲁、巴西的增长率创纪录;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增长率普遍较低,而同为南美洲的委内瑞拉连续两年出现负增长。南美国家出口市场多元化程度较高,竞争力相对较强,而中美洲和加勒比国家经济支柱产业极度依附于美国市场,因而在危机中受害最深,经济复苏之路也十分艰难。这将在一定程度上将制约拉美地区整体经济增长。
展望2011年,拉美经济将继续保持增长趋势,但受主要发达国家复苏乏力和国内宏观政策逐步收紧影响,增速将有所放缓。据拉美经委会预测,明年拉美的经济增长率将降至4.2%。
社会形势好转 贫困和失业人数下降
随着拉美经济形势的好转,2010年拉美的贫困人口和失业人口均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据11月联合国拉美经委会公布的《2010年拉美社会概况》报告,2010年拉美贫困人口从1.89亿人减少到1.8亿人;贫困人口在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1%,为32.1%;其中赤贫人口从7600万下降到7200万,减少了400万;赤贫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下降了0.4%,降到12.9%。全地区的失业率从上一年的8.7%下降到7.8%。
对外关系更加多元化
2010年,拉美的对外关系更加多元化,拉美与美国关系有所改善,与欧盟、亚洲等地区的关系进一步发展;拉美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拉美国家的一体化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拉美一些国家之间依然存在着一些矛盾和冲突。
拉美与美国的关系。自2009年1月10日奥巴马就任美国总统后,拉美与美国的关系有了一定的改善。美国对拉美进行“巧实力”外交,奥巴马总统和希拉里国务卿和主管拉美事务的助理国务卿巴伦苏埃拉等先后对拉美多国进行了访问。4月,美国与巴西签署了一项防务合作协议;美国利用海地地震,扩大了美国在海地的军事存在。然而,拉美与美国之间的关系并没有出现奥巴马承诺的“新纪元”。美国对古巴的封锁和禁运政策并没有根本改变,美国继续对委内瑞拉等拉美左翼国家进行打压。委内瑞拉、玻利维亚、古巴等国领导人指责奥巴马所作所为和小布什如出一辙,玻利维亚总统莫拉莱斯甚至说奥巴马比小布什还要坏。
拉美与欧洲国家的关系
第20届伊比利亚美洲国家首脑会议12月3日至4日在阿根廷马德普拉塔市举行,会议的主题是“教育推动社会融入”,会议通过的《马德普拉塔声明》,《声明》为伊比利亚美洲地区确定了今后10年的教育发展目标,呼吁各国通过增加教育投资,扩大教育覆盖面来减少贫困现象,缩小贫富差距;《声明》还宣布将集体抵制本地区的政变企图。
2010年拉美一体化取得明显进展
2010年,拉美主要一体化组织里约集团、南方共同市场、南美洲国家联盟和美洲玻利瓦尔联盟等一体化组织都积极召开会议,采取各种措施,加快一体化进程。
2月22日至23日,参加在墨西哥坎昆召开的拉美与加勒比团结峰会(即第21届里约集团峰会暨第2届拉美和加勒比一体化与发展首脑会议)的32个拉美国家领导人和代表一致决定,建立一个将美国和加拿大排除在外的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以提升拉美地区在国际社会中的话语权。尽管该共同体的具体名称和细则要到2011年或2012年才能最终确定,但这一决定表现出拉美国家推进地区一体化进程的强烈意愿,为拉美加强整体国际地位和树立独立外交奠定了基础。
6月26日,美洲玻利瓦尔联盟成员国在厄瓜多尔奥塔瓦洛举行第10次首脑会议,会议签署了一项声明,承诺开始一个印第安人和非洲裔居民的一体化进程。
11月26-27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第4次首脑会议在圭亚那首都乔治敦举行,会议通过在拉丁美洲阻止政变的民主议定书,以此作为保卫民主的机制。
12月17日-18日,第40届南方共同市场(南共市)首脑会议在巴西福斯杜伊瓜苏市举行。会议通过了促进成员国社会一体化进程的《社会行动战略计划》和“南共市公民”计划书、保护各成员国商家之间正常竞争秩序的《竞争保护协议》,以及推动南共市框架内直接投资等的相关协议。并将决定为南共市设立一个高级代表职务。
拉美国家之间也出现了一些矛盾,如7月22日,委内瑞拉总统查韦斯因哥指责委窝藏哥反政府游击队头目而宣布与哥断交,然而,8月10日,查韦斯在与哥新总统桑托斯会谈后,又宣布两国复交。哥斯达黎加与尼加拉瓜因边境问题发生冲突等。
拉美与中国的关系不断加强
中拉高层领导人互访频繁,先后出访拉美国家的中国领导人有:国家主席胡锦涛访问巴西并出席在巴西进行的“金砖四国”第2次首脑会议(4月),国务委员、国防部长梁光烈访问墨西哥、哥伦比亚、巴西(9月),人大副委员长乌云其木格访问墨西哥、巴西和古巴(7月),杨洁篪外长访问墨西哥、古巴和哥斯达黎加(7-8月),国务委员刘延东访问智利、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安提瓜和巴布达(12月)。
先后访问中国的拉美国家领导人主要有:牙买加总理戈尔丁(2月),阿根廷总统克里斯蒂娜(7月),特立尼达和多巴哥总统乔治·马克斯韦尔(9月),智利总统皮涅拉(11月),巴哈马总理英格拉哈姆 (10月),古巴全国人大主席阿拉尔孔(11月)。
中拉双边贸易预计将超过1400亿美元,比上年有较大幅度增长,有可能超过2008年的双边贸易额。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中国在拉美的战略投资成倍增加,主要形式是中国与拉美一些国家签署的“石油换贷款”协议。如中石化与巴西国家石油公司之间的协议,中国国开行与委内瑞拉签署了200亿美元的贷款协议。3月,中海油以31亿美元收购了阿根廷的Bridas Energy。几个月后,中化集团又斥资30亿美元从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手里收购了巴西一个油田40%的权益。中国与委内瑞拉的合作广泛,2010年中国为委内瑞拉提供的期限10年、总额相当于200亿美元的融资贷款中,有大约一半的贷款是人民币贷款,达到700亿元人民币。这是一个对外合作的创新,中国“走出去”已经创新出了一个“委内瑞拉模式”。
2010年中国国家仪仗队曾应邀参加墨西哥独立200周年庆典;中墨大学校长交流;11月,在北京举行了首届中拉智库交流论坛;10月,在成都举行了中国和拉美国家第四届中拉企业家高峰会。
中拉关系的发展有着广阔的发展前景,中拉在政治上相互信赖,在国际事务中将继续保持密切沟通与合作;随着世界经济和拉美经济的复苏,中拉经贸关系在今后将会继续深入发展,双边贸易和相互投资会继续增长,中国越来越成为拉美国家的主要经济和贸易伙伴。拉美国家是发展中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今国际舞台上的一支重要力量。加强同拉美国家的团结合作,是中国政府坚定不移的外交方针。中拉关系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发展的新局面必将继续下去,中拉之间的联系必将会更加紧密。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