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
| ||
| ||
|
□羊城晚报记者 赵鹏
关注“占领华尔街” 横向篇
就业市场上,他们是弱势群体,还要面临住房、婚姻、养育下一代的压力;经济危机背景下,失业、高物价、高房价相继袭来,他们无处可逃……
9月17日开始的“占领华尔街”运动迅速席卷美国,从“占领华尔街”发展到“占领华盛顿”,“占领芝加哥”……这场由中产阶级发动的街头运动有一个显著特点:参与者大多是年轻的美国人。
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提供的一组数据显示:美国最近统计的失业率为9.1%,贫困率为15.1%(美国贫困线:个人年收入低于1.1139万美元,约合人民币7.1228万元,或四口之家年收入低于2.231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4.2686万元),贫困人口数量约为4620万人,30岁以下的年轻家庭中1/3都处在贫困线以下。
这些数字凸显了美国社会的一大问题:年轻人贫困化。
2010年8月11日,联合国劳工组发布的报告指出:全球15岁到24岁之间的6.2亿年轻劳动力中,2009年末大约有8100万人失业,达13.1%,是20年以来的最高纪录。
很多年轻人现有的技能无法满足日益科技化的劳动市场需要。
失业意味着贫困。在就业市场上,年轻人因为缺乏经验,成为弱势群体。即使找到了工作,还要面临住房、婚姻、养育下一代的压力。现在,年轻人的失业率越来越高,物价、房价也越来越高,年轻人的贫困化加剧,这引发了他们的普遍不满。
这种不满不仅在美国发酵,在以色列、日本、俄罗斯、法国等国也同样发酵……
专家观点
世界经济衰退,
年轻人不能独善其身
到底是什么造成了世界各国的“年轻人贫困化”呢?中山大学岭南学院金融工程与风险管理研究中心副主任、长期研究贫困问题的蔡荣鑫教授认为,在世界经济衰退的阴云笼罩下,年轻人的就业率不能独善其身。这或许是世界性年轻人贫困化趋势愈演愈烈的一个主要原因。因为经济衰退就意味着就业机会的减少,缺乏经验的年轻人在就业市场当中本来就是弱势群体。
另外,年轻人所处的年龄阶段,让他们更容易走上街头,发泄不满。
高房价高物价是一个世界性问题。面对经济的衰退,世界各国的决策层一般都采取扩张性的经济政策,不断向社会注入货币,造成流动性泛滥。政府希望这些钱流向实体经济,却又无法控制这些钱的流向,资本总是寻找最安全、最容易增值的行业,例如房地产。加上各国住房制度和土地制度有缺陷等各种因素,就造成了房价高涨。这对年轻人是巨大压力。
蔡教授以德国为例描述合理住房制度:德国政府一边引导国民不要把购房当作投资手段,一边为低收入居民建造福利住房,发放住房补贴,并对投资房地产进行暴利限制,让资金流向实体经济领域,让企业“乖乖地造奔驰、宝马”,从而让房价不至于涨得太高。
美国用“再制造化”应对失业率高企
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丘海雄认为,年轻人贫困化这一趋势是近年来才比较明显的,因为年轻人的就业机会被剥夺,社会资源被一部分“精英阶层”垄断。政府的政策也大多是对金融界有利,相当于在“支持有钱人”。科技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没有给中产阶级带来相应的好处,反而剥夺了他们部分的工作机会。
科技的发展对人力也是一种排斥,机器用得多了,对工人的需求就减少了。
西方国家对此的应对对策各有不同,丘海雄说,美国为了应对失业率的高企,也会人为地对市场进行干预。他们希望提高美国制造业的比重,让美国“再制造化”,回归到制造业上来,这样就能够吸收更多的劳动力。同时美国政府也不遗余力地吸引海外投资。
以色列
高物价,年轻人不能承受之重
“莫名其妙”的示威席卷以色列
被沙漠包围的以色列一直被视为中东的经济奇迹,人均国民生产总值高达3万美元。以色列虽地处中东,却没有令人羡慕的石油矿藏,并且水资源短缺,土地贫瘠,然而,它却成为世界上主要的农产品出口国。以色列被视为中东地区经济发展、商业自由、新闻自由和整体人类发展度最高的国家。
