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的新历史始于50年前。无论你是否喜欢,德国已经走向文化多元主义。"10月28日,美国《外交》杂志刊登了德国洪堡基金会研究员詹姆斯·安杰洛斯(James Angelos)的文章,认为否定多元文化主义疏远了德国急需的外来劳动力。

为解决劳动力不足问题,德国与土耳其于1961年10月30日签订了《外来劳工招聘协议》。然而,50年 后的今天,德国人对于外国移民的作用仍然心存疑虑。伴随而来的还有关于移民及其后裔问题的争论,包括对多元文化主义毫无意义的政治攻击和嘲弄。如果说这种 易于引起分歧的政治言论具有什么持久影响的话,那就是令许多具有不同国籍背景的德国人感到心寒,他们普遍受过良好教育、事业成功,有助于解决德国社会面临 的诸多问题。

上世纪90年代,德国政策一直倾向于让外来工人返回家乡。著名的右翼政治家,如德国前总理赫尔穆特·科尔曾经口吐真言,德国不是移民者的家园。政策倾向于遣返客籍工人,意味着国家不会下力气进行语言培训。80年代,德国甚至为外来工人及其家人提供现金,资助其返回原籍。在德国出生的客籍工人子女无法获得德国公民身份,因为生育和抚养他们的是在德国的外国人。新千年伊始,尽管有些不情愿,德国政治家们还是接受外来移民将留在德国的现实。国家政策开始转而关注移民融入社会的问题,强调德语培训,为具有移民背景的孩子提供受教育的机会,给予在德国出生的外国孩子公民身份。尽管这些政策意图打造一个包容的德国社会,但许多政治言论仍然十分不合时宜。

2010年8月,关于外来移民融入问题的争论达到高潮,时任德意志联邦银行理事的希洛·萨拉秦出版了《德国放弃自己》一书,警告人们提防移民、特别是穆斯林移民带来的经济文化危险,探讨移民与德国人智商退化之间的关系。该书一经出版便迅速热销,表明人们对萨拉秦的认同。

之后不久,包括总理默克尔在内的德国政治家开始"责难"文化多元主义。2010年10月,德国基督教社会联盟主席、巴伐利亚州州长霍斯特·希侯弗面对一群保守人士说:"作为一个联盟,我们代表了主流文化","多元文化主义已经死亡"。默克尔紧随其后,当众宣称多元文化主义的努力已经"彻底失败"。

这些言论赢得听众的阵阵掌声,但此类主张的确切含义实难解读。其实,默克尔和希侯弗关于多元文化主义失败的宣言名不副实,因为德国从未将多元文化主义方面的政策置于重要位置。这种反多元文化主义言论常常引发具有移民背景的成功人士产生反感情绪,使外来移民难以融入当地社会。因此,德国政界应该花费更多精力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解决现实社会问题,而不是聚焦于多元文化主义失败或伊斯兰是否"属于"德国等抽象问题。宽泛地讲,德国应该努力使社会更具包容性,制定此类政策是德国未来的希望所在。此外,德国政治精英也应该意识到,无意义的言论只会破坏这一进程,分裂整个社会。

孙西辉 编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