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 年 1 月,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应胡锦涛总书记之邀访问中国。中共中央九名政治局常委分别与金正日见面、会谈以及专门陪同前往武汉等地访问。金正日访问中国引起世界的震动,特别是引起美国方面的关注。当中朝两国通讯社共同发表消息时,记者正在参加由美国智库 — 全美亚洲研究局举办的题 为 --- 北朝鲜的“大胆转变”国际研讨会。而实际上,金正日访问中国对朝鲜半岛的影响却成为会议的最大热点。
正是籍此会议不仅第一次听说朝鲜的“艰难的行军”、“主体思想”、“先军政治”等等,也第一次在正式的学术会议上听到“朝鲜大饥荒死了 280 万人”!无疑产生巨大的震动!参加研讨会的学者均是东北亚及朝鲜问题专家,他们来自美国、日本、南朝鲜、俄罗斯和中国。在外国学者中,除一名俄罗斯学者访问过朝鲜外,其余的人甚至没有到过朝鲜。纸上谈兵或者数据论证就可以纵横驰骋地“概论”一个国家吗?记者对此持质疑态度。
自中国改革开放之后,曾经被称为与中国“唇齿相依”的朝鲜,在我们的视线中消失了 20 多年,一切有关朝鲜的消息大多是来自意识形态对立的西方媒体,而大多数自以为能够独立思考的人,不仅盲目轻信 对 朝鲜的诬陷,也成 为 流俗大河里翻卷的泡沫。今天的朝鲜到底是什么样?朝鲜的大饥荒严重到什么程度?是否与专家们描述的相同? 朝鲜经济衰退的原因与目前经济状况到底如何?“朝鲜式社会主义道路”是什么含义?朝鲜为何要发展核武器?
毛泽东有句名言,“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要想知道梨子的滋味,就要亲口尝一尝。 7 月份利用休假,记者踏上了访问神秘国家朝鲜之旅。在短短数天的访问时间里,内心积攒的情感被酣畅淋漓地释放出来 --- 震惊与悲伤、同情与怜悯、记忆与理解、羡慕与希望。所见、所闻汇成逻辑的河流蜕变 为 思考:
--- 朝鲜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经历了十年经济衰退期,直接原因来自苏联的解体,但是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远远超过朝鲜战争的经济损失,则是没有想到的,这一外部冲击对朝鲜政治、社会影响时间之长、经济负面影响之深,是所有同样遭受这一影响的国家中极为少见的;
--- 朝鲜连续四年遭受自然灾害,积累有 1/2 多的人口成为灾民。大饥荒使人民所遭受的痛苦之深,经济总量下降幅度之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多,在朝鲜的历史上既空前的也是少见的;人们因没有粮食而被饿死、因没有能源而被冻死,而所谓国际人道主义援助之可怜(自然灾害期间只有 7010 万美元),这在当今世界上也是极为少见的;
--- 在朝鲜连续遭受两次外部冲击的情况下,以一个土地面积只相当于中国 1/80 的小国、 GDP 相当于美国 1/350 的穷国独抗美国的外部封锁长达 50 多年,其捍卫民族尊严、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和不畏美国霸权的意志,不仅十分悲壮而且也是少见的;
--- 在国际环境极为险恶的条件下,在外援骤减与没有任何与国际金融机构的“帮助与扶持”下,朝鲜人民完全依靠自力更生,不仅使经济状况得到恢复,并经过经济政策的调整,正在开始点燃经济起飞的巨大引擎,这在一个国家或者一个地区的经济恢复中也是少见的;
--- 一个人均收入不足世界平均水平 1/5 的低收入国家,却能够实现人类发展极高水准的覆盖,做到“四免”,即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免农村税费,其国家体制的功能与政府的治理能力,不仅优于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在一些发达国家也是少见的。
作为一名记者,我敬重这个职业,也有责任把朝鲜的见闻与对朝鲜的分析与广大中国读者共享。目的只有一个,让人们真正了解,朝鲜过去发生了什么和正在发生着什么……
朝鲜一直被西方的所谓“国际舆论”万般诋毁,并冠以很多“名称”---“警察国家”、“流氓国家”、“精神病人国家”、“邪恶轴心国家”、“专制国家”等等。在信息泛滥的今天,朝鲜的信息极为缺乏。由于朝鲜信息的对外封闭,人们只能通过美国驻韩国大使馆、美国军方、国际人道救援组织等了解朝鲜。在西方媒体上经常看到的消息是,大饥荒、农业凋敝、人口外逃、穷兵黩武、能源严重短缺、经济濒于崩溃等等。总而言之,对朝鲜的报道绝大部分都是负面的消息。
朝鲜今天究竟什么样?嘲讽的观点认为,朝鲜同过去一样糟糕,或者做些表面文章给外国来访者看看。带着强烈探寻真相的愿望,记者在朝鲜进行了一次难忘的旅游式访问。在记者眼中,朝鲜的经济正在恢复且具有实质性内容,人们精神面貌健康,社会安定有序,自90年代末期朝鲜实行的社会经济改革所期待的结果开始显现。一切事实证明,朝鲜劳动党不仅有政治意愿,而且有国家组织与动员能力战胜经济困难,并会把朝鲜重新带入经济增长之路。
第一部分:背着方便面和矿泉水去旅行
八年前(1996年)在朝鲜遭受重大自然灾害最困难时期,国内一个新闻代表团访问朝鲜,归来的人诉苦,在朝鲜吃不饱。早餐除了一个面包外,可在一杯牛奶或者一个鸡蛋之间选择,牛奶只有半杯,鸡蛋如同鸽子蛋,几天的访问均以方便面充饥。我相信他说的是真话,也为朝鲜的状况感到震惊。
到朝鲜旅游之前,中方旅行社告知我们,“朝鲜没有矿泉水”,并建议“最好带点方便面”。我们从北京背了一箱24瓶矿泉水与8盒方便面,一路上搬上搬下很是辛苦,因为无论中国还是朝鲜的火车站,通往站台的台阶是一样的漫长。
进入朝鲜边界城市新义州的第一餐饭证实,这种“储备”根本没必要。等待换乘通往平壤的火车时,朝鲜导游发给每人一个盒饭,里面不仅有牛肉还有一整条煎平鱼,外加一瓶矿泉水。标签上注明是朝鲜自己生产的!在朝鲜的日子里,早餐是自助式的随便吃,中晚餐非常丰盛----朝鲜烤鸭、高丽人参炖鸡、朝鲜火锅,而且米饭管够。为了不受二茬罪,水喝了,方便面送人了。
显然,丰盛的餐食是对外国人的特殊待遇,但我还是比我的同事幸运,我也更为2300万朝鲜人民高兴:朝鲜经历了近10年的经济衰退,为了让人民吃饱,“农业第一主义”成为重中之重,几年来调整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已从60%下调到34%,农业比重则从最低的12%上升到30%。
火车奔驰在新义州开往平壤长达 200公里 的平原上。一望无际的农作物长势很好,有水稻、玉米和豆类。平壤到开城的高速公路旁,种了许多苹果树。由于石油的短缺和油价的提高,很少看到农业机械作业,被分成为15-20人一组的农民们聚在一起干活,且有说有笑;放暑假的孩子赶着一群群小鸭子来到河边,鸭子与孩子们“打成一片”,游泳、抓鱼、打水仗---此情此景仿佛回到40年前的孩童时代---虽然消费品短缺,但是十分快乐。
朝鲜农业生产从2001年以来保持连续增长(见表1),2005年粮食产量436万吨,比2004年提高了1.2个百分点。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估计,朝鲜最低谷物需要量每年在480万吨左右。五年来,人均粮食产量不断上升,从2001年的 180公斤 上升到2005年的 190公斤 。导致农业生产增长的主要原因,除了这些年风调雨顺之外,主要是实行了农户“小集体管理体制”,我把它称为“小包干”;政府也提高了收购粮价,其提高幅度之大,远超过中国农村改革时的力度,极大地促进了农民种粮积极性。令人震撼的是,沿途看到由朝鲜人民军参与修建的 800公里 灌溉水渠,如同京密运河那样宽,这是为改善水稻主产区新修建的灌溉设施;据朝鲜媒体报道,几年来建成上千个小水电站,改进了农村的供电和电力抽水系统,以便更能经常和有效的使用农机设备。
表1:朝鲜粮食总产量与人均产量
粮食产量(万吨)增长率(%)人均粮食产量(公斤/人)
1995345160.0
19963697.0170.4
1997349-5.4161.6
199838911.5181.3
19994228.5196.7
2000359-14.9165.8
200139610.3180.5
20024134.3185.9
20034252.9189.1
20044311.4190.0
20054361.2190.1
粮食总产量数据来源:韩国统一部,人均粮食产量系推算。
朝鲜导游告知,今年夏季发了洪水,粮食收成可能比2005年减产。显然,虽然近几年粮食产量增产,但朝鲜还未能完全解决粮食问题。望着他因说起粮食减产而忧心忡忡的神态,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够理解,“粮食”二字已经成为一个民族的永久之痛。
记者不曾在路边看到“粮食就是共产主义”宣传牌,但是在经济困难时期,金日成主席确实说过这句话,以鼓励人们增加粮食生产。有点像前苏联提出的“土豆加牛肉”的共产主义。时至今日,前苏联不复存在,而朝鲜人民还在为生产更多“粮食”而劳作不息。
第二部分:艰难度过四年自然灾害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中期,朝鲜连续四年(1994-1997)发生了自然灾害。八年过去,大饥荒还是遗留了抹不掉的印记:无论是街上的行人,还是在平壤少年宫的儿童,孩子们都有一张营养良好且白净的脸庞。而成人和老师们却有着黑黄的皮肤与道道皱纹,看起来比实际年龄大---因为他们是孩子的父亲或母亲!就像我们的父母亲!在中国60年代初期连续3年遭受自然灾害,父母亲把配给的粮食尽可能多地留给孩子。
从平壤到妙香山 160公里 高速路两旁的山坡上,树木已被耕地所替代,有些坡度在25度以上。当问到“树到哪儿去了”时,导游低声说:“这是有原因的”,之后再没有一个字。这真是个沉重的话题。中国遭受自然灾害时期,人们因饥饿而砍树开荒,甚至剥树皮、挖树根充饥。联想到此深深感到内疚:自然灾害就像一个不会愈合的伤口,它是永远的痛,一被触及就会流血。但人们一定坚信,在每个创伤上面都标志着向前迈进的一步。
从1957年农村集体化以来,朝鲜就实施了粮食配给制度,这个政策适用于除了农民以外的居民。在一般情况下,粮食每十五天供应一次,居民在指定的粮店购买。导游告知,目前朝鲜粮食的供应标准:重体力劳动者每人每天 750克 ;一般成人每天 500克 ;大学生 400克 ;小学生 300克 ;而四年自然灾害时期则全部减半,关键是肉、蛋、奶、食油与水果供给短缺。
关于朝鲜大饥荒没有找到任何朝鲜官方的报道,包括朝鲜印刷的英文版报纸《平壤时报》。但在新义州逛小书店时,找到一本《金正日时代的朝鲜》的书,是日本记者名田隆司。从书中详细记载一段大饥荒的数据看,朝鲜的灾情非常严重:
1994年受到冰雹灾害;
1995年洪水灾害:总受灾额150亿美元;难民520万人(相当于当年总人口的24%);耕地受灾面积36万公顷;森林2.1 万公顷;遭到破坏的住宅4.8万栋;粮食损失191万吨(相当于粮食减产1/2);损失家畜48万头;
1996年洪水灾害:总受灾额17亿美元;受灾地区有8个道(直辖市)、117个郡;难民327万(相当于总人口的15.1%);遭到破坏的住宅8600栋(3万套);耕地受灾面积29万公顷,农作物水淹面积--水田近 7万公顷 ,玉米田 3234公顷 ,家畜损失2.7万头;
1997年高温灾害、旱灾和海啸灾害:高温灾害和旱灾---受害区有四个道,受灾耕地面积47万公顷;海啸灾害—受害地区有22个郡140个里,难民280万人(相当于总人口的13.0%),水稻减产70万吨,玉米减产150万吨,合计损失粮食220万吨;盐田受灾面积 5730公顷 ,损失家畜6万头。
这是我们第一次知道的朝鲜大饥荒的资料。记者在刚刚出生时经历过中国的大饥荒。一个只有2000多万人口的国家,在连续三年内(指1993年-1997年)累计有1127万人口成为灾民,其痛苦经历与艰难不言而喻。依据名田隆司所提供的1995年粮食减产191万吨的数据计算(假定2005年粮食生产恢复到灾前的水平),1995年实际粮食产量只有235万吨,减产43.8%;全年人均粮食产量 113.6公斤 ,等于每人每日粮食产量只有 300克 左右,如加上粮食库存和粮食进口,也不会超过 400克 ;1997年是连续四年自然灾害的第四年,也是朝鲜最困难的时期,粮食再次减产220万吨,估算当年粮食产量只有万吨216万吨,粮食减产50.5%;年人均粮食产量减少到 100公斤 左右。
大饥荒期间,朝鲜营养不良人口比例迅速上升,其朝鲜营养不良人口是大饥荒前的2.8倍(见表2)。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AO)的数据显示,朝鲜在1990-1992年发生大饥荒前每人每日粮食消费量为2470大卡,要高于印度,营养不良人口比例要低于印度;大饥荒的1995-1997年期间,每人每日粮食消费量下降为2160大卡,要低于印度,减少了12.6%,营养不良人口增加了470万人,营养不良人口比例上升至34%,要明显高于印度。
ian遭破坏的教育设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与重建,在
表2.朝鲜与印度营养不良人口及比重的比较
朝鲜印度
每人每日粮食消费(大卡)
1990-199224702370
1995-199721602440
2001-200321502440
营养不良人口(万人)
1990-199226021480
1995-199773020180
2001-200379021200
营养不良人口比例(%)
1990-19921825
1995-19973421
2001-20033520
数据来源: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2006年)
毋庸讳言,因饥饿造成大规模的人口非正常死亡,对于现代文明社会来说是极为悲惨的不幸。朝鲜的四年自然灾害到底有多少非正常人口死亡?对此有多种猜测,最近看到的数字是280万人。西方媒体曾借此大做文章,以攻击朝鲜的“专制体制”。记者依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经济与人口数据库(2006)计算结果显示,朝鲜非正常死亡人口大约有60万人左右,上述死亡人数被西方学者和机构夸大了。
按照人口统计学原理,影响朝鲜总人口下降有两个原因,一是饥荒造成出生人口下降,带来出生率瞬时迅速下降,这是人口变动的主要原因;二是饥荒造成人口非正常死亡,导致死亡率上升。假定两者权重在6:4之间。表2中数据显示,在饥荒前的1994年,朝鲜总人口数为2134万人,人口增长率1.33%;从1995-2001年的七年时间里,开始出现人口增长的异常变动,人口自然增长率逐年下降,最低年份是1998年,人口增长率为-0.60%(见表3第5列);直到2001年人口增长率恢复到1994年人口增长1.33%的水平,绝对人口数量2194万人。以1994年1.33%人口为基数,计算1994-2001年的人口模拟增长数量,2001年人口绝对数应为2341万(见表3第4列),而实际人口比模拟人口累计减少了147万(见表3第5列),其中因饥荒出生人口减少87万人,而非正常死亡人口约在60万人左右。
人们为什么关注朝鲜人口非正常死亡数量?因为透过人口变动之窗可以看到大饥荒的真实景象。人们为什么关注朝鲜人口的变动?因为人既有“手”又有“口”,人既是生产者又是消费者,所以人口增长与经济增长有更紧密的关系。中国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口增长率下降幅度与朝鲜相像[1]。由于两国人口基数规模差异甚大,中国非正常死亡人口绝对数大大超过朝鲜。正是因为如此,我们非常同情朝鲜人民所遭受的不幸。
表3. 饥荒对朝鲜总人口的影响
年份实际人口(万人)(A)人口增长率(%)模拟人口(万人)(B)相差人口(万人)
(C)=B-A
199020021.682002
199120361.702036
199220711,722071
199321061,692106
199421341.332134
