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子
今年二月北非中东阿拉伯国家出现动乱之后,外界惊诧,引发的评论见仁见智。笔者在 2月21日 发文《美华:中国不会发生类似“中东革命”》( 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2/216338.html), 2月23日 发文《美华:利比亚和埃及乱局的异同和再思考》(http://www.wyzxsx.com/Article/view/201102/216771.html),其主要论点是那些地方的对抗,乃至流血,并非如普世价值论者和带路党们所推崇的求民主争自由革命,乃是狂人遇到强敌,动乱性质极其复杂。联合国安理会通过实施禁飞区决议,坦言之,是国际强权强势介入区域的一个转折点,比1991年西方在伊拉克、1993年在波斯尼亚设禁飞区两次先例更加肆无忌惮。西方界定的国际秩序是,它若想“保护”任何“邪恶政权”的平民,就可以让该国人民吃美国战斧巡航导弹的弹片,老弱妇孺,无一幸免。巴林政权也向民众开枪,也没有民主,还是封建制度有国王,为何不设“禁飞区”呀?因为国王听话,王宫里身边一个美国顾问,一个英国顾问。
须知,在2月20日带路党首次滋事街头前后,“利比亚”是一个敏感字眼,具社会关联性。远方发生翻天覆地变化的同时,在中国不少人尚不知道自己的角色。凤凰卫视和香港两大电视在广东落地的有关新闻报道“失影”。笔者拙作当时刊登之后,自觉也是非常不易。言者谆谆,听者藐藐。或许有主管对你指指点点,或许你的文章会被“快闪”。
过去一个月来,随着“利比亚”三个字不再过于敏感,乌有网站有关文章渐多。笔者认同大多数的观点(其中若干篇令人受益匪浅),就再没有跟进评论。有网友关注是否美华把视角转到国内议题,实不尽然,还请理解。目前事态发展已证实乌有网站关于利比亚文章的实在。放眼当下,若干主流媒体也开始和左派同一腔调骂西方霸权,韩寒们的胡言乱语成了印刷房毒药。
随着越来越多资讯的曝光,利比亚事变的真相也越来越明朗。回头看就能够轻易地发现:西方的霸权、石油资源的令各方垂涎、反对派身后的“影武者”、区域竞争的迫在眉睫,并非什么难以想象的意外;中国在那里的损失,不管是物质上的,还是精神上的,亦不是非不可避免的;外交政策向富国倾斜,或许只能利人不利己,成为占小便宜吃大亏的冤大头;中国国企北非营运受挫,已成必然命运。
二.智利军事政变中国不撤馆的战略考量
今天这篇文章,是尝试用上世纪七十年代南美洲智利发生血腥军事政变,中国——智利外交关系陷入危机后毛泽东、周恩来的外交决策,折射当今中东变局,让当年决策中有益的启示,能起到温故知新、振聋发聩的作用。
1973年9月11日 ,在美国中情局支持下的智利陆军总司令皮诺切特发生军事政变,推翻信奉马克思主义的阿连德总统政府。阿连德坚不投降,率领战士抵抗至最后一息,手中紧握一杆卡斯特罗亲自赠送的冲锋枪,其悲壮至今让全世界革命者悲愤莫名。
阿连德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1970年以社会主义者身份击败右派候选人而当选智利总统。1970年12月15日,智利成为南美洲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国家。1972年11月,中国对拉美各国郑重宣布,决不对拉美无核国家和无核地区使用或威胁使用核武器。阿连德的社会党人,同盟军共产党人及广大左派喋血全国各处,让中国共产党人感到悲恸。另外,很多发展中国家断绝与智利军政府外交关系以示抗议。断交撤馆是中国的一个选项。但考虑撤走易,回去难,必须全局考虑智利是中国在南美洲第一个桥头堡,被美国视为在它“后院”的眼中钉。中国国家利益至上,决策要尽量审慎周延,不一定要跟着它国起舞。在权衡利弊得失之后,北京决定不撤馆。维持对智利新政权的承认,即承认一个主权国家更迭后的新政权为合法政府。中国这一“反潮流”的举动受到不少左翼国家的批评,尤其是当时社会主义国家的批评,在国际间面临严苛的考验。中国当时的决策与其说是策略性的,不如说是战略性的,避免了仓促,得以在南美洲稳住阵脚,进而争取了与一个接一个南美洲国家建交,持续扩大了中国的国际影响,证明是妥当的,经得起历史考验。江泽民、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曾对智利进行正式访问,至今双边关系融洽。
毛泽东是现代中国外交的伟大战略家,周恩来是最佳辅助者,在共和国建立后二十多年 及处于历史十字路口的关口,建设性地提出自己的外交构想,影响了中国的外交布局和走向。邀请尼克松访华和维持与智利军政府的外交关系,都是外交战略原则的具体化,意义深远。
三.卡扎菲和皮诺切特的共性
现实的利比亚和当年的智利虽然有很大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卡扎菲和皮诺切特都是军人出身,政变上台,都被人称为“独裁者”、“杀人犯”、“狂人”,因此也有可比性。说智利和利比亚都是中国在该所处大洲的桥头堡,亦不为过。
如果当年只认准皮诺切特“很坏”,划清界限一走了之,就会误了大事;同样,如果今天拘泥于卡扎菲本人如何如何,与之划清界限一走了之,也一样误事。
08宪章分子对卡扎菲 2月22日 晚电视演说中两次连接八九风波,见猎心喜,又想借题发挥。只是他们还是成不了气候。
四.北京的撤人与损失
此次北京虽然没有撤馆,但有两种“撤”已明摆在世人面前:
1. 产业面的撤,眼睁睁看着三万多中国劳工和官员来个“2011大撤退”,丢下家当不要了。国人看到的是外交近利、民航急功的表现。如同山西矿难,媒体及官方把重点聚焦于表扬如何英勇救人,甚至要拍电视剧电影加以颂扬,如此本末倒置“善后”,是那么地倒国人胃口!
