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国际 > 国际纵横

后沙月光:美国又退出教科文组织,水比你想像要深得多

后沙月光 · 2017-10-14 · 来源:后沙公众号
收藏( 评论() 字体: / /
1984年里根政府退出教科文组织真正理由:宣传战不利于美国,这次也不例外。

  昨晚,正当我摆好小笼包,白粥,油条,骨肉相连,咸菜笋丝,酱油醋准备宵夜时,突然得知美国国务院正式宣布退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以色列跟上宣布退出。吓得我又多吃了两个小笼包。

  对于此事,网上分析文章已经不少了,基本围绕着赖欠会费和以色列被“欺负”问题,这些分析都没有毛病。

  但都有意无意回避了全球意识形态斗争问题,直接说就是话语权之争。

  1984年里根政府退出教科文组织真正理由:宣传战不利于美国,这次也不例外。

  美国是什么特性?它像一只野兽,一旦它觉得受到一点点威胁,身上粗毛马上会一根根立起来,选择最佳时刻做出反击。

  如果不了解历史,就很难理解美国行为,打个比方说,1971年中国恢复联合国席位,亚洲19票支持中国:阿富汗、不丹、缅甸、锡兰、印度、伊朗、伊拉克、以色列、科威特、老挝、马来西亚、蒙古、尼泊尔、巴基斯坦、也门民主人民共和国、新加坡、叙利亚、土耳其、阿拉伯也门共和国。

  有人提示你,请注意支持国家里没有朝鲜,就很容易被引导到痛骂朝鲜方向上。

  的确没有朝鲜,因为朝鲜和韩国是在1991年才共同加入联合国的,该骂是日本。关键点就在于,许多人生气是因为不知道朝韩是1991才入伙的。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问题,也一样,你必然先了解一点历史常识,我去年就想写,但觉得是冷门,就搁下了。

  现在好了,是个热点,不妨说说这里面的水有多深?

  欧州PK美国

  教科文组织,美国始终对它又爱又怕,当觉得可以操纵时,美国是爱它的,当无法操纵它时,美国是怕它的。

  它的历史,就是美国与全球PK史。

  上个世纪20年代,欧洲知识分子在巴黎组建了国际智力合作研究所,瑞士还有个国际教育局。

  二战时爆发后,欧洲一些国家沦亡在纳粹铁蹄之下,各国教育部长流亡英伦三岛,他们组建了一个教育多边合作组织,目标是在战期间开展知识传播活动,名称为盟国教育部长会议(CAME)。

  再结合民间智力合作,教育合作机构,CAME设立了十几个专门委员会,如书藉借阅,敌占区教育,文物保护,文化传播等等。

  主导的自然是英国政府,具体负责人是英国教育委员会主席巴特勒勋爵。1943年,随着战局变化,成立联合国开始提上议程。

  CAME就面临选择,它是独立组织呢?还是成为联合国机构?

  如果不是美国极力坚持,CAME可能像国际足联或奥委员那样,成为独立的专业组织。

  美国在1944年3月才加入CAME,美国国务院给驻伦敦大使的指令是:与CAME保持合作,一直到联合国有相应织织出现为止。

  时间上看,美国加入太晚,不利于从英国手里取得主导权,但从整个国际形势来看,英国完全无法跟美国竞争。

  美国议员富布赖特成了CAME转型为“联合国教育,科技重建组织”的宪章起草委员会主席,急于推动它成为联合国机构。

  英国则想拖延脚步,不想让CAME成为联合国一个机构存在,但是苏联并不支持英国,因为苏联对这个组织兴趣不大。

  在美国全力推动之下,194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本成形。

  美国在二战后的全球霸权战略主要以三个方面构建为主:

  一,布雷顿森林会议(经济)  

  二,联合国安理会,联大(政治)  

  三,教科文组织(宣传)

  但是通过教科文组织来掌控全球意识形态,一直无法成功,美国后来单干,打造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宣传体系。

  教科文组织在美国心中是个什么角色:

  一个为美国利益服务的政治宣传工具。

  一切恩怨,都是因为美国达不到这个目标而造成的。以色列,会费,机构效率,总干事人选等等问题只是理由,而不是根本动机。

  1945年11月1日,全球44个国家在伦敦召开会议,专门讨论这个新机构相关问题。英国首相艾德礼引用了美国诗人麦克利什的一段话:  