199521561.0321626
199621650.42219126
19972159-0.28222061
19982146-0.60225086
19992145-0.052280135
200021650.932310145
200121941.332341147
200222221.28
200322471.33
200422670.98
200522910.97
200623110.87
根据安格斯•麦迪森世界人口经济数据库(2006);(B)数据,1994-2001年期间模拟人口是按人口增长率1.33%计算。
第三部分:朝鲜被迫“艰难的行军”
在朝鲜遭受自然灾害时期,西方媒体多次预言:“1995年12月北朝鲜即将崩溃”,“1996下半年北朝鲜即将崩溃”,并断言朝鲜劳动党垮台只是时间问题。但是十多年过去了,朝鲜不仅没有崩溃,而是经过调整艰难地渡过最困难时期。
为什么朝鲜能够在连续的自然灾害面前挺得住?他们是如何度过这一难关的呢?客观地说,只有12万平方公里的朝鲜,其国土面积只相当于中国1/80,当自然灾害来临时,既不同于中国地域广阔有很大的回旋余地,也没有“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大国优势,当自然灾害发生时有灭顶之灾的致命打击。
朝鲜人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这是因为有金日成主席的主体思想[2]”,导游的回答令记者十分惊诧,他说:“在朝鲜困难时期,官员的粮食配给量与普通人一样,没有一点特殊”。在粮食极度短缺的情况下,只有平均分配才保证更多的人生存下来。
自然灾害时期,朝鲜劳动党总书记金正日对党政干部讲,“拿着空饭碗向人民宣传社会主义制度好,是不能使他们深刻认识到社会主义制度真正的优越性的,也不能抱有社会主义爱国主义思想的”。为了扭转困难局面,朝鲜在上个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不得不进行“艰难的行军”。
什么是“艰难的行军”?据《金正日传》所描述,“艰难的行军”指从1938年12月到1939年3月初,金日成将军率领的抗日游击队为了向朝鲜进军,突破日本军队司令部的包围,展开决战进行的为时100多天的行军。行军是在摄氏零下40度的严寒和严重的粮食困难,与日寇进行殊死战斗的逆境中进行的。朝鲜教科书把这一段历史称为“艰难的行军”。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朝鲜人民发扬抗日武装斗争时期艰难行军的精神,扭转经济困难局面,所以朝鲜称这个斗争为“艰难的行军”。
艰难行军有什么新的涵义呢?一是坚持和发展以金正日总书记为中心的“朝鲜式社会主义”;二是活跃经济,包括对外贸易转变方向和活跃农业在内的国内经济;根本目的是提高朝鲜人民的生活水平。1996年元旦,《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报》联合社论指出:“我们正在艰难的环境中建设社会主义”。
这一口号的提出,事实上反映了朝鲜当时正在经历着建国以来最严酷的现实,国家面临着严峻的考验。朝鲜《劳动新闻》、《朝鲜人民军报》和《青年前卫》报在1996年的联合元旦社论中指出:国家面临三大障碍,一是持续不断的政治军事的紧张状态;二是美国等国家的经济封锁;三是空前的自然灾害。
金正日在 1996年10月14日 同党中央委员会负责干部的谈话《干部要以“艰难行军”的精神生活和战斗》中说,“要更加发扬‘艰难行军’的精神扭转当前局面,进行顽强的斗争,掀起社会主义建设高潮”。
在西方国家经济封锁,以及前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市场体系解体的外部环境下,朝鲜人民不仅经受着严重的自然灾害与粮荒的痛苦,而且自力更生搞经济建设。从平壤出发共有三条高速公路,其中平壤至南浦涧的高速公路是在自然灾害时期所建,在一切设备不足情况下,工人们使用钎子和锤子开凿岩石、用人力背运沙土和砂石完成了这条公路的建设。至今留在这条路边的标语牌上写着:“不怕路途艰险,含笑前进”。
1998年《劳动新闻》元旦社论正式宣布“艰难的行军”结束。1999年,金正日动员全体人民投入旨在“强盛国家建设中掀起革命大高潮的第二千里马大进军”。 1998年1月4日 《劳动新闻》的一篇文章提出建设目标:活跃农业、煤炭工业、电力工业、铁路运输、金属工业等所有主要经济部门。自此,朝鲜进入经济恢复与调整期。
朝鲜在90年代先后经历了九年经济下滑衰退期(1990—1998),1998年经济达到最低谷;而后开始三年经济恢复期(1999-2002);以2002年经济改革(“七一措施”)为起点,预示着经济加速增长的复苏期(见表3)。时至今日,朝鲜已经度过了历史上最困难的时期,正在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非常类似于中国在经历了三年年(1960-1962)自然灾害之后,于1962年达到低谷,而后出现了迅速恢复和迅速增长(见表4)。
表4 朝鲜经济增长率的估计 (1990-2005)
年份GDP 增长率(%)
1990-3.7
1991-3.5
1992-6.0
1993-4.2
1994-2.1
1995-4.1
1996-3.6
1997-6.3
1998-1.1
19996.2
20001.3
20013.7
20021.2
20031.8
数据来源:韩国银行
[1] 1960年中国人口自然增长率为-4.6%,朝鲜1998年最低年份为-0.60%。
[2]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至今,朝鲜痛苦地经历了因苏联解体第一次经济衰退期(1990-1993),因四年自然灾害第二次经济衰退和低谷期(1994-1998),经济恢复期(1999-2002),经济改革与经济起飞准备期(2002--)四个阶段。在前两个时期,拥有2100万人口的朝鲜遭到什么样的打击?又为此付出了什么样的代价?令人震惊的是,九十年代两次外部冲击与经济衰退所造成的经济影响,大大超过50年代初期朝鲜战争的经济损失!
整个90年代,中国正处在经济高增长和贸易高增长时期,而我们的朝鲜邻国却是另外一种情景。如果不是记者亲自来朝鲜访问,即使是事后的访问,既不会知道在过去的十几年中朝鲜发生了什么?更不会知道前苏联的解体对朝鲜有多大的负面影响?朝鲜人民为此付出了什么损失?他们因严重的自然灾害遭受了什么样的痛苦?朝鲜人民是如何在极其艰难困苦下是如何战胜困难的?
第一部分:90年代经济衰退超过朝鲜战争的经济损失
七月炎热的夏天,记者来到“三八线”的板门店。朝鲜停战协议的文本放在谈判桌上,此时距离 1953年7月27日 板门店签字,已经过去了53年。
1950年,朝鲜战争给参战方带来巨大的人员伤亡,也对朝鲜经济造成巨大损失。在朝鲜战争的前3年时间(1950-1952年)里,经济总量持续下降,1952年GDP比1950年减少了17.5个百分点,但是到1953年GDP已比1950年经济总量高出2.5个百分点,到1955年时已经比1950高出15个百分点[1]。这说明,朝鲜人民民主共和国成立之后因朝鲜战争出现的第一次经济衰退,虽然经历了三年时间,但是仅用1-2年极短的时间,就使经济得到迅速恢复。除了朝鲜人民重建家园的努力之外,与前苏联、中国的经济技术援助,特别是双方贸易增长的外需作用密切相关。
但是90年代朝鲜经济衰退完全不同,首先由于苏联解体,使传统社会主义市场崩溃,朝鲜与苏联等国的对外贸易大幅度下降,1993年GDP比1989年累计下降了16.5个百分点,1993年外贸额比1990年累计下降了37.1个百分点,这是朝鲜遭受的第一次致命性的打击。一波未平一波又起,1994年之后,朝鲜遭到连年重大自然灾害,而受到第二次致命性的打击。1997年农业总产出比1993年下降了9.2个百分点,经济总量比1993年又进一步下降了12.7个百分点,并于1998年进入最低谷年份。
以上两次先后来临、互为叠加的打击,造成朝鲜长达9年(1990-1998年)之久的经济严重衰退。1998年GDP总量比1989年累计下降了30个百分点,1998年外贸额比1990年累计下降了44个百分点。而后又花了7年(1999年-2005)时间才恢复和接近1989年的GDP总量和外贸额总量水平。
90年代朝鲜所经历的两次打击,造成经济衰退的时间之长,经济总量下降幅度之大,所造成的经济损失之多,是朝鲜历史上空前的。从相对经济复苏来看,远远超过朝鲜战争之后所花费的时间。从相对经济规模损失来看,远远超过朝鲜战争的所遭受的经济损失,或者说是相当于两次“朝鲜战争”的经济损失。
第二部分:朝鲜经济衰退的一般性分析
朝鲜经济衰退到底是什么原因?是“内因论”还是“外因论”?对此,国际间最流行的也最普遍的看法是内因论,大体有三种主要观点:
首先,从政治上看,朝鲜是“专制国家”国家,所以经济衰退不可避免。美国朝鲜问题专家认为这是朝鲜依旧实行所谓的“独裁专制统治”的结果。在前苏联解体、东欧国家相继发生“颜色革命”的今天,只有社会主义的朝鲜依旧是所谓“美帝国主义势力“针插不入、水泼不进”的专制国家,这种由意识形态对立或因未能实现的“和平演变”极端看法不足为怪;中国也经常遭到这样的责难。
第二,从经济上看,经济衰退是由于朝鲜仍旧实行被历史证明失效的“共产主义的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必然结果。其理论依据是弗里德里希·哈耶克和他的导师路德维奇·米塞斯证明过的,即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具有一种自身无法解决的“社会主义计划问题”,而无法确定资源的稀缺性,也无法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但是,这种观点无论从理论或者实践上都是站不住脚的:奥地利学派的观点只是认为,中央计划经济体制是没有效率的,会产生不必要的高昂成本,但是并没有说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就一定等同于剧烈而漫长的经济衰退。
依据世界经济统计学家安格斯•麦迪森的估计,1929-1939年的10年间,前苏联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4.9%,而同期美国人均GDP年平均增长率是-0.5%,这是因为美国经历了“大萧条”的经济危机;1929年美国人均GDP为6899美元(1990年国际美元),到1933年使降至4777美元,减少了2122美元,与1905年4672美元差不多。美国由于大萧条而倒退了28年的时间。这表明,实行自由市场经济的美国也并非总是成功,也有走麦城的时候。
1950—1980年30年间,前苏联人均GDP平均增长率为7.6%,同期美国人均GDP平均增长率是2.23%。麦迪森提供的数据证明,计划经济国家表现不一定比市场经济国家差,而计划经济体制并非是经济衰退的必然根源,这既无法解释90年代朝鲜的经济衰退,也无法说明2002年之后朝鲜经济开始增长。
第三、从内外关系上看,认为朝鲜是自我封闭的国家,经济衰退是孤立所致的结果。实在不能用指令型社会主义固有的各种经济缺点来解释时,有些人把朝鲜经济的衰退归结为,过去十几年演化成为闭关自守的“具有朝鲜特色的社会主义”来解释。
实际上,朝鲜并不是一个自我封闭的国家,从建国起,就开始与社会主义国家做贸易,由于美国50多年来对朝鲜实行全面禁运和经济封锁,才使得朝鲜的贸易伙伴非常有限,当90年代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圈的解体给朝鲜带来致命的外部冲击,而这一国际因素被大多数美国专家所忽略。
第二部分:苏联解体和自然灾害的外部冲击
实事是,朝鲜经济衰退是受到无法预测又无法控制的外部冲击所引起的。第一次打击是苏联解体,第二次打击是重大的自然灾害,这是所谓经济衰退的“外因论”。
朝鲜是一个人口少(只有2300万人)的岛屿经济体,内部市场规模比较狭小,对外贸易对于刺激需求及促进经济至关重要,这也解释了为什么许多小国或岛屿经济体对外贸易依存度比较高的原因,反映了这些经济体对外部市场需求的明显地高于大国或者内陆国家。
对外贸易对于小国来说是把“双刃剑”,即可获得外部刺激促进经济增长,在条件变化的情况下也是外部冲击的受害者,而且这种外部冲击既不可测也不可控。90年代朝鲜经济突然陷入衰退的原因,就是受到这一因素的严重影响,世界社会主义市场的崩溃,使朝鲜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根本转变,从这时起,朝鲜陷入了长达9年的经济衰退期。
事实上,从1985年戈尔巴乔夫一上台,苏联就开始陷入解体的深渊而且经济急剧下跌。1989柏林墙的倒塌,给民主德国40余年的社会主义制度划上句号;同年匈牙利的十月惊变,推倒了东欧的多米诺骨牌,波兰、捷克斯洛伐克、保加利亚、罗马尼亚、纳斯拉夫如洪水般决堤,相继发生了巨变。1991年12月“老大哥”倒下了,俄罗斯联邦等11个国家首脑正式宣告建立“独立国家联合体”,标志着原有的社会主义阵营的彻底解体。
由于前苏联和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经济与政治的崩溃,对朝鲜造成致命的打击。不仅原有社会主义阵营国际劳动力分工迅即崩溃,国与国之间所达成的易货“记账式贸易”方式随之终止,除了前苏联和东欧国家之外,加上向市场经济转型的中国、越南和古巴也要求使用“美元”结账,朝鲜几乎失去了所有的贸易伙伴。朝鲜几十年的对外贸易中,双边易货贸易一直采用“友好价格”为基础的记账式方式,即不使用美元结算,导致朝鲜没有必要的外汇储备。“社会主义经济圈”也就是“贸易圈”的土崩瓦解,朝鲜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数据显示,1990年朝鲜贸易总为42.1亿美元,1991年降到25.84美元,下降了38.6个百分点(见表1)其中出口额下降了46.7%,进口额下降了32.7%。朝鲜对外贸易在1993年之前,约70-80%的贸易量是与前苏联、东欧各社会主义国家之间进行的。1988年朝鲜与俄罗斯的双边贸易占朝鲜贸易总量的55.4%,1990年为53.1%,而1993年突然将至8%,到1995年又下降至3.6%(见表2)。
据韩国银行数据,1989年朝鲜外贸依存度为21.4%,1992年陡然下降至12.1%,1990-1994年的五年期间,朝鲜的累计外贸逆差为31.37%,相当于同期进口累计额(85.96亿美元)的36.5%。缺少外汇“硬通货”使朝鲜无法从国际市场进口急需的商品,成为贸易量下降的第一个时期。
朝鲜经济下降的第二个平台是连续遭受四年自然灾害的1995-1998年,于1998年经济总量和贸易总量都降到谷底。1998年经济供给总量比1989年累计下降29.8%,对外贸易额比1990年累计下降65.8%。农业产出比1989年下降了25.7%,采矿业产值下降了45.5%,制造业下降了53.2%,建筑业下降57.4%。重工业下降的幅度最大为60.4%。这远比朝鲜战争造成的经济损失大得多。之后朝鲜的对外贸易开始渐渐地恢复并逐渐爬升,到2005年已经接近1989年的水平。
表1. 朝鲜对外贸易(1990-2003) 单位:亿美元
年份进出口总额出口进口进出口贸易平衡
199042.1017.7324.37-7.04
199125.849.4516.39-6.94
199225.559.3316.22-6.89
199326.469.9016.56-6.66
199421.008.5812.42-3.84
199520.527.3613.16-5.80
199619.777.2712.50-5.23
199721.779.0512.72-3.67
199814.425.598.83-3.24
199914.805.159.65-4.50
200019.735.6614.07-8.41
200122.706.5016.20-9.70
200222.607.3615.24-7.88
200323.917.7716.14-8.37
200431.20
200535.00
数据来源:韩国银行,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和韩国统一部