- 精神面的撤,因为不仅自感实力不济,没有力挺一个至少是合法的主权国家政府,失去了与卡扎菲“搏感情”的最佳时机和筹码,而且在联合国通过禁飞区决议时弃权。这种撤,容易被外界看作是两面下注,顾虑重重。最终,可能是两面不讨好,以后谁都不买你的账。
利比亚的今后走向,众说纷纭。笔者认为,最终走向是该国沦为一个半主权国家。卡扎菲若得以苟延,势必对西方做出重大让步,不得不戴上紧箍咒;反对派上台,也要对西方轰炸政府军的救命感恩,还以大礼。利比亚未来任何管理者,都要让出一半主权给西方列强,成为阿富汗、伊拉克 政权的同类项。卡扎菲从政以来,多被人称为“非典型”,行为出格,但也会感恩,也懂报复。前者见之于他感谢台湾昔时的军援、军训,所以与台湾断交后仍藕断丝连,甚至面见陈水扁,虽然说他“支持台独”尚缺足够依据;后者见之于他在八十年代受西方空袭后就幕后纵容制造“洛克比空难”,死了几百西方人。如同蒋经国幕后纵容竹联帮在美国枪杀江南那般,死咬没有具体证据就行。
中国外交有四大原则:一、独立自主的原则;二、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强权和霸权主义;三、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四、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保障各国有平等的生存和发展权力。
无论从哪一条看,北京在利比亚的表现都是令人存疑的。利比亚今后还有平等主权吗?还要反霸权主义吗?
北京此次大规模撤走劳工,在国际上是出头者,有违邓小平“不出头”指示,不是吗?外交部门的网站为利比亚决策理论基础依然是不清楚,不明白,何以能免除外界的质疑?
由于撤,导致中国的损失在哪里?
1. 依据商务部的资料,在利比亚开展投资合作的中资企业共有75家,涉及项目50个,合同金额约188亿美元。包括部分交通、公共设施、住宅、水泥、水电等建设项目。目前全部被迫停工。中国铁建,合同总额约279亿元,未完成约233.8亿元;中国一冶,合同金额55.86亿元,未完成约51.31亿元;北京宏福,合同总额为35亿元,至少亏损4亿元;中石油,合同总额约3.6亿美元,潜在损失将达12亿元;中国水利水电建设集团,合同总额17.88亿美元,具体的资产损失有关部门还在统计中。
除了直接的项目损失,利比亚局势恶化对中国经济的损害还在扩大。中国在利比亚拥有大量的石油合作项目,并且也从该国进口大量原油。从产业看,中国的建筑、石油、汽车以及通信产业在海外扩张遭遇了近年来最大的危机。
为什么中国安分守己辛勤工作的人和老百姓,要分担天外飞来被人遗留的一笔沉重烂账?
2. 在卡扎菲方面心目中,北京已失去信用和重要影响力,因为它在联大“与狼共舞”。即使日后战事平息,面临重建,卡扎菲也不会再把钱吐出来还给你的,何况反对派视中国与卡扎菲政府的合同协定都是一堆废纸,卖国条约。
美国外交官感叹,美国可能要花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事(把中国势力赶出利比亚),通过利比亚事变几天就完成了,何曰不宜?
更关键的是,美国也好,其它西方国家也好,只发出国民旅游警示,只撤官员的家属和部分官员,做事的官员和大部分在当西方投资企业的高管和专业人员都留守,不愿徒增困扰加入撤侨队伍。同时,人家也没有闲着,忙着在策划“接收”中国人丢下的地盘呢。
本来,在中东非洲阿拉伯国家投资就有重大风险。笔者在中东海边看到美国和法国、德国石油公司的巨大油库,周边视同兵营,“闲人免进”,那些西方承包商高官在到达当地前,都要在本国接受安全训练,和年轻士兵一起摸爬滚打,学习如何逃生及袭击敌人,乃至实弹射击。任何人在那些地方投资都应有风险多寡评估,包括应急方案,撤什么人,撤多少人,都是文章。何况危机发生是否,与预报地震的难度也差不了多少。石油开采你不做了,逃离油田了,早有别人虎视眈眈会抢,会取而代之。你又何以拱手让出,待在万里之外哀叹英雄用武之地太小?