但自今年7月14日以来,以色列多次爆发大规模群众示威游行,矛头直指该国政府。
这场让全世界都觉得有点莫名其妙的大规模示威游行,从特拉维夫蔓延到十多个城市。
示威最开始,是一些人在特拉维夫市中心扎帐篷,抗议高房价。随后,“帐篷示威”逐渐升级,高校学生搭起帐篷,农民赶着奶牛封堵道路,医生开始罢工……帐篷周围的标语五花八门,其中一个写着“这里住着一位博士毕业生,也是女招待员”。
高房价、高物价是导火索
这是一次由高房价引发的“吃寿司者的抗议”和“帐篷示威”。以色列20个最有权势的家族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而推崇了30多年的经济新自由主义产生了“6000个富翁和600万乞丐”,这引发了该国民众的极大不满。以色列《国土报》的社论谈到这场十几年来最大规模的示威时说,“我们正处于一场以色列革命日渐形成的阶段,政治游戏规则已经改变”。
统计数据显示,过去5年,以色列人均收入增加17%,但食品价格上涨25%,水价涨40%,汽油涨23%,公寓楼价格涨55%,房租涨27%。垄断以色列奶制品市场的3家公司今年6月联合涨价后,连一些主妇也加入了“帐篷示威”。
从7月中旬开始,连续几个周末都有约10万以色列人上街游行。到了8月6日晚,超过30万人上街抗议。
“这是我们首次不与阿拉伯人打仗,而是为我们及我们后代的生活而战。”以色列左翼抗议示威组织者艾尔达德·亚尼夫表示。《国土报》的民意调查发现,87%的以色列人支持抗议活动。
宏观经济表现抢眼,
年轻人生活日益困顿
虽然整个世界都笼罩在经济危机的阴影中,但从宏观经济数据来看,以色列这几年的“成绩单”相当不错,甚至与世界大多数地区的困境形成鲜明对照。以色列的失业率维持在6%上下,货币坚挺,因国民创新能力强还被称为“创业的国度”。因此,不支持游行的人认为抗议发生的时机有点莫名其妙。
但在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经济学家阿维·西姆豪恩等学者看来,正是以色列的“异常成功”助推了示威大潮———人们认为以色列正在腾飞,而大多数民众却被抛在后面,“没有得到光鲜的经济增长数据所带来的好处”。
以色列媒体分析认为,作为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成员国,以色列之所以会出现民众抗议民生艰难的示威,根本原因在于国内收入分配体系出现结构性矛盾,大型垄断商业组织的存在和收入分配的鸿沟将广大老百姓挡在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大门之外。很多犹太青年认为国家经济已被少数超级富裕的犹太家族绑架,他们再怎么努力,最终也逃不出为这些家族打工的命运。因此,一些青年试图恢复在其父辈手中失去的那个更加古老的、平等的理想主义国家,齐声唱起上世纪40年代犹太人为复国而唱的歌曲,并高呼“人民要求社会正义”等口号。
“高房价将把以色列拉垮”
“如果政府不能降低房价,房价将把政府拉垮。”这是一名以色列律师的警告。以色列媒体反思持续一个月的“帐篷示威”时说:“示威主体既不是无业游民,也不是外国劳工,而是接受过高等教育、有着稳定工作的中产阶级,这说明以色列的房价确实到了让人忍无可忍的程度。”
最近两年,以色列大城市的房价开始“失控”。据以色列住房部介绍,该国平均房价相当于普通人132个月的工资,是世界上相对房价最高的国家之一。以特拉维夫市中心为例,100平方米的3室售价高达100万美元,月租要3500美元。而2009年时,相同地段的房价只有现在的一半。对于以租房为主的年轻人来说,房租高涨让他们只好搬离特拉维夫。
为了应对年轻人对高房价和收入分配差距的不满,以色列政府准备成立一个内阁部长专门委员会,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案,还承诺开放更多土地,建设廉租房。
俄罗斯
发展受限制,年轻人要离开祖国
让人头疼的住房问题
“住在哪里”是每个俄罗斯年轻人面临的主要问题。因为整体气候寒冷,诸如竹制平房和木板房之类的房子在俄罗斯不适合做住宅用,俄罗斯的房子必须打有坚实的地基,带有厚厚的墙壁,及配备供暖、水管和排水设备。
