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瓦良格号不能负担之“重”

任翀昊 · 2011-11-01 · 来源:观察者网
收藏( 评论() 字体: / /
2011年8月,瓦良格号出港。中国海军第一次拥有航空母舰。这在中国来说是一个突破,但从整个世界来看,中国晚了近一个世纪。早在近100年之前,飞机刚刚出现,海军就意识到了飞机对海战的重大意义,各个工业国纷纷把飞机用于海上战争,进而开发海上空军基地,也就是后来的航空母舰。在这场航母竞赛中,中国实在是个后来者。
 
航母横空出世
 
1914年爆发的第一次世界大战,距离人类第一次飞行只有十几年,但飞机已经明显对战局产生了重要影响。比如说,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初,德国占尽优势,但没有像二战那样直取巴黎,一举打垮法国,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法国投入了飞机进行战略侦察,发现德军侧翼空虚,果断反击,才避免了巴黎的失陷。到一战末期,各大国的军用飞机都数以千计。
 
陆地上飞机的用途这里不再赘述,只说海战。在飞机出现之前,海战的主要模式是炮战。1592年壬辰战争,日本舰队被中朝军队的枪炮全歼;1588年的无敌舰队带着大批肉搏兵力战败,这标志着冷兵器海战时代的结束,炮战时代的开始。接下来的几个世纪,火炮统治着海洋。到了20世纪初,装备大口径火炮的战列舰及巡洋舰是海军的绝对主力,驱逐舰、鱼雷艇一类的小型军舰则承担配合任务,所有人都对海军炮战烂熟于心。
 
到了20世纪初,火炮射程已经增加到20多公里,几到火药发射距离的极限,火炮瞄准时已要考虑地球曲率。但海军将领们还不满足,他们和陆军一样盯上了飞机。1909年,第一篇论证海军航空兵的论文发表。
 
最早的海军飞机是用来支援炮战的。飞机的飞行高度可以高达上千米,还可以飞到舰队之外观察,自然比桅杆上的望远镜看得更清楚、更远。所以主要炮舰,如战列舰、巡洋舰都喜欢带上几架轻型飞机,开战前可以侦察敌人位置,引导舰队集中力量消灭敌人;交火后可以观察炮弹落点,把结果用无线电传回军舰,用来修正打偏的炮弹。
 
这一阶段,飞机的作用还是炮舰的辅助工具,许多侦察飞机用完后根本不回收,降落在海面上。随着飞机的航程逐渐增加,舰队对飞机的需求越来越大。但限于舰体空间,昂贵的炮舰不可能牺牲宝贵的炮塔数量来增加飞机数量,也没法用一次性使用的飞机进行连续侦察。所以专用的海军航空兵舰艇应运而生——水上飞机母舰。
 
水上飞机母舰,就是携带水上飞机的舰艇,船上有飞机的油料、配件,还有机库和吊车。作战时可以把带有浮箱的飞机吊到海面起飞,飞机归来后降落到海面,再用吊车吊回机库。
 
1914年,皇家海军列装了一艘可以装载10艘飞机的水上飞机母舰,号称在海战中可以比三四艘巡洋舰更好地执行侦察任务。1917年日德兰海战,英国在拥有战略优势的情况下没有全歼德国舰队,最大的亏就吃在缺乏侦察力量、不明敌情上。战后英国痛下决心,开发更可靠的水上侦察力量,而不是继续用货船改造水上飞机母舰。
 
在飞机侦察能力增加的同时,飞机的攻击力也大大增加。1914年之前,飞机几乎不带武器,双方的侦察机在相遇的时候甚至相互招手示意——飞机既携带不了足够重的炸弹,更带不了沉重的鱼雷,所以只能纯粹当侦察机。
 
1914年,英国尝试着空袭德国飞艇基地,结果炸弹太轻,没能造成伤害,但至少证明了飞机从海上发动空袭的可行性。1915年一架英国水上飞机从船上起飞,发射鱼雷,一举击沉了5000吨的土耳其货轮,标志着飞机可以在海战中击沉大型船只,从此飞机对于海战来说不再是单纯的侦察工具,还是重要的作战兵器。
 
1918年英国和日本先后开建真正的航空母舰——著名的竞技神号和凤翔号。前者是第一艘被飞机击沉的航母,后者一直用到中途岛海战。
 
航母的发展因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而暂时停滞。全面战争的结束,大萧条带来的经济困难,再加上海军条约的限制。各国的海军处于一个著名的“海军假日”阶段。直到30年代海军才恢复扩张。不过,在1922年的海军条约中,虽然“主力舰”的含义还依然限于战列舰、战列巡洋舰等炮舰,但在规定了主力舰吨位、火力之后,紧接着的条款就是航空母舰的总吨位,可见当时各国也都意识到了航母在未来的重要作用。
 
