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卡尔·马克思的著作《资本论》(第一卷)首次出版150周年,明年是马克思诞辰200周年。随着这两个重要时间节点的先后到来,一股纪念马克思的热潮正在其故乡德国特里尔市以及其他地方兴起,德国公众对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的兴趣越来越浓,看法也更加正面。
柏林杜斯曼书店内的马克思头像存钱罐和有关马克思的著作(任珂 摄)
汉堡劳动博物馆展览用十个关键词解释马克思的《资本论》(任珂 摄)
《资本论》特展安排别具匠心
今年以来,在德国许多地方,与马克思相关的展览、出版物和纪念品越来越多。一些有关马克思的展览已经开始,并将持续到明年。在特里尔市,新闻发言人告诉本报记者,特里尔将举行一系列大型庆祝活动,纪念这位该市历史上最著名的人物。马克思于1818年5月5日出生于特里尔,17岁之前在这里度过。
据介绍,高5.5米的马克思大型塑像即将在年底动工,将被竖立在特里尔市中心,预计在明年5月5日马克思200周年诞辰时正式揭幕。特里尔的“马克思1818-1883——生平、著作和时代”大型历史文献主题展也正在筹备中,将在明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之际开放。
1867年,《资本论》(第一卷)在汉堡首次出版,第一版印刷的1000册用了四年才全部卖完。汉堡劳动博物馆从2017年9月起举办了《资本论》(第一卷)特展,将持续到明年3月。
《资本论》晦涩难懂,如何形象直观地展出是一个难题。记者发现,展览入口处摆满了整墙的近2000个白色罐头,每个罐头上白底黑字地印着不同的德语单词:面包、幸福、健康、爱情和《资本论》等。
博物馆工作人员马里奥·鲍莫告诉记者,这些番茄酱罐头象征着,无论是什么东西都能在资本主义社会成为商品,甚至包括马克思的革命理论。
“《资本论》开篇第一句话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占统治地位的社会财富,表现为‘庞大的商品堆积’,单个的商品表现为这种财富的元素形式。这些罐头就是想直观地表达这句话。”鲍莫说。
马克思签名送给第一国际总委员会总书记约翰·格奥尔格·埃卡留斯的《资本论》(第一卷)成为展览中最宝贵的展品,马克思的一些手稿也在展览中展出。
展览选取了十个关键词描述资本主义:商品、金钱、物质崇拜、资本、剥削、生产、积累和危机等。包括中文版在内的几十种语言的《资本论》(第一卷),甚至许多关于马克思生平故事和《资本论》的不同语种的漫画书,也在展品之中。
《资本论》分析仍有现实意义
虽然是一个普通的工作日的早上,但观众数量仍然不算少。有十几名中学生由老师带着来参观学习,学生们认真地记着笔记,仔细听着录音讲解。观众中有老人也有年轻人,一些父母甚至怀里抱着婴儿或推着婴儿车在参观。
乌韦·施密特抱着他不到一岁的儿子认真地看着。这位34岁的父亲在汉堡从事特殊教育工作,他认为《资本论》是一部“伟大的著作”。
“马克思是最早分析资本主义的学者之一。他揭露了资本主义所有最丑陋的方面,尤其是在他生活的年代,工人阶级的生活和工作条件非常恶劣。”施密特认为,虽然现在资本主义发展了,但马克思的一些哲学思想,比如辩证法,仍然对分析当前的经济社会问题很有用。
娜塔莎和两个同学从马德里来汉堡旅游,大清早就一起来看展览。
“为什么来?因为我们喜欢他啊!”娜塔莎说。她认为,《资本论》仍然能解释现在甚至未来的经济现象。
据鲍莫统计,平均每周有1500名观众来看展览。虽然从绝对数字上来看并不多,但作为一本晦涩难懂,而且在西方世界饱受争议的著作,观众数量仍然超出了博物馆工作人员的预期。随着2018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的临近,鲍莫估计观众数量会越来越多。他还希望能有更多的中国游客来看看《资本论》最初是什么样子。
在展览的出口处,观众可在一个显示屏上投票:您认为《资本论》还有现实意义吗?有三分之二的投票者选择“绝对是的,他的观点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有现实意义”,只有不到6%的人选择“不,他的分析已经过时了”。
“这个展览的目的是想让人们思考一个问题:《资本论》第一卷出版150年后,这本书还是那么重要吗?我们今天需要读这本书吗?我们能告诉人们,世界的确变化了很多,但是《资本论》的许多分析仍然有现实意义。”展览策展人、历史学家约阿希姆·鲍尔告诉记者。