表2. 朝鲜对外贸易伙伴结构与比重 单位:%
196519701975198019851988199019931995199820002003
中国42.418.526.121.818.212.311.531.92423.427.834.5
俄罗斯4258.924.627.749.555.453.18.03.63.72.04.0
日本7.49.213.918.514.611.811.416.825.922.419.89.0
南朝鲜0.00.00.00.00.00.00.56.110.518.315.620.6
其他8.013.435.431.917.720.623.637.235.932.334.731.9
数据来源:韩国银行
持续连年的经济衰退、外贸下降,对朝鲜的经济影响极为严重。由于不能充分进口所需原材料,经济建设所必须的石油、焦炭和橡胶严重短缺,进而使得电力短缺,对朝鲜历经几十年所奠定的经济基础造成致命性的破坏,包括农业生产、能源、制造业等等;其次,在朝鲜遇到四年灾害时,因其没有充足的外汇购买粮食,大大降低了抗击自然灾害的能力。整个九十年代以来严重的经济负增长证明了这个趋势。
朝鲜的经济增长与外贸增长密切相关,外贸额下降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见图1)。韩国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Young-Hoon Lee介绍:从1990年到1998年,由于朝鲜的贸易量下降,导致经济增长率下降了2.1%。从1990年到1998年经济增长率平均为-3.8%,其中因贸易下降贡献占了55%。
受到这一影响的不仅仅是朝鲜一个国家。2005年8月记者访问芬兰中央银行时被告知,此前,苏联是芬兰的第一大贸易伙伴,1993年经济总量比1989年下降了11.1个百分点,直到1997年才超过了1989年的经济总量。前后经历了8年时间。从1988年世界最富有国家排名第8位,下降到1995年的第19位。除了芬兰之外,东欧等国、蒙古、越南等国都受到苏联解体的大巨影响。
“苏联解体不仅是俄罗斯自己的失败,对全球而言也是世界的重大失败”,2004年莫斯科的一次国际会上,俄罗斯科学院远东经济研究所所长季塔连科这样说。在全球化的今天,一个国家的发展成功会给周边国家带来正外部性,而一个国家的失败,特别是大国的失败,不仅给本国人民带来灾难,也给周边国家带来负外部性。
第三部分:国际援助的减少与外债的增加
除“贸易圈”解体之外,对朝鲜经济发展至关重要的因素还有社会主义阵营援助的减少。根据韩国统一部的研究,从朝鲜人民民主主义共和国成立至七十年代中期,朝鲜接受外援助总额为47.5亿美元,其中包括12.8亿美元的无偿援助和34.7亿美元的有偿援助,43%的援助来自于前苏联和中国,其余的来自于东欧国家。
外汇的短缺又直接导致朝鲜外债的增加。根据美国国会会计审计局的调查数据,到2000年,朝鲜债务累计数额估计达到124亿美元。朝鲜最大借债国是俄罗斯与中国。朝鲜对俄罗斯的外债有两个完全不同的数据,朝方承认的外债额是40亿美元,而根据俄罗斯财政部和审计总署的数据是80亿美元。
虽然俄罗斯和中国减免了很多国家的外债,比如,俄罗斯不顾美国的反对,已经同意重组叙利亚134亿美元债务,还免除了蒙古约100亿美元债务;中国也承诺减免非洲重债贫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100亿元人民币债务。减免债务显示了中国的崛起与俄罗斯政府开始愿意在石油贸易受益丰厚的时期放弃一些短期经济利益,以获取强大的政治影响力和长远的地缘政治优势。
但是目前还没有迹象显示各方对朝鲜外债的减免,我们也得不到中国方面减免朝方债务的数据。“2004年1月,朝正式建议以苏联时代债务换取对其债务进行长期重组的方案,但俄罗斯并不愿给予朝任何减免,只提出把约3 0亿美元的债务转换成俄对朝工业和国企的持股,俄的理由是它承担着伦敦和巴黎俱乐部的义务。也可能俄考虑到了它对韩国的债务(约14.7亿美元),一旦南北统一,就可以用朝鲜的债务来冲消”,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亚太安全研究中心的副教授曼索乌说。但是还有国际问题专家分析,从长远来看,即使朝核问题尚未解决,朝鲜仍然很有可能得到俄的某种债务减免,以应付度过经济难关。
尽管朝鲜受到极其严重的自然灾害,但是国际援助不仅大幅度减少,而且十分可怜。韩国银行货币与经济研究所经济学家Young-Hoon Lee介绍:1995年6月至1998年2月在朝鲜最困难的时候,所得到的全部国际官方援助只有7010万美元。1996年朝鲜最困难的那一年,获得国际官方援助305万元美元;1997年获得2667万美元。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不愿意对朝鲜国际援助,尽管每年有几百亿美元的国际援助。朝鲜主要的援助方来自韩国,1995年-1998年期间,韩国的援助占外部援助总额的40.5%。而中国无论官方援助还是私人援助都是极少的,基本上对邻国所发生的灾难 “知之甚少”,更无法起到“援助之手”与“雪中送炭”的特殊作用。
第四部分:能源严重短缺制约经济发展
外汇短缺给朝鲜带来的冲击是致命的,不仅仅表现在没有能力在自然灾害时期购买所需的粮食与化肥,更重要的是造成90年代朝鲜能源进口能力与供应能力迅速下降,成为经济衰退的重要因素。
上个世纪80年代,朝鲜人均能源消费与其东亚发展中国家相比并不低。但是到了20世纪90年代,能源生产和消费急剧下降。根据韩国银行数据,朝鲜实际发电量从1990年的277亿千瓦小时下降到1998年的170亿千瓦小时,下降了39%。能源消耗量从1990年的3300万标准吨,减少到2001年的2000万标准吨,也下降了39%%。朝鲜冬天非常寒冷,伴随着冬季的到来而能源供应极度短缺,一些病人、老人、残疾人、儿童与营养不良者因不能抵御寒冷而死亡。
朝鲜的能源结构主要依靠煤炭供应为主,其中煤炭占触及能源消耗比重的70%,电力占16%,石油占10%(几乎全部需要进口),还有其余的能源占4%。90年代后煤炭生产量持续下降,从1990年的3315万吨到1998年的最低点1860万吨(见表3),比1990年的数额下降43%。发电量也相应减少。产生的电力只有202亿千瓦时, 比1989年的电力产量减少了46%。
表3 朝鲜煤炭产量 单位:(万吨)
年
份1990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煤
炭3315271025402370210020601860
210022502310219022302400
数据来源:韩国银行
发电量减少有多种原因,一是水供应受到严重季节性变化影响;二是森林退化导致水资源总体减少;三是发电厂设备陈旧、故障率高、检修量大。俄罗斯专家告马索尔知,朝鲜有一部分俄援助企业,关于这些援建工厂的改造问题,虽然俄已多次承诺,但还是无法兑现。比如,大同江冷凝器自动化工厂、电动机工厂、北仓炼铝厂、南浦有色金属冶炼厂等,由于朝鲜没有能力偿还到期债务,所以俄也不愿出资帮助改造。朝鲜有五个苏联援建的热电厂,虽然这些电厂还能运转,但是同样面临着部件更换的更新改造问题。实际上,俄罗斯也正在经历衰退而“自顾不暇”。
九十年代朝鲜引起的石油供应中断直接减少了电力部门的实际发电量。虽然朝鲜的石油消费量仅占能源结构的10%左右,但是作为初级能源供应以及朝鲜电力生产的燃料,显而易见非常重要。外汇缺乏导致石油进口不稳定,进口原油由1990年的252万吨下降到1999年的32万吨,进口能力只相当于1990年的12.6%(见表4)。2004年朝鲜石油进口量比1999年增加了一倍之多,但也只有1990年进口量的28%。
据外国专家推测,中国向朝鲜提供的石油尽管每年不超过一百万吨,但已经占到了朝鲜进口石油的70%~90%。2004年中国调整原油出口计划,中国商务部宣布将原油出口量减少2/3。此次政策调整,影响最大的国家是日本和朝鲜。但日本有能力从其它地区大量进口石油,而朝鲜缺少“硬通货”。
表4. 朝鲜原油进口 单位:万吨
年份
1990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
原油25313691110945150323958606570
来源:韩国银行
第四五部分:严重的经济结构不平衡
除了社会主义国家贸易圈的解体造成的能源危机之外,朝鲜内部自身机制也是经济衰退的重要原因,缺乏竞争和低效率的中央集权计划经济,及自给自足的经济体制,在外部冲击下暴露诸多问题。例如,几乎所有的行业,如农业、制造业、服务业、建筑业在整个90年代处于下滑状态,严重制约了朝鲜的经济增长潜力。
还有哪些特殊因素导致了朝鲜九十年代艰难的经济形势呢?首先是经济结构的不平衡。在朝鲜战争之后,采取了“重工业优先的同时发展农业和轻工业”的发展战略,因此工业、重工业在经济中占有较高比例。80年代在朝鲜进入第二个七年计划期间,实施了“攻占高地”的行动,包括“钢铁高地”、“有色金属高地”、“煤炭高地”、“化工产品高地”和“电力高地”等。其意图是建立比较完整的、自给自足式“小而全”的工业体系,却导致工业占经济比重过高。1969年朝鲜工业比重占74%,2002年经过调整后,这一比重下降到34%,与1956年的工业比重相当。
自1987年开始,朝鲜开始执行第三个七年计划(1987-1993年),提出十大经济目标,目的是实现奠定高度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的“社会主义完全胜利”。1988年11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的六届十四中全会上,决定在第三个七年计划时期,重点发展机床、电子、自动化工业,建立电子、自动化、数控机床、集成电路、电子计算机和电子原件工业。其目标仍是建立“小而全”的工业体系,这在一个经济小国是十分困难的。
面对苏联为首的社会主义市场的崩溃,金日成于1990年1月初在党的六届十七中全会上,决定调整第三个七年计划制定的经济增长速度,缩小了经济规模,按照加强国家经济自立性的方向完善经济结构,改变对外贸易的方向,“以便在任何情况下都能依靠自己的力量活下去”。
1993年12月召开的朝鲜劳动党第六届二十一中全会上,确定“今后几年(1994-1996)为缓冲期”,在经济建设中贯彻“农业第一主义、轻工第一主义、贸易第一主义”,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由此开始实施“国家的经济结构以重工业为主的经济转为以农业和轻工业为主的经济,并改变对外贸易方向”的经济战略。这是一次重大的经济发展战略的转型,不仅是国内经济发展方向的调整,而且是国际贸易发展方针也相机作了调整。由于四年严重的自然灾害使得朝鲜的经济缓冲期延长,但是到2002年,产业结构的调整初见成效(见表5),农业由九十年代的25%上升到30%,工业比重回落到34%,进一步强化了服务业的发展,已经占到36%,并在经济结构的比例不断保持上升的趋势。
表5 朝鲜与其他国家经济结构比较 单位:%
农业制造业服务业
朝鲜(2002年)303436
印度(2005年)18.627.653.8
中国 (2005年)12.547.340.3
俄罗斯(2005年)5.437.157.5
数据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2006
第二,国民经济的非货币化。现代贸易已经不可能在易货贸易的基础上有效运转,然而,在过去的几十年中,货币在朝鲜的经济活动中所发挥的作用极其微弱。根据美国企业研究所专家尼古拉斯·艾伯斯塔德的研究证明,在20世纪80年代末,朝鲜工资总额只达到“净物质产量”的1/3,远远少于国民生产总值的1/3。他认为,“即使对一个实行共产主义体制的国家的国民经济来说,这一比例亦实在太低。更糟糕的是,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这个比例仍不断下跌”。根据2002年7月朝鲜颁布的“七一措施”,朝鲜开始再次将货币引入包括生产资料的所有消费部门。
第三,金融媒介的缺乏。迄今为止的经济文献都已证明,金融媒介包括银行、信用市场等在国民经济的增长和发展当中扮演了直接而积极的角色。而朝鲜事实上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官方批准的此类金融媒介的运行体制。
第四、朝鲜的统计体系失效。自20世纪70年代初以来,一直有迹象表明,朝鲜的统计部门无法将准确和全面的数据与信息提供给决策者,这是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一个重大缺陷。
如果清晰地看到朝鲜上述一系列不利的经济政策和实践的话,将会容易理解朝鲜为何会出现漫长的经济衰退。对此,朝鲜于2002年开始经济改革,在朝鲜被称之为“七一措施”。对朝鲜来说,这些改革措施能否提高朝鲜的生产潜能、改善贸易状况、促进短期和长期的金融稳定吗?
[1]根据麦迪森数据库(2006)计算
在过去几年,朝鲜在公开场合一直坚持认为其经济政策是正确的,也从未有过“改革与开放”的表述。但实际上朝鲜早已采取了一些对内改革与对外开放的措施。在记者眼中,朝鲜的对外开放在前,对内改革在后,两者相差9年时间。
1991年,根据金日成主席的建议,朝鲜建立了第一个经济特区---罗津特区;1993年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对应“社会主义贸易圈解体”的国内外形势变化,又提出了“新经济战略”,核心是谋求向资本主义市场扩大贸易;而始于2002年的“七一措施”,被称朝鲜新时代改革的起始点,比如,生产中开始进行独立经济核算,并承认利润的存在等。这是朝鲜经济体制转变的开始。有人把朝鲜的改革称为“谨慎小步前进”的改革,而朝鲜自己则称之为“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探索”。
第一部分:从农村改革起步度过艰难时期
朝鲜的改革是如何发生的?突破口在哪里?与中国改革有异曲同工之处,突破口在农村。金正日认为,经济恢复和早期的经济增长取决于粮食供应,为此,“农业占据打开活跃经济突破口的重要地位”。1998年元旦,朝鲜《劳动新闻》社论指出:“农业战线是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1211高地[1]”。
1996年,为了应对农业大幅度减产的严峻形势,金正日提出加强“分组管理制”的措施以提高农业生产。把土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包括农业机械)固定下来,按耕地的等级与面积确定产量,以及按照执行计划的情况评工的一种制度。比如,给每个农民(每劳动力平均)每年分配260公斤粮食,分配剩余由国家收购。如果超额完成任务,则可分配超额量的50%,其余50%由国家收购;国家收购农民的粮食时,每公斤稻子为0.6朝元(朝元与人民币汇率为17:1),玉米为0.4朝元,而共给城市职工时每公斤大米为0.08朝元,玉米为0.06朝元;每个分组定员为15-20名,按照土地的多寡来决定;国家以各种形式奖励超额完成生产计划的分组。这些措施是应对自然灾害而采取的。
1998年自然灾害结束的第一年,朝鲜的农业目标非常明确,即“迅速提高粮食产量”。农业部门的主要任务是:第一,解决种子问题,培育出施肥量低成长快的品种;第二,大力推广二熟制,提高土地的利用率;第三,按照农民的意愿安排和培育农作物;第四,增加山羊等食草家蓄的养殖,大搞养鱼和蘑菇栽培;第五,采用复合微生物肥料。朝鲜政府希望农业提供更多粮食以供养城市人口,另外,通过实现农业盈余或者减少使用外汇购买粮食,把稀缺的外汇用于工业恢复与基础设施建设。
通过提高产量实现实际收入增长的农业环境有力地促进了工业部门的发展,农业必须将很大一部分剩余收入转移到现代化领域,这也是朝鲜目前的实际情况。总之,农业必须提供更多的粮食、更多的市场,为工业现代化部门提供更多的资金和贷款。这对经济恢复至关重要。
第二部分:价格调整 城市改革的序幕
朝鲜是否已经启动城市改革?他们又是如何进行改革的?改革力度有多大?人民是否从中受益?改革成效在哪些领域?
