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曾相识】:“9.11”与“偷袭珍珠港”(原创)
本文作于2006年,原载【人民网.强国论坛】
“9.11”与“偷袭珍珠港”有关系吗?有!仔细研究这两个事件的时代背景,你就会发现异曲同工之妙。
1941年12月7日,美国太平洋舰队常驻基地珍珠港遭到日本海军偷袭,造成美军四艘战列舰“亚利桑那”号、“加利福尼亚”号、“西弗吉尼亚”号和“俄克拉荷马”号以及一艘布雷舰“奥格拉拉”号、一艘靶舰“犹他”号沉没。一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三艘驱逐舰重创,三艘战列舰,三艘巡洋舰,五艘辅助舰轻伤。飞机被毁260架,伤63架。人员死亡2334人,失踪916人,伤1341人。导致整个美军太平洋舰队几乎全军覆没,损失巨大。
事后,美方解释造成这一事件的原因是没有看到航空母舰的发展给海战方式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因为自身海军强大而忽视了相对弱小的日本海军,疏于戒备;没有完善的战略情报综合分析判断机构等。
事实上,这些说法都是很勉强的,美国当时也在发展航空母舰,怎么会看不到海战方式的变革呢?如果说疏于戒备,那就更可笑了。美军太平洋舰队开进夏威夷是为了什么?不就是为了扼住日本舰队南下的通道,阻止它获取更多的战略资源吗?而在此之前,1939年9月第二次世界大战就已经爆发,更早在1931年9月,日本军队已经占领了中国的东三省。而1940年6月,随着法国的沦陷,西欧除了英国几乎悉数遭到德国法西斯的残酷蹂躏。随后,在1941年春,德国开始进攻苏联,偷袭和闪击战成了法西斯轴心国战无不胜的谋略。更为有力的证据是1941年1月27日,在山本提出偷袭珍珠港计划20天后,美国驻日大使就报告说东京有对珍珠港发动奇袭的议论;美国情报机构已经破译了日本的电台密码,日本政府.军方每天的动态美国国务卿科德尔·赫尔都能确切掌握,而且驻珍珠港的美远东军司令道格拉斯.麦克阿瑟已经接到了“注意警戒”的命令;最令人不能置信的是当日日本方面准备了5艘两人座小型潜艇,准备潜入珍珠港发动偷袭,但在东京时间7日凌晨3时55分就已被美国海军发现,6时51分美国驱逐舰“华德”号击沉了其中一艘,9分钟后巡逻机又击沉了另外一艘,但发现微型潜艇的报告传到太平洋舰队后却没有回复。
种种迹象表明,美国早已获知日军的偷袭计划,珍珠港事变只不过是罗斯福的苦肉计。为什么会这样呢?原因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大亨们吃足了贩卖军火的甜头,这一次当然也不能错失大发横财的良机。所以,在战争一开始,几乎所有的美国人都决心保持中立。罗斯福总统同伍德罗·威尔逊总统一样,公开表明了这一决心;1939年9月3日,他向全国宣布:“和平将不会停止”。在这种“和平”的氛围中,美国人向交战双方大肆贩卖军火和战略物资,当然,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也在受益国行列。
但是,希特勒出人意料的胜利,尤其是法国的沦陷,迫使美国的决策人开始提出疑问:中立态度能否自动地提供保护免受卷入战争之害。如果希特勒征服英国,然后控制大西洋——这在当时似乎决不是不可能的事——征服计划中的下一个目标会不会是美洲大陆?