海战的航母时代
 
航母地位的提高,和飞机性能的提高有直接关系。一战时期的飞机,不过是一两个小时的续航能力,三四百公里的航程,一两百公里的攻击距离。二战时期的飞机,可以飞行五六个小时,横越数千公里,作战半径也有七八百公里。这和海军火炮至多几十公里的射程拉开了明显差距。航母可以很容易地保持在敌方舰队射程之外发动攻击,即便攻击失败,损失的也只是廉价的飞机。
 
航母的另一个特性是火力的精确性。舰炮投射的火力,完全是一种概率射击,炮弹一旦出膛,能否打中就只能听天由命了。飞机则可以带着炸弹飞到军舰的头顶轰炸,甚至向军舰俯冲,低空精确轰炸军舰最脆弱的部分。鱼雷机贴着海面飞行,在离军舰几百米的地方投下鱼雷,可以一发就击沉昂贵的大型舰艇。所以,尽管航母不能像战列舰那样一次性投射几十吨钢铁,但可以用更精确的攻击来弥补火力的不足,往往对敌人构成了更大的威胁。
海战是完全的火力战,根据最直观的逻辑,火力=射击威力×开火次数×射击精度。航母的射程远意味着开火次数多,打得准意味着射击效率高。再加上两次大战之间飞机能携带越来越多的弹药。航母在所有作战参数上全面赶超了原有的主力舰。
 
此外,海战最重要的是搜索到敌人,集中火力打击。在飞机可以搭载无线电之后,航母上的侦察机变成了航母的耳目,一旦发现敌人,所有飞机可以在一两个小时内赶到,发动打击。以航母为圆心,航母上飞机的作战航程为半径,这个圆范围就是航母的控制范围。值得注意的是,航母的控制面积是和飞机作战半径的平方成正比的。随着技术进步,作战半径增加数倍,等于航母控制面积增加到原来的十几倍甚至几十倍。30年代的航母,作战半径可以达到几百公里,控制范围几十万平方公里。在战场广阔的大洋海战中,占有无可匹敌的地位。
 
二战一开场,盟军和法西斯阵营不约而同地使用了海军航空兵进行偷袭,在地中海,英国地中海舰队用鱼雷机袭击了意大利舰队主力所在的塔兰托军港,瘫痪了意大利海军一半的主力舰。日本联合舰队出动6艘航母,轰炸珍珠港,用鱼雷和炸弹把美国8艘战列舰都打得不能动弹。这种打法既证明了航母在接下来的海战中的决定性作用,也证明了当时的海军对航母充当海战主力的事实还抱有疑虑。因为航母的首要目标无一例外是敌人的主力炮舰。而不是敌人的航母。
 
接下来的几年,在整个世界,尤其是广阔的太平洋海面上,所有的海军行动,指挥者首先要问自己有多少架飞机,而不是多少大炮。珍珠港事件之后,美日双方舰队在珊瑚海交战,交战中,双方的军舰主炮一次都没有开火,完全是航空母舰的舰载机之间的搏斗,炮舰彻底变成了掩护兵种。接下来就是著名的中途岛海战,日本出动上百艘军舰发动进攻,仅仅因为4艘航母的损失就全军撤退。此时,制空权已经变成了海战的第一要素。
 
好在这个时期的飞机夜战能力比较弱,原来作为主力的炮舰,现在还能趁夜晚的掩护出击。比如瓜岛海战,拥有制空权的美军白天占优势,炮舰较多的日本海军晚上占优势,打了几个月的拉锯战。要是战列舰敢于脱离空中掩护,白天出动,敌方空军立刻就会围上去给它好看。著名的日本超级战列舰:大和、武藏,都是被飞机干掉的。德国海军俾斯麦号战列舰,在北大西洋恶劣气候的掩护下试图偷袭英国的补给线,结果被航母舰载机的鱼雷打中方向舵,只能在海上转圈,被英国人围殴至死。
 
二战虽然只持续了四五年,但到战争结束的时候,各国海军都承认航母才是海战的核心战斗力。1945年,美国海军拥有24艘主力航母。
 
两次世界大战也是潜艇肆虐的时代。潜艇在水下发射鱼雷,避开了水面舰艇的炮火,往往几百吨的廉价舰艇就能击沉几万吨的主力舰,或是几十艘运输船。所以各国海军无不大力发展潜艇,同时保持强大的反潜力量。
 