朝鲜导游说,他目前的月工资为5000多朝元,相当于300人民币。而改革之前只有100多朝元,其工资收入比改革前上升了50多倍。另一位刚刚参加工作的女导游工资是2000元,相当于120元人民币。朝鲜的高收入者有两类人,一是生产者,比如矿山、冶金等部门的工人、技术员、工程师,他们所从事的领域提供了国家急需的资源型产品;另外是医生、教授、研究人员等。他们的工资在1.2--1.5万元之间。总体上看,改革后无论是工人还是政府官员的平均工资比原来提高了20倍左右。
工资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直接促进日用消费品的需求迅速增加。女导游穿了一套杏黄色的朝鲜民族服,约8500朝币(相当于500元人民币);而另外一个导游则刚刚买了一台中国制造的洗衣机,花了20400朝币(相当于1200元人民币)。
伴随着薪酬的调整,物价也同时调整。朝鲜的物价改革涉及所有产品(见表1),包括粮食、副食品与工业原材料。例如,薪酬调整之前大米价格为每公斤0.08朝元,现在47朝元;玉米价格从每公斤0.49朝元调整到每公斤20朝元。大豆40朝元;带骨的猪肉110朝元;无骨猪肉170朝元;鸡肉180朝元等。公共汽车地铁票从过去的0.1朝元上升为2朝元。原材料价格也随之调整,煤的价格调整到每吨1500元,是原来价格的44倍;电是每千瓦2100朝元,是原来价格的60倍;焦炭、钢板和橡胶比原价高了45倍;汽油和煤油的价格提高了70倍。
物价调整之后,使得生活消费占月工资收入的50%以上。朝鲜方面认为,价格调整的目的是使“商品价格反映真实价值”,因为过去这些商品的价格是根据电力与煤炭价格制定,而现在的消费品或服务价格是基于粮食的价格。这表明,朝鲜已经开始接受市场的价格机制。
与中国物价改革相比,其改革的幅度与力度大于中国。无论是工资调整、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上涨幅度以及原材料价格的提高幅度,远远高于中国改革初期的水平。大力度的改革使朝鲜面临严重通货膨胀的威胁。
表1: 朝鲜的价格改革 官方价格改革始于 2002年6月1日
项目改革之前(B)改革之后(A)A/B
大米(公斤)(收购价)0.80
(销售价)0.08(收购价)0.40
(销售价)0.4450
550
玉米(公斤)(收购价)0.49
(销售价) 0.06(收购价)20
(销售价) 2441
400
豌豆(公斤)(销售价) 40
猪肉(公斤)(销售价)7(销售价)17024
鸡肉(公斤)(销售价) 180
公共汽车费,地铁费0.10220
有轨电车费0.10110
煤(吨)341,50044
电力(千瓦/小时)352,10060
焦炭、钢板,、橡胶45
石油 (吨)92364,60070
运动鞋1818010
香皂3206.7
洗衣皂0.501530
酱油(公斤)16
菜籽油 (公斤)180
副食品 (公斤)300
鱼 (公斤)100
房租(月/60㎡)78
供暖 (月/ ㎡)175
沙滩门票35017
文学杂志1.23529
第三部分:“七一措施”的改革蓝图
在价格改革实施一个月之后,朝鲜正式提出“七一经济管理改善措施”,简称“七一措施”。出台这一措施的目的是要打破平均主义,建立真正追求利润的经济核算体系。朝鲜第一次承认工农业产量下降除了由于技术落后之外,“平均分配制度是另外一个原因”。为此,“七一措施”画出基本蓝图,除官方消费品价格上升之外,正式接受农民消费品市场的自由买卖,以及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市场化改革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扩大国有企业经营自主权。从企业业绩考核以产量或数量为标准,转变为企业管理的绩效。给与企业决策权,并成为真正独立的实体。企业可自由支配超过税收计划外的资金,甚至给予奖金。企业有权制定完全独立核算的管理计划体系,自负盈亏。
----扩大“双轨”市场。农民自由交换市场被正式接纳;批准除农产品外的工业消费品自由交换。
---开放部分原材料市场。对主要经营建筑材料和工程电力产品的原材料市场有限度的开放,经营的贸易类型和范围由政府特许指定。
---货币贬值---汇率从1美元等于2.16元到1美元等于150元(大幅贬值69倍)。
上述改革措施取得了初步成效,对经济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而刺激了市场活动。减轻国家的财政负担,并调动了工人和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在几乎包括所有的工农业领域中,产量显著增加,已经出现稳定的粮食供给和其他轻工业生活必须品供应的增加。
但是,这些措施尚不包括经济的关键部分,比如政府仍然保持了对计划内中间产品企业的物价控制,生产和投资在国家控制下不变等,因此不是根本改变中央计划经济体制的性质,而是完善这一体制以提高效率。
第四部分:朝鲜的对外开放
朝鲜是一个“闭锁体制和闭关自守的经济体”吗?朝鲜是一个“心甘情愿关闭门户”的国家吗?如果不戴有色眼镜或者采取负责任的态度,甚至只是到朝鲜看一看,就不会有这些疑惑了。
朝鲜的大街小巷可以看到很多标语,却看不到矗立的广告牌。平壤通往开城的高速公路边的巨型广告就显得格外引人注目,这也是朝鲜境内唯一的广告。两辆款型时髦的汽车占据画面,一辆越野与一辆轿车--“口哨”与“布谷鸟”,赏心悦目的名字。他们是朝鲜与菲亚特的合资产厂--和平汽车制造厂的作品。该厂于2004年投产,第一年生产1000辆,价格1.2万美元,随着产量的增加,今年价格降到9000美元。两款车与中国同类型汽车价格差不多,不同的是在朝鲜私人不能从市场买车,一律对公。在朝鲜如果开私家车是身份的象征,都是共和国劳动模范、人民功勋演员等,汽车是国家给予的奖励。31岁英年早逝的前世界乒乓球女子单打冠军朴英顺得到过汽车的奖励。
显然,朝鲜并不排除国际上的经济合作。目前仅在罗津---先锋开发区,包括合营、合作和独资企业在内共有上百家公司,包括韩国、日本、中国、泰国、俄国与荷兰及中国香港等。中国和香港主要投资于饭店和商店,香港的恩培尔集团在朝鲜投资1.8亿美元建设高档饭店;而日本企业投资出租汽车、燃料供给、建筑构件、汽车修配、水产加工等;俄国则搞转口贸易与照相馆等。
朝鲜的对外开放开始于20世纪90年代初。1991年12月罗津---先锋地区辟为“经济贸易区”,并公布了开发计划:允许区内居民开办私营企业等多项措施。但是朝鲜认为,“经济贸易区”是为谋求进一步活跃共和国经济而提出的“开发计划”,而绝不是西方国家认为的“改革开放的一环”。
1994年金日成患心脏病并动了眼科手术,本需要静养。但是他不听医生的劝阻, 6月16日 和17日做了一件重要的事情,打开朝美对话之门—会见到访的美国前总统卡特。在卡特到访的前两天即 6月14日 ,金日成亲自拟定了罗津—先锋地区的“开发方向”:利用这一地区的有利地理条件,建成转口贸易基地、出口加工基地和金融服务基地。不幸的是, 7月8日 凌晨2点,金日成主席病逝在办公室中,也未能实现已经确定的访问南朝鲜之行。金正日遵照金日成的遗训,领导有关部门按照他的构想开发这一地区。
为引入外资,朝鲜于1992年10月制定了包括《外国人投资法》、《合作法》与《国外人企业法》;1993年1月制定了《外汇管理法》、《经济贸易区法》、《土地租赁法》、《海关法》和《外国投资银行法》。并公布了占地621平方公里的罗津—先锋地区的开发计划。1993年—1995年是计划的第一期,进行贸易区的基本建设;1996年—2000年为第二期,使之成为东北亚交流的汇点;2001年的10年间,成为国际交流的平台。目前,开发区内基础设施,包括公路、铁路和港口建设,包括通讯网的建设已经初具规模。
2002年9月,新义州被朝鲜政府划为特别行政地区。同年11月,最高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通过“开城工业区法案”和“金刚山旅游地区法案”,指定开城为特别工业开发区,金刚山地区为特别旅游景点。韩国企业在开城直接投资于矿业、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和轻工业。
虽然我们这次访问了开城市,但未能参观开成工业园,因为需要特别的批准。今年1月份在北京,韩国国际政策研究所研究员Deok Ryong Yoon详细地介绍了开城工业园项目。
2000年8月,南北共同同意由现代集团与亚太和平委员会建设开城工业园项目,并在2002年8月份第七次部长级会谈当中最后敲定。项目第一个阶段从2004年4月份开始,第一阶段的试点到现在项目进展顺利。
站在“三八线”朝方瞭望台上,可以清晰地看到开城工业园区。这个园区不仅距离汉城非常近,高速公路、铁路、港口等交通运输网络相连接,也占据土地和劳动力便宜的优势。目前开城工业园有5000多名当地朝鲜人在韩国的公司里面工作。作为朝鲜来说,希望能够把开城建成跟深圳类似的经济技术开发区,并提供一个比较优惠的投资环境。
“开城工业园区项目除了双边政府都积极参与外,南方对于北方的开放政策不仅提供了很多资金的支持,还有技术设备的转让。最重要的是,这是一个共赢的游戏,双方都能够从中得到好处,不仅仅对于北方,对南方也有经济利益”, Deok Ryong Yoon说。
第五部分:朝鲜的自主改革与发展之路
引入市场机制、促进对外贸易以及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这些改革与开放有其自身的逻辑。无论选择何种改革方式,或者快也好、慢也好。据记者了解到,朝鲜正在考虑2006年金融与货币改革,包括建立两级银行体系,通过利率工具管理货币供应,解决贸易表现和金融稳定性问题。金正日认识到了经济改革紧迫性,“通常经济衰退会导致主权国家的消亡”,朝鲜谨慎地开始并加快经济改革。
西方媒体报道称,朝鲜正在模仿中国式的“改革”或者越南式的“革新”。从朝鲜政治领导人的视角看,他们一直认为朝鲜走的是一条自主的“朝鲜式社会主义”探索之路,而不同其他国家包括中国。朝鲜的改革目标设定为“渐进的、进一步扩大对外交和没有输家的改革,这种观点得到了上层和下层的普遍支持”美国夏威夷檀香山亚太安全研究中心副教授曼索沃认为。
朝鲜一直奉行自主式发展道路。“主体思想”决定了其坚持“政治上自主、经济上自立、国防上自卫”的原则。正是在其自主的原则下,不仅自主地生存下来,自主地从严重的自然灾害中走出来,自主地实现经济的恢复,也自信能自主地走出一条朝鲜式的社会主义之路。
在过去的两年中,朝鲜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志远”,这是朝鲜传统的抗日民族解放运动的新表现,作为“朝鲜式社会主义”、“军事政治优先”的补充。其意是要胸怀远大的雄心,金正日坦诚地说:他的“所有思想和行动都是以志远为基础”。朝鲜领导人“志远”的政治抱负是要“争取社会主义的完全胜利”。
为此,朝鲜领导人曾提出不需要效仿他国的“改革开放”,反对“社会民主主义”与“第三条道路”。并明确提出“对别人的行动,绝不盲从”,因为朝鲜认为自己是可以“根据变化了现实创造性地制定路线和政策的国家”,朝鲜至今认为,他们走的是“朝鲜独特的社会主义道路”。
从理论上讲,一个国家不可能不改革,无论是外生性改革还是内生性改革,都是由于国家之间的竞争或者是内部危机所导致,或者是两者共同引起。无论是前苏联、东欧,还是中国、越南与朝鲜,都属于上述两种因素相互作用的改革类型。
当今世界200多个和国家,主张社会主义方向的国家是极少数,除中国之外也都是一些人口小国。因此当今世界社会主义不是主流派,而是极少数派。因此,社会主义在世界性的资本主义的围困之下,甚至处于巨大的外部压力与竞争之中。社会主义究竟向何处去,是需要共同思考与不断实践的问题。
由于各国的情况极为不同,各国的改革目标、改革路径与改革的方式也不同。这就决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只能是多种模式。不仅探索道路的方式不可能有一个,而且也不可能有一个中心。比如,前苏联或者东欧国家,不仅选择了市场经济,也认同西方国家的资本主义政治民主;中国也选择了市场经济体制,但是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而朝鲜即坚持计划经济,有限度地引入市场机制,政治上仍然坚持社会主义方向。
朝鲜劳动党两代领导人的自主发展或者改革道路的选择是理性的,并一定会按照自身的逻辑推演下去,这本身就是一种新的探索。各国国情不同,选择的发展道路不同,我们要尊重朝鲜经济发展或者改革的自主性,当然也不应该搞新的意识形态的争执,也要克服大国主义。对此,我们有前苏联的深刻体验与经验教训,决不能因为别人与我们不同就对别人指指点点,而且不排除相互学习与借鉴。
[1] 1211高地是朝鲜战争时期在前线东部展开激战的高地,这里是一种象征性的提法。
朝鲜是一个被世界知之甚少又极其神秘的国家,之所以神秘是人们可以猜测或者道听途说。西方媒体看朝鲜,除了冠之“专制国家”外,一般只使用一个指标即人均GDP,而没有其它。而国人也认为朝鲜是一个贫穷的国家。在丹东,一位出租汽车司机绘声绘色地描述了朝鲜是如何地“穷”。民不聊生,一片凋敝的传闻似乎成为事实。
该如何看待一个国家处在何种发展水平?早期的思路一直是看人均收入或人均GDP,发展等于增长,增长替代了发展。从90年代以来,人们对发展的认识更加深化也更加全面。1990年联合国计划开发署正式使用人类发展指标(HDI),以记录、观察、比较各国发展,不仅包括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均收入与人均GDP,还使用了与人全面发展相关的两大指标:教育指标和全民健康指标。后两个指标不仅全面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进步,而且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社会公平与社会平等。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就是社会主义的发展;我们如何运用这一概念来理解朝鲜的发展道路呢?