这些因素使华盛顿断定,避免卷入战争的最好办法是向那些仍在与德国作战的国家提供除战争外的一切援助。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美国会签订《驱逐舰与基地的交换协议》(1940年9月2日)、从中立立场逐步转入非交战立场,为什么美国会制订《租借法》(1941年3月旦日)、签署《大西洋宪章》(1941年8月12日)和发布若干命令(1941年8-9月,这些命令要求美国海军为纽芬兰和冰岛之间的所有交战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护航,并要求美国海军一看到出现在这些水域中的轴心国军舰就立即向它们开火),从非交战立场转入不宣而战立场。
罗斯福总统在努力限制轴心国在西方的扩张的同时,还试图制止日本在太平洋的侵略。派遣太平洋舰队入驻夏威夷的珍珠港,就是这个策略的具体实施。然而,一届又一届的东京政府由于欧洲事态的发展所提供的所谓的良机而变得越来越好战。
面对来自东西两方面的威胁,罗斯福越来越感到事态的紧迫性,他无法说服参众两院特别是那些靠贩卖军火和紧俏战略物资发了大财的大亨们参战,唯一的办法就是牺牲太平洋舰队来唤醒美国大亨和民众的“良知”。然而,罗斯福也许没有意识到强大的太平洋舰队在日本人的突袭面前如此脆弱不堪,幸好该舰队三艘航母不在其中,才使太平洋舰队半年后得以重展雄风。
现在,让我们把视线聚焦到“9.11”恐怖袭击。
2001年9月11日,美国航空公司的两架客机遭恐怖分子劫持,撞向美国的纽约曼哈顿世贸大楼,双子星起火燃烧.爆炸.轰然倒塌。随后,又一架遭劫民航飞机撞击了位于华盛顿中心的美国国防部五角大楼遭飞机撞击,并发生大火。五角大楼已经部分坍塌。几乎与此同时,国会山也发生了爆炸,浓烟滚滚。最后,一架遭挟持的美国联合航空公司的飞机在宾夕法尼亚州匹兹堡市坠毁。整个“9.11”事件造成3200多人死亡或失踪,另有数千人受伤。
“9.11”对美国人的心理震撼无疑是巨大的,在过去整整六十年里,美国人没有体会过自己的家园遭受重创是一种什么样的情形,而在此前200多年里,美国本土从未遭受过类似的外来袭击。《华盛顿邮报》发表评论说:“如此复杂的攻击行动,需要长时间精心的策划;美国人民面对事件感到震惊的部份原因,在于政府及其情报机关丝豪没有察觉到如此严重的事态将要发生。”《华盛顿时报》进一步指出:“一九四一年十二月七日的珍珠港事件,美国人民很清楚谁在攻击他们,同时,日本侵略美国的目标是美国的武装力量,而不是今天这样打击飞机和办公室里的平民。”知名保守派专栏作家威尔评论说:“美国人民被拉进一个世界,那是一个以色列人每天都置身其中的世界。”可以说“9.11”从深层次上动摇了美国人的本土安全意识,使他们风声鹤唳,草木皆兵。
这几乎起到了和偷袭珍珠港同样的政治效果。美国作家凯根建议,国会应该立即宣战,国会不必说明对哪个国家宣战,国会要向执行了星期二的恐怖行动的人宣战。不少美国公众认为,现在美国人民应该做的事情,是化分歧为力量,把多元化变成保护的力量,努力捍卫美国。果然,2001年10月25日美国参院以绝对多数,通过反恐怖授权法案。这个法案通过是很神速的,有评论认为:“在美国,立法工作常常是一场数以年计、至少数以月计的“马拉松”。各种势力争执不休、法律草案在国会履审不决的例子比比皆是。但是,‘九一一’和炭疽病给‘民主’上了一课,事实证明,成效显著——反恐怖授权法案仅用六周,就走完众院、参院的所有程序,只等美国总统布什签署实施了。”
就这样,美国的中央集权制一天的时间就得到了空前加强,而美国总统布什的威望和权限一下子达到了令人生畏的顶峰。
众所周知,布什是在2000年底的美国总统大选中以微弱优势战胜戈尔当选为美国总统的,2001年1月正式入主白宫,当时的舆论普遍认为他将是一位“弱势总统”。为什么呢?因为他的前任里根和克林顿在政治.经济.军事上把能做到的好事都做绝了。冷战结束以后,随着前苏联解体,社会主义阵营走向崩溃,美国的世界超级霸主地位日益彰显;而第一次海湾战争和科索沃战争的胜利让美国摆脱了朝鲜战争和越战的阴影,军事实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巅峰状态。经济上,从90年代初开始的华尔街十年超级大牛市让美国企业盈利丰厚,泡沫泛起。面对这样的局面,曾经是纨绔子弟.花花公子的布什上台还能有什么作为?这是当时世界传媒关注的焦点。
以强硬派著称的布什当然不会甘心做一名“弱势总统”,他上台一周就借口为了防御来自朝鲜、伊朗、伊拉克等被美国称为“问题国家”的导弹威胁,而不顾自己的西方盟友的强烈反对和联合国大会的会议决议,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NMD),并且将单方面削减美国的核武器数量。他声称,为发展NMD,即使废除1972年美国和苏联签订的《反弹道导弹条约》也在所不惜。其次,他的亚洲政策开始明显强硬,美国国务卿鲍威尔会见日本首相河野洋平时公然宣称,要求日本与美国共同努力“关注台海局势”,并称“美日两国未来应就此事进行密切磋商”。指出,美国在冷战结束后继续在大西洋和太平洋拥有利益,美国新政府将尽一切力量发展同日本的经济、安全和外交关系。鲍威尔还重申,美国“在东亚维持10万兵力的部署”不会改变。同时,公开侮辱.诽谤了朝鲜。最后,布什政府重金支持一伊拉克高级流亡组织,旨在推翻萨达姆的政权。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布什政府对这一组织的援助由克林顿政府的每年几十万美元提升到2500万美元。