和大多数人的印象不同,潜艇在二战时期极少下潜。在这个阶段,核潜艇尚且是遥远的科幻兵器,所有的潜艇都和水面舰艇一样使用内燃机驱动。内燃机需要大量的空气,所以潜艇下潜时间有限。平时和其他水面舰艇一样在海面航行,只有发动攻击或被攻击的时候才下潜隐蔽。反潜首先需要的是发现潜艇。被发现的潜艇即便紧急下潜,速度也相当有限,飞机或驱逐舰用几颗深水炸弹即可消灭它。这种反潜搜索,首先需要足够的飞机,只要发现潜艇,至少可以把潜艇压制在机动不便的水下。
 
这种以攻为守的反潜方式比驱逐舰消极防御的反潜要有效得多,所以各国又造了一批护航航母(比主力航母小,舰载机数量少)。整个二战期间,美国制造了10艘战列舰和48艘巡洋舰,航母前后制造了131艘。
 
因为缺乏大型战争来检验新的海战模式,航母为主导的海战模式在二战后依然持续。核反应堆的出现增强了大型舰艇,尤其是航空母舰的续航力,航母可以长久地保持在海上充当作战平台。这进一步提高了航母的地位。只是核反应堆也同样也加强了潜艇,潜艇从此不必上浮也能保持长时间航行,而且速度还高于水面航行速度。所以航母不能简单地通过水面搜索就压制潜艇。再加上核潜艇能够发射战略导弹,核潜艇的地位逐渐上升。潜艇的吨位也越来越大,从名副其实的几百吨“艇”,变成了上万吨的巨舰。但总的来说,在不爆发核大战的前提下,水面舰艇能够承载更多的作战任务,包括支援陆战和截断航运。所以航母依然是海战的主角。
 
重型轰炸机和导弹取代航母
 
既然无人挑战航母的霸权。航母的发展还是按照自身的逻辑前进。当年航母取代了炮舰。第一个原因是因为飞机的航程远。60年代之后,飞机的航程、航速进一步增加,从水面战斗来说,航空兵相对舰艇的优势进一步加大。因为重型轰炸机的航程越来越大,作战半径从1000公里上升到2000多公里。侦察机甚至可以有上万公里的搜索航程。这个趋势在30年代促成了航母地位的上升,在60年代之后,反而开始压制航母的发展。因为地球不是无限大的,一旦飞机从陆地起飞也可以覆盖大片的海洋,海军航空兵就不再是拥有航母的海军的专利了。
 
苏联设想的大西洋海战,主要交战方式就是由北冰洋方向飞来的重型轰炸机攻击越洋运输的美国海军舰队。在和平时期,苏联的图95飞机凭借上万公里的航程,6400公里的作战半径,完全不借助任何航母,就能巡逻整个大洋。借助安哥拉、金兰湾等地的海外基地,苏联可以用飞机对整个世界的海洋发动攻击。
 
当然,二战时期就存在航程数千公里的重型轰炸机,比如向日本扔原子弹的B29轰炸机。但这种轰炸机并没有取代航母,因为重型轰炸机只能高空水平轰炸,精度极差。用来轰城市可以,炸舰队纯粹只能听个响。中途岛海战,美国曾经用陆地起飞的高空轰炸机水平投弹,无一命中,最后还是航母上起飞的俯冲轰炸机来解决问题。
 
日本在二战末期就充分利用了这一点,大肆建造神风飞机,把飞机当后来的导弹用,是二战末期日本唯一能威胁美国舰队的方式。就算不玩神风攻击,当时的海军航空兵也必须飞到对方舰艇几百米的范围内射击,和自杀区别也不大。中途岛美军的鱼雷机编队无一生还。只是因为飞机比军舰廉价,航母的攻击才有可持续性。
 
二战末期出现了导弹,著名的V1、V2导弹不说了,只说海军兵器。德国人也率先开发出了反舰导弹,不用人驾驶飞机冲到军舰附近,也能对军舰发动精确打击。长航程的重型轰炸机从此有了对付水面舰艇的能力。在雷达指引下,上百公里外发射的反舰导弹,可以比俯冲轰炸机更轻松地干掉敌人舰队,还不用损失宝贵的海军飞行员。只是能携带多枚重型反舰导弹的轰炸机,如“逆火(图22)”、“海盗旗(图160)”,至少也要一两千米的跑道来起飞,所以数百米长的航母不能搭载,只能在本土基地起飞。航空力量的加强,反而相对减弱了航母的攻击力。
 
归根结底,航母只是搭载飞机的海上平台,本身没有攻击和防御能力,攻守都必须依赖于飞机的战斗力。飞机性能的发展决定了航母的兴衰。最早的飞机航程和攻击力太差,所以海战以炮战为主,等到飞机性能有了一定提高,能搭载飞机的航母就开始体现自身的重要性。当飞机性能进一步提高,不再依赖也无法依赖于航母发动海上攻击的时候,航母的重要性就开始下降。
 
