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6日,俄罗斯普京结束了自己的“D-Day”,单枪匹马地演绎了一场普京版的“诺曼底登陆”。他巧妙利用诺曼底这个颇具历史意义的舞台,把它变成了撕破美拼凑的对俄统一阵线的“突破口”,顺利地把“诺曼底登陆战”变为了“诺曼底突围战”。而以“诺曼底突围”为标志,俄罗斯在东西两线同时发动了“巧逆袭”,美精心构筑的“对俄包围圈”随时面临可能土崩瓦解的危险。
诺曼底上演“别样G8峰会”
在诺曼底,普京与奥朗德进行了超过1个半小时的“非常建设性的”会谈;与默科尔整整1个小时的会谈是从妥协而非分歧开始的;与卡梅伦约1小时的机场会谈相互传递了“一些非常清楚、明确的信息”;与奥巴马单独站着谈了10-15分钟;与波罗申科在有奥朗德和默科尔在场的情况下站着聊了约15分钟。
关于会谈气氛,普京与奥朗德和默科尔含笑握手的摆拍姿势被记者们用镜头记录了下来,与卡梅伦在镜头外的握手被俄总统新闻发言人佩斯科夫证实,而没有人谈及或抓拍到普京与奥巴马和波罗申科握手时的情景……
除了没有与奥巴马举行正式会谈外,普京与出席诺曼底70周年纪念活动的法、德、英领导人都进行了正式会谈,而且谈的时间都不短。德国媒体对此评论道,“6月6日的纪念活动成了另一种形式的八国集团峰会。”可见,普京“诺曼底之行”并不孤单。
就在此举纪念活动前,美国人还在千方百计地想如何在这一难得的公众场合给普京点儿难堪,制造一个“大家都不搭理普京”的难堪场景。6月5日,G7国家领导人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的欧盟总部会晤,与会领导人特地拍了一张没有为普京的“全家福”。G7的大佬们似乎要用自己脸上的笑容,把G7大家庭里“其乐融融”与普京的“形单影只”形成鲜明对比。但这种做法,恰恰反而印证了普京在G7的“另类存在感”。
奥氏“视而不见”难敌普氏“超级自信”
其实,我觉得,奥巴马似乎并不了解俄罗斯人,更不理解俄罗斯人对“孤立”的特殊解读。在俄罗斯工作几年,我深深地感受到,俄罗斯人根本不怕什么孤立,尤其在外交领域。在俄罗斯人的词典中,孤立并不等于孤独或孤寂,更不会因孤立而失落,而会把孤立作为孤傲甚至孤芳自赏的另一种体现。从这个种角度讲,俄罗斯人丝毫不怕,反而享受这种“孤立感”。
翻开俄罗斯19世纪的宗教哲学家恰达耶夫所写的《哲学通信》一书,他这样定位俄罗斯:“我们不是人类大家庭中的成员,我们既不属于西方,也不属于东方。我们既没有西方的传统,也没有东方的传统。当我们站在时代之外时,我们不可能被人类的世界性教育所触动。”恰达耶夫甚至提出了俄罗斯人的“不言症”,“我们属于这样的民族:它不能成为人类大家庭的成员,它的存在仅仅是为了世界提供某种重要的教训……人类的普遍法则对我们是不适用的。我们在世界上是孤零零的……”
我觉得,用上述这段话来理解俄罗斯人对美欧“孤立政策”的态度更有一番滋味。恰达耶夫这种强烈的自我否定,并不是为了否定俄罗斯,而是要从中获得俄罗斯的“自我意识”,并进而提出俄罗斯伟大使命的论点。
也许,这正是建立在这个激烈的自我否定基础之上的强大自信,普京并没有因乌克兰危机而不出席诺曼底70周年纪念活动,而是大大方方地、若无其事地赴法,这倒让美欧领导人们显得有些进退两难了。更有意思的是,普京临行前在接受法国媒体记者采访时还自信地强调,他“不相信”奥巴马不希望与自己进行对话,其“隔空叫阵”意味浓郁。
普京的“超级自信”不无道理。无论美方此前如何渲染,无论奥巴马如何在镜头前处心积虑地刻意冷落普京,但他还是不得不与普京在纪念活动中碰面。从某种角度讲,对奥巴马而言,在公众面前对普京逞强和在私下场合里与普京沟通同等重要。
据普京事后对记者透露,“我们(指奥巴马)交谈了两次,依我看,这是具有实际内容的交谈。” 普京的新闻秘书佩斯科夫说,“尽管未另举行会晤,但两国元首还是找到机会就乌克兰局势和乌克兰东部危机问题交换意见。普京与奥巴马都主张必须尽快减少暴力和军事行动。”
而奥巴马的国家安全事务副助理罗兹也向媒体证实,两位总统在贝努维尔城堡的非正式谈话持续了10—15分钟。奥巴马在谈话中表示,乌局势的缓和取决于俄承认波罗申科是乌克兰的合法领导人,并且停止支持乌东部的分离势力。俄如不采取这些措施,将面临进一步的被孤立。
