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8月15日,一个被历史铭记的日子。69年前的今天日本宣布投降,第二次世界大战最终以反法西斯同盟的胜利而告终。虽然战争的硝烟早已远去,但是这个曾让亚洲饱受战争摧残的国家如今的政府却仍然向往着过去“辉煌”的战争年代。近期以安倍政权为首的历史修正主义势力妄图将时钟倒拨的逆流引发了国际社会的一致谴责,遗忘和谎言成为了安倍政府的招牌动作,虽然中国一直强调中日关系的发展需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但是为何安倍政府一再“出尔反尔”,执着于“洗白”侵略历史,其背后的政治考量又是如何呢?
在漫长的战后时期,执掌政权的精英们,几乎全都出自亲身体验过战争和战败的那几代人。由于深刻体验战败后物质资源的匮乏、战败重建的艰难以及被占领的屈辱,他们将日本过去发动的那场战争视为愚蠢无谋之举,并着力避免战争灾难的重演。他们中的一些人不乏持有与进步左翼学者相同的对战争责任进行反思的自我批判观点,也不乏将记忆中的“大东亚战争”当作反对军阀以及驱逐东南亚的欧美帝国主义者而发动的“解放战争”。当谈到日本的极端暴行如南京大屠杀时,他们都坚持否认。在他们看来,承认侵略罪行,就包括必须承认“东京审判史观”,那对他们来说是不可想象的。这些领导层中的主要人物,现在几乎都已淡出历史舞台。对于战争期间日本犯下的侵略罪行本应明确承认并深刻反省的他们,却留下了糟糕的历史记录。
关于“历史认识”问题,“宫泽谈话”、“河野谈话”、“村山谈话”这三大谈话的出台与不断被挑战,实际就是上述两种“史观”的交锋与斗争。挑战三大谈话最富成果的当属安倍内阁。2014年1月17日,在安倍的强力推动下,文部科学省对教科书审核标准进行了修改、新增三条规定:“未确定的事项不过分强调;为不使青少年学生产生误解,对近现代史上未有定论的内容要明确说明;如有政府统一见解或高法审判案例者,将依此表述。”依此新规,或许有一天日本历史教科书把“侵略”改为“进出”将不再是媒体“误报”而是事实。
同时,安倍何以频频挑战“历史认识”问题却畅行无阻?以内阁首相安倍、执政党自民党、左翼革新在野党围绕这一问题展开的政治力学角逐为视角来分析,主要源于以下几点:
首先,20世纪90年代的政治行政改革,试图消除形成弱势首相格局的制度安排,并确立形成强势首相格局的制度支持,使“首相和内阁的制度性权力显著增强”。加之,相对较高的内阁支持率帮助安倍巩固了他在国会中得到的支持。不仅体现安倍特色的各种政策议案畅行无阻,甚至安倍有失体面的不当言论也未受到在野党的严厉追究。当安倍在国会就日本与中、韩关系发表演说时,119名首次当选的自民党众议员都会报以巨大的欢呼声和掌声。安倍“洗白”侵略历史的行径更受到保守的年轻议员们的力挺,今年33岁的众议员宫崎谦介的观点或可代表他们的声音:“我们年轻一代中有很多人对国家缺乏自豪感,对国家的未来感到失望。这与我们接受的认为我们是侵略国家的自虐史观有很大关系。”
其次,自民党的“变质”以及“党内反对势力”的缺失,使安倍成为“独裁首相”。1955年体制时期的自民党曾是一个“多元”和“分权”的政党。自民党内既有鹰派政治家,也有鸽派政治家;既有保守派政治家,也有自由派政治家。派系领袖能够依据派系实力与总裁“分享”权力。“多元”、“分权”的自民党兼容并包,在对内对外政策以及历史认识问题上基本能够保持平衡。目前安倍领导下的自民党,其旗下政治家群体结构趋同,保守偏右派在党内大行其道,自由派日趋衰落。权力向以总裁为核心的党总部集中,派系领袖已无力与总裁“分享”权力。
最后,左翼革新在野党的衰落与政党政治的右倾化,加剧了“独裁首相”安倍的“政治暴走”。2012年底举行的众议院大选给日本政党政治的走向带来了重要影响。安倍领导下日渐右转的自民党获压倒性胜利,新兴右翼政党日本维新会一跃成为众议院第三党(该党目前正面临分裂重组问题),民主党虽在众议院保住第二党的位置,却沦为与第三党只差几个席位的中小政党。战后长期以来发挥重要牵制作用的左翼革新政党在众议院的生存空间及其发挥的作用被进一步“压缩”,政党政治右倾化趋势将持续相当长的时期,短期内难以出现能够有效牵制其“向右转”的中左派势力。
(张伯玉,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