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美国监听计划揭密者自曝身份 或面临叛国罪起诉
http://news.china.com.cn/2013-06/11/content_29092998.htm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6-11
据新华社、人民网报道
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爱德华·斯诺登
美国前中央情报局(CIA)雇员、现国家安全局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爱德华·斯诺登9日经由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自曝身份,承认他揭露包括“棱镜”项目在内的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说自己无惧无悔。
爆料者曾供职CIA
应斯诺登要求,英国《卫报》9日公开他前中情局技术助理和现防务承包商博斯公司雇员的身份,证实斯诺登向媒体提供机密文件,致使美国政府多个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
斯诺登告诉《卫报》记者:“我愿意牺牲一切的原因是,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互联网自由。”
美国《华盛顿邮报》同样证实斯诺登是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曝光幕后消息源。
这两家报纸上周曝光美国两项秘密情报监视项目。一项为代号“棱镜”的互联网信息筛选项目,国安局和联邦调查局经由这一项目直接接触9大互联网企业的用户数据,侦查可疑行为。另一项是电话记录监视项目,国安局利用每天收集的数以百万计电话记录创建一个数据库,从中可以获知恐怖分子嫌疑人是否联系美国境内人员。
斯诺登认定,声称这些项目安全的说法不实。斯诺登说,“我有权限窃听任何人,包括你、你的会计师或者是一名联邦法官。如果能获得(总统贝拉克·奥巴马的)一封私人电子邮件,我甚至可以窃听奥巴马。”
早有公开秘密想法
斯诺登在美国北卡罗来纳州伊丽莎白城长大,随后移居至马里兰州,靠近米德堡的国安局总部。他没有获得高中文凭,一度在马里兰社区学院学习计算机。斯诺登说,他曾在陆军服役,因在训练中受伤离开部队,在国安局担任安保人员。
随后,他作为中情局信息技术员派驻瑞士日内瓦并工作至2007年,在那里接触到一些机密文件。他说,自己在那段时间一度考虑公开那些秘密监视项目。不过,他最后决定放弃,原因是不想致任何人于危险之中。
《卫报》报道,斯诺登2009年离开中情局,为戴尔计算机公司工作,随后作为博斯公司雇员在国安局工作4年。在国安局位于夏威夷的办公室工作期间,斯诺登拷贝打算公开的最后一批文件,告诉管理人员需要离开几周治疗癫痫病。
白宫、国家情报总局、国安局和中情局9日没有确认斯诺登是否曾为一些情报机构工作。博斯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证实,斯诺登为这家防务承包商“工作不到3个月,如果斯诺登泄露文件的报道属实,“这一行为严重违反企业行为准则”,将就事件调查与执法机构密切合作。
或面临叛国罪起诉
斯诺登说,政府可能会以叛国罪起诉他,不过,他不畏惧,不后悔。国安局上周向司法部提交一份关联这起文件泄密事件的报告,申请调查。司法部发言人南达·奇特尔9日说,已经启动初步刑事调查。
上个月,斯诺登已逃离美国前往香港并藏身于当地一家酒店。斯诺登说,不期望再回美国,准备寻求在任何一个他认为有着言论自由和拥有广泛隐私权的国家寻求避难,最理想国家是冰岛。
《卫报》网站公开的视频中,斯诺登说:“我唯一担心的是(这件事)对家人构成不利影响,我不能再帮助他们,”斯诺登说,“这让我难以入睡。”
熟悉国家安全案件处理的律师马克·扎伊德推断,斯诺登如返回美国接受审理且罪名成立,可能面临几十年监禁。如果斯诺登直接泄露机密文件,政府可能以每份文件为依据分别指控,每项指控都可能导致10年以上监禁。
二、原中情局职员曝光“棱镜”秘密项目 奥巴马形象受损
http://world.people.com.cn/n/2013/0611/c1002-21813573.html
2013年06月11日12:03
来源:中国广播网
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
如果不是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美国民众不会知道美国国家安全局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不会知道他们的私人电话、互联网信息、甚至每封邮件都可能受到美国政府的监控,更不会掀起一场对奥巴马政府"窃听"私人信息的指责。
有人说,斯诺登和将美国外交密件交给维基解密的士兵曼宁一样,是卑鄙的告密者;也有人说,他将美国政府伸向民众的"黑手"公之于众,是不折不扣的英雄。但无论如何评价,有了曼宁被捕的前车之鉴,斯诺登显然做了"更聪明"的打算。
在秘密项目披露之前,斯诺登已经离开美国,悄悄来到香港。昨天(10日),英国《卫报》在他的授权下公布了一段事先录制好的视频专访。在这段12分钟的视频里,斯诺登不仅公布了个人信息,还告诉全世界,"我为什么要这么做"。
斯诺登:我叫爱德华·斯诺登,29岁,我曾经在美国中央情报局担任过技术助理职位。
泄密者在秘密披露五天之后主动公布自己的身份,这需要勇气和谋略。视频里,戴着半框眼镜、面容消瘦的斯诺登,神情略微有点不自然,但几秒钟后,他便恢复了常态。他说,过去四年,他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的军事承包商工作,因此有机会接触到安全局的秘密项目。本月,他将两份绝密资料交给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并告之媒体何时发表。按照设定的计划,本月5日,英国《卫报》先扔出了第一颗舆论炸弹:美国国家安全局有一项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要求电信巨头威瑞森公司必须每天上交数百万用户的通话记录。一天之后,美国《华盛顿邮报》披露称,过去6年间,美国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通过进入微软、谷歌、苹果、雅虎等九大网络巨头的服务器,监控美国公民的电子邮件、聊天记录、视频及照片等秘密资料。美国舆论随之哗然。
斯诺登:美国国家安全局已经搭建了一套基础系统,能截获几乎任何通信数据。凭借这样的能力,大部分通信数据都被无目标地自动保存。如果我希望查看你的电子邮件或你妻子的手机信息,所要做的就是使用截获的数据。我可以获得你的电子邮件、密码、通话记录和信用卡信息。
斯诺登目前收入稳定,生活富足。他为什么要曝光美国国家安全局的秘密项目,把自己置于危险境地呢?