然而过高的住房价格成为横亘在年轻人面前的一座大山。2007年,莫斯科住房的每平方米均价已突破3000美元大关,而黄金地段的豪宅最贵的竟卖到每平方米5000美元。尽管如此,房地产价格仍在以每月1%到1.5%的速度上涨。即使以每平方米1000美元的价格计算,俄罗斯人月平均工资是115美元,要想购买一套80平方米的住宅, 需要不吃不喝积攒58年的钱才够,而且不包括装修费。
因为房子太贵,俄罗斯的年轻人大多跟父母生活在一起,三四代人住在同一屋檐下的情况越来越普遍。
个人发展受到限制
《泰晤士报》驻莫斯科记者朱利安·伊万斯写过一篇叫做《是什么让俄罗斯年轻人离开祖国》的报道,里面列举了很多俄罗斯年轻人想要移民国外的案例。
年仅30岁的康斯坦丁·盖兹是俄罗斯主流日报《莫斯科新闻》的政治编辑,在经济蓬勃发展的俄罗斯,作为政治圈内人士的他应该有一个光明的前途。但现实却是,他正准备离开俄罗斯。
“我正在考虑移民以色列。在俄罗斯,成熟壮大的国家资本主义制度断绝了受过良好教育的年轻人上升的途径。”他在接受美国《华尔街日报》记者采访时说,“我们要工作10到20年才能买得起一套公寓,要工作5年才能买得起一辆车。没有升职机会。想要创办自己的企业非常难。每年的贷款利率高达20%至30%,整个体制监管得非常严格。最保险的工作是为政府做事,但我已经做过了,不想再做了。”
在俄罗斯,盖兹的情况并非个案。越来越多受过良好教育的俄罗斯年轻人正考虑离开祖国,移居欧美等其他国家。理由多种多样:在俄罗斯创业很难、缺乏政治自由、教育落后……俄罗斯的教育体系问题严重,从入学名额到大学文凭,什么都可以用钱来买。一些受过良好教育的俄罗斯人无法忍受政府对社会文化的控制,在他们看来,政府对电视新闻、电影甚至流行音乐等领域的掌控让他们与国际社会脱节。
盖兹表示,和国外相比,俄罗斯的生活品质很低,在这里要照顾好家人也比较困难。俄罗斯医疗体系被严重破坏,学校或托儿所的名额非常紧张。
日本
经济停滞,年轻人看不到未来
家庭收入大幅减少
上世纪90年代初,日本经历了经济泡沫破裂的打击后,经济一直处于萎靡不振的状态,2010年,这个风光了将近40年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更是把世界老二的位置丢了,被中国超越退居第三。
今年9月22日,韩国《朝鲜日报》网站发表了一篇题为《日本中产阶层逐渐崩溃走向贫困》的报道,举出很多数据,说明日本人正面临着严峻的经济挑战。
日本人均家庭收入已经连续几十年减少。2009年的人均收入248万日元(约合21万元人民币),比创下峰值的2007年(293万日元,约合24万元人民币)减少了15%,比10年前减少了10%。
资料显示,过去10年(2000年-2010年)收入减少最显著的,是年收入超过700万日元(约合58万元人民币)的人。在2000年,日本人平均家庭收入大部分在1000万(约合83万元人民币)到1250万日元(约合104万元人民币)之间,而到了2010年,日本的平均家庭收入则处在300万日元(约合25万元人民币)到400万日元(约合33万元人民币)之间。
贫困人口不断攀升
很多日本人曾相信,日本人都是中产阶级,但是当他们看到日本的贫困率高达15.7%,接近美国的17.1%时,他们震惊了。在经过20年的经济停滞和贫富差距扩大之后,日本的贫困人口不断攀升。
日本厚生劳动省根据国际公认的标准设定了最低贫困线:一个四口之家年收入为2.2万美元,这相当于普通日本中等家庭收入的一半。截至2007年,有2000万日本人处于贫困当中,差不多每6人当中就有一个。
根据经合组织的报告,2004年,30个成员国当中,日本的“相对贫困率”排第四,为14.9%,而到了2009年,日本这个数字则攀升到了15.7%。
上世纪90年代初房地产和股市崩盘以来,日本人的收入逐步下降,其贫困率已翻了一番。
经济学家指出,这些年来,逐渐放松管制的劳动力市场以及源自其他国家的低工资竞争,使得低工资工作在日本急剧蔓延。 而这些工作基本上不被社会保障体系所覆盖。
年轻人看不到未来
由于收入的不断减少,日本的年轻人面对房租等庞大费用显得更加无力。这也催生了日本社会的一个奇怪现象———年轻人长期寄居网吧。近日公布的一项调查显示,在东京、宫城、福冈等10个地区的34家网吧中,26家有“长期居住者”。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一名24岁的青年已在网吧生活了近1年。他收入勉强糊口,只好住在某个网吧的“单间”里。“单间”约1米见方,四周用薄板隔开,里面只有一张放电脑和电视机的小桌子。晚上他和衣躺在地上睡觉,忍受着难闻的气味。