  战争起源于人之思想,故务须于人之思想中筑起保卫和平之路。

  这段话也是教科文组织宪章开篇辞。

  从这段话可以看出,这个组织充满着理想主义,国际主义,它一开始就不愿意成为政治组织,更不愿卷入政治斗争。

  就在伦敦大会一切顺利的时候,法国人跳了出来,他们早就准备了一个针对美国的反建议,法国版宪章草案跟美国版宪章草案最大区别在于新组织的名称。

  美国提出的是:教育文化组织。  

  法国提出的是:智慧知识组织。

  明显能感觉到,欧洲担心美国会将该组织政治化,欧洲认为这应当是一个知识分子与政府合作的组织,而不是由各国政府主导。

  最终获胜是美国,于是就有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

  在教科文组织主要职能方面,欧洲认为活动领域应当是:

  教育,文化,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但是美国代表团提出要将“信息通讯”列入工作领域。

  美国代表团副团长(助理国务卿威廉.本顿)毫不掩饰地告诉大会,“大众传播是教科文组织的重要工作领域。”

  在美国一再坚持之下,大众媒体传播,思想自由流动被列入了《组织法》第一条。

  美国通过一系列手段,强行将“媒体宣传”加入了教科文组织工作之中,这跟美国策略完全吻合,利用这个组织来推行美国意识形态。

  没想到后来验应了一句话: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千般恩怨

  今天媒体在说总干事之争,美国要扶自己的人没有得逞,其实总干事之争在第一任就开始激烈争夺了。

  组织建立后,常设机构确定为:大会,执行局,秘书处,最高权力机关是大会。所有成员国投票权平等,一年召开一次。执行局委员由大会选举,并为大会推选总干事。

  没有民主精神,没有契约精神,就不会有国际合作机构,对不对?

  美国有这种精神吗?巴勒斯坦2011年加入教科文组织,是大家投票通过的,美国投反对票是美国的权利。

  但因此退会,你置国际公约于何地?既违反民主精神,又违背契约精神。

  第一任总干事,就是众所周知的英国学者朱利安.赫黎胥。

  关于赫黎胥现在被中国一些“新西方知识份子”扭曲成反共作家,这是对他的亵渎。

  跟乔治.奥威尔《1984》一样,他的《美丽新世界》也被说成了反共小说,并被大力推荐。

  奥威尔是共产党员,他反的并不是共产主义,而是专制和霸权,反对老大哥式统治,谁在监听全世界?

  赫黎胥,欧洲推存他为总干事,美国坚决反对,死活不同意,最主要理由有两点:

  一,赫黎胥是唯物主义者。  

  二,赫黎胥是无神论者。

  欧洲很愤怒,让美国推一名美国藉知识分子出来,美国推不出来。最终双方妥协,赫黎胥只能当两年,而且他必须任命一名美国公民为副总干事,由副总干事负责财政,人事,行政。

  什么叫霸道,什么叫无赖?淋漓尽致。

  1947年12月8日,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出台N-A号秘密文件(已解密),决定对社会主义国家实施隐密宣传战,到今天也没停止过。

  虽然美国炸弹永远也不敢落在中国土地上,我们不是南斯拉夫,伊拉克,但宣传炸弹每天都在轰炸我们。

  赫黎胥对美国提出的“信息自由流动”并不支持,作为欧洲知识分子,他们体会过纳粹宣传战对人民思想的毒害,各个国家都应当保护自己的信息传播。

  美国对赫黎胥怎么看?1947年CIA一份绝密报告中,指责赫黎胥“亲共”,共产主义思想已经渗透到教科文组织之中。

  赫黎胥期满离任后,美国推出总干事候选人又被挫败,结果墨西哥外交部长博德当选。

  1950年,教科文组织在佛罗伦萨爆发激烈争吵,社会主义国家提出让新中国取代蒋代表议案,被否决。

  新中国被美国阻挡无法加入教科文组织,但美国对教科文组织中立性和非政治性越来越不耐烦。

  朝鲜战争爆发前两月,1950年4日,杜鲁门在美国报纸编辑协会上讲话时提出,美国要发动“真理运动”。让全世界人民了解世界真理在美国手中。

  在“真理运动”背景下,本顿代表国务院向教科文组织施压,说“教科文组织必须结束自己的高贵冷漠,要与美国政策保持一致,认识到自己是一个政治工具,与美国合作最终赢得人类思想和忠诚。”