从这个角度看,飞机主导海战是长期趋势,航母主导海战只是以空制海的一个过渡阶段。冷战后期,美苏双方的航母越来越多地搭载战斗机而不是进攻性的轰炸机,实际上就是对这种趋势的一种妥协。在大国对抗中,航母的作用是盾而不是剑,主要作战方式是突前防御,为自己的重型轰炸机占领导弹发射阵地,掩护重型轰炸机出入战场。火力投放只能靠陆基轰炸机的反舰导弹了。中国现在整修的瓦良格号航母就是在这种思维下建造的防御性航母。
 
80年代初英阿马岛战争,阿根廷一艘航母都没有,只能从几百公里外的陆地起飞轰炸机攻击英国舰队。结果还是打得英国人焦头烂额,若非当时阿根廷只有5枚进口反舰导弹,怕是英国这一联合国常任理事国要败在一个第三世界小国手下。这体现的就是导弹时代,陆基轰炸机相对航母的优势。
 
可以预见,如果冷战期间的技术发展趋势持续下来,航母的地位一定会进一步削弱。像二战期间的战列舰一样,更多地承担防御性任务。
 
冷战后航母的回光返照
 
不过,冷战的结局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苏联干净利索地解体,俄罗斯日趋衰弱。俄罗斯海军从1500艘军舰的庞大规模迅速地向30艘左右的岸防舰队跌落。苏联的航空工业被拆散了,其他大国都缺乏足够多、足够先进的制海轰炸机、侦察机。美国海军忽然之间发现世界上不再有能和自己平起平坐,正面对抗的舰队或航空兵。再也不用担心成百架重型轰炸机,上千发反舰导弹齐射的攻击了。原本已经日趋边缘化的航母舰队从此没了天敌,从负担变成了美国的丰厚战略遗产。
 
攒下来的军事遗产不用白不用,此时全世界航母的舰载机规模大概1200架,美国自己就占了1000多。在这种绝对的数量优势下,防御性兵种也变成了进攻性。所以我们这20多年看到的是美国航母横行四海,控制大洋,轰炸沿海国家。仿佛再次恢复了二战时海战之王的地位。所谓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说的就是这种局面。电视直播镜头里,航母上频繁起降的飞机极有视觉冲击力,让人感觉到这就是美国霸权的基础。在这种情绪之下,航母成了主导世界的象征,中国制造航母的消息一传出来,立刻就得到了舆论的热烈响应。
中国人对航母的这种期望情绪完全可以理解。不过,若中国崛起的目标是变成另一个世界大国,要削弱甚至消灭美国的霸权,中国不能把最近20年美国一家独大的世界秩序作为考虑问题的前提。
 
如此,最近20年的畸形失衡局面就不能拿来当参照系。100年来以空制海的大趋势,冷战这种均衡对抗中重型轰炸机取代舰载机成为进攻主力的史实,这才应该是我们设计海军战略的基本出发点。
 
从目前的技术发展前景来看,飞机的航程、反舰导弹的火力、在航天科技支持下的大洋导航能力都在快速进步,以空制海依然是下一步的趋势。我们与其把目光集中在瓦良格号航母试验舰上,不如更多地关心一下中国大飞机、远程轰炸机、战斗机、导弹的进展。这对中国海权的发展应该更有意义。
 
(系军事与政论作家)
请支持独立网站,转发请注明本文链接:http://www.guancha.cc/html/49898/2011/10/08/61241.shtml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2.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3.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4.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5. 我对胡锡进和司马南两个网络大V的不同看法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菲律宾冲撞中国海警船,中国会打吗?
  8. 2001年就贪污23亿后出逃,如今被抓回国内,也叫认罪悔罪减刑?
  9. 否定了错误,并不代表问题不存在了
  10. 吴铭|舆论斗争或进入新的历史阶段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5.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6. 朝鲜领导落泪
  7. 读卫茂华文章:“联想柳传志事件”大讨论没有结果,不能划句号
  8.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9.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10. 房地产崩盘,对经济的影响超出你的想象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3.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4.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5.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8.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1. 77年前,2583名英雄儿女踏上北撤之路
  2. 大蒜威胁国家安全不重要,重点是他为什么会那样说
  3. 相约12月26日,共赴韶山!
  4. 关于推出纸质阅读资料的公告
  5. 欧洲金靴|“一切标准向毛主席看齐!” | 欣闻柯庆施落像上海福寿园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