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活动 > 乌有讲堂

杨帆讲座:《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资源与安全问题》

杨帆 · 2006-06-20 · 来源:本站原创
资源危机 收藏( 评论() 字体: / /

杨帆2006年4月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讲座:《中国经济高速发展中的资源与安全问题》

燃油荒“突然”爆发——超越经济视角看大国战略

    环境(污染)与资源(能源)问题,近年来叫得很凶, 2005年刮起了“环保风暴”。 节约资源,寻找新能源,发明电动自行车和汽车, 限制汽车,各种呼吁不绝与耳。 我5年以来一直所呼吁:少存外汇多存石油, 少进口香水多进口石油。 当美国的日本借9。11 局势,静悄悄地把石油储备从半年增加到1年的时候, 中国却只有20天石油储备,就是说,只够商业周转,国家战略储备基本没有。 在2004年4月份台湾民进党使用阴谋手段窃取政权以后, 国家发改委才宣布建立国家石油储备,目标是在2010年储备60天。 结果是什么呢? 国际石油价格从每桶 33美圆突然暴涨到 55美圆,幅度是66 %。国内成品油连续8次提价,零售汽油提高50% 以上,油价逐渐与国际市场接轨。原油价格提高10美元,工业国家GDP下降0.2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上升0.5个百分点。

全世界石油可贸易量16亿吨,发达国家人均消费石油1吨,美国4吨,日本2吨,中国1993年以来石油消费量年均增长6。66%,2002年进口7000万吨,2003年8000万吨,2010年15000万吨,2015年人均1吨要14。5亿吨,进口12亿吨,相当于世界3/4贸易量。

在一个安全讨论会上,中石化总经理先生安慰大家:投机自会过去,2005年国际石油价格回落到30美圆的“均衡价格”。我当时想反驳他:市场经济有均衡价格吗? 石油市场是自由市场还是垄断市场? 你那一套大概就是西方经济学教科书上学来的吧?  用两大公司经营石油, 奉行的是国家利益原则还是商业原则? 你们能建立国家石油储备吗? 燃油紧张时能不囤积居奇,或者为了利润出口吗? -----可惜我没有发言权。

石油相当于历史上的黄金, 即是储藏手段,又是价值标准。它以美圆标价, 油价上升就是美圆贬值, 美圆贬值就是油价上升, 谁因谁果, 主要动因不是“市场”,而是大国战略, 大国政治,大国垄断和博弈。 

世界石油资源分布极不均匀。中东57.4%,沙特(20.49%)、伊朗(9.94%)、伊拉克(9.1%)、阿联酋(7.7%)和科威特(7.62%)其后为委内瑞拉、俄罗斯、墨西哥、利比亚和美国,中国以25亿吨的剩余探明储量居第 11位。石油生产国前五位是沙特、美国、俄罗斯、伊朗和墨西哥。 主要消费区在北美、亚洲和欧中国和亚洲石油消费年增5.4% ,大大高于1.4% 的世界平均水平,消费量原来只有欧洲  1/3、北美  1/2, 现在与二者基本持平。

看世界地图,美国军事基地和战略重点, 都是围绕海上石油运输线和陆上输油管建立的。 美国限制中国崛起,一是以台湾为牵制, 实质是控制马六甲海峡海上运输线, 限制中国向澳大利亚发展。 二是占领阿富汗, 在中亚搞“颜色革命”,楔入产油区, 隔断欧亚大陆桥贯通,威胁中国石油战略后方。中日必然在钓鱼岛和南海发生冲突,历史问题只是导火索, 根本利益是控制能源运输线。 没有石油,就没有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或许这次南方油荒的突然爆发, 日本企业操纵国际铁矿石价格上升 70%,可以惊醒沉迷于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美梦中间的中国人。

 

资源与能源危机-----

暴露中国经济的软肋

2003年中国经济高速增长达9。5%,首次以民间投资为主导,引起新自由主义主流派经济学家一致欢呼,他们甚至断定,中国经济还可以持续高速度增长50年。 我看最多只有15年,人口老化了, 积累率就下去了,而能源和外部安全问题可能更加严重。潜在的资源和能源危机,长期积累不受重视,一旦突破极限失去控制,就会 “突然”爆发形成危机。

2003年以来经济增长的代价是什么?

发电量增加了15.5%;原煤15%;原油生产1.8%,黑色金属加工22.6%, 有色金属加工18%,化学品制造14%,非金属矿物制品16.6%,钢2.22亿吨增22%;钢材25.3%;10种有色金属19%;氧化铝11.2%;烧碱7.7%;水泥18.9%。

中国经济总量占世界 4%,钢铁消费却占1/4,煤炭1/3,水泥1/5,能源消耗

系数高达1.7,就是说经济每增长 1%,能源消耗要增长 1。7%。基本资源不足,使用效率低下,进口不稳定不安全,构成中国资源和能源危机的基本内容。 在节约能源,也不能改变重化工业化时期高投入,高耗能, 高污染的基本特点。

2015年中国人口14。5亿,如果真的在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基础上达到小康水平,需要多少能源和资源?