  朝鲜战争爆发后,7月,美国要求教科文组织与“真理运动”站在一起,向全世界揭穿共产主义的“侵略行径”,否则就非正义。

  总干事博德把美国顶了回去,表示教科文组织的作用就是为南北朝鲜交战方儿童提供教育帮助,在战争结束后参预朝鲜教育机构重建。

  美国没有想到在苏联没加入教科文组织的时候,就已经步步落空,博德激怒美国,他只能在辞职和顺从中选择。

  博德辞职,被大会挽留,最终博德起草一份关于朝鲜战争决议,表示对战争感到震惊,强调推动正义,法制,人权,自由的重要性。

  这份模糊的决议,其实代表执行局再次拒绝完全接纳美国政策,这个影响是十分深远的。

  英国虽然在军事上跟着美国来到朝鲜,但也反对教科文组织卷入政治宣传。

  美国在1951年就怀疑教科文组织对它的政治价值性和宣传有效性,美国觉得在宣传战上处于下风。

  1953年1月9日,杜鲁门下达10422号行政命令,要求建立国际组织雇员忠诚局(IQELB)。

  麦卡锡主义兴起,并不是麦卡锡一个人的事情,而是整个美国在搞政治运动。只要被美国思想警察怀疑为“非忠诚美国”者,一律被强令离开公务员队伍。

  决不允许吃美国的饭,砸美国的锅现象存在。

  运动一来,在教科文组织中上班的美国藉雇员大卫.勒夫被“忠诚局”怀疑为共产主义分子,一共挖出了七名美国藉雇员。

  美国驻联合国大使洛奇要求教科文组织开除这七人,被教科文组织拒绝。

  1954年,美国见官方强制不成,又发动民间爱国组织向教科文组织施压,夏天,“美国革命儿女协会”“美国退伍军人协会”“美国商会”联名发表致教科文组织公开信,指出共产党人已经渗透到教科文组织中,渗透到美国教育系统之中……

  这样,除了美国官方与教科文组织关系转冷,民间原来对教科文组织良好观感,也被舆论带到了憎恨情绪之中。

  第一次分手

  1,政治和钱

  美国坚决想把教科文组织握在自己手中,将它政治化,成为服务于美国利益的政治工具。

  但是,不久美国就高喊教科书组织要非政治化。为什么呢?

  因为1954年,苏联带着一帮社会主义兄弟进场了。苏联缺席情况下,美国还没有办法把教科文组织变成冷战宣传工具,苏联一来,美国感觉事情不对了。

  所以从1955年开始,美国一直高喊教科文组织要“非政治化”,再也不敢推动政治化策略。

  苏联这帮兄弟来了后,中华人民共和国代表权问题再次提出。美国却完全变样了,再投票,投不过社会主义阵营,而且没有否决权。

  美国这时指出,中国代表权是政治问题,不能够在教科文组织中讨论,而应当放在联大会议上讨论。

  美国代表装白莲花,表示很吃惊,怎么能将政治问题带到这个纯洁的场所讨论?当初它是怎么指责教科文组织的?全吃回去了。

  从整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在教科文组织内对苏联一直处于守势,攻不上去了。

  苏联提裁军问题,美国说是政治问题,不谈,苏联提非殖民地问题,美国说是政治问题,不谈,苏联建议谴责一下殖民主义?也不行,那会引起政治冲突。

  但这时候美国已经在加速打造自己的全球宣传体系。

  美国对教科文组织评价也从“人类文明最伟大支柱之一”变成了“需谨慎评估”的组织,到最后斥之为一个“带着歧视和不公”的组织。

  这些变化,并不是教科文组织本身有什么缺陷,而是跟美国利益息息相关。

  到了1974年,教科文组织成员由最初的37个变成了136个,而且是一人一票,毛泽东主席提出全球治理“三个世界”新理论后。这下好了,亚非拉国家投票都有了方向感,而且国家又多,票数又多,美国影响力等于在急剧下降。

  美国对付教科文组织杠杆只剩下财政,但是教科文组织预算外资金跟预算内资金基本持平,不会受到美国多大影响,财政独立性比较强。

  美国这次欠它五亿美元跑路了,但也不必听教科文组织哭穷,钱还是有的,你就想想吧,以色列滚了,阿拉伯土豪会缺这钱给它?