在朝鲜记者惊人地发现,按照人均收入水平朝鲜居世界后列,但是教育指标已处在发展中国家的前列,健康指标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也明显地超过了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
朝鲜为何能在人均收入只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1/5的情况下实现全体人民社会福利的最大化?如何成为世界教育覆盖水平最高的教育模范之国?又是如何构建覆盖所有人口(包括农村人口)的现代国民健康保障卫生体系?她所实行的各项社会发展政策对2300万朝鲜人民意味着什么?
平壤大同江畔矗立着朝鲜主体思想塔篆刻了金日成的“主体思想”:“社会历史的主体是人民群众”,用我们今天的话概括就是“以人为本”,这是朝鲜式社会主义建设与发展的灵魂。
第一部分:成人识字率居发展中国家前列
到朝鲜访问的第一站是与中国丹东接壤的新义州。当地人告知,在这个边境城市里竟然有四所大学,包括一所综合大学、一所工学院和两所师范大学。两位来自古巴的大学老师告知,他们正在这个城市的工学院作暑期义务讲课,所授专业为机械制造。
1947年建国之前,朝鲜是世界上少数没有高等教育的国家之一。但是今天,2300万人口的朝鲜有300多所大学(中国13亿人口有普通高校1792所,民办普通高校252所,合计2044所),接受过大学教育者有173多万人(1994年数据),占总人口比重的13.3%。而中国1995年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人口比重只有2%,时至今日,中国经过多年的努力,这一比重为5.3%。朝鲜受高等教育人口为何如此之高?这与重视人力资本投资的发展理念和其国家教育体制密切相关。
朝鲜可能世界二次大战之后发展中国家最早实施义务教育的国家之一,也是最重视人力此本投资的国家之一。据2002年朝鲜出版的《20世纪朝鲜》一书记载,建国前朝鲜是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家,1949年经过两次扫盲运动,完成扫除230万文盲人口。1949年9月,朝鲜最高人民议会通过法令,决定自 1950年9月1日起 实施普及初等教育制,但是1950年6月朝鲜战争爆发,这一法令的实施暂时被中断。战后,惨遭破坏的教育设施在短期内得到恢复与重建,1956年8月起全面实施普及初等教育制,并废除了小学的学费。 1958年11月1日起 ,开始实施普及中等教育制,废除了中学的学费。 1959年3月2日 ,朝鲜内阁发布《关于全面废除学生的学费》的第18号决定,宣布自 1959年4月1日起 ,开始实行普遍的免费教育制。到了1967年4月起实施普遍的9年制义务教育;自 1975年9月1日起 全面实施普遍的11年制义务教育;1976年4月制定《儿童保育教养法》,由国家和社会出资育养所有儿童。这些基于教育机会平等的制度可能是世界上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都是较早的国家之一,这反映了朝鲜的国家职能非常“到位”,实施能力非常有效。这些制度一直延续到今天。即便是只有三名学生的灯塔小岛学校也正常上课,还为偏僻山村的学生开通班车。an,an施普遍的11年制义务教育,oan题,
朝鲜的义务教育被分为三个阶段:学前一年;小学四年;中学六年,共11年义务强制性教育。之后,凭着3次严格的考试,合格者升入大学,一般大学为五年制,只有医科大学学制为七年,由国家提供奖、助学金。每逢新学期开始,由国家免费供应学生制服与教科书,对学生来说只有一个义务:好好学习。朝鲜义务教育的目的非常明确,即“保证新一代都能掌握中等一般知识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基础知识”。
正是经过多年没有中断的连续性政策,使得朝鲜现阶段成人识字率(15岁以上能够读写)不仅远远高于发展中国家的水平,也高于发达国家的平均水平,堪与美国比美。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数据库2006年的数据显示,朝鲜成人识字率为99%,对这一数据朝鲜人并不认可,并坚定地纠正说,“我们国家没有文盲”。其实一个百分点的误差不能说明什么,经过多年努力的中国这一指标也仅有90.9%,而印度只有59.5%,与朝鲜相差三十九点五个百分点(见表1)。
成人识字率被视为衡量一个国家教育水平,即“反映一个国家生产潜力”的重要指标,即人力资本。朝鲜使全体人民获得平等教育的机会,并提高了能力,这是朝鲜未来经济增长过程中将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
表1. 成人识字率国别比较
国别%
朝鲜99
印度59.5
中国90.9
俄罗斯99.6
美国99
数据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世界数据库(2006)
自从人类社会产生阶级之后,知识分子一直被认为是可以投靠任何一个阶级并为之服务的中间阶层。知识分子则因为自己的双重性,而在很多场合或遭人非难或被人赞扬,所有社会主义国家知识分子问题一直是复杂而棘手的问题。但是朝鲜除外,在朝鲜战争进行最严酷的时候,1951年8月,金日成发布命令,将具有大学学历或者没有完成学业的所有军人撤出前线,因为朝鲜战争结束后他们是建设社会主义的最重要力量。
与毛泽东发动“文化大革命”的目标不同,金日成提出朝鲜式的“文化革命”目标是,实现全社会知识分子化的文化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即“在实现了社会所有成员工人阶级化的基础上,把他们培养成为具有大学毕业程度的、文化技术水平的、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新人”(《金日成著作集》,第30卷,中文版,第449页)。在朝鲜的经济建设中,广大知识分子作为极其重要的人力资本一直受到尊重,而且被视为党和国家的重要社会基础。朝鲜劳动党党徽上有三个象征性的标记。即镰刀、铁锤和毛笔,分别代表农民、工人和知识分子,知识分子即是人民群众的主体也是劳动党的三大社会基础。
第二部分:低收入覆盖下的全民健康保障
朝鲜有2300万人口,其人口数量与台湾省人口相等。根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2005年人类发展报告数据显示(见图2),朝鲜公共卫生支出占GDP的3.5%,均高于中国和印度的2.0%和1.3%;朝鲜每10万人有297名医生(1990年至2004年),中国和印度分别是164名和51名/每10万人;虽然朝鲜人均医疗支出仅有57美元(PPP),中国为261美元,印度为96美元,但是由于朝鲜医疗保健的公平体制,其效率既高于中国与也高于印度。表2给出的三个国家人均预期寿命、婴儿死亡率等即可证明。这些数据提供了一个客观真实的朝鲜,并非像一些人所描述的那样糟,虽然长期受到医药和医疗器械严重短缺的困扰,但是,朝鲜的总体健康水平是一份令人难以置信的优异答卷。
表2 卫生健康医疗指标
国别公共卫生支出
(占GDP)
2002人均医疗支出(PPP$)
2002医生(每十万人) 1990-2004人口与可持续获得改善水(%)
2002
朝鲜3.557297100
中国2.026116477
印度1.3965186
数据来源: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人类发展报告》,(2005)
为了使数据不会遭到质疑,记者使用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数据库的最新数据(2006年),把朝鲜、中国、印度、俄罗斯四个国家的人均预期寿命、新生婴儿死亡率与人口死亡率作对比,从中可以看到朝鲜另外真实的一面。
---人均预期寿命朝鲜明显高于印度与俄罗斯。人均预期寿命直接反映人民生活状况和生活质量,也能反映一个国家对疾病预防、控制、治疗的水平。朝鲜人均预期寿命为71.65岁(男性68.92岁,女性74.51岁),这一指标仅比中国72.58岁少了0.93岁,比俄罗斯67.08岁高出4.57岁,而比印度的64.71岁高出6.96岁。客观地说,这些年来印度的进步是很突出,而十几年前印度的人均预期寿命只有50岁。
---新生婴儿死亡率(千人)。新生儿是指那些出生不满28天的婴儿,每年世界有400万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是贫困、缺乏食物是造成营养不良等为主要原因。这一指标朝鲜为23.29‰,但这一数据竟然只比中国的23.12‰相差0.17‰;而印度这一指标是54.63‰,其婴儿死亡率是朝鲜的2.3倍。但是在西方媒体上看到都是朝鲜婴儿死亡的照片,而找不到印度的一张照片,这是因为印度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社会,可以使一切问题都忽略不计。俄罗斯的这一指标在四个国家中最优,只有15.13‰,显示了曾经的超级大国雄风与科技医疗水平。
---千人口死亡率。这是集中反映经济与社会发展及生活的指标。朝鲜人口死亡率为7.13‰:仅仅比中国6.97‰高出0.16‰。令人疑惑的是,这就是朝鲜的大饥荒与严重的营养不良吗?那么印度的8.18‰应该叫什么?“饿殍遍野”才能解释死亡率比朝鲜还高1.05‰?从俄罗斯14.52‰的数据看,所谓休克疗法改革带来的冲击要远比朝鲜大饥荒更甚。
表3. 社会发展指标国别比较
国别人均预期寿命(岁)新生婴儿死亡率(‰)千人口死亡率(‰)
朝鲜71.6523.297.13
印度64.7154.638.18
中国72.5823.126.97
俄罗斯67.0815.1314.52
数据来源:美国中央情报局(CIA)世界数据库(2006)
朝鲜为何人口预期寿命达到71岁?这不能不谈到朝鲜所实施的全民免费医疗体制。
朝鲜从1947年光复不久后就对工人、职员实行了免费医疗制。在朝鲜战争期间为了进一步实施普遍的免费医疗做准备,国家拨出大笔资金,修复和建议医院与医疗诊所,并培养医务工。 1952年11月13日 ,战争正激烈进行的时候,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内阁颁布了《关于实施免费医疗》的第203号决定,并于第二年起在朝鲜北半部全境实施了国家出资的普遍免费医疗制,从此确立了国家医疗服务体制。
从这个时候起,朝鲜的劳动者和儿童的健康得到可靠的保护,并在宪法中明确写入“保障朝鲜公民享受免费医疗的权利”。城市、农村、渔村和偏僻的山区,凡是有人居住的地方,都有设备齐全的医疗单位与医生,国家实施医生分区负责制,使所有的劳动者随时受到预防治疗、诊察、用药、住院、疗养。助产、镶牙、使用校正器和住院膳食等一切费用都由国家负担,甚至去疗养所的往返旅费也由国家支付。
尽管朝鲜人均收入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5左右(2003年世界人均GDP为6432美元,朝鲜为1127美元),但是在朝鲜没有健康不安全的担忧,人们生活在卫生条件良好的环境中,比如,100%的人民享有较好的水源,人人可以享受到基本的公共医疗服务,不分居住地区、收入水平、职业、年龄。“在朝鲜遇到自然灾害时期,国家仍然坚持实行免费医疗制,更多地贯彻预防为主的医学方针”,朝鲜导游非常自豪地说,因为他们知道中国没有这一制度。
第三部分:城乡居民共享的免费住房
以朝鲜实行免费住房制为例,70年代,城市家庭平均住房面积为 90平方米 左右,80 年代以后为120平米左右。始建于70年代的平壤江区乐园洞的3000多套住房里,每户都置备了电饭锅、冰箱、电视和家具,这也是平壤的第一个高层住宅林立的大街。80年代之后又建设了苍光大街、千里马大街、光复大街,每幢楼房都在20-40层之间。这些小区建筑群风格不同,但又保持协调。每套住房有3-4个房间,每个房间均被置了家具、厨房设备等。指挥建设的正是金正日。
在平壤时,记者看到千里马大街和光复大道上的住宅楼正在“穿新衣”,这些20-40层高的楼房外,有的搭上了脚手架或者挂上了绳索,工人们正在粉刷楼房的外立面,一座座完成粉刷的楼房不仅颜色典雅,而且大部分都更换了白色的塑钢窗。维修费用由国家统一支付。
在朝鲜,每一个城市住房者仅需要支付使水电煤气用费。改革之后,如果以 60平方米 的月费用计算,每月有78朝元,相当于人民币4.6元。朝鲜导游告之,在工资与物价改革之后,这笔费用占消费支出比例上升到5%左右。而在乡村则全部免费。乡村群落式建筑特点是整齐划一,无论新旧房子,所有的屋脊、屋檐一律是白色沟边。在很多地方人们可看正在建设新的村庄,这是对在自然灾害时期被大水冲坏房屋的重建。
如今,在咸兴、远山、惠山、南浦、三池渊邑、稳城邑等城市和工矿企业及农村,正在新一轮的住房建设与翻新。在平壤通往开城的路上,当我们惊叹朝鲜也有别墅式的建筑群时,导游告知,“这些是国家为农民盖的新房”。
第四部分:没有税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朝鲜不仅对农民实行免费住房、免费11年义务教育和免费医疗,而且农民从1964年开始免交一切税费,朝鲜称其为是农村“没有税制的国家”。
1961年,朝鲜劳动党第四次代表大会通过了“关于执行国民经济七年计划期间完全废除农业税制的决议”。这也是朝鲜实施第一个七年计划的时期。金日成在推进社会主义建设的同时,还为实现“朝鲜人民吃米饭、吃肉食、穿绸衣、住瓦房”的历史夙愿。把农业和农村问题放在与“工业、国防建设”并举的地位。
1964年,金日成发表经典著作《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农村问题提纲》,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农村问题的本质和内容:“在不断巩固农村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上,高度发展生产力,使农民生活富裕起来,消除剥削阶级社会遗留下来的农村落后状态,逐渐消灭城乡差别”。
最终解决农村问题的基本原则与途径,在1964年第三届最高人民会议第三次会议上通过了历史性法令中体现:“在1964年到1966年期间,逐年完成废除农业实物税制;用国家资金进行农村的基本建设和住房建设;国家负担费用向农村生产供应生产设备和农业机械。同时促进农业技术革命,迅速完成水利化、机械化、电气化、化学化的任务。大力推进农村文化革命”。
朝鲜在1946年6月开始实施农业实物税制,农民上交国家的实物税站收获量的25%。1953年朝鲜战争之后,实物税率平均降低到20.1%;1959年完成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后,又降低到8.4%;1964年,朝鲜颁布了《关于豁免部分合作农场的实物税》的内阁61号决定。
取消实物税的理由是,在国家经济恢复初步完成工业化建设之后,工业要反哺农业。鉴于在国家预算中农业实物税收入所占比重和他对国家经济生活的意义已经微不足道,政府不仅决定完全废除25%的农业实物税,而且由政府向农村提供与城市相等的公共服务。1964年朝鲜宣告了没有税制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诞生。这一政策的实施比中国早了整整40年。
普通的朝鲜人如何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呢?在他们看来,那就是朝鲜的“四免”,即免费教育、免费医疗、免费住房和免农业税。朝鲜导游自豪地告之:“我们国家是一个没有城乡差别、收入差别的社会主义国家。”
朝鲜所实行的多种赋有人民性的措施,也被金日成称之为的“共产主义措施”,不是所有的社会主义国家和富裕的国家都能够实行的。金日成认为,只有在“真正以人民群众为重,对人民群众的命运完全负责的党和国家才能施行”,这正是金日成主体思想的核心内容。 1994年7月8日凌晨 ,金日成主席突然逝世在他的办公室,之后朝鲜经历了严重的四年自然灾害,即便在此情况下朝鲜一直实行了粮食供给制、普遍免费教育制、普遍医疗免费制、幼儿保育制、社会保险制、社会保障制和免费住房与国家出资修建住房等多项社会福利措施。
第五部分:朝鲜的国家治理能力
在发展中国家,甚至在发达国家,各国政府为失业、乞丐、流浪者、贫民窟,吸毒、妓女、犯罪、黑社会等社会丑恶现象所困扰,但是在朝鲜我们没有看到上述社会现象,其社会内部的社会秩序与安全,在世界上是最好的国家之一,包括像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也无法相比。尽管美国称之为世界最民主国家,但是它的监狱规模最大,关押犯人最多,联邦调查局和警察的支出最大,但仍是世界犯罪率较高的国家之一,与朝鲜大为不同。记者在朝鲜的感受是内心的平静与祥和,看到过的警察只是指挥城市交通的漂亮的女警察,没有任何不安全感,与西方媒体所描述的“警察国家”或者“秘密警察国家”是风马牛不相及。在西风压倒东风的媒体世界,西方媒体从来没有对朝鲜社会发展水平与社会安全的良好秩序给予客观的评价,更谈不上应有的评价。
无论是冠以“民主国家”还是“非民主国家”,说到底是要看国家体制在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以及国家体制是否具备强制执行的能力。对此,1997年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将国家体制的功能与范围作了界定。这份清单(见表4)划分单个范围,最低功能7项、中等功能6项与积极功能2项,一共15项,作为衡量国家体制运作范围的基准(见表4)。在这三种类型的15项功能指标中,朝鲜除了最低功能的“财产权”和中等功能中的“管制企业垄断”2项指标外,都显示了朝鲜实现国家治理的能力,其中不少只能许多发展中国家,甚至在发达国家也很难做到。
以“保护贫民”为例,当今贫民窟问题困扰着世界各国,在发展中国家是动荡的温床,在发达国家成为犯罪的根源。印度这个世界最大民主国家,贫民窟的人口达到了1.7亿,其中孟买就有1100万人。英美都有“贫民区恐惧症”,虽然这些“统建房”已经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居住水平,但是由于种族冲突、贫富差距成为滋生暴力犯罪的地区。“贫民窟”与“贫民区”产生的根源是无法协调贫富差距的产物,也是无法协调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矛盾的产物。在世界各地,很多发展中国家都面临着这一巨大的社会问题,在政府治理层面被称之为“国家失败”。
表4. 国家体制的功能范围
最低功能中等功能积极功能
提供纯公共服务处理外部性产业政策
国防、法律与秩序教育、环境财富重新分配
财产权管制企业垄断
宏观经济管理克服不完整教育
公共卫生保险、金融管制
增进社会平等社会保障
保护贫民
资料来源:世界银行《世界发展报告》(1997年)
当更多地了解朝鲜“四免”的普遍社会福利体制时,感觉与去年访问“福利国家橱窗”北欧四国时有着惊人相似!而在有些方面比如免费住房,就是这些“福利国家”也不能做到。但是朝鲜与北欧四国却有着本质的区别,北欧四国,包括瑞典、挪威、芬兰、丹麦,其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名列世界前茅,而朝鲜只达到世界平均水平的1/5。我不能确定,西方学者特别是美国学者如果看到在如此之低的人均收入覆盖下的高水平社会发展水平会有何种评价?