经济增长的最大潜力是农民进城。人均城市化占地1。23亩,2015年城市化45%,增加3亿城市人口,占耕地2。5亿亩。 城市人口的居住面积还要增加,

每增加一户住宅,消耗的水量是农户的20倍以上,我国北方没有这个条件。 京津大城市已依靠南方调水, 水价将成倍上升。

发达国家人均粮食消费年1000公斤,亚洲500公斤。中国只有400公斤,

2015年中国按照 400公斤标准,中国也需粮1。5亿吨,现在全世界粮食贸易

只有2亿吨。 中国还需要占用大量耕地,建设大量基础设施:公路,铁路,港口,机场,城市。 9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严重水土流失的367万平方公里(38.2%),彻底荒漠化的沙漠戈壁冰川石山高寒荒漠300万平方公里(33%),

只剩下300万平方公里(28.8%)可供居住和耕种,与五十年代相比:人口翻了

一番,水土流失和荒漠化土地增加一番半,人均生存空间被压缩到原来 1/5。

私人轿车家庭拥有率不到1%,发达国家是70%。 汽车需要钢铁,汽油和空间。 一个城市要留出1/4 面积用于道路和停车场。

2015年人均1吨钢,共14。5亿吨。 需要进口铁矿砂10亿吨。目前世界产量是7亿吨,中国的需求将刺激世界产量提高1倍。

最为短缺的可能是水。农民进城进入单元房, 消费的水是农村的25倍,生产一吨粮食需要1000吨水,服务业的旅游,洗浴,洗车,环保的栽树种草, 都需要大量的水。

1997年中国人口密度是世界平均值3倍;人均资源是1/2;单位产值资源能源消耗量为3倍;单位产值废物排放量为数倍,污染总量增长率为总产值增长率之数倍,每年利用资源环境价值应在国民生产总值数倍以上。

据胡鞍纲计算,2000年中国土地资源生产力25亿吨乾物质,包括9200亿斤粮食,合理承载的人口11.6亿,超载1.4亿人;土地资源潜在自然生产力:年生物生产量72.6亿吨乾物质,最大承载人口15~16亿。2030年人口达到资源承载极限,除非大规模地输入农副产品,别无他途。7亿人口是生态平衡点,9.5亿是不计生态代价的粮食安全点,16亿是生态容量耗尽引发总崩溃的临界点。中华民族已越过国土正常承载力,向生命支持系统的总崩溃逼进;距离中国生死界线还有20年;生态环境各子系统全面告急,可能因一环断裂引发总体崩溃。

  这样的资源条件, 不要说应对战争, 就是“和平发展”时代也应付不了, 刚刚满足一亿人“先富”的需求, 以汽车和住宅为经济增长点向 4亿“中产阶级” 发展, 大家不过多买几辆车, 安几部空调, 就出现燃油荒, 电荒, 水荒, 只有煤不荒,但染上无数矿工的鲜血。 现在说“粮荒”也可能发生,大概也不再是天方夜谭了。 发展新能源是远水不解近渴, 淡化海水的成本是每吨10元, 是现在北京水价的3倍。 资源的短缺将提高价格,改变经济机制和发展模式。

   通过国际贸易解决资源制约的基本前提是: 第一, 一个国家有强大的国防实力和资本实力,可以在全世界攫取资源; 第二, 这个国家从属于某一个大国阵营, 在国家霸权的庇护下参加国际分工和贸易,在战略上受到大国阵营的扶植; 第三,小国依附于大国的发展。 中国,甚至印度的崛起, 都不符合上述条件,仅就占有更大的国际资源份额而言, 就足以与现存国际格局发生冲突了。 何况,中国在政治体制上还受到西方国家的指摘。不要以为改革开放实行市场经济了,中国就可以和西方实现缓和。即使谈化了意识形态,也淡化不了资源占有方面的冲突,其背后则是文明和民族国家之间的利益冲突。

中国崛起的精英层总体水平太低,被20年繁荣冲昏了头,被西方新自由主义洗了脑, 他们只有屁股没有脑袋, 缺乏战略头脑还大言不惭,说什么“屁股指挥脑袋是必然规律”。  我们之所以自称“经济学非主流”, 强调自己的观点之一就是, 出口和能源严重依赖国际市场不行, 日本和台独会整我们的。  “主流派精英”不听,他们的路子是出了问题找美国,只要有市场,只要有定单,就可以打动美国人,为此牺牲民族企业和战略产业也在所不惜。  这样的思路必将造成越来越大的安全问题,而陷于破产。

