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今年6月,“伊斯兰国”肆虐中东转眼一周年。一年来,尽管以美国为首的反恐联盟持续对其进行空袭,但似乎并未伤到该组织元气。经历了今年初的短暂沉寂,该组织近期大有卷土重来之势。一年来,该组织还不断向其他国家扩散,渗透到其他20多个极端恐怖组织中。
导致“伊斯兰国”剿而不灭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最重要一点,就是美国主导的反恐联盟“夹带私货”,反恐难以形成合力。“伊斯兰国”自兴起之初,就是跨境活动的极端组织,人员、物资、武器等在叙利亚与伊拉克两国间自由流动。因此,要想彻底清剿“伊斯兰国”,必须采取跨境联合行动,让该地区所有国家都参与到反恐联盟中来。但美国出于私心,在伊拉克和叙利亚采取截然不同的反恐策略:在伊拉克积极帮扶政府军围剿打击;在叙利亚则继续支持反政府武装。在“伊斯兰国”肆虐最盛时期,美国仍向叙反政府武装提供了5亿美元援助。这种双重标准的反恐政策,不免让人怀疑,美国的真实意图是将“伊斯兰国”祸水西引,促其与叙利亚政府军火并。这种夹带私货的反恐政策,逼迫叙利亚政府不得不将保全实力视为优先,主动收缩战线,由此导致“伊斯兰国”在叙利亚占领区面积日趋扩大,并使叙利亚成为伊拉克极端分子的大本营。近期该组织攻陷拉马迪,部分武装分子和武器就来自叙利亚。
在地区层面,也门战乱不仅使也门成为“伊斯兰国”活动的新天堂,也使沙特与伊朗矛盾白热化,因而它们不可能在反“伊斯兰国”问题上精诚合作。由于相关国家各有思量,相互提防掣肘,使得“伊斯兰国”得以在夹缝中不断发展壮大。有则寓言说,天鹅、梭子鱼和虾共同拉车,但由于劲不往一处使,因此车子始终原地不动。当前围剿“伊斯兰国”面临的就是这种尴尬。
“伊斯兰国”异军突起,与此前美国在伊拉克、叙利亚的“政权颠覆”政策不无关系:如果美国当初没有推翻萨达姆政权,伊拉克就不会成为“伊斯兰国”滋生、成长的温床;如果美国没有在叙利亚不遗余力地支持反政府武装,叙利亚就不会陷入全面内战,“伊斯兰国”就找不到发展、壮大的空间。要想真正解决“伊斯兰国”问题,关键是美国反恐要“动真格的”。但即便是在“伊斯兰国”已成为地区祸患之后,美国仍始终不肯向伊拉克派遣地面部队。
美国不仅在中东地区的反恐问题上不肯动真格,反而分散精力、一门心思地将战略重心转向亚太,在涉及中国领土主权的南海问题上说三道四,频频主动挑衅。在涉及自身领土主权的问题上,中国历来“不信邪,不怕鬼”。美国不顾中东乱局,搅局南海、威慑中国,不仅不会收到预期效果,反而会自寻烦恼、得不偿失。
“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瞎管”,这就是当前美国外交政策的现状。而如果美国任由“伊斯兰国”发展壮大,“伊斯兰国”终将威胁到整个地区安全,包括沙特等海湾国家。美国应该尽早把由其造成的烂摊子收拾干净,而不是胶柱鼓瑟,抱着“战略东移”的牌位不放。
(田文林 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副研究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