逊尼派、什叶派及艾巴德派在世界各地的分布
稿于2014/7/2
伊斯兰教是当今世界第二大宗教,约16亿人是穆斯林,占全球总人口的将近四分之一。信奉伊斯兰教的穆斯林并不是铁板一块,穆斯林社群中有着不同的教派分支及林立的宗教政治思想。
伊斯兰教的历史,可谓是一部伊斯兰世界的政治斗争史。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Sunni)与什叶派(Shia)之间的矛盾对立及调解合作,贯穿了整个伊斯兰教的历史。两大教派穆斯林既有和平共存共处的时光,也有因政治角力恶化而造成教派冲突的时候。近年在一些穆斯林占多数的国家,政治权力斗争造成两派之间的关系紧张甚至发生暴力冲突,严重还爆发内战,造成穆斯林之间的分化,如巴林、也门、巴基斯坦、伊拉克、叙利亚等国。
大分裂的起源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出现,是伊斯兰教历史上最早也是最重大的一次大分裂。
两派的出现与分裂,是伊斯兰教内部政治斗争的结果。这可以追溯到伊斯兰教先知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国领袖继承人所属的争议。因此,逊尼派与什叶派的瓜葛,一直都是政治经济的纠纷。两派信徒都同意伊斯兰教的基本教义,并且都参照同一部神圣经典—《古兰经》 ,但是因各自历史经验、政治与社会发展,加上两派信徒的族群结构,而形成了不同的宗教信仰体系。
当先知穆罕默德于公元632年逝世时,他遗留下给世人的,不只是一个宗教,而是一个位于阿拉伯半岛上管治着约10万穆斯林人口的伊斯兰帝国。穆罕默德建立的伊斯兰国奉行平等主义的原则,并没有血统世袭的封建制度,但是他的离世还是引发了谁应该继承其权位领导这个新兴伊斯兰国家的问题。早期穆斯林社群,也就是穆罕默德的追随者,为争夺史上第一个伊斯兰国家的统治权力,而造成了伊斯兰教史上的第一次大分裂。
当时穆斯林社群中大部分人支持穆罕默德的亲密战友—阿布巴卡(Abu Bakr as-iddiq)出任“哈里发”。哈里发意为继承者,是伊斯兰教的政治与社会之最高统治者。大部分穆斯林视阿布巴卡为穆罕默德的政治继承人,而不是宗教精神的继承人。不过,当时有小部分的穆斯林则认为穆罕默德的堂弟兼女婿—阿里.本.阿比.塔利卜(Ali ibn Abi alib)为穆罕默德的合法继承人,因为穆罕默德已指定阿里为他政治及精神遗产的唯一诠释者,所以应该成为“政教合一”的哈里发。阿布.伯克尔最后还是被推选为第一任哈里发。
支持阿布.伯克尔当选为第一任哈里发并相信他是穆罕默德合法继承人的穆斯林,就是后来的逊尼派;而相信阿里才是先知合法继承人的信徒则是后来的什叶派。逊尼的意思是“追随圣行的人”(也就是遵从先知穆罕默德所说过的话及所做过的事情);什叶的意思则是源自于“追随阿里的党派”。
逊尼派坚称先知穆罕默德在他临终前指示阿布巴卡带领信众进行祷告,意味着先知穆罕默德是在指定阿布巴卡为继承人。什叶派的说法则是,当先知穆罕默德在进行了他最后一次麦加朝觐回到麦地那途中,向他的同伴宣称阿里是全体信徒的精神导师,并说任何追随穆罕默德的信徒都应该追随阿里。
阿里最初并没有马上接受阿布巴卡出任哈里发,不过阿里于不久后就改变主意,为了维护新兴伊斯兰国的凝聚力而接受阿布巴卡。阿布巴卡逝世后,他所指定的奥马尔.本.哈达卜(Umar ibn al-Khattab)被推选出任第二位哈里发。四大哈里发中的第三位哈里发奥斯曼.本.阿凡(Uthman ibn 'Affan),则从奥马尔提名的六位候选人当中选出来。
