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美左翼固守“七分”天下
2011年02月10日 来源: 新华国际
1月1日,迪尔玛·罗塞夫(左)从前任总统卢拉手中接过象征总统权力的绶带,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这使得拉美左翼国家占该地区国家总数比例成功“保七”。(路透社)
1月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的总统府高原宫,巴西新总统迪尔玛·罗塞夫(左)与前任总统卢拉执手相望。当天下午,巴西新一届总统就职典礼在巴西利亚举行,在去年的总统选举第二轮投票中获胜的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正式宣誓就职,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新华社/圣保罗通讯社
去年10月31日,巴西执政党劳工党候选人迪尔玛·罗塞夫以12个百分点的优势获得巴西大选胜利,成为巴西历史上首位女总统。这一结果加强了巴西左翼政党的执政基础,这也使拉美左翼掌权国家数量占该地区的比例成功“保七”,进一步推动了拉美地区左翼力量的发展。
左翼浪潮席卷拉美
拉美左翼政党通常指拉美各国的共产党、社会民主党、民族主义党和新兴左翼联盟。拉美地区左翼阵地的崛起有两大标志:一是左翼政党或政党联盟纷纷赢得大选登上拉美政治舞台;二是中左翼国家史无前例地主动与美国拉开距离。
从上世纪末起,在全球左翼思潮发展背景下,拉美各国左翼政党开始崛起,拉美出现了全面“向左转”的政治格局,左翼政党实现了由“点”到“面”的跨越。委内瑞拉、智利、巴西、玻利维亚、厄瓜多尔、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和多米尼加相继实现左翼政党或政党联盟上台执政。
2006年是拉美的大选年。此前已上台执政的巴西、智利和委内瑞拉左翼政党守住了各自的阵地;尼加拉瓜、厄瓜多尔、海地和秘鲁的左翼力量则攻下新阵地。加上左翼政党当权的阿根廷、乌拉圭、巴拿马、玻利维亚、多米尼加共和国,以及1959年以来一直由共产党执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古巴和前游击队员赢得总统宝座的萨尔瓦多,拉美地区一度达到16个左翼国家的最高峰,占据该地区国家总数的3/4,覆盖70%人口和80%地理面积。
然而,右翼势力近两年来却有抬头趋势。继2009年6月洪都拉斯政变后,智利富豪皮涅拉于2010年初当选总统,这被视作右翼势力重新登场的重要讯号。右翼势力重新回到一些拉美国家政坛,与左翼力量展开新一轮较量。而2010年10月底迪尔玛·罗塞夫赢得巴西大选,则意味着巴西仍将由左翼掌权,这也使得拉美左翼国家占该地区国家总数比例成功“保七”。
拉美出现左翼浪潮,与该地区的局势密切相关。20世纪90年代,拉美国家遵循新自由主义模式进行经济改革,以惨败告终。在墨西哥和阿根廷,大规模经济危机使国民经济遭受重创,社会中下阶层对新自由主义和推行改革的右翼政党彻底绝望,倒戈转向反对新自由主义的左翼政党。
此外,拉美作为全球收入差异最大、社会分配最不公平地区之一的现实,是左翼政党上台的重要社会背景。据统计,该地区10%的最富有者占据了48%的财富,而10%的最贫穷者仅占有1.6%的财富。这种贫富分化不断加剧的现象,成为拉美国家社会政治生活中的一大忧患,并促成了左翼的崛起。
形成“左联”团结抗美
另一方面,近10多年来,美国实行忽视拉美的政策。上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将外交战略目标重点放在传统盟友欧洲、冲突不断的石油产地中东和经济飞速崛起的亚洲,拉美“后花园”则被排除在外。许多拉美国家对美国这种“轻视”态度表示不满。一些左翼总统候选人利用选民的这种心理,提出一些批评美国的口号,赢得了不少选票。
拉美国家左翼政党上台执政后,致力于推动政治、经济和防务的地区化。在政治上,成立南美洲国家联盟。2008年5月23日,南美洲国家联盟特别会议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举行,12个成员国的领导人签署了《南美洲国家联盟宪章》,是南美洲一体化进程取得的里程碑式进展,标志着南美国家从此将以一个共同的身份出现在国际舞台上;在经济上,由七个南美国家出资筹建的南方银行于2007年底宣告成立,巴西和阿根廷从2008年10月开始在双边贸易中逐步弃用美元;在军事上,巴西、阿根廷和委内瑞拉等国积极推动建立地区性防务组织“南方防务委员会”,完全抛开美国协调南美国家的防务政策。与此同时,厄瓜多尔等国则宣布今后将不再允许美国使用其军事基地。