这名青年在职业专科学校毕业后,在一家制图公司兼职,由于工资低且没有积蓄,无法支付房租,便开始寄居网吧。他说:“如果我因病无法上班,就连网吧费用也付不起了。我距无家可归只有一步。”
日本企业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减少年轻人的新增工作岗位,不再提高年轻人的工资。这样,他们到了中年也拿不到过去中年人的工资。
不能进入大企业的年轻人,提高能力的机会越来越少;在企业内部,年长者不再致力于培养年轻人才,只重视短期内提高业绩。结果,无数年轻人感叹“未来看不到希望”。
法国
高失业率,年轻人贫困根由
法国人爱罢工,年轻人是主力
法兰西几乎是世界上最爱罢工的民族。为什么法国人,特别是年轻人这么热衷罢工呢?这跟法国年轻人所处的经济状况有莫大关系。
法国救援组织“Secours Catholique”发表的2010年度报告称,在法国18至25周岁的年轻人中,有1/5月收入不足950欧元,生活在法国最低社会保障线以下;近年来,25周岁以下的年轻族群中,越来越多的人申领社会补助或接受慈善组织的救济,其数量已达被救济人群的11%。
法国经济研究所2009年的研究报告更显示:在法国,年轻的成年人当中,有一半的人都是穷人。
失业率居高不下,
年轻人陷入贫困
法国年轻人之所以生活困苦,主要因为居高不下的失业率。法国劳工部公布的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0年11月份,法国本土失业人数达到269.81万人。
其中,18至25周岁的年轻人是失业率最高的群体。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的数据指出,法国失业率为9.3%,而至2010年第二季度,15至24岁年轻人的失业率为23.3%。
就业难,年轻人对未来没信心
同样是来自法国国家统计及经济研究所的数据,直观显示了法国年轻人对未来的迷茫:
●49%的法国人,都对年轻人在社会生活中的行为持负面态度;
●一半的年轻人,对于自己的学业有助于更容易找到一份工作持怀疑态度;
●90%的青年和学生,认为他们将很难找到工作;
●金融危机开始后的两年内,法国青年的失业率增加了72%;
●50%的青年大学肄业;
●金融危机之后,毕业生就业数量急剧减少:2009年,仅有64%的大学生在毕业后8个月内找到工作,而2008年和2007年的比例则分别为68%和77%;
●50%的年轻人面对未来,感到焦虑。
原因很清楚,政府很无奈
法国为何在控制失业率上,交出的答卷如此惨不忍睹?
究其原因,一是近年来应届毕业生数量越来越多,竞争加剧;二是用人单位多喜欢招收有工作经验者,降低了年轻人的竞争力。
萨科齐总统上任以来努力推动“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将退休年龄延长至62周岁,令状况更雪上加霜。“退休制度改革”法案和“养老金改革”法案成了近年来法国爆发大规模罢工的导火索。
上述种种原因,令法国年轻人很难找到固定的工作岗位。法律还规定,年轻人从一个“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另一个同样性质的合同之间,还需遵守一定时间内不得工作的规定。
法国最大的学生联合会提供的数字显示:年轻人找到第一个稳定的就业岗位的平均年龄为27岁。
1977年以来,尽管政府针对年轻人的就业问题出台了数十项措施,至今却仍未找到解决问题的灵丹妙药。最近的一项措施,是2009年4月由总统萨科齐宣布的斥资13亿欧元的计划,这一计划的主要目的,是向50万年轻人提供就业或培训方面的帮助。2009年7月1日起,政府发放的救济性补贴“就业团结收入(RSA)”,有条件地扩发放给25岁以下的年轻人,但这一新的决定只能令16万处于困境的年轻人受益。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