3. 中国人不会永远与利比亚隔离,官员要功劳,业者要利益,还想回去。但中国的公司和工人再回去很难,因为鹊巢鸠占,面目全非。有报道称,日本人对于那些地震后即逃离的外国人现在返回日本很讨厌,不欢迎他们,利比亚国民何尝不是同种心态?!对那些企盼回利比亚尽可能捞回本钱的中国企业和中国工人来说,压力实在过于沉重。
以上三点,还不足以凸显问题的严重性吗?若不积极作为,就是只能坐等原有优势逆转。
外交部门的行政疏失非今日始,但由于国内经济基础的变更与影响(外交是内政的伸延),顾此失彼的心态严重,仍以“韬光养晦”这句“凡是”来为任何失措找理论依据。这样下去,绝对不可能达到今后“零再犯”的目标。
五.结语
之所以用毛泽东时代中国不从智利撤馆的作法与利比亚现状连接,乃期盼相关者在源头上做符合国家重大利益的事情,有必要以当年正确轨迹为师。换言之,在政治学这门功课上或许还要补些学分。
有的人的言论是乱点鸳鸯。
3月23日 ,广东邀请中国社科院西亚非洲所研究员殷某到广州就当前中东局势作形势报告,他的主要论点是:“除了某些外部因素外,根本因素还在于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模式无法应对全球经济危机的冲击,使得人民生活日益恶化。”
他的这种“推陈出新”说穿了,就是典型的“紧跟”中央外交方针,企图拿中国模式套在中东非洲国家头上并加以发挥,无视中东非洲宗教极端分子的重大作用,严重低估西方国家明显干涉别国内政的外界因素。
笔者去过中东,亲身体验当地大多数劳动阶层上班族都是外籍劳工,不仅有菲律宾人、印尼人、巴基斯坦人,还有很多中国人,尤其是在星级酒店充斥来自中国的青年男女。当地国民有政府津贴,不愿工作,只是年轻一代对不准喝酒、没有夜总会、女性没有自由(例如不准开车,只能穿黑色大袍)感到十分不满。所谓当地本国人要求改善民生和追求民主自由的真实性并非大陆某些专家学者想象得那么神奇,更非动乱的诱因。
利比亚究竟是怎么回事,谁在反卡扎菲?为什么反?直到现在,西方媒体提不出一个完整、合理的答案。一位东方记者在交战区访问一名 利比亚 医师时,医生很坦白地说,在利国无论住房、医疗、教育都是免费的,卡扎菲非常重视教育,从小学到大学都由国家供给,而政府虽提供免费住屋,但利国人仍喜欢自购住宅,几乎都有自己的私宅,每家都有汽车甚至一户拥有几部车,因而汽油很便宜。借用南方日报评论员周虎城一句名言:“不完美的善政,也仍然是善政。”卡扎菲与其它歛财自肥的独裁者不同,他把利比亚看成自己的家庭,甚至可以说是“私产”,所以把石油输出赚的钱不吝分配给国民。但唯其如此便也招致反抗,因为他有病态的自负,简直认为自己是利比亚的神。这种狂妄的独裁早已引发穆斯林的不满,这与穆斯林崇拜的真主有抵触,在中东,利比亚可能是穆斯林最抬不起头的国家。利比亚的穆斯林既感到生活在卡扎菲治下没有信仰价值,对卡扎菲近年与西方利益合作也感到不满,于是在中东其它国家人民争相挑战当权者的情形下,有人高呼就有很多响应。他们不像其它国家因民不聊生而反抗,他们是生活温饱之余,争取信仰自由与政治自由。所以严格地说,反卡扎菲的主要力量是穆斯林,而这股力量所以难以成军,却又与利比亚的部族有关。部族利益不是争信仰或争独立,更没有民主自由思想,他们不满卡扎菲的独裁统治,但却又与卡扎菲的利益挂钩,不知道失去卡扎菲后会变成什么样子。
社科院那位研究员的说教实在无法接受现实严酷的检验,其观点值得商榷,其态度有违良知。由于会场300多听众都是广东党政军警部门领导干部,如此给他们洗脑,危矣!
有些人的言论是很难听的。
一位退休外交人士称,美军占领阿富汗后,中资企业可以受到美军或联军安全保护。笔者不知道他的依据有多牢靠,但知道卡尔扎伊当年去东京开“援阿国际会议”乘坐的是台湾华航包机,而不是中国民航飞机,还知道喀布尔中餐馆有黄色“架步”,小姐提供性服务。
还有一位退休外交人士称,美军占领伊拉克,中石油可以在当地开采得到联军保护。笔者也不知道他的依据有多牢靠,但也知道台湾的兵工厂从伊拉克战争开始一直在帮美军生产杀人用的子弹(台军方今年才公开承认),巴格达市中心的中餐馆也有服务小姐在卖淫。
最后想告诉大家的是,对于2010年中国外交的评价与总结,相关部门的人竟然说,中国在2010年的外交出现过于强势的倾向,引起周边国家的顾虑,所以要注意改进。
天哪!对上述内部评估,你们会赞同吗?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