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崛起到危机:评新中国外交的四次战略抉择
1.毛主席时代的“大国平衡”战略
早在新中国成立之前, 1949年6月30日 ,毛泽东发表了《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毛泽东在文中明确提出了新中国外交“一边倒”的方针。当时,世界局势明显有利于美国,经过抗美援朝战争等一系列斗争,美苏势力接近平衡。
50年代后期,苏联也开始实行霸权政策。在这种情况下,新中国外交60年代采取了“两条线”的方针,同时推行面向独立的亚非拉国家的“一大片”的外交方针,联合亚非拉国家既反美又反苏。不过,60年代美国仍占一定优势,中国外交仍然以反美为重点,通过援助越南等措施,使美国霸权急剧衰落。
70年代,在苏联占一定优势的情况下,中国确定了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为基本特征的“一条线”外交战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这一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绝不是放弃了反美,只是以反苏为重点。例如,在《上海公报》中中国方面就表示:坚决支持越南、老挝、柬埔寨三国人民为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作的努力,坚决支持越南南方共和临时革命政府的七点建议以及在今年二月对其中两个关键问题的说明和印度支那人民最高级会议联合声明;坚决支持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政府 一九七一年四月十二日 提出的朝鲜和平统一的八点方案和取消"联合国韩国统一复兴委员会"的主张;坚决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坚决支持日本人民要求建立一个独立、民主、和平和中立的日本的愿望。这显然是美国不赞成的。中国和苏联之间《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名义上仍然存在,为以后国际形势变化下联苏反美留下了余地。
总之,毛主席时代外交是以“大国平衡”为中心的,也就是支持美苏争霸中弱势的一方,不断削弱强势的一方。这样,中国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在1976年毛主席逝世时,美苏两国精疲力尽,受到了极大的削弱。美苏两国的盟友东欧、西欧、日本也纷纷现出了疲态。当时世界上论国际地位是中美苏大三角,论国际声望是中国独占鳌头。按这种趋势发展下去,美苏两国势必同归于尽,相应的美苏两国的盟友东欧、西欧、日本也必然受到极大削弱,中国必然会取得世界的领导权。当然,中国取得世界的领导权绝不是称霸世界,而是指中国对于人类有较大的贡献,领导世界人民实现全人类的解放。
2.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搭车”战略
70年代后期,中国表面上坚持“一条线”外交战略,联合美国反对苏联霸权主义,但是这一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和毛主席时期有了明显的不同。毛主席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绝不是放弃了反美,只是以反苏为重点。而这一时期的“一条线”外交战略基本放弃了反对西方帝国主义,“大国平衡”战略变成了“搭车”战略。
1978年12月16日,中美双方同时发表建交公报。《中美建交公报》只是强调“双方都希望减少国际军事冲突的危险”,“任何一方都不应该在亚洲-太平洋地区以及世界上任何地区谋求霸权,每一方都反对任何国家或国家集团建立这种霸权的努力”,“任何一方都不准备代表任何第三方进行谈判,也不准备同对方达成针对其他国家的协议或谅解”,《上海公报》中中国方面鲜明的立场荡然无存。1979年,中国担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中“反对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和对外扩张”的内容“刺激”日本,宣布《中苏友好同盟互助条约》期满后不再延长。在中东问题上,中国支持埃及单独和以色列和解,使中国和大多数阿拉伯国家关系急剧恶化。特别是,1979年对越自卫还击作战,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大国和一个社会主义小国开战,使中国国际声望一落千丈。
到了80年代,国际形势又发生了变化,美国占了明显的优势。如果按“大国平衡”战略,中国联苏反美,完全可以防止国际格局失衡而导致中国陷入被动。但是,当时的中国领导人片面强调“开放”,其实是继续奉行“搭车”战略,联美反苏。中国一方面支持阿富汗的抗苏力量,另一方面继续和越南作战,使美苏的实力差距不断扩大,国际格局失衡不断加剧。到了80年代后期,苏联终于撑不住了。可是,美国丝毫没有让中国分一杯羹的打算,反而感觉中国没有用了,支持中国国内“民主派”夺权,想一举搞垮中国。中国这时如梦方醒,急忙与1989年实现中苏关系正常化,可是为时太晚,国际格局失衡太严重了,很快,1989年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制裁中国,同年东欧剧变,1991年苏联解体,中国陷入了极度被动的局面。