  2,以色列问题

  从上面可知,美国跟教科文组织闹得不可开交,核心问题是政治问题,以色列只是一个火上浇油的问题,并非主导因素,过度炒作无益于正确理解这场闹剧。

  以色列是阿拉伯国家死敌,“反以运动”并不是只出现在教科文组织之中,而是要从整个联合国体系来看。

  在联大会议上,在安理会上,阿拉伯集团就屡次提出谴责犹太复国主义提案,都被美国挡下。

  教科文组织也同样存在着驱逐以色列运动,矛盾大爆发是在1974年大会上,阿拉伯国家指出:

  一,以色列通过考古发明历史,歪曲耶路撒冷特征涵意。  

  二,以色列对被占领区阿拉伯民众进行大规模洗脑。

  决议草案得到了大多数国家同情,教科文组织要求以色列不得阻碍占领区人民自由教育和文化生活权利。最终以51:5绝对优势通过。

  执行局的票数是:25:2(七票弃权)。

  以色列就被排除在教科文组织的活动范围之外。在美犹太人组织就轮番向白宫和国会游说施压,要求美国收拾教科文组织。

  美国停止拔款,毕竟美国还占着教科文组织预算内资金的四分之一。但是仅仅用钱,阿拉伯土豪并不怕。

  很多人担心说中国这次会不会变成拔款大户,想多了。

  在基辛格斡旋下,两年后,以色列才重迫欧洲组参加活动,美国也恢复了财政支付。

  真正触发美国退出教科文组织动机是1978年《大众传媒宣言》。

  上面写过,美国一直要求将媒体信息传播纳入教科文组织工作范围,但是,在西方媒体掌握90%局面下,这反而不利于美国宣传战了。

  1976年8月,在科伦坡,中国和一些不结盟国家提出“新闻新秩序”观点,反对美国媒体霸权。

  1978年巴黎会议上,与会代表谴责西方四大通讯社垄断全球信息资源,总干事姆博谴责西方“新闻自由”实质上是文化侵略。

  这踩到了美国红线,美国不可能允许有任何国际组织威胁到它的宣传控制力,就像不能威胁IMF和世界银行金融控制力一样。

  问题是“思想自由流动和信息自由交流”是美国在1945年硬塞给教科文组织,现在正好砸到美国脚上。

  1980年教科文组织在南斯拉夫贝尔格莱德召开大会,讨论记者权利和新闻交流问题。

  “国际交流研究委员会”主席麦克布莱德提出一份调查报告,指出全球新闻报道不均衡不公平不平等。

  移到巴黎开会后,教科文组织制定了比较具体的措施来限制美国宣传霸权:

  一,验发外国记者从业执照。  

  二,制定外国记者道德和行为准则。  

  三,核实身份证件。

  这不是一个决议这么简单,这是一场争取话语权斗争。

  美国被激怒后,1981年共和党里根上台,美国拉上一帮兄弟在法国特鲁尔开会,《华尔街日报》《时代周刊》《新闻周刊》等宣传工具联手挑战教科文组织。

  美国警告:如果“新闻新秩序”被实施,那么美国与参会各国将全部退出教科文组织。

  双方矛盾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舆论霸权是美国全球霸权的重要部份,没有妥协可言。

  1983年10月,教科文组织召开会议,商讨1984年全球新闻交流计划。

  美国再次拉上小弟去特鲁尔唱对台戏,称“新闻自由”受到威胁,号召与会国家政府退出教科文组织,并中止对教科文组织拨款。

  1984年美国宣布退出教科文组织,1985英国跟进。1986荷兰宣布退出,后来想想不划算又收回。

  911之后,2002年小布什宣布重新加入,2003年正式回来,现在又要退了,理由一大堆。

  1984年美国一退出,1985年,美国就拥有了一个新的全球宣传工具。

  1985年在法国蒙彼利埃成立一个新闻组织,拿着美国“国家民主基金会”和“自由古巴中心”资助,记者中有美国中情局老特工。

  这个组织就是“记者无国界”。

  这次美国退出,主因也是宣传控制问题,去年12月,美国和欧洲分别通过《反击第三方宣传的战略传播》决议案。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去函批评这种决议,指责美国和欧洲妨碍了新闻自由。

  美国这出闹剧会被媒体尽量低调处理,毕竟太不光彩,还十分无赖。

  很多事情不能摆在台面上说,全球舆论战比我们想像得要严重百倍,接下来还有没有国家跟着退出?比如日本,英国?还不知道。

  这个地球离了谁都照样在转,美国离开对中国来说是个机会,但也不能过于乐观。苏联当年就是在美国离开后,在宣传战上一败涂地。

  必须看到,全球舆论主动权还在西方手中,我们话语权还很小。

  最起码,我们对一些媒体忠诚度也要进行审核。

  媒体如军队,平台如战场。美国走了,说明它在蓄力反扑,要警惕。

  1984离开,2003回来,中间消失了一个苏联。

  2017美国又离开了,希望它永远也不要再回来了,死在哪儿就埋在哪儿吧!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7.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