对于美国人来说,NMD当然很好,它能保证美国的“绝对安全”和顺利实施“单边主义”,但是,它需要460多亿美元的军备开支,并且无法预测它部署以后的确切效果,而武力征服伊拉克更需要美国大兵付出生命的代价。美国人民和美国议会很清楚这一切,布什政府对外政策的强硬立场必定改变历届美国政府对外政策的连续性,从根本上改变整个世界的战略平衡,很难被舆论接受。
就在布什政府进退维谷,骑虎难下的时候,“9.11”来了,来得那么突兀又那么必然,电视镜头上的布什丝毫没有惊恐,有的只是一脸麻木。布什说:“我不肯定当时首先想到什么。你们要知道,我自小到大从未有过美国会遭受恐怖袭击的念头,我在很短时间内尽力思考是么叫遭受恐怖袭击。”从此“恐怖袭击”这个概念便深深地烙进了美国人民的心底。
那么,在此之前布什政府真的对“恐怖袭击”一无所知吗?非也!2002年5月15日白宫发言人表示:“美国总统布什在‘九·一一’恐怖袭击前的几个月里都曾收到情报表明,本·拉登策划劫持美国的客机,并敦促政府向安全部门发出警报。”白宫发言人弗莱舍进一步解释:“布什和其他政府高官都没有得到情报显示,被劫持的飞机会被用作摧毁五角大楼和世贸中心的‘导弹’。”,“总统得到的有关劫机的消息是传统意义上的,而不是自杀性袭击,不是将飞机用作导弹。”而纽约5月16日美国国家广播公司(NBC)报道称,在去年9-11恐怖事件发生前两天,美国总统布什刚好得到一份旨在打击本-拉登“基地”组织的“详细战争计划”。NBC还披露说,尽管上述计划在9月9日当天已摆在布什的办公桌上,但他在9-11事件发生前一直没有时间签发。白宫周三表示,布什去年8月已收到信息,称本-拉登的恐怖组织可能试图劫持美国飞机,但白宫同时表示,美国政府没有得到有关恐怖分子将如何采取攻击行动的具体信息。
历史何其相似乃尔,“偷袭珍珠港”迫使美国迅速卷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而“9.11”则让布什政府顺利实施“反恐战争”。此后,美国阿富汗战争得手,在中俄背后插上了一枚战略棋子;紧跟着布什又在2002国情咨文中抛出伊朗、伊拉克和朝鲜“邪恶轴心论”,随后借口“核问题”绕过联合国,一举拿下伊拉克。现在,尽管伊拉克局势依然动荡不安,布什政府又对伊朗虎视眈眈。如果说“偷袭珍珠港”,让美国为人类的正义事业而战,那么,如今的“9.11”却使美利坚整体走向了法西斯化,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倾向。
在结束本文之前,我要进一步向读者提供三个事实:
一;英国广播公司(BBC)的知名记者克雷格·普拉斯特(Greg Palast)早在2003年2月底,就出版了一本新书《金钱可以收买的最佳民主》。在这部书中,普拉斯特披露了英国广播公司对“9·11”事件所作的一些鲜为人知的调查。在普拉斯特所披露的“9·11”内幕中,最引人注目的恐怕就是布什家族与本·拉登家族之间的关系了。在书中,公开了英国广播公司(BBC)在调查中秘密获得的美国联邦调查局30多页的机密文件,这份盖着机密字样的编号为“199I”的文件中显示,美国联邦调查局曾接到上级命令,暂缓对基地组织头目奥萨玛·本·拉登的表兄阿普杜拉·本·拉登的调查。很久以来美国前总统老布什、美国前国务卿詹姆斯·贝克以及美国前国防部长弗兰克·卡路奇,都曾经受邀请,成为本·拉登家族在沙特豪华别墅的坐上宾。因为他们都在资金和财务上有着“相当的交情”。而中间桥梁就是美国的“凯雷投资集团”。
二;布什政府为了给发动伊拉克战争找理由,一直指责萨达姆与本·拉登有着“长期而不可告人的联系”,就在“9·11”最新调查报告公布前两天,美国副总统切尼还再次“信誓旦旦”地强调,萨达姆与“基地”组织有着长期的合作关系。而最终调查得出的结论却是伊拉克与“9.11”无关。
三;据2006年8月8日【星岛网讯】报道:美国一群科学家却坚持他们的“阴谋论”观点,认为“911”是美国政府一手导演的阴谋,双塔实际上是被放置在其内部的炸药炸毁的,而不是被飞机撞毁的。目前,这种论调有继续发展之势。他们认为:“飞机引起的火灾是不可能熔化钢铁”,“建筑不可能倒塌得那么快,除非它们是被炸药炸毁的”,他们的主要依据是:“在世贸中心废墟上发现的熔化金属是一种高温铝热剂所致(铝热剂常被用于焊接或切割金属),因此他质疑政府的解释,并推断也许是某人使用了炸药炸毁了双塔。”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