奥斯曼于公元656年遭刺杀身亡后,阿里被穆罕默德的同伴推选为第四任哈里发。阿里将阿拉伯伊斯兰国的首都从麦地那迁移到位于今伊拉克境内的库法。也是阿布巴卡女儿的穆罕默德第三位妻子阿伊莎(Aisha)指控阿里在惩戒杀死奥斯曼凶手上怠慢,并于656年发动反对阿里的武装斗争。这是史上第一场穆斯林之间的内战(Fitna)。尽管阿伊莎被击败且后来还向阿里道歉,但是却已经对穆斯林社群带来了难以弥补的裂痕。
奥斯曼统治时期受委任为叙利亚总督的穆阿维叶一世(Muawiyah I),坚决反对阿里取代其堂叔奥斯曼出任哈里发,甚至还暗示奥斯曼其实是被阿里所害,直接挑战阿里的领导权,于637年爆发“绥芬之战”(Battle of Siffin)。穆阿维叶一世统领的士兵在矛头上悬挂写上古兰经经文旗帜,充斥着宗教狂热色彩。阿里与他的支持者不忍违抗“真主”及跟穆斯林同胞自相残杀,而绥芬之战最终没有决出胜负。阿里和穆阿维叶一世同意通过仲裁方式解决哈里发的争议。
不过,有一批阿里的支持者不满人为的仲裁,而坚持“只有真主能够作出决定”,他们就是后来自成另一宗派的“哈瓦利吉派”(Khawārij),反对所有哈里发的争夺者。哈瓦利吉派信徒于661年在库法刺杀阿里。哈瓦利吉派后来发动的一系列起义遭到镇压及挫败。
卡尔巴拉之战
阿里被杀死后,穆阿维叶一世在没有竞争者的情况下,被推举为哈里发,他将其治下的阿拉伯伊斯兰国首都从库法迁移到大马士革。不同于之前哈里发统治时期所维持的高度平等主义,穆阿维叶一世引领这个伊斯兰国走向君主专制。穆阿维叶一世指定其子耶齐德一世(Yazid I)为哈里发继承人,迫害了哈里发的选举制度,建立了阿拉伯帝国的第一个世袭王朝—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阿里的支持者展开反对倭马亚王朝统治的斗争,促成了什叶派的兴起,成为伊斯兰第二大教派,跟逊尼派在历史上陷入断断续续的政治斗争。
阿里跟穆罕默德女儿法蒂玛(Fatimah)所生的小儿子侯赛因.伊本.阿里(usayn ibn Ali),也就是什叶派的第三位伊玛目(Imam), 受到库法的人民邀请到那里当他们的领袖,当侯赛因跟他家人和追随者于680年动身从麦地那前往库法途中,遭到耶齐德一世所派出的军队阻拦,在位于今伊拉克境内的卡尔巴拉(Karbala)遇袭。拒绝投降并效忠耶齐德一世的侯赛因和他的随从最后战死。卡尔巴拉之战,是什叶派穆斯林历史上最重要的事件,是什叶派强烈主张殉道的历史起源,每年有数以百万计朝圣者造访位于卡尔巴拉的伊玛目侯赛因圣陵,而很多什叶派穆斯林通过象征性的自虐去表现这种殉道精神。侯赛因之死,也标志着什叶派跟逊尼派的彻底决裂。
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的扩张
逊尼派伊斯兰教的扩张及发展
倭马亚王朝(661-750年),是逊尼派穆斯林建立的第一个世袭王权统治的国家,被逊尼派视为继承自“四大哈里发”(或称“正统哈里发”)的合法政权。逊尼派承认阿布巴卡、奥马尔、奥斯曼及阿里四位哈里发都是先知穆罕默德的继承人,但什叶派由始至终都只承认阿里及其后裔为合法的哈里发。四大哈里发统治时期(632-661年),也被称为“神权共和时期”,这个版图涵盖阿拉伯半岛、黎凡特、高加索、伊朗高原、埃及延伸至突尼斯北非地区的庞大帝国,其统治者算是通过“民主程序”推选出来,哈里发的权位获得大多数穆斯林的认可。穆阿维叶一世透过权谋及排除异己手段建立起来的倭马亚王朝,推翻了早期伊斯兰国较为民主与平等的制度,以权力高度集中在少数统治精英手上的家天下专制统治取而代之。