朝鲜为何能够在低收入的水平下达到如此之高的社会发展水平?政府为何具备强有力的社会公平、社会有序、社会保障的建设能力?从朝鲜式社会主义的探索中,我们更加认识其社会价值取向、社会结构特征、政策模式与制度性的安排。
当今,西方福利制度面对改革的挑战,在传统的西方国家重新界定其含义,包括“协议退出”与“拯救社会保障制度”等;而在俄罗斯等国被称为“福利货币化改革”。而只有朝鲜坚持这一社会主义福利的方向,正是如此,才能在面对极不对称强大的外界压力下,在最困难的自然灾害时期,人民主体的福利大厦扮演着支撑政治与社会稳定和社会凝聚力的重要作用。这也是西方媒体多次预言“朝鲜崩溃”而未能成为现实的根本原因所在。
朝鲜在度过经济衰退后,经过艰难的爬行增长,直到目前的经济复苏。持续几年经济增长率在1%-2%左右(估计数,也有估计为3%)。这其间,朝鲜人民历经“艰难的行军”、“第二个千里马运动”以及“快速急行军”运动,可谓是举国动员为恢复经济而努力。
以2002年实施的“七一措施”为标志,正在有步骤地进行国内社会和经济改革,使朝鲜经济呈现新的活力。由于积建国58年优异的社会发展储备所奠定的基础,朝鲜已经具备了进入起飞期的诸多必要条件:无论是在收入水平、储蓄与投资、预期寿命、教育水平、贸易、基础设施等方面也出现了经济起飞的预兆。
虽然还不能预期朝鲜未来的经济增长到底有多快,也不能确切地知道这些变量到底怎样影响长期增长、如何影响,影响的幅度有多大,但是从这这些诸多变量中可以看出,朝鲜的经济将能比近十几年的任何一年都要增长和发展得更好,朝鲜未来几年有可能进入经济起飞期。
第一部分:工业与投资拉动经济增长
经济学的有条件趋同论显示,一个经济落后的国家与经济先进国家的发展水平或收入差距越大,在一定条件下,落后国的经济增长率将高于先进国的增长率,从而与先进国家的收入差距缩小或趋同。这里,趋同并不是无条件的,而是有条件的。对朝鲜而言,其经济起飞或经济趋同是否已经剧具备条件了呢?
判断经济增长或者复苏,一般要观察其经济主导部门,比如工业部门是否增长并成为带动经济增长的部门;农业基础是否改善,以保证人民的基本粮食安全,并为轻工业发展提供原材料来源;国内储蓄率是否提高,国内投资是否扩大,以带动基础设施发展;外贸及外部需求是否增长,以直接带动经济增长;以及人力资本基础多重因素。
---朝鲜的金属工业继续保持1550万吨的年均生产能力,包括541万吨铸铁,598万吨钢材,404万吨铁板,已经恢复到十多年前的水平。政府从2002年起在其主要钢铁厂---金策钢铁厂等进行重大改造计划,安置大量退伍专业军人,负责大型维修和技术改造项目。朝鲜政府还鼓励本国企业同中国、韩国公司建立合资企业,加大对黑色金属和有色金属工业设施的现代化改造的固定资产投资;
---作为朝鲜经济支柱的煤炭和铁矿石生产的采掘业连续7年保持增长,从1998年的最低年产量289万吨,提高到2003年的443万吨。(见表1)。中央政府在2003年对采矿业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了30%。
表1 朝鲜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1995-2004年)
年份煤炭产量/万吨钢产量/万吨铁矿石/万吨发电量/亿千万小时
19952370153422230
19962100121344213
19972060102291193
1998186095289170
19992100124379186
20002250109379194
20012310106421202
20022190104408190
20032230109443196
20042280107458206
数据来源:韩国统一部,2006年3月。
---朝鲜水力发电和火力发电的比例是6:4。1996年1月通过颁布《电力法》到1997年1月出台《电力法实施规定》,政府集中对现有的火力发电厂进行维护和检修,其发电能力从1990年的714.2万千瓦上升到2003年的777万千瓦。推动建设发电在1万千瓦以下的中小型水电厂建设,用于满足小工厂和首都以外居民用电的需求。
2003-2005年,朝鲜政府实施了旨在提高电力生产,解决燃料电力危机的三年计划,其途径是提高电价以改善发电领域的收人;在 2003年5月19日 同瑞士ABB集团达成一项大的基础设施建设协议,改造电网和全国高压输电系统,以理顺电力供应体系,节约输电工程中消耗的电力。结果是过去三年来,能源生产和消费都有缓慢增长,2003与2004年分别达到196亿千瓦时和202亿千瓦时。
---石油工业总原油精炼能力在350万吨(每天71000桶),1999年达到历史最低点,根据韩国银行的数字,当时估计原油进口在320万吨左右。
目前,实际原油进口比2004年估计的70万吨要更高。有专家分析,中国将供应已经恢复到每年100万吨(比1999年中国的燃料援助要高3倍),通过连接中国丹东和中国建设的--之间的中朝友谊原油管道输送。但是记者没有看到这一数据。从2003年起,伊朗可能恢复对朝鲜的原油运输,尽管运输量不太会达到每天4万桶的数量。此外,考虑到利比亚、也门、阿联酋、叙利亚的石油运输,朝鲜在渤海湾远洋区和最北部黄海海域三个盆地开采的几千吨石油,还包括从俄罗斯滨海边疆地区经过铁路运输的少量原油,在雄基精炼厂加工,数量在每年50万吨左右。如果这个假设正确,朝鲜比一般认为的成品油数量要高1倍,能够满足包括国内汽油、轻油、喷气机燃料、柴油、煤油,还能够保持军方所需的燃油水平。
---朝鲜建筑业保持7年以来的复苏,这是由于中央和地方政府投资的一些固定资产项目,包括了过去几年对近万栋居民楼群进行维修。其中,中国资助的泰安友谊玻璃厂,日产量在300吨平板玻璃。
---基础设施优良。朝鲜有机场79个;铁路总数5235公里(包括 3500 公里电气化铁路),韩国铁路为3380公里;道路总量31200 公里,其中柏油路1997公里,非柏油路29203 公里,高速公路1000多公里;港口运输能力3690万吨;但是电话拥有量还比较低,至今不能使用手机和因特网(因2004年龙川大爆炸关闭无线移动系统)。
---尽管面临中国商品在朝鲜市场的巨大竞争,轻工业成立了若干主要企业,包括新义州化妆品厂,新义州鞋厂,大同江啤酒厂,马铃薯加工厂和一个方便面厂,还有不断与中日韩中小企业成立的合资企业,包括纺织品、服装、制鞋和日用品和自行车。
---化工业是朝鲜经济恢复中的一个例外。由于设备陈旧、一些主要设备报废、能源不足、缺乏原材料和零部件,出现了一些磷肥厂生产不足。朝鲜自身不能生产钾肥和复合肥料,必须从中国和韩国进口。据朝鲜媒体报道,化工业仅有人造肥皂生产线和轮胎厂超额完成生产。在最近三年,化肥业趋于稳定,达到2002年当年的50.3万吨,也只有不足1990年产量的1/3。
---尽管有一些报道说朝鲜落后的重型机器制造业正在改造,在外贸杂志上也有很多广告,但是机器制造业仍然由于存在的结构性问题而陷于休克。电力设备和电器工业缺乏资金和先进技术所至。
第二部分:对外贸易扩展推动经济增长
朝鲜外贸在1998年探底之后出现连续7年高增长(见表2),1998年-2005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13.1%。部分原因是由于对中国贸易十分活跃,部分是由于南北朝鲜之间的经济合作;美朝由于在核问题僵局引发国际安全形势恶化之后,致使朝鲜只能在世界贸易体系中对极少经济体开放。但是对外贸易的恢复和近年来超速增长,正在促进朝鲜经济增长。
表2 朝鲜贸易额(1990-2005) 单位:亿美元
199019911992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41.725.825.526.521.020.519.821.814.414.819.722.723.928.031.235.0
数据来源:大韩贸易投资振兴公社和韩国统一部
中国是促进朝鲜对外贸易增长的第一大国。2002年以后中国取代日本成为朝鲜第一大贸易伙伴,韩国为第二位,日本为第三位;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世界数据库显示,2005年朝鲜的主要贸易进口国前三位分别是中国、韩国和日本,三国所占朝鲜贸易进口总额比重为32.9%、10.7%,和4.8%。三者合计为48.4%。朝鲜的出口国前三位分别是中国、南朝鲜和日本,所占比重别分为45.6%, 20.2%, 12.9%,三者合计为78.7%。
被称之为“新的唇齿相依”的贸易关系,使中朝双方均从中获益。2000—2005年期间,朝鲜与中国双边贸易额增长了2.24倍,其中,朝鲜对中国的出口增长了12.49倍,直接带动朝鲜外需增长;朝鲜对中国的进口增长了1.40倍。这一时期朝鲜对中国的外贸累计额为59.64亿美元,其中外贸逆差额累计20.08亿美元(见表3)。如果朝方长期贸易逆差,使双边贸易高增长也是不可持续的,
以出口为例。朝鲜出口产品主要以矿产品、冶金产品、制造品、纺织品和渔业产品为主,其煤炭和铁矿砂生产的恢复同出口中国能源需求相关。特别是中国东北三省(吉林、黑龙江和辽宁)越来越依赖朝鲜的硬煤以发展钢铁和化工业。因此,朝鲜对中国矿产出口在2004年显著上升,矿山提高了产量,不断生产以满足中国增长的需求,也使朝鲜煤炭价格上涨了47%。结果是朝鲜出口中国的无烟煤从2003年上涨了218.2%,达到2004年的4900万美元。最近三年以来朝对华出口的最大特点就是铁、锡、镁、石墨等矿砂和金属出口大幅上升。
由于朝鲜经济改革深人,朝鲜不断从中国经济繁荣中受益,还受益于国际市场原材料价格的增长(无烟煤、有色金属、钢、铁、稀有金属和木材)。同时,中国占朝鲜外贸的比重从1998年的25%上升至2005年的48%,反映出朝鲜对中国最大贸易伙伴的依赖度加深。此外,中国对朝直接投资从1999年的227万美元增长到2004年的5000万美元和2005年的9000万美元。尽管中国对朝鲜投资额还是比较少,但却是第一大外国直接投资国。过去三年中朝成立了124家合资企业,占朝鲜直接吸引对外投资的85%。
表3 朝鲜与中国贸易(2000-2005) 单位:亿美元
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5年增长指数(2000=100)
出口0.371.672.713.965.84.991349
进口4.155.714.676.287.9610.81240
进出口4.88 7.387.3810.2413.7715.80324
贸易平衡-3.78-4.04-1.96-2.32-2.16-5.82167
资料来源:韩国统一部,2006年3月
南朝鲜是促进朝鲜外贸增长第二个外部来源。据韩国经济学家统计,近年来由于南北贸易增长对朝鲜经济增长的作用达到2.1个百分点。南北之间的经济联系上升也成为朝鲜经济复苏的主要动力。南北贸易(包括无偿、有偿、商业和特许加工)从1998年的2.2亿美元上升至2005年的11亿美元,年平均增长率为25.7%, 增长了近4倍(见表4)。此外,朝鲜经济还得益于韩国政府资助的大型联合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庆州Tonghae铁路线和公路连接、临津河防洪工程、开城市工业企业建设、金刚山旅游项目、韩国企业对矿业、食品加工、汽车制造和轻工业的直接投资不断增长。还有KEPCO在Kumpo地区投资基础设施,包括韩国民众和私营部门加大了对朝人道主义援助。
与中国、南朝鲜相反,朝鲜同日本的贸易从2001年的4.5亿美元以两位数的幅度下滑到2002年的3.7亿美元,进而2003年的2.7亿,2004年的2.6亿美元,到2005年不到2亿美元。日本占朝鲜外贸总量的比重从21%减少到7.5%的原因是,双边关系中的核问题僵局、绑架人质以及日本同“在日朝鲜人协会”有关系的从事对朝贸易公司出现经济危机,日本对朝鲜施加经济制裁。贸易关系急速下滑和经济脱钩可能预示着两国对外交关系正常化的兴趣减少和日本对朝政治影响力的下降。
表5. 南北朝鲜贸易额(1998—2005) 单位:亿美元
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
2.223.334.254.036.427.246.9711.00
数据来源:韩国银行
第三部分:朝鲜处在经济起飞的前夕
根据经济起飞的必要条件分析,除了上述的投资与对外贸易,还包括人口平均预期寿命、教育水平等人力资本条件(对此已经在系列报道之四中作了详细的分析)。健康与教育这两个因素对经济起飞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更长的预期寿命表明了人口健康水平的总的提高,反过来又可能意味着更健康、更有生产力的劳动力。另外,更长的预期寿命可能促进储蓄和资本积累,因为如果人们预期活得更长久,以获取更多利益,他们将更愿意投资与技术和教育,所以,更长的预期寿命与更快的经济增长之间有很强关系。与此相同关于教育水平,在包含技术变化扩展后的索罗模型中,提高教育水平被认为可转化为具有更高技能的劳动力和增加有效劳动的数量,因而会有更高的稳态收入水平。
从地理因素看,朝鲜是一个岛屿沿海国家,将比热带国家或者内陆国家有更大的经济发展机遇,既较少受到热带国家瘟疫、不稳定的降雨以及不适于农业生产的贫瘠土地,也不存在内陆国家更高的运输成本和更加闭塞的外部自然环境。目前朝鲜不仅具有内部良好的铁路、公路、港口等基础设施,只要有良好的国际环境就会吸引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进一步提高对外贸易增长潜力。