斯诺登:你什么错都没有,但你却可能成为被怀疑的对象,也许只是因为一次拨错了的电话。他们就可以用这个项目仔细调查你过去的所有决定,审查所有跟你交谈过的朋友。一旦你连上网络,就能验证你的机器。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措施,你都不可能安全。
目前,斯诺登已经向公司请了病假,暂住在香港的一家酒店。有消息称,他计划下一步前往冰岛或类似国家避难。而美国国家安全局和情报机构也已经正式就此事件展开犯罪调查。
如果说从发布秘密文件到公布个人身份,每一步都在按照斯诺登的计划之内。那么,这件事情在美国政坛和社会引发的震荡,则已经完全超出他的掌控。按照斯诺登的说法,这项代号为"棱镜"的监视项目规模之庞大,令不少情报专家都大吃一惊。
而该项目的制定者,拥有超过3万名雇员的美国国家安全局尽管一直远离公众视线,但如今也被推上风口浪尖。本月7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加利福尼亚州演讲时,奥巴马回应了记者的质疑。
奥巴马:没有人监听你电话通话的内容,政府所做的仅仅是分析电话号码以及通话时长,然后从中找出有"恐怖主义嫌疑"的通话。
实际上,这项监听电话和网络的项目始于2004年,小布什执政时期。奥巴马解释说,情报人员必须去联邦法官那里办理手续,就如同从事刑事侦查一样。他还表示,公众应该明白百分之百的安全和百分之百的个人隐私不可兼得。美国911事件留给世人的伤痕还历历在目,波士顿爆炸案留下的血痕尚在眼前。损失民众部分隐私,换来整个社会的安全,奥巴马似乎理直气壮。
不过,在美国媒体看来,民众并不买账,此事已经给奥巴马的个人形象抹了黑。《纽约时报》近日报道,奥巴马已经"不能信任"。在电视和社交媒体上,批评言论占了大多数。有些记者还发挥想象力,称他为"乔治W奥巴马"。意思是奥巴马全盘继承了小布什的反恐战争策略,他没做什么替代这个项目。目前,被公布的秘密文件提到的九家IT公司,都称自己不知道有这样一个政府项目的存在,并称自己没有向政府提供完全的、不设限的服务器访问权。而与美国共享情报的国家也极力撇清与这项计划的关系。英国外交大臣黑格称,英国没有利用美国情报手段逃避法律监督。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驻英国记者张哲:黑格表示,他很了解政府通信总部的工作,说他们与别国的情报机构合作,逃避英国法律监管的说法很可笑,是无中生有。他也否认他本人批准过英国情报机构与"棱镜"项目展开合作。但是对于政府通信总部与"棱镜"项目的关系,黑格既没有承认也没有否认,只是说英国民众没有什么好害怕的。
(中广网北京6月11日消息 记者 王楷)
三、“棱镜门”风波闹大 “告密者”引争议
http://news.xinhuanet.com/2013-06/11/c_116115848.htm
2013年06月11日 13:07:39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网华盛顿6月10日电(记者孙浩 王丰丰)
近期,美国“棱镜”秘密情报监视项目引发的风波愈演愈烈。将该项目公之于众的“告密者”日前选择站到台前,他的泄密行为在美国社会引起很大争议。
“棱镜门”事件连日来成为媒体报道重点。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6日报道,美国家安全局和联邦调查局正在开展一个代号为“棱镜”的秘密项目,直接接入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中心服务器,挖掘数据以搜集情报。微软、雅虎、谷歌、苹果等9家美国互联网公司参与了这一项目。
这项高度机密的项目自2007年实施以来从未对外公开过。通过接入互联网公司的中心服务器,情报分析人员可直接接触所有用户的音频、视频、照片、电邮、文件和连接日志等信息,跟踪互联网使用者的一举一动以及他们的所有联系人。过去6年中,该项目经历了爆炸性增长,眼下国家安全局约七分之一的情报报告依靠这一项目提供原始数据。