倭马亚王朝持续对外进行军事扩张,其统治版图东扩至中亚及印度,西边则延伸到欧洲大陆的伊比利亚半岛。倭马亚王朝时代的阿拉伯帝国,是继20世纪大英帝国、13世纪蒙古帝国、19世纪俄罗斯帝国及18世纪西班牙帝国之后,史上第五大的军事帝国。
倭马亚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版图
倭马亚王朝允许其治下非穆斯林人口享有自治权,并延续哈里发奥马尔时期所实行的不分宗教平等对待穷人的福利国制度。倭马亚王朝不断遭到什叶派和哈瓦利吉派的武力反抗,期间爆发了以“卡尔巴拉之战”为起点的第二次伊斯兰内战(680-692年)、北非马格里布和南欧伊比利亚半岛安达卢斯的柏柏尔人大起义(739-743年)、第三次伊斯兰内战(744-747年)等战事。
先知穆罕默德之叔父阿拔斯.伊本.阿卜杜勒.穆塔里卜(Al-‘Abbas ibn ‘Abd al-Muttalib)的后裔阿布.阿拔斯-萨法赫(Abul `Abbas al-Saffa)在得到什叶派及哈瓦利吉派的支持下,通过波斯人阿布.穆斯里姆(Abu Muslim Khorasani)领导的武装斗争,推翻了倭马亚王朝,建立“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倭马亚家族的其中一支逃亡到安达卢斯,在(位于今西班牙安达卢西亚自治区的)科尔多瓦建立“科尔多瓦酋长国”(756-929年)及后来的“科尔多瓦哈里发国”(929-1031年),被称为“后倭马亚王朝”,是中世纪时期欧洲大陆上最重要的伊斯兰教政权。
公元850年左右阿拔斯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版图
阿拔斯王朝(750-1258年)在记载中国唐朝的古籍中被称为“黑衣大食”(后倭马亚王朝则被称为“白衣大食”),最初定都库法,后在曼苏尔(Al-Mansur)执政时期迁都到当时新建的巴格达。阿拔斯王朝随着什叶派建立的白益王朝(Buyid,934–1062年)及后来逊尼派突厥人建立的塞尔柱王朝(Seljuq)之崛起而没落失势,最终被蒙古人的侵略中灭亡。
逊尼派势力随着倭马亚王朝及阿拔斯王朝的版图扩张而不断膨胀,除了阿拉伯人,大部分埃及、突厥人、柏柏尔人等都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至于很多波斯人、一部分突厥人,还有印度的一些君王则改信什叶派伊斯兰教。
阿拔斯王朝高峰期过后,伊斯兰世界纷纷出现多个独立但多数受到哈里发承认的王朝。当中由逊尼派穆斯林建立的王朝,包括:管治摩洛哥里夫山脉地区的萨利赫王朝(Salihid,710-1019年)、突尼斯地区的穆哈拉王朝(Muhallabids,771-793年)、统治突尼斯的艾格莱布王朝(Aghlabid,800-909年)、也门的亚德王朝(Ziyadid,819-1018年)、割据埃及和叙利亚的突伦王朝(Tulunids,868-905年)、埃及的伊赫昔迪王朝(Ikhshidid,935-969年)西西里的(Aghlabids,827-909年)、柏柏尔人在马格里布建立的穆拉比特王朝(Almoravid,1040-1147年)、巴林的乌由尼王朝(Al Uyuni,1076-1253年)、伏尔加保加利亚(Volga Bulgaria,从10世纪初信奉伊斯兰教至1240年代被蒙古人征服为止)、土库曼人建立的阿尔图格王朝(Artquid,11-12世纪)、柏柏尔人在北非的穆瓦希德王朝(Almohad,1121-1269年)、突厥人在叙利亚建立的布里迪王朝(Burid,1140-1154年)、库尔德人萨拉顶(Saladin)在埃及建立的阿尤布王朝(Ayyubid,1171-1341年)、东非帕泰苏丹国(Pate