他举例说,马克思对经济危机的分析,现在看来仍然非常深刻,他也是最早预见并分析经济全球化的学者之一。马克思发现资本主义社会对商品的交换价值而非使用价值的过分强调,这仍然是现在需要反思的社会弊病。
马克思原著读者越来越多
于尔根·赫雷斯是柏林-勃兰登堡科学院的研究员,20年来一直从事《马克思恩格斯全集》历史考证版的编辑工作,整理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手稿和通信,并出版成集。他告诉本报记者,他明显感觉到,近年来马克思原著的读者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人谈论马克思和《资本论》,报纸上提到马克思和《资本论》的次数在增加,有关学术会议也比以前更多。
德国媒体上有关马克思的报道的确在增加。在《资本论》(第一卷)首次出版150周年之际,德国的各大媒体都做了相关报道,很多都提到了汉堡劳动博物馆的展览。德国之声在一篇报道中用统计数字说明,现今大企业对德国国民经济的高度垄断,正是当年马克思准确预料到的。
据了解,早在国际金融危机肆虐的2008年,《资本论》就在一些左翼学者的推动下重回德国大学课堂。目前,德国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定期组织《资本论》读书会和马克思秋季学校。为了纪念《资本论》150周年和明年马克思诞辰200周年,这个基金会还创建了“马克思200年”网络平台。10月底,罗莎·卢森堡基金会刚刚组织了一次有关《资本论》和马克思主义的国际研讨会。
马克思也越来越多地出现在近年来德国的纪录片里和电影里,甚至他的头像都被印在了德国东部城市开姆尼茨一家银行发行的信用卡上。赫雷斯介绍说,仅今年就已有三本马克思的传记出版,预计明年出版的有关马克思的书会更多。
在柏林市最大的杜斯曼书店,《年轻的卡尔·马克思》是畅销电影。这部电影由德国、法国和比利时三国联合拍摄,今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上亮相,曾经登上了德国电影票房榜前十。杜斯曼书店还出售马克思半身像形状的存钱罐,头像下方写着“DAS KAPITAL”(《资本论》)。
“这就像是一次‘文艺复兴’。”鲍尔认为,近年来的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元危机,以及目前全球化遇到的困境,让人们重新审视马克思及其思想理论,希望从中找到解决当前经济社会问题的方法。
以更客观心态看待马克思
如今的一些社会乱象,也让德国人反思资本主义。今年8月,德国斯塔蒂斯塔调查公司和英国舆观调查公司合作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超过一半的德国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是负面的。六成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让富者更富,穷者更穷,超过四成的受访者认为资本主义意味着对弱者的剥削。
赫雷斯告诉记者,由于国家分裂等历史原因,德国公众对于如何看待马克思是非常矛盾的。但在德国统一将近30年后,德国人开始以一种更客观的心态看待马克思。许多人对马克思有了新的兴趣:马克思的思想理论究竟是什么?我们能从中学到什么?他们尤其注重读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原著,他们的兴趣点并不是马克思主义这一意识形态,而是对马克思作为一个哲学家、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感兴趣。
赫雷斯说,虽然当今世界已不是马克思当年的样子,但他和他的著作已经深刻地影响并塑造了当前德国的政治经济制度。尤其是与英美等国相比,德国社会民主主义传统浓厚,更加注重社会公平正义,在这些特点中都能看到马克思的影响。而马克思的思想理论,尤其是《资本论》,也影响了后来西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
赫雷斯还特别说:“人类社会已经发展了,马克思的理论也在发展。中国共产党就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