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地时间11月21日,巴西无地农民运动组织(Movimento dos Trabalhadores Rurais Sem Terra,简称MST)成员在首都巴西利亚组织抗议活动,在公路上纵火焚烧轮胎,并升起了象征运动胜利的旗帜。此举是为了表达对政府更改土地改革程序的不满。
激烈的抗议活动,使得巴西国内严重的土地制度问题再度引起关注。
土地集中率世界第二
巴西的土地制度起源于殖民地时期的种植园经济。曾经是葡萄牙殖民地的巴西,尽管在1822年获得了独立,并在1888年废除了奴隶制,但获得“解放”的奴隶并没有获得土地。
废除奴隶制以来,巴西的土地制度从来没有进行过根本性改革,长期实行以大庄园主为主的土地所有制度,土地分配极不平衡,两极分化严重。
目前,巴西是世界上土地集中率名列第二的国家。2003年巴西的土地占有结构是:面积低于10公顷的农户占全部农户的31.6%,他们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1.8%;而面积超过2000公顷的农户只占农户总数的0.8%,但他们的土地占全部土地的31.6%。大庄园主掌握的土地,可以多达几万、十几万公顷。
据统计,目前巴西约有400万户农村家庭没有土地,“无地农民”多达2000余万人。这些人或为庄园主、农场主的雇工,或为农忙季节工,只能找到短期工作。更多的人则沦为城市贫民,涌入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等大城市的贫民窟,不仅自身生存条件堪忧,也带来了严重的城市问题。
土地改革无实效
早在1964年,巴西军政府就颁布了土地章程,正式实行土地改革。巴西土地改革的主要内容,一是对大庄园主荒芜、利用率较低的土地进行征收;二是安置无地农民,由国家按照规划向安置户发放长期贷款。
但是,这些改革措施始终进展缓慢。1964年至1994年的30年间,巴西联邦政府和州政府总共只安置了30万户农民。之后的两任总统卡多佐和卢拉,也从未将土地问题放在优先位置考虑。其中,出身工党的左翼总统卢拉,一度被穷人寄予厚望,但是他在任期间,反而加强了对农民占据土地行为的打击。 2004 年,被驱逐出土地的人数与通过土地改革占有了土地的人数相当。
拉美最大规模群众运动
在政府改革不利的情况下,巴西的无地农民开始自发地组织起来。
巴西的无地农民运动起源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农民自发抗争,并于1984年正式成立组织。该组织援引巴西1888年宪法的第186条,声称该条款规定了农民占领“荒地”的合法权利。
成立以来,无地农民运动一方面组织农民在无主土地定居,进而占有土地;另一方面,则发起了各种形式的抗议活动,呼吁政府推进土地改革。
2002年,近200名无地农民运动成员侵入了时任巴西总统卡多佐的家族在米诺斯州的庄园,要求政府划拨土地、实施土地改革。
2005年,13000名农民发起了一次长达200多公里的行军,前往首都巴西利亚,在美国大使馆和巴西财政部所在地发起抗议。
2006年,700名无地农民手持棍棒、石块冲进巴西国会,砸碎窗户和家具,要求国会推行农业改革。示威冲突持续了1小时左右,抗议者掀翻了联邦议会大楼门口的一辆汽车,并砸碎大楼的窗户玻璃,然后冲到联合会议会场外的大厅上。
据称,无地农民运动目前拥有成员200万人,已经成为了拉丁美洲规模最大的群众运动。2007年10月,参加该组织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人员多达17000人。
但是,巴西政府把该组织的一些抗议活动定义为“恐怖活动”,并多次派出军队镇压。
巴西无地农民组织首都纵火抗议,要求土改
一位组织成员在浓烟中举着旗帜
现场浓烟滚滚交通被中断
抗议者挥臂高呼抗议口号
赶到现场的警官通过电话通报情况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