上述报道在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奥巴马7日在访问加利福尼亚州期间紧急出面“灭火”。他强调,这一项目不针对美国公民或在美国的人,目的在于反恐和保障美国人安全,而且经过国会授权,并置于美国外国情报监视法庭的监管之下。美国国家情报总监詹姆斯·克拉珀8日晚说,这一泄密行为对美国情报搜集能力造成了“巨大而严重的损害”。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英国《卫报》9日抛出专访,应“告密者”本人要求公布其身份。现年29岁的爱德华·斯诺登是美国防务承包商博思艾伦咨询公司的一名雇员,过去4年内一直为美国国家安全局工作。他在专访中说,自己良心上无法允许美国政府侵犯全球民众隐私以及互联网自由。
白宫发言人卡尼10日在例行记者会上说,白宫高级官员已将此事最新进展向奥巴马做了汇报,但鉴于调查目前仍在进行中,他不会评论事件中的个人以及调查工作,也不会转述奥巴马的观点。
尽管未就“告密者”置评,卡尼再度为奥巴马政府的国家安全政策和相关情报监视项目作出辩护。他说,正如奥巴马此前所言,这些情报监视项目是为了防范针对美国的恐怖袭击,而且受到司法、立法、行政三个分支的监督。实施这样一个不针对美国公民的情报项目是“完全正当”的做法,泄漏可能影响国家安全利益的敏感机密情报会造成问题。
“棱镜门”事件也再度激发有关国家安全与个人隐私的讨论。一方面,美国一些政界人士认为,斯诺登的泄密行为可能损害国家安全。参议院情报委员会主席范斯坦和众议院多数党领袖坎托等人均已出面表示,应对斯诺登的泄密行为严肃彻查。司法部也证实已就此展开刑事调查;另一方面,对此类情报搜集项目在反恐工作中成效几何的质疑声不少,有关此类项目侵犯个人隐私的看法也得到不少民众认同。自9日至10日下午2时,白宫请愿网页上要求赦免斯诺登的条目已迅速搜集到两万个签名。
据《华盛顿邮报》报道,斯诺顿的泄密行为数日来已在美国情报系统内引起不小震动,甚至可能导致对国家安全局、中央情报局等情报机构安全措施的全面审查。曾为中情局工作数十年的律师约翰·里佐认为,此次泄密行为的影响规模和范围极大,而斯诺登自揭身份的做法也令人震惊。
四、美“棱镜”项目曝光引争议 盘点全球知名泄密者
http://news.china.com.cn/2013-06/11/content_29095982.htm
新闻中心-中国网
news.china.com.cn
时间: 2013-06-11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左)马克·费尔特(右)
莫迪凯·瓦努努(左)布拉德利·曼宁(右)
美国29岁前情报分析员爱德华·斯诺登9日自我曝光,称他是英国《卫报》和美国《华盛顿邮报》涉及美国秘密情报监视项目“棱镜”的消息源。
向媒体泄密并非斯诺登的“专利”。近50年,多人曾经把“机密消息”告诉媒体,引发轩然大波。以下为全球近50年一些“知名”泄密者。
丹尼尔·埃尔斯伯格
1971年,埃尔斯伯格向美国《纽约时报》等媒体披露越南战争机密文件,讲述美国介入越战的始末以及政府如何围绕越战事务误导公众等。
马克·费尔特
1972年6月17日清晨,5名男子因闯入美国华盛顿水门大厦的民主党总部办公室安装窃听器、偷拍文件被捕。经调查,5人均是共和党“暗探”。为避免影响竞选连任,时任总统理查德·尼克松下令掩盖事实真相。同年11月7日,尼克松竞选成功。 随后,《华盛顿邮报》得到“深喉”提供的消息,就这件事穷追猛打。1974年8月,尼克松被迫辞去总统职务。时隔30年,费尔特的朋友约翰·奥康纳2005年在《名利场》杂志上撰文披露,费尔特是水门事件中的“深喉”。
莫迪凯·瓦努努
瓦努努曾作为技术人员在以色列迪莫纳核设施工作,1986年向英国媒体披露迪莫纳核反应堆诸多内幕。以色列随后以“叛国罪”和“间谍罪”判处瓦努努18年监禁。
布拉德利·曼宁
先前任驻伊拉克美军陆军情报分析员,2010年5月遭拘押。美国检察部门指控他从军用网络系统内窃取机密文件并提供给维基揭秘网,包括一段驻伊美军“阿帕奇”武装直升机射杀记者的视频和数以万份计战事报告。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