经济改革为经济起飞提供了有利条件。朝鲜中央政府已经大幅度取消或者减少了一系列包括对国有企业的公共补贴,以减少预算开支,增加企业、合作和个人使用费,改善了收入基础,也朝着更加平衡和有效的中央预算迈出第一步。2003年3月,金正日正式承认“市场”是有效的批发和零售的分配渠道。而政府也允许把“农户市场”扩展到“一般(综合、消费者)市场”,允许这些市场在城区销售范围广的制成品。仅在平壤就有95个综合性市场。记者在访问朝鲜的沿途看到不少集市贸易市场,尽管交易规模还比较小,但也活跃了市场。2004年1月,朝鲜开始试验农业家庭制,明显地提高了粮食及农产品产量;实行了公司治理改革,加大了管理的自主、效率和国有企业的利润,包括在商品销售和工业生产部门。目前,朝鲜政府正在考虑在2006年实行金融和货币改革,以建立两级银行体系,通过利率工具管理货币供应与需求。
在经济起飞的多种因素中,从朝鲜自身来看,需要最为关注的是如何进一步筹集重振经济的可贷资金。目前朝鲜正在实行的所有微观经济改革措施都似乎旨在鼓励利润再投资、进一步扩大再生产。但是无论朝鲜政府如何动员国内储蓄用于生产,比如2003年下半年开始发行的“人民生活债券”属于这样的改革,不仅消除了私人手中多余的货币流动性,抑制通货膨胀,但是资金量有限。如何进一步扩大出口、吸引国外基础投资,只有这样才确保加速资本组合与充实社会间接资本。但是有专家认为,朝鲜下一步关键还不在上述问题,关键是要“建立经济决策程序、商业金融体制和政府预算制度,这些良好的制度才能确保出口快速增长带来的利润能有很大一部分用于高产出的再投资”,这对朝鲜来说是一个真正的挑战。
过去,许多发展中国家都是在开采自然资源的基础上建立出口业,而出口的迅速扩张又被用来进口基础设备,偿还经济起飞期的外债。而且积极利用国外资本在周期较长的社会间接资本建设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尽管可耕地稀少,化石燃料能源匮乏,朝鲜的比较优势在于其丰富的自然资源与人力资本。目前的国际贸易行情,特别是不断上涨的煤炭和矿石价格,有利于朝鲜的采矿业,矿区距离中国这个朝鲜的天然市场也很近。有外电消息称,2006年1月金正日访问中国,重要内容是商议“朝鲜大开发5年计划”。中国投资20亿美元于朝鲜茂山铁矿、惠州青年铜矿、满浦亚铅矿、会宁金矿、龙登煤矿等富矿床的五十年开发权,其中茂山铁矿拥有30亿吨储量,为亚洲最大矿藏。中国还得到了罗津、清津港及其工业特区、新义州经济特区以及从中国通往上述矿山、港口、特区的铁路、公路、电力系统的五十年开发经营权。2005年12月,中朝签属了海上石油开发文件。“我们发现了海上石油,但是没有开发技术与资金,希望与中国的合作”,朝鲜人这样告诉记者。
总而言之,朝鲜的情况正在变得更有希望。朝鲜已经具备了经济起飞的可能性和国内条件。但是“可能性”并不一定会变成为“现实性”,从国内各种因素来看,朝鲜已经具备了诸多有利于经济起飞的条件。但是,影响朝鲜经济发展的最大不确定因素不是国内因素,最关键的是美国因素。美国一直视朝鲜为“邪恶国家”,对其国家安全是一大威胁。而这些不确定的外部因素使得朝鲜既无法发挥国内发展潜力,实现经济起飞,也无法有效地对外开放、利用世界资源、开拓世界市场,而不得不加大军事开支,实行“军事优先政治”以维护其基本生存。
从历史数据看,朝鲜有过经济高增长的纪录。在1957-1970时期,国内工业生产产值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9.1%。这一时期除了国内经济发展的有利因素之外,从外部因素看,由于美苏两的大国的冷战,对朝鲜而言,国际环境相对宽松,与外部市场特别是中国和苏联社会主义市场联系紧密(例如,1965年朝鲜对中国的贸易战朝鲜的贸易总量的42.4%,对苏联占42%。两者合计高达84.4%)。
由此可见,朝鲜是否经济起飞,不是取决于内部因素而是取决与外部因素,只要国际紧张局势相对缓和,或有明显改善,朝鲜的贸易就会迅速增长,进而实现经济高速增长。
朝鲜是目前既不能使用手机也不通互联网的国家,在入境前中方导游收走了记者的手机。但是几年前手机已经在朝鲜被使用,被中断的直接原因是发生在2004年4月的龙川爆炸事件。
据法新社报道,由电线点燃炸药和石油所引起的爆炸冲击波半径达 4公里 ,龙川火车站附近30多幢商业设施及8100多户居民的住房遭到了破坏,150多人死亡,1300多人受伤,估计损失480亿朝元(约合3亿欧元)。对事故的原因有多种说法,但爆炸前金正日的专列刚刚离开。接近调查的官员证实,在爆炸现场发现遗体身边的手机、胶布和电线,朝方认定是使用移动电话引爆火车运载的硝酸铵和燃料。这次爆炸事件后朝鲜不仅关闭了无线通信。互联网也遭如此命运。
“互联网络的基础设施已经建好,但是一直没有开通”,导游这样说。
从1947年朝鲜建国之际起,国家安全始终受到外部的威胁,主要是来自美国的威胁,人们不太能够理解“朝鲜为什么迟迟不对外开放”。正如同马斯洛所提出人的需求层次理论,国家也有需求层次理论。而对国家需求层次而言,国家安全需求则是最基本需求,包括免受其他国家的威胁、攻击、侵略等。
只有到朝鲜访问并从朝鲜人的角度思考,才亲身感受也才能体会到什么是“国家不安全”:通往三八线公路的两旁,一排排高耸的水泥墩耸立,这是全国“要塞化”的产物,一旦遭到外敌入侵时,这些水泥墩将被摧毁成为防御进攻的路障;军事分界线上连绵 240公里 的混凝土壁障横在国土的中央,把一个国家划分为两半;表情严肃的朝方军人保持高度警惕地严阵以待。
由于国家安全这一最基本的国家需求得不到保证也得不到满足,这既是造成
朝鲜发展不足的外部原因,也是南北朝鲜发展差异的根本原因。任何一个国家
只有先“生存”后才能“发展”,没有“生存”何谈“发展”?国家需求层次理论同样
适用于朝鲜。朝鲜的发展依赖于一个先决条件,即保证政权的稳定和生存,
她的“生存”、“发展”的确与中国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决定朝鲜经济增长和经济起飞前景的因素,不仅仅是本国政府的改革决心
和国内因素,其对外关系正常化与有效消除安全威胁是重要因素。
第一部分:朝鲜的国际生存环境
朝鲜历来的发展国际生存环境十分险恶。从1894年之后的100多年时间中,朝鲜一直受到外部的侵略与威胁(见专栏1),如1894年-1945年时期,朝鲜受到日本占领和统治;1950年-1953年是朝鲜战争时期;1953年至今,是朝鲜与美国严重对立时期。一个人口少的小国长期受到殖民统治、外敌入侵与威胁,这在当代世界历史上也是十分少见的。
长期以来,朝鲜不仅背着“犯罪国家”、“流氓国家”、“精神病人国家”、“邪恶轴心国家”等形形色色的称谓,而且面临着来自美国全面的经济制裁与经济封锁、“扼杀北朝鲜作战”以及“政权更迭”。50 多年来,朝美较量一直就没有停止过,还爆发过多次危机。
专栏1.朝鲜历史与国际环境(1894-2000年)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根据《马关条约》规定,日本正式占领朝鲜半岛。
1904年日俄战争爆发,1905年在美国总统出面调停下签订了《日俄和约》,明文规定和沙皇俄国承认日本对朝鲜的“保护统治”。同年,日本迫使朝鲜李氏王朝签订了《乙丑条约》,剥夺了朝鲜的外交权和内政权,对朝鲜实行“统监统治”;20世纪初朝鲜成为日本列强的殖民地。
1930年,金日成近18岁时组建建设同志社。1934年金日成组建朝鲜革命人民军,领导抗日活动。 1945年8月15日 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朝鲜光复。同年10月,金日成建立朝鲜北朝鲜共产党;1948年9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成立,1949年正式组建朝鲜劳动党。
1950年6月爆发朝鲜战争。同年10月毛泽东和党中央决定派遣中国人民志愿军赴朝作战。
1953年7月,朝鲜与美国正式签订停战协定。三年朝鲜战争使朝鲜主要城市(特别是平壤)成为废墟。
1968年1月23日 ,美国武装间谍船“普韦布洛”号入侵离元山附近丽岛7.6海里的海域进行侦察,当场被朝鲜人民军捕获。 12月23日 美国在谢罪书上签字,承认入侵朝鲜领海进行间谍活动,并表示道歉,保证不再侵犯朝鲜领海;
1969年4月5日 ,美国太平洋舰队大型侦察机“EC-121”侵入朝鲜领空进行军事侦察,被朝鲜人民军炮火击中,在空中爆炸。美国认为他们的侦察机在“公海上空”进行“合法的侦察活动”,威胁朝鲜今后“继续侦察”;
1976年8月18日 “板门店事件”。由美国军官以有碍监视为由,不经协商砍伐共管区一棵树木所引发的双方混战。两名美国军官当场毙命,朝方也有人受伤。美国福特政府向在南朝鲜的所有武力下达战斗命令,美军第三师被派到南朝鲜,“猎人”号、“中图”号等美航空母舰驶入南朝鲜海域。
1985年,为了消除美国的核威胁、实现朝鲜半岛的无核化,于12月朝鲜加入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1992年,朝鲜与国际原子能机构订立核保障协议,并接受国际原子能机构的非定期检查。在第六次非定期核检查之前,突然提出要核查另外两处军事设施,朝鲜断然拒绝这一要求。威胁要对朝鲜进行集体制裁。
1993年,美国宣布重新举行一度废止的“协作精神”联合军事演习。出动20多万兵力和投掷核弹的战略轰炸机、大型核航空母舰,举行“协作精神 93” 联合演习,对朝鲜进行威胁。
1993年3月8日 ,金正日向朝鲜人民军下达最高司令部第0034号命令,“向全国、全民、全军宣布准战时状态”。
1993年3月12日 ,朝鲜宣布退出不扩散核武器条约,促使美国尽早结束“协作精神 93” 的军事演习,停止国际原子能机构的“特别核查”行动。
1994年6月16-17日,金日成会见美国前总统卡特,为重新举行陷于僵局的朝美会谈创造了条件。
1994年10月,美国总统致信金正日,次日,朝美达成《框架协定》
1998年8月,朝鲜成功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美国视为弹道导弹发射,要给予制裁。
2000年10月12日 ,朝鲜与美国发表联合公报,随后美国国务卿访问了平壤。
面对没有石油的朝鲜,美国叫板意在何为?正如美国前高官的疑问,“朝鲜没有石油,美国打下朝鲜做什么?”对此,朝鲜学者金哲明坦言:“美国对朝鲜半岛垂涎欲滴,因为它是通往亚洲大陆的关口与桥头堡”。
从美国发动朝鲜战争到现在,美国50多年来一直在贸易、投资和金融等领域对朝鲜实行严格的经济制裁与禁运:第一、禁止进出口、投资、运输、金融、财政等整个经济活动;第二,禁止经由第三国的出口;第三,冻结在美国国内的朝鲜人民共和国的政府与国民的所有资产等等。1987年11月发生“大韩航空(KAL)”客机爆炸事件以后,美国一直指控是朝鲜策划的阴谋。为了保证国家安全与外交利益,不仅对朝鲜,也对古巴、伊拉克等国家实施美国《出口管理法》。其主要内容是:第一,禁止出口美国货物与技术;第二,禁止出口包含零件和美国技术的外国货;第三,每次出口须经商务部批准等等。
1994年6月,美国前总统卡特作为美国总统特使访问朝鲜,金日成两次与卡特会谈。 7月8日 金日成突然逝世。 10月20日 ,美国总统致函金正日,次月,朝鲜和美国达成《框架协议》(见专栏2)。美国于1995年缓解对朝鲜的部分限制,包括准许办理电话通信业务,解冻朝鲜在美国约1100万美元的资产;准许进口镁砂(耐火材料原料)等。但是这些措施是由于1996年5月日本客机遭劫持事件,美国指控朝鲜为“恐怖支援国家”而中断。
不仅是“扼杀北朝鲜作战”的经济封锁,美国一直指控朝鲜“参与国际恐怖主义,参与国际毒品和人口贩卖活动,制造假钞,扩散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并且在国内粗暴践踏人权”等等。一直保留和挥舞着对朝鲜“政权更迭”的“大棒”政策。
而朝鲜方面认为,美国才是一个“真正的邪恶帝国,寻求单边侵略和霸权政策以传播美式民主,利用武力建立由美主导的世界秩序和霸权”。朝鲜官员认为,美国对其政权构成“明确和现实威胁”,因为“美国对南部的军事占领旨在扼杀社会主义并且推翻北部制度”。朝鲜媒体称,“美国是最大的霸权帝国, 几乎击垮所有敌视美国的国家,只有在金正日领导的朝鲜才是唯一敢于对抗美国,而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的国家。”到了朝鲜看到,她是当今世界上唯一没有美国影响的国家,没有可口可乐、麦当劳、肯德基,也没有好莱坞大片和CNN,甚至没有美元交易。所有对外商店与饭店都是以欧元标价。
朝美两个对峙了50多年、互为敌对国家,它们之间没有丝毫互信,却有着严重的安全悖论。在过去10年内双方都有不守承诺(如1994年的《框架协议》,见专栏2)的历史纪录。尽管中国、俄罗斯从中斡旋,韩国显示出更大的灵活性,但是朝鲜半岛安全问题的解决方式以及朝美日三国关系正常化的前景却更为渺茫。六方会谈也是间歇性的开启与闭合。
专栏2. 朝鲜和美国《框架协议》( 1994年10月21日 )
美国按照美国总统提出保证的信函,负责采取措施在2003年以前向朝鲜提供拥有200万千瓦发电能力的轻水反应堆;美国每年提供50万吨重油,补偿朝鲜因冻结石墨慢化反应堆和有关设施受到的能源损失,直至第一号清水核能发电站建成为止;以此为条件,朝鲜冻结石墨反应堆和有关设施,最终拆除;美国在本协议签署后3个月之内,缓和包括消除通信服务和金融结算的限制措施在内的贸易和投资的限制;随着领事等业务性问题的解决,双方互相在对方设立联络办事处;并随着双方共同关心的问题的解决,把双边关系升格为大使级;美国队朝鲜不使用核武器,也不用核武器进行威胁;朝鲜仍作为核不扩散条约的成员国,履行依据条约的保障协议。
朝鲜与美国实力相差十分悬殊,美国人口是朝鲜的12.9倍,国土面积是朝鲜的78倍,经济总量是朝鲜的333倍,进出口额是朝鲜的753倍(见表1、)。一位普通的朝鲜人说:“不是朝鲜威胁美国,而是美国威胁朝鲜国家安全”。而朝鲜领导人是如何应对在国力极不对称格局下保障国家安全的呢?朝鲜发展核武器是制止不对称性的最后一张王牌,既是保证国家安全战略也是国际生存战略的选择。如同当年毛泽东决定中国发展原子弹一样,需要一根“打狗棍”。
