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超级周期正趋于结束,这将改变整个全球资本格局。近期以来,全球大宗商品市场和国际金融市场开启了“高风险模式”,国际油价已跌至55美元/桶附近,较6月高位跌幅48%。随着国际油价自由落体式的下落,全球股市、全球债市以及全球汇市不断上演过山车行情,全球正在递次上演危机冲击波。
自今年6月以来,卢布对美元汇率暴跌了40%,国际资本大幅外流。目前,俄罗斯国库中只有4520亿美元外汇储备,与2013年末相比已减少11%。倘若资本外流持续,俄罗斯外储消耗还会进一步加快。而主权债务风险却在持续上升,截至2013年底,俄罗斯外债规模已达7320.46亿美元,现有的外储水平恐怕很难覆盖巨额外债。即便当前俄罗斯大幅加息,并释放外汇储备,短期内也扭难以扭转颓势。1998年国际油价暴跌,俄罗斯发生了债务违约和金融危机,并不排除可能历史再次重演。
风险还不止于此。国际油价暴跌不仅直接冲击俄罗斯卢布,巴西、尼日利亚、阿尔及利亚等多个产油国的货币也随之受到重挫,特别是随着风险链条的逐步传导和扩散,全球金融市场、货币市场、资产价格动荡正在进一步放大。
国际油价何以掀起全球金融市场风暴与“石油美元”有直接关系。自2009年以来,欧佩克国家的外汇储备暴涨60%至1.3万亿美元。如果算上俄罗斯等非欧佩克产油大国,这一数字甚至超过了2万亿美元。与此同时,这些国家的主权财富基金规模则扩大了80%,至4万多亿美元。而当前,石油美元大幅缩水,OPEC加上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产油国总体减少的石油收入会远大于3000亿美元,这无异于对全球金融体系是一次重大的“抽血”。
事实上,过去十多年来,石油输出国和生产国的大量“石油美元”都流入到全球特别是新兴市场当中。石油美元的流入为全球金融系统提供了流动性,刺激了资产价格上涨。数据显示,2012年,全球流动性投资(如国债、企业债券和股票)的“石油美元”达到5000亿美元的高峰,石油美元投资占新兴经济体GDP总和的26%,相当于这些经济体发行外债规模的21%。根据国际金融协会的报告,随着国际油价暴跌和石油美元的大幅缩水,预计新兴市场能源出口国今年在全球市场的净撤资额将高达80亿美元,这是十八年来首次净撤资。
另一方面,美联储退出QE,美元持续走强也加剧了外围国家的市场风险。在这一轮全球金融动荡中,美国、美元、美债再次成为全球资本的“避风港”和“安全资产”,全球资本格局和资产配置格局正在发生重大改变,“跷跷板”效应进一步凸显。
近期,新兴市场货币遭受重压持续走低。过去三个月,衡量多个发展中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强弱程度的摩根大通新兴市场货币指数下滑8%,12月8日一度跌至2000年开始编制该指数以来的最低水平。在新兴经济体增速普遍放缓的背景下,货币贬值无异于雪上加霜。不仅会加速资本外逃,也进一步打压经济,使许多以美元计价的新兴经济体债务上涨,并推升全球融资成本上升。一旦2015年美国提前加息,并不排除新兴市场会成为新的全球风暴眼的可能。
(张茉楠,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研究员,海外网专栏)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