随着加强协调磋商和共同干预,拉美国家独立解决地区危机的能力大大加强。2008年3月,哥伦比亚、厄瓜多尔和委内瑞拉爆发严重外交危机。在没有美国参加的里约集团首脑会议上,拉美国家通过自身斡旋和调解成功化解了这场危机。
目前,南美国家中左翼力量仍然占优,在诸多区域问题上,左翼政府是团结的,左翼政权已经形成一支比较强大的力量。
美国发动“拉美攻略”
拉美左翼执政以来,实行政治、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去美国化”。美国“后院失火”,于是意识到必须遏制拉美左翼潮流继续泛滥。奥巴马总统当选以来,明显加大了对拉美事务的干预力度,在军事、外交和经济等各个领域同时出击,展开了新一波的“拉美攻略”。
对于巴西等温和左翼执政的国家,美国在能源和贸易等领域与它们积极发展关系,并加强在外交及军事领域的合作,借此牵制委内瑞拉等拉美激进左翼力量。阿根廷和巴拉圭等国虽然由左翼政党执政,但反美色彩并不浓厚,立场相对温和,美国对这些国家采取了恩威并施的策略,希望它们向美国靠拢,与委内瑞拉保持距离。而对于被称为拉美“邪恶轴心”的委内瑞拉和玻利维亚等国,美国的态度则十分强硬。
另一方面,美国并没有放弃化解宿敌深怨。奥巴马政府已着手主动与古巴修复长达半个世纪的裂痕,包括放松对古巴的商业封锁,启动移民与直接通邮谈判等。美国与委内瑞拉关系虽然起伏不断,但也有缓和迹象,查韦斯不再一味与奥巴马政府唱反调,查韦斯在2009年4月的第五届美洲国家首脑会议上与奥巴马相互示好,被认为是两国关系改善的重要开端。
在化解宿敌的同时,美国也不忘用贸易手段与其他拉美国家拉近关系。素来亲美的哥伦比亚在2006年2月27日宣布,经过近两年的谈判,哥伦比亚和美国最终达成了双边自由贸易协定。美国与秘鲁则在2005年底达成了自由贸易协定。
从目前来看,美国新外交政策起了作用,拉美左翼在一定程度上被“去激进化”。
未来路线趋向务实 拉美左翼政党在拉美政治民主化进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们的成绩得到拉美广大民众的认可,连续获得执政地位就是证明。但从长远看,拉美左翼阵地的前途仍是未知数。 拉美地区的民主模式通常被称为“有限民主”或“被指挥的民主”。尽管近几十年来选民人数大量增加,但民选政府的权限并未扩大。许多重大决策是由议会无法控制的机构制定的,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等国际金融机构、跨国公司以及证券机构等。寡头组织至今能够容忍左翼候选人的胜利,原因在于左翼政府几乎没有改变当前游戏规则的可能性。试图打破这些规则的激进左翼国家如委内瑞拉、厄瓜多尔和玻利维亚等则遭遇重重阻碍,它们的力量尚不足以与这些国际组织抗衡。 新自由主义曾是解决不少拉美国家经济发展停滞不前的良药,但同时也带来严重的社会问题,它导致了严重的社会不公、贫富分化等问题,甚至引发社会骚乱、政治动荡。拉美的新自由主义政权遭受挫折后必然调整对策,以求东山再起。2009年拉美右翼的抬头就证明了这一点。 实际上,并非所有拉美国家都彻底放弃了新自由主义,如墨西哥、哥伦比亚等国还在坚持按华盛顿共识的原则治理国家。另一方面,新自由主义也并非在所有的拉美国家都是失败的,例如各方面发展成效显著的巴西现在仍然在实行新自由主义的部分原则。 另外,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爆发后,左翼国家连续遭受债务和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和乌拉圭等国债台高筑、企业破产、资金大量外流、失业率上升、贫困加剧、两极分化日趋严重。为了应对经济困境,一些左翼领导人开始趋向务实。尼加拉瓜总统奥尔特加就承认,“社会主义建设”已经不同于当年。他亲口表示,自己已改变了年轻时的激进思想,现在更强调稳定外国投资,努力帮助国人摆脱贫困。 哥斯达黎加大学社会学教授辛迪·加尔沃·萨拉撒尔认为,拉美左翼目前面临的挑战包括如何巩固民主、保障民众参与,如何对待多边主义和如何找到区别于新自由主义的出路等。 在当前的政治、经济和国际大环境下,拉美左翼政权不得不以更加务实的态度寻求出路。他预计,左翼政权的统治方式将趋于温和,实用主义将大行其道。(本网驻墨西哥城记者 逯阳) |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