总之,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搭车”战略是中国外交的一大战略性失误,不仅使中国国际声望一落千丈,也使中国国际地位大滑坡,从中美苏大三角中的一角变成了“一超多强”中的一强,更使中国面临不利的国际形势。
3.90年代的“韬光养晦”战略
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格局失衡,给中国外交又出了一大难题。中国怎么办,是要韬光养晦,还是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反对美国霸权主义?中国选择了韬光养晦,又一次犯了无法挽回的错误。
其实,虽然由于中国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的“搭车”战略,没能使美苏两国同归于尽,但是在美苏争霸获得了胜利的美国也不过是惨胜。80年代末90年代初美国国债高达20000亿美元,1992年又爆发了严重的种族冲突。特别是当时世界各国都厌恶美国这个“唯一超级大国”,俄罗斯和美国的矛盾并未随苏联解体而消失;第三世界国家失去了“中间地带”的地位,对美国霸权主义十分集体;甚至西方帝国主义国家内部矛盾也尖锐化,西欧、日本起来挑战美国的霸权,美国的唯一超级大国地位也出现动摇。可以说,“一个超级大国垮了,另一个超级大国被严重削弱”是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际形势的真实写照。中国面临着一个稍纵即逝的良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团结第三世界国家,联合俄罗斯、西欧、日本共同和困境中的美国做斗争,即使不把美国搞垮,至少也能进一步削弱美国,实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
但是,当时的中国部分领导人缺乏大局意识和战略眼光,针对许多国家希望中国站出来反对美国,明确表示“不扛旗,不当头”,“韬光养晦”。据说“这个头,当了绝无好处,很多主动都失掉了”,但是,“这个头,当了绝无好处”,难道不当就有什么好处吗?如果不趁它病要它命,进一步削弱美国,难道美国恢复过来就能感激中国吗?中国实力的确不如美国,但是双方实力相差再悬殊也没有刚建国时候悬殊吧?那时候新中国都能够不畏强权,坚持正义,不在帝国主义控制的联合国安理会和“国际社会”面前屈服,把美国军队从鸭绿江赶回了三八线,怎么“中国综合国力极大增强”的改革开放时期反而要“韬光养晦”了呢?结果,时机稍纵即逝,美国毕竟根基深厚,没有中国的支持,有长期依赖美国的“软骨病”的西欧、日本无力斗垮美国,第三世界国家和俄罗斯更没有这个能力。中国的“韬光养晦”使美国获得了喘息之机,90年代通过克林顿政府的休养生息又恢复了元气。恢复了元气的美国马上把中国定为“头号敌人”,于是,炸馆、撞机接踵而至。同时,由于中国“不扛旗,不当头”,使第三世界国家对中国日益失去信心,西欧、日本也看不起中国,纷纷转向“韬光养晦”,联合美国对付中国,中国更加被动了。
总之,90年代的韬光养晦战略是中国外交的又一大战略性失误,不仅使中国国际声望进一步下滑,也使中国丧失了进一步削弱美国的时机,更使美国、西欧、日本联合对付中国,中国面临极端不利的国际形势。
4.新世纪的“同舟共济”战略
新世纪的头几年,国际形势又一次出现了转机:由于美国先后发动了侵略阿富汗、伊拉克的战争,国内经济低迷,而同时,俄罗斯国力有所恢复,部分第三世界国家也有所发展,西欧、日本等美国盟国又出现了离心倾向。中国面前又出现了一个稍纵即逝的良机,如果抓住这个机会,团结第三世界国家,联合俄罗斯,分化西欧、日本,集中力量和困境中的美国做斗争,即使不能实现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至少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削弱美国,打破中国的被动局面。
然而,令人震惊的是,中国部分领导人却提出了“救美国就是救中国”、“同舟共济”的口号。如果真能和美国“同舟共济”也未必不是好事,但是,美国肯和中国“同舟共济”吗?在80年代后期中国物价飞涨陷入困境时,美国与中国“同舟共济”了吗,在90年代后期中国因亚洲经济危机陷入困境时,美国与中国“同舟共济”了吗,哪一次不是落井下石?怎么到美国陷入困境时中国就要和美国“同舟共济”,这不是用热脸去贴人家的冷屁股吗?果然,当中国一心一意和美国“同舟共济”,倾全国之力购买万亿美国国债救美国时,美国却大力支持台独、藏独、疆独……这一幕奇景让全世界瞠目结舌。
今年,美国等西方国家发动了侵略利比亚的战争,表明美国已经走出了谷底,和盟国的整合也基本完成,前不久八国峰会,俄罗斯在利比亚问题上也和美国达成了妥协。这表明,新世纪中国打破危局的良机已经基本被错过,中国面临空前的危机。
总之,新世纪的“同舟共济”战略是中国外交的更大的战略性失误,不仅使中国丧失了一次打破危局的良机,更事实上成了“资敌”,使中国面临空前的危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