Sultanate,1203-1870年)、柏柏尔人在突尼斯地区的哈夫斯王朝(Hafsid,1229-1574年)、西班牙的纳斯尔王朝(Nasrid,1232-1492)、柏柏尔人的一支宰那泰人在阿尔及利亚西北部建立的扎亚尼德王朝(Zayyanid,1235-1556年)、柏柏尔宰那泰人在摩洛哥建立的马林王朝(Marinid,1244-1465年)、钦察突厥人建在埃及建立的巴赫里王朝(Bahri,1250-1382年)、切尔克斯人在埃及和叙利亚建立的布尔吉王朝(1382-1517年)等等。其中萨拉丁建立的阿尤布王朝,版图以埃及的中心,东扩至今突尼斯,西达叙利亚及北美索不达米亚,南延至也门,开创了一个短暂的经济繁荣时期,是伊斯兰文明再次兴盛的年代。
突厥人在安那托利亚延续塞尔柱帝国统治而建立的鲁姆苏丹国(Sultanate of Rum,1077-1307年)、突厥化蒙古人在中亚建立的帖木儿帝国(Timurid,1370-1507)、哈萨克族在中亚建立的哈萨克汗国(Kazakh Khanate ,1456-1874年)等,也都是由逊尼派领袖所统治。逊尼派在突厥人建立的奥斯曼帝国(Ottoman Empire,1299-1923年)、蒙古人后裔在印度建立的莫卧尔帝国(Mughal Empire,1526-1857年)等政治实体下确立了更稳固的发展。
信奉逊尼派伊斯兰教的穆斯林,目前占了全球穆斯林总人口的约85%,是世界上最大的宗教教派。
逊尼派内部也有很多分支。在伊斯兰法学(Fiqh)上,现有四大学派,分别是哈乃斐派(Hanafi)、馬利基派(Maliki)、沙菲耶派(Shafi'i)及罕百里派(Hanbali)。只认可逊尼派为唯一“合法”伊斯兰教派的马来西亚政府,其官方伊斯兰法学是属于沙菲耶派。沙菲耶派也是沙特阿拉伯汉志地区、也门、巴勒斯坦、约旦、埃及、索马里、印度尼西亚、北高加索地区、库尔德斯坦等地的主流学派。哈乃斐派流行于土耳其、巴尔干半岛、中国、印度次大陆等地。馬利基派的追随者则主要分布在北非、西非、科威特、巴林、阿联酋等地。
19世纪末欧洲殖民帝国主义向伊斯兰世界的扩张及奥斯曼帝国的没落,促成民族主义在穆斯林社会中的兴起,与此同时也有保守派穆斯林以宗教原教旨主义的形式试图恢复逊尼派的霸业。
什叶派伊斯兰教的发展
什叶派穆斯林一直都坚信只有先知穆罕默德的家族才是伊斯兰世界的合法领袖。
什叶派最大的分支是“十二伊玛目派”(又称伊玛目派,Imamiyyah),因尊崇阿里及其后裔等12代伊玛目而得名。什叶派另一重要分支伊斯玛仪派(Ismaili),也叫“七伊玛目派”,跟十二伊玛目派一致尊崇前6任伊玛目,但是在第七任伊玛目人选上跟伊玛目派出现分歧,伊斯玛仪派认为第六任伊玛目贾法尔.萨迪克(Ja’far al-Sadiq)指定次子穆萨.卡齐姆(Musa al-Kadhim)为伊玛目继承人是不合法的,主张萨迪克长子伊斯玛仪(Isma'il ibn Jafar)成为伊玛目合法继承人。还有一个宰德派(Zaidiyya),也被称为“五伊玛目派”,在16世纪之前是什叶派中最大的分支。
穆罕默德.马赫迪(Muhammad al-Mahdi)是十二伊玛目派尊奉的第十二任伊玛目。十二伊玛目派所相信的传说是,马赫迪4岁时(公元874年)为了躲避敌人的迫害而在位于今伊拉克境内萨迈拉隐藏起来,不再公开露面;马赫迪于941年开始完全被真主“隐藏”起来,直到末日时才重返人间。十二伊玛目派的什叶派信徒相信马赫迪(也就是什叶派的弥赛亚)只是“隐遁”,并没有死去,并终有一天会返回人间为世界带来绝对的正义。当然,伊斯玛仪派并不认同这主张,因为他们认为的第七位伊玛目—伊斯玛仪,才是最后一位先知穆罕默德直系亲属的宗教最高领导,“隐遁”的伊斯玛仪将重现成为第七位先知,开创第七个历史时代。