当一个小国、穷国、弱国面临一个大国、富国、强国的“生存”威胁时,她能够做什么?是束手待毙还是也像中国一样找根“打狗棍”?对此,中央党校政治学专家赵虎吉认为,解决朝核危机的“球”在美国这边,“美国放弃对朝鲜的敌对政策,美国放弃在朝鲜带来制度的变化是先决条件,如果不能让北朝鲜相信这一点的话,朝鲜就不会放弃核武器,核问题就不会解决”,核问题最终是政治问题。
发展核武器是朝鲜制止不对称性战略的选择。冷战后,朝鲜事实上成为与国际社会的隔离状态,原有社会主义国家阵营的解体,即以美国无所顾忌的单极超级霸权,使得朝鲜被迫选择变被动为主动的发展核武器战略。1985年12月,朝鲜承诺前苏联加入关于不扩散核武器的条约,前提是苏联提供四个轻水核反应堆,建设核电厂以解决电力不足问题。1991年--1992年间,俄罗斯、中国先后与韩国建交,朝鲜表示,过去朝鲜、苏联与中国的三角关系已不存在,朝鲜没有其他途径只能靠寻求特种武器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而再也得不到来自友好国家的安全感。发展核武器的目的是阻止来自美国对其国家安全体系的威胁。
有人认为,“核危机提供了所谓的军事为中心的政治理由, 这实际上是解决国内潜在的政治危机的一项基本手段”。也有人认为,朝鲜“故意制造国际紧张局势已成为一个重要的转移内部注意力和减轻内部危机的方法”。
只要稍微了解一些朝鲜历史与现状,就可判断出并非如此。因为“军事政治中心”是基于国外威胁其安全的挑战,“军事为中心的政治"只是在特殊时期的危机管理制度,并非是朝鲜社会主义改革和建设时期的基本政治制度。“极端冲突”是“军事为中心的政治”的合理起点。朝鲜认为,冷战结束之后,朝鲜与美国的对立已经取代了美苏对抗和东西方对抗。朝鲜从苏联和东欧解体的教训中看的是,军事手段的丧失意味着无法制止反革命和捍卫革命,失去军事就是失去一切。在朝鲜,军队是保障国家安全的最后自卫防线,也是保证“社会主义与人民的尊严不受任何侵犯”的生存战略之一。
金正日母亲早逝,从10岁起跟着父亲金日成在朝鲜战争最高司令部作战指挥部长大,与父亲同在指挥台前熬夜,金日成给他分析战局、学习进攻战、围歼战。能指挥空军、海军作战的金正日说:“我国人民珍惜民主的尊严和国家的和平,不希望战争,但是不会在自己的尊严被蹂躏的情况下乞求和平”、“敌人要明白,我们绝不容许他们侵犯共和国一村土地,一草一木”。作为任何一个受到外部威胁的国家领导人做出这种选择都是符合逻辑的。
第二部分:国际经济援助与朝鲜经济的未来
朝鲜问题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热点,那么如何处理?是软着陆还是硬着陆?美国方面的智库—全美亚洲研究局今年年初召开题为“大胆转型”的国际研讨会。在这次会议上,各国朝鲜问题专家希望帮助朝鲜与美国建立合作关系。他们认为,六方会谈的成员应做出各种承诺,包括邦交正常化。首先,朝鲜应采取下列措施:
•以可核查的方式放弃核武器且不可逆转,遵守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并做出维护东北亚和平的承诺
•彻底解决绑架日本人问题
•开始进行的经济改革计划转向市场开放、对外贸易和投资, 为此来申请成为国际货币基金会、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的成员。
国际社会围绕五个国家—日本、美国、中国、韩国和俄罗斯应当保证:
•不管朝鲜政治领导人是谁,保证现行政治制度的安全
•支持朝鲜半岛和平统一
•为北韩提供外部援助,努力进行经济改革,包括向市场经济体制转轨和扩大对外经济开放、技术援助和确保能源供应的稳定
也就是说,只要朝鲜成为国际社会中一个“正常”的国家,国际社会将为此向朝鲜提供相当可观的金融援助。如果朝鲜实现了“大胆转型”,国际社会将必须给予朝鲜两种形式的政府资金援助,包括政治援助和发展援助。
那么,国际社会将会为此提供多少的潜在资金?美国企业研究所研究员、亚洲问题专家尼古拉斯·艾伯斯塔德的估计是,“其规模是朝鲜维持目前进口水平所需的官方援助和公开贷款的总额”:
政治援助:
韩国。虽然不能肯定韩国提供的政治援助的具体数量,但韩国领导人和公众将轻而易举地同意每年向朝鲜提供20亿美元的援助。韩国可能会在朝鲜实现“大胆转型”、韩国本身节省国防开支的前提下决定提供援助的具体数目。韩国2004年度国防预算超过160亿美元,而朝鲜安全政策的“大胆转型”将会为韩国每年节省20亿美元以上的国防(税收)开支。
日本。如果朝日实现了关系正常化,那么日本将仿照1965年韩日关系正常化时为韩国提供援助的模式为朝鲜提供赠款、援助以及贸易信用等。1965年,韩国和日本达成了《解决涉及财产和主张诸问题的协定》。该协定规定,日本为韩国提供3亿美元的无偿赠款(分10年付清)、2亿美元的政府贷款(年利率为3.5%,20年偿还,宽限期为7年)和10年内 3亿美元的商业信用,所有的赠款和信用都将以日本产品和服务的形式提供。考虑到上述背景,加上日元的汇率在近些年发生的变化,因此有理由假定,一旦朝日能实现关系正常化,日本将大概提供给朝鲜一笔120亿美元的一揽子援助。
对此,日本驻中国大使馆一位官员说:“如果北朝鲜进行了认真的经济改革,包括开放政策,日本政府会提供多少资金我无法回答。但是,以我个人观点来看,日本会提供类似给韩国的安排帮助”。另一位官员进一步解释:“在许多领域日本和美国的政策是类似的,但是有些领域,我们和美国的方法是有区别的。日本对朝鲜政策是独立的,因为日本同朝鲜的距离比美国近,太平洋隔在朝鲜与美国之间,但朝鲜的导弹可以打到日本的全境,所以对我们来说这是一个很大的安全的威胁”。
俄罗斯。如果朝鲜的安全政策实现“大胆转型”,俄罗斯将成为主要受益国,因为这将使得长久以来一直处在构思之中的“朝鲜刺激”--铺设跨越西伯利亚的铁路、铺设俄罗斯油田至韩日的石油、天然气管道成为现实。这些项目将为俄罗斯政府带来可观的经济收入,当然也包括朝鲜。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提供给朝鲜的援助少得可怜,由于苏联解体前夕,为了维持摇摇欲坠的国民经济,当时的前苏联政府向许多国家主要是巴黎俱乐部的西方国家大笔借债。1998年俄罗斯曾因为无力偿还债务而发生了经济危机。但巨额石油美元收入的涌入使俄罗斯提前偿还绝大多数前苏联外债。俄罗斯已经计划未来能向其他国家提供贷款,不排除朝鲜。
中国。在后冷战时期,中国被视为朝鲜“最后一个援助者”。1990年至2004年,中国向朝鲜提供的所有援助(朝鲜对华贸易逆差,非中国官方正式宣布的援助项目)与朝鲜对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成反比:当朝鲜与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增加,中国就会暗里增加对朝鲜的援助;而当朝鲜同世界其它国家的贸易逆差有所减少,中国就会暗里减少对朝鲜的援助。但无论如何,这种援助的量变幅度不大,每年的变化量在2.5亿美元到5亿美元之间。如果朝鲜实行“大胆转型”,中国是否会增加对朝援助值得关注。
美国。很难想象任何一届美国政府会有愿意给朝鲜提供新的政治援助,因为现在美国所有政治圈子(包括民主党和共和党在内)均笃信,朝鲜缺乏可信度。但是,如果朝鲜能实行经济改革,并能赢得国际社会的信任,那么美国就可能给朝鲜提供新的安全援助。从政治上来说,美国可能每年为朝鲜提供几亿美元的急需援助。
欧盟。近来,欧盟对朝鲜半岛及其安全形势等颇为关注,因而可能愿意为朝鲜提供安全援助。但是,欧盟的援助可能是象征性的。
世界银行亚洲事务顾问、曾在斯坦利基金会主持未来与朝鲜多边经济合作项目中担任项目主管的Babson认为,对朝鲜的援助还包括发展援助。他说:“国际社会将在朝鲜实行大胆转型后提供各种新的对朝发展援助,但这取决于朝鲜在多大程度上能满足国际社会提供发展援助的一系列条件。例如,国际金融机构(世界银行、亚洲发展银行等)提供定期援助的条件是该国是否加入了国际金融组织,近而该国是否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员。并且,国际金融组织提供援助多寡取决于具体项目的信用状况”。前提是朝鲜必须加入该国际组织,也是有附带条件的。
不可否认,这是一张非常详细的清单。但是两个问题凸现:第一,美国智库的这份有前提条件的援助清单,朝鲜是否买账?没有人能够确定,就连学者本身都认为这只是一个“假设”。第二,据Babson介绍:朝鲜“1997年时曾向亚洲开发银行发出了一封信,以探索申请加入的可能性。这封信来得非常突然,该提议被大部分股东拒绝了。1997年9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派了一个情况调查团到朝鲜,该调查团就其调查结果提交了一份报告给其执行董事会。1998年2月,世界银行向朝鲜派遣了一支考察团,以了解发展与该国关系的好处和要求。执行董事会在2000年南北朝鲜首脑会议以后,在朝鲜外建立了非正式的联系,并向朝鲜发出了作为‘特邀嘉宾’参加2001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年会的正式邀请。但朝鲜拒绝了该邀请,而在2002年l0月的事件以及接下来的核危机以后,直接联系便停止了”。问题就在这里,在朝鲜最困难时期已经过去的9年之后,朝鲜不仅没有放弃核武发展计划,而且核武已经握在手中,这个“游戏”的下一步该怎么玩?
第三部分:经济起飞与国际因素
显而易见,朝鲜目前的外部环境与国家安全问题是经济起飞最大的制约因素。以往我们在总结中国经验时忽略了外部因素的变量—即国际合作条件。中国在邓小平领导下采取了“改革开放”政策,如果没有20世纪70年代毛泽东和周恩来实现的与美国和日本外交关系正常化,很难设想中国今天能够成为美、日的最大贸易伙伴,双边贸易的紧密程度已经是“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的关系。
越南同样也是如此。当越南从柬埔寨撤军,在国际社会中形成一定的信任感之后,实现了和一些西方国家的邦交关系正常化,之后才开始了一系列的经济的改革和转变。
对此有人认为,朝鲜也应该像中国与越南一样,与美日达成全面安全问题解决方案,实现无核化,缓解紧张局势,朝鲜或许可以从中直接或间接地获取可观的经济利益。因为一方面将减少军费支出,国内资源将被分配到生产力更高的民用部门,实现所谓的“和平红利”;另一方面也因为国际经济金融制裁将取消,朝鲜也会随之加入一些国际金融机构和贸易组织,带来更多的外贸机会、国际资本和先进技术的转让。理论上,这种期望是很合理的。但在实践中似乎并不现实。
在冷战时期,大范围的国际安全解决方案在经济上的作用有好有坏,并不都是喜讯。韩国在1965年不太情愿地实现了对日和解和关系正常化,当时的韩领导人是军事强人朴正熙将军。日本则向韩国进行了一揽子经济赔偿,极大地带动了韩经济发展,也造就了20世纪70、80年代著名的“汉江边的经济奇迹”。中国与美国和西方的安全关系正常化后,同时实行了经济开放和渐进的市场改革,在20多年的时间里累计吸引了5000亿美元的外国直接投资,经济连续25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与之相反,前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的“大交易”,曾设想以经济援助换取核裁军,到头来只是一场空。尽管签了一堆裁减核武协议,但还是没能得到西方承诺的援助和资金,未能满足苏联经济现代化的需要。而且直接导致了灾难性的后果--前苏联解体成为11个独立国家,苏联在1991年岁末从历史舞台消失。使得俄罗斯的综合国力在五个大国(美、中、日、印、俄)中降到最低,使其经济总量与中国的相对差距由1995年的3.8倍扩大为2003年的8.5倍。
越南在上世纪90年代与美国达成了安全协议,虽然随后美国于1993年开始不再反对国际融资机构(IFI)的对越援助,于1998年解除了对越贸易禁运,使双边贸易额从1994年的2亿美元增加到2003年的近45亿美元,但美对越援助却比预计的要少得多。2000年到2004财年仅为1.71亿美元,并且在越南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社会主义经济改革和振兴中也没发挥太大作用,越南主要还是靠经济自由化并依托于蓬勃的中国市场。
对此,朝鲜领导人看得十分清楚。为何朝鲜在经济改革上表现得犹豫不决?或有人把“七一措施”称之为的“三心二意”的改革?缘于美国寄期望于朝鲜逐步、完全地实行经济自由化,很可能会“逐步地让朝政权软化,直到变得认不出来。”对此,金正日有许多文章专门论述如何防止西方国家“输出民主革命或是搞颜色革命”来改变朝鲜社会主义政权。
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朝美对立犹如陷进“囚徒的困境”的“外交象棋”。走出"囚徒的困境"的游戏规则,美国有两种选择,即合作--保证朝鲜的政治制度,非合作—继续敌视朝鲜。对朝鲜来说也有两个选择,即合作--放弃核武器,非合作--保留核武器。目前局面是,朝鲜与美国均选择不合作策略。在这一回合中,得分的是朝鲜而不是美国:朝鲜政权并没有因为美国的敌视与威胁而受到颠覆;由于核武的装备,美国更不敢轻易动手实施“武力行动或秘密行动”。当事态螺旋上升并达到一个临界点时,也许就预示着新一轮的“博弈”到来。
我们有理由关注朝鲜,关注朝鲜式独特的主会主义探索。这将是本世纪初为数不多的一场挑战美国的“政治博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利永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