普京“拨冗一瞥”让波罗申科“稍释重负”
除了与奥巴马交谈外,普京在诺曼底与另一个人的碰面也很让人关注,那就是乌克兰当选总统波罗申科。准确地讲,普京与波罗申科并没有单独交流,而是四个人的交流。据在场的俄记者透露,当时,更多是默科尔在说,普京说的并不多。
普京承认,“法国总统和德国总理默克尔向我提出,他们也想参加与波罗申科的交谈。我们就进行了这种作为‘活动外’的会下会晤,谈了约15分钟。”普京强调,“我不能说这是一次具有实质意义的对话,即便如此,我们还是触及了一些关键议题,包括如果化解乌克兰政治危机和发展俄乌经济关系。”
普京还意味深长地向波罗申科表示,为调解乌局势举行谈判的有关方面不应是俄罗斯和乌克兰,因为俄罗斯未参与冲突。谈判各方应该是基辅当局和乌克兰东部的联邦化的支持者。不过,对于波罗申科而言,有了美欧的力挺和俄罗斯的“不反对”,6月7日在自己总统就职典礼上发表就职演说时心里就多了一些底气。
很显然,诺曼底70周年系列纪念活动的现场成了各方就乌克兰危机进行交流的中心舞台。因为,美欧心里很清楚,“因为俄罗斯参与,乌克兰无法平静。没有俄罗斯参与,乌克兰更无法平静。”
尽管普京与美欧领导的交流形式虽然各不相同,但核心议题都未离开过“乌克兰话题”。俄媒体调侃道,“普京与奥巴马,有的可谈,但难谈成。与波罗申科,能谈成,但没的可谈。”据说,奥巴马和卡梅伦给俄设定了新期限,让俄在一个月内就乌克兰问题达到他们的要求,否则将面临进一步的制裁。
可以说,在诺曼底,该来的,不该来的,都来了,无论是二战的老战士,还是美欧不希望看到的普京;该见的,不该见的,都见了,无论是普京与奥巴马之间,还是普京与波罗申科之间;该谈的,不该谈的,都谈了,无论是俄乌关系,还是俄与美欧的关系;该结束的,不该结束的,都结束了,无论是乌克兰之乱,还是对俄罗斯的“围剿”。
普京玩起“东拉西扯”
其实,在确信把“克里米亚回归”一事做实后,普京已开始或明或暗地缓和与美欧的关系了,而这一调整也得到了欧洲国家的部分回应。6月2日,北约——俄罗斯理事会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会议。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在会后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现在北约与俄罗斯彼此的倾听和交谈比任何时候都重要。这是北约因克里米亚公投宣布暂时中断与俄罗斯的正常合作关系后,北约——俄罗斯理事会首次开会。
6月5日,就在美俄总统在公众场合玩“视而不见”前夕,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俄外长拉夫罗夫在巴黎举行了会晤。据拉夫罗夫称,“双方明确表示要尽快在乌克兰停止军事行动。”
6月10日,俄外长拉夫罗夫将在圣彼得堡分别与到访的德国外长和波兰外长就乌克兰局势举行会谈。三国外长将就落实“三方合作”方案交换意见。
实际上,“诺曼底突围”也只是俄罗斯在“西线”的突围。在“东线”,俄罗斯也没闲着。就在G7开会之前,因乌克兰问题被美限制入境的俄国家杜马主席纳雷什金于6月2日访问了日本,受到日方热情接待。虽然日本官房长官菅义伟一再解释,“纳雷什金在日本要参加的文化活动在很早之前便已经确定,而纳雷什金不会与政府相关人士会谈。”但日本外务省人士透露,“此举其实已在七国集团峰会前刺激了美国”。分析人士指出,安倍政府试图通过对纳雷什金的特殊关照,留住普京今年秋天访问日本的机会。
而纳雷什金则不失时机地尝试离间一下美日同盟,他在接受日本NHK电视台采访中说,“俄日关系对于双方的国民来说都极其重要。日本应当以国家利益为重,采取更加自主独立的政策。”他要求日本与在制裁俄罗斯方面步调一致的欧美各国划清界限,重视日俄关系。对此,美国政府相关人士表示,“美正用关切的目光来看待这一切”。日分析人士预测,安倍政府这次允许纳雷什金访日,甚至有可能导致日美在对俄问题上的信赖关系突然恶化,而这正是普京想看到的。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