马赫迪的“隐遁”,标志着先知穆罕默德直系后裔领导的结束。十二伊玛目之后,什叶派穆斯林由被称为“阿亚图拉”(Ayatollah)宗教学者所领导,阿亚图拉被认为是什叶派隐遁伊玛目在人世间的代理人。
卡尔巴拉之战后,不同派系的什叶派穆斯林散布在当时由逊尼派支配的新兴伊斯兰世界,活在逊尼派主导的“哈里发国”影子下。不过,这期间出现了数个由什叶派领导或什叶派穆斯林人口占多数的国家,如宰德派在摩洛哥建立的伊德里斯王朝(Idrisid,788-974年)、上美索不达米亚的乌科里德王朝(Uqaylid,990-1096年)、德莱木人在伊拉克和伊朗西部建立的白益王朝(934-1062年)、蒙古人在波斯建立的伊儿汗国(1256-1335年,合赞汗于1295年即位后将确立什叶派伊斯兰教为国教)、位于德干地区的第一个南印度独立伊斯兰王国—巴赫曼尼苏丹国(Bahmani Sultanate,1347-1527年)等。
公元969年左右法蒂玛王朝最强盛时期的版图
什叶派早期最辉煌的时候,就是法蒂玛王朝(Fatimid Caliphate)。法蒂玛王朝(909-1171年),在中国古籍中被称为“绿衣大食”,由伊斯玛仪派首先在今突尼斯建立,随后扩张到整个北非马格里布地区,进而征服埃及、苏丹、西西里、黎凡特及汉志地区。位于开罗、世界上最古老的大学—艾资哈尔大学(Al-Azhar University),就是在法蒂玛王朝时期建立起来的。
从大不里士发迹崛起的萨非王朝(Safavid,1501-1736),扩张到整个波斯(今伊朗)。建立萨非王朝的萨非教团,原本是伊斯兰教的苏菲派的一支教团,最初属于逊尼派,而伊朗原本也以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不过,当萨非王朝于1514年在查尔迪兰战役被逊尼派的奥斯曼帝国军队击败后,当时萨非王朝的首位沙阿(Shah)伊斯玛仪一世(Ismail I)为了团结所有波斯人,强迫占多数的逊尼派穆斯林转向信奉十二伊玛目派的什叶派教义,以教派之名对抗逊尼派奥斯曼帝国。伊朗也从此变成什叶派穆斯林为主的国家。1979年伊斯兰革命后建立的伊朗伊斯兰共和国,也以十二伊玛目派的伊斯兰教条治国。被视为当今什叶派伊斯兰教的政治“楷模”。
萨非王朝版图
什叶派穆斯林占全球穆斯林总人口约10-20%。当今聚居了相当多叶派穆斯林的国家包括伊朗、伊拉克、阿塞拜疆、巴林、阿尔巴尼亚、也门、巴基斯坦、科威特等。什叶派穆斯林占伊朗人口的90%。阿塞拜疆的什叶派占该国人口75%。伊拉克的什叶派穆斯林也占了该国人口的60%,巴林人口有60%是什叶派,也门有约47%,黎巴嫩有27%,巴基斯坦有20%。属于什叶派分支的阿拉维派(Alawi)占叙利亚人口约12%。
伊拉克什叶派、逊尼派及库尔德族(逊尼派)分布图
伊斯兰教教派之间的差异
早期既反对逊尼派也不支持什叶派的哈瓦利吉派,并无法在历史洪流中维持下去而没落。哈瓦利吉派的其中一个残余分支,发展为后来的艾巴德派(Ibadiyah)。艾巴德派是逊尼派和什叶派之外的伊斯兰教第三大教派,但其信众的人数却非常少,目前主要散布在阿曼、东非桑给巴尔及北非一些地区。艾巴德派穆斯林占阿曼人口的35-40%,阿曼苏丹也是信奉艾巴德派伊斯兰教。
不管是逊尼派还是什叶派,抑或是艾巴德派,都以《古兰经》为立法的主要根据,但在解读圣行(Sunnah)及圣训(Hadith)上有分歧。主流逊尼派以《六大圣训集》(al-Kutub al-Sittah)作为仅次于《古兰经》的立法根据。什叶派则不使用《六大圣训集》,十二伊玛目派以《四圣书》(Al-Kutub Al-Arbah)作为圣训的参考。
在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人的争议上,逊尼派注重现实领袖,因此尊奉得到大多数穆斯林支持的“四大哈里发”(阿布巴卡、奥马尔、奥斯曼、阿里);什叶派注重圣人血统,因此只尊奉阿里为合法的哈里发,而阿里及其后裔才是真正的伊玛目。艾巴德派则注重领袖品格,因此艾巴德派也尊崇首两任哈里发(阿布巴卡和奥马尔)。
逊尼派穆斯林倡导“五功”,也叫“伊斯兰支柱”(arkān-al-Islām),作为信仰伊斯兰教者所必须遵守的五大基本原则,那就是:证信(Shahada,念清真言以表对真主独一的信念)、礼拜(Salat,一天祈祷五次)、天课(Zakat,捐出部分财富作为义务税项)、斋戒(Sawm,在神圣斋戒月中,从日出到日落禁食)、朝觐(Hajj,一生人至少一次到麦加朝圣)。
什叶派也有“伊斯兰支柱”的概念,但跟逊尼派有些不同,其中十二伊玛目派的五大基本原则是:“信真主独一”(Tawhid)、“信正义”('Adl)、“信先知”(Nubuwwah)、“信伊玛目”(Imamah)、“信末日”(Mi'ad)。除了“五大支柱”,十二伊玛目派还有十项什叶派穆斯林必须执行的义务,包括跟逊尼派无异的礼拜、斋戒、天课、朝觐,还另加上奉献五分之一财富行善(Khums)、遏恶扬善(al-amr bi 'l-maruf wa 'n-nahy an al-munkar)及圣战(Jihad)等。伊斯玛仪派则有自己版本的“伊斯兰支柱”,“信真主独一”、礼拜、天课、斋戒、朝觐都有在里面。
马赫迪(Mahdi)重返人间是什叶派神学的核心原则。不少逊尼派穆斯林也相信马赫迪于末日降临带来和平与正义,但正统逊尼派大都不认同马赫迪的概念,因为《古兰经》或圣行中都没有提到马赫迪。过去千多年来,有不少人自称他们是让穆斯林世界重生的马赫迪,但是没有任何一人得到多数穆斯林的支持。
伊斯兰各教派分布图
逊尼派与什叶派的和解与纷争
伊斯兰教两大教派—逊尼派和什叶派,其最初的分歧是因先知穆罕默德继承人的争议而引起,也就是争夺统治阿拉伯伊斯兰帝国统治权的政治纷争。这两派后来各自发展出本身的宗教体系。两个教派的宗教思想、教条上有很多差异,但是历史上两派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往往是因争夺政治权力或政治经济的因素所造成,宗教思想上的差异仅仅是用来合理化打击对方的手段。
逊尼派和什叶派之间的关系总是随着不同时代的政治演变而有所改变。事实上,大多数的逊尼派及什叶派穆斯林,并不愿因神学上的差异分化穆斯林或引发冲突。不过,当前全球政治趋势却出现逊尼派与什叶派两极化的情况,这跟全球资本主义危机及地域政治经济上的争权夺利有着一定的关系。
阿巴斯王朝的第一任哈里发阿布.阿拔斯-萨法赫收编什叶派以协助他推翻倭马亚王朝统治,当时什叶派一厢情愿相信萨法赫会让什叶派在新的哈里发国中有一席之地,但是阿巴斯王朝延续了之前逊尼派倭马亚王朝的政策,什叶派继续遭到迫害。
兴起于18世纪、极端保守的瓦哈比派,将什叶派穆斯林尊奉伊玛目及造访伊玛目陵墓视为异端行径,但主流逊尼派穆斯林并不以为意。
波斯萨非王朝首任沙阿将什叶派定位该国国教,以强硬手法迫使该国占大多数的逊尼派转去信仰什叶派教条,让伊朗后来成为什叶派人口占绝大多数的国家,逊尼派属于伊朗人口的极少数。1979年革命初期,伊朗最高领袖霍梅尼(Ruhollah Khomeini)尝试修补什叶派和孙你派年之间的关系,允许十二伊玛目派信徒在逊尼派的宗教司带领下祈祷,也禁止什叶派信众批评阿里之前的三位哈里发。尽管伊朗革命领袖霍梅尼希望见到什叶派与逊尼派的和解团结,但他却不断挑战逊尼派沙特王室所统治的沙特阿拉伯,批评这是一个充当美国走狗的专制独裁政权。作为美国在中东地区重要盟友的沙特阿拉伯统治者,也将伊朗视为威胁其政治经济利益的巨大威胁。
在西方帝国主义及现代思潮的冲击 下,催生了伊斯兰现代主义、泛伊斯兰主义等思想与政治运动,思想光谱涵盖从左到右都有,团结逊尼派和什叶派是好些泛伊斯兰主义运动的主张。
逊尼派与什叶派合作的其中一个例子,是印度穆斯林发起的基拉法特运动(1919-1924年),当时印度的逊尼派和什叶派联合起来力图影响英国政府、反对瓜分奥斯曼帝国。
埃及逊尼派重要学者马哈茂德.沙尔图特(Mahmud Shaltut)在担任艾资哈尔大学校长期间颁布教令,承认什叶派伊斯兰法是(哈乃斐派、馬利基派、沙菲耶派、罕百里派四大伊斯兰法学学派以外)第五大学派,并于1959年开始在(作为逊尼派最有影响力的学术中心)开罗艾资哈尔大学设立什叶派法学课程。
奥斯曼帝国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因西方殖民主义的扩张及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兴起而衰亡之际,逊尼派和什叶派中的复古主义者或保守主义者都感受到:曾经辉煌一时的伊斯兰文明,受到欧洲殖民势力及(作为回应殖民主义扩张而诞生的)新兴世俗派阿拉伯民族主义的前后夹击,而陷入严重危机,因此试图串联起来拯救及复兴伊斯兰文明。
二十世纪中叶以后,冷战后期世界形势的转变、欧美战后资本主义福利国黄金时代的结束以及对全球能源支配权的争夺,好些地域政治紧张的地区,逊尼派与什叶派关系也跟着恶化。伊朗革命严重威胁美国霸权在中东的利益,而伊朗革命领袖对沙特政权的批判,也让沙特及得到沙特资助的原教旨主义势力将伊朗视为眼中钉。沙特阿拉伯、卡塔尔等极端保守逊尼派专制政权支持并资助极端主义军事团体,成为中东地区安全的最大威胁,但是它们的盟友—美国霸权却不会象出兵攻打阿富汗、伊拉克那样对待它们的。
在极端主义组织的领导下以“圣战”名义发动的武装斗争,不仅针对伊斯兰教的“敌人”,也残酷对待包括同样是属于伊斯兰教但被打为异端的教派。2014年横行于叙利亚及伊拉克北部的“伊拉克和黎凡特伊斯兰国”(ISIL)逊尼派极端主义武装,就是这样的一个组织。
叙利亚的阿萨德政权,是一个属于世俗派的阿拉伯复兴党政权,但是由于阿萨德家族是属于什叶派,当该国2011年爆发内战,得到沙特资助的反对派势力将这场内战变成是逊尼派跟什叶派之间厮杀。叙利亚内战激化了阿拉伯国家逊尼派与什叶派之间的矛盾。尽管埃及的穆斯林几乎全是逊尼派,却在萨拉菲派(Salafi,逊尼派中的其中一个原教旨主义政治派系)的煽风点火下出现强烈的反什叶派氛围。也门、巴林等国于2011年爆发的人民起义,也都陷入教派矛盾与冲突的困局中。
不算题外话:说一点关于马来西亚
将伊斯兰教列为国家的马来西亚,官方只认可逊尼派伊斯兰教,而马来西亚的穆斯林也几乎全是逊尼派,什叶派只能以隐蔽的方式去奉行他们的教义,所以马来西亚没有关于什叶派穆斯林的官方数字。马来西亚政府曾经用恶名昭彰的《内安法令》拘留什叶派信徒。前阵子,我国又再出现针对什叶派的猎巫行动,这是执政党巫统利用教派纠纷去达至本身的政治议程。政府将什叶派描绘成可能摧毁伊斯兰教的洪水猛兽,巫统试图玩弄妖魔化什叶派的课题,去削弱伊斯兰党的支持,尤其是要以此来打击伊斯兰党内的开明派领袖。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