我们一直主张打破资本逻辑, 打破市场经济万能论, 自由贸易论, 静态比较利益论, 盲目加入全球化论的误导,以国家安全为中心进行战略调整。 以浪费资源为特点的“总需求拉动” ,以追逐利润为最高目标的自由市场机制要受到限制, 对国际市场的依赖程度要降低, 要厉行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 要形成强大的批判惟利是图的舆论导向, 改变奢侈浪费的社会风气。

这就是燃油危机给我们的启示。

关于中国GDP 的计算及其与资源消耗的关系

近期关于中国经济GDP与资源的关系问题,引起了广泛的注意,争论起源于何祚庥在2005年8月份的言论:  

“最近,在各个报刊杂志上,广泛流传着下列一组数字:2003年,中国消耗的原油占世界的7.4%,消耗的煤占世界的31%,消耗的铁矿石占世界的30%,消耗的钢材占世界的27%,消耗的氧化铝占世界的25%,消耗的水泥占世界的40%,但中国创造的GDP却不足4%!这组数字惊动了学术界。不少专家反复引用,当然也少不了极端环保主义者宣扬他们的理念。 一位著名经济学家说要走出一条“新型”工业化道路,用服务业取代产业结构的重型化。

何祚庥言, 我要批评国家环保总局公布的这组数据不科学。把“中国消耗的资源占世界资源的消耗百分比”和“用汇率方法所测算的中国的GDP占世界GDP的百分比”机械地联系在一起。2003年,世界银行公布世界GDP36.5278万亿美元,按汇率测算中国GDP世界第7,日本第二;按购买力平价来测算,中国的GDP占世界第二位,日本是世界第三位,日本为中国GDP的57%。

如果以购买力平价折成美元测算,2003年中国GDP是6.354万亿美元,占世界第二位,仅次于美国;中国GDP占世界GDP总量应为18% 一些,而不是4%。 “有效GDP”占世界GDP的份额取折中方案,应为14.5%。 虽然中国消耗的煤占世界的31%,两者资源生产率相差并不太大。”

何祚庥进一步举例,在我国2004年4.5亿千瓦电力中,火力发电80%,煤居主导。未来15年,中国煤的资源生产率能提高多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理事长赵希正说,“煤炭60%用于发电,每度电消耗379克煤,比世界发达国家的水平高50克,火力发电厂一年发电20000亿度,每度电多耗50克煤炭,1年多消耗煤炭1亿吨。煤的资源生产率必须提高4~5倍。 何说,绝对做不到,因为热力学第二定律不可超越,15年内只能提高14%。最现实的是发展水电1亿千瓦。解决能源问题,应发展“可再生能源”。

10月28日中国国家环保总局政研中心主任夏光博士回应,数据是2004年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国家发改委主要负责人公布的:“虽然去年我国取得了9。1% 的高增长速度,但付出的代价也相当大。中国的GDP占世界百分之四,却消耗了相当于全球总产量30% 的主要能源和原材料,其中石油为7。4%,原煤为 31%,钢材为 27%,氧化铝为25%,水泥为 40%。带来煤、电、油、运的全面紧张和资源约束的加剧。”

夏光说,何院士近日在媒体上对这组数据表示“质疑”,主张用购买力平价法来核算中国的GDP。按照他的主张,中国GDP数值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中国单位GDP的能源消耗不仅不高,反而偏低,能源利用效率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何的看法显然不符合中国当前的国情。当初某些西方专家就是刻意用购买力平价法核算中国GDP,认为中国已经达到发达国家水平,不同意中国以发展中国家身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有些人据此鼓动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事实上,是否用购买力平价计算GDP,在经济学界长期存在着严重争议。中国资源效率总体不高,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需要国家从宏观决策上予以根本解决。

  夏光说,中共十六届五中全会强调指出,目前,中国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没有根本改变,经济社会发展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十一五”时期要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 25% 。这是中央准确把握国内外形势提出的符合我国国情的战略部署。

我的评论是:

第一,现行汇率大约比均衡汇率低估20%,估计未来数年可能会以浮动方式升值,比如升值到1:7或者1:6。5。因此使用美圆计算的中国GDP,在未来数年可以调高20%左右。 但是,不能使用购买力平价进行换算。 国际上关于购买力平价的计算,一直停留在1:4到1:5之间,这样换算,必然高估以美圆计算的中国GDP。

第二, 中国第三产业严重低估,大量交易都没有计入GDP。 比如餐饮业,出租住宅, 绝大部分都没有交税,也没有交易记录。 至于地下经济部分, 更是无法统计。根据某些估计,美国的地下经济占GDP的30% 左右,俄罗斯占到50%,中国不会比俄罗斯更低。

光盘盗版率,在发达国家是30%,在中国居然高达90% 以上。 这高于美国的20个百分点,可归为高估部分。 因此,国家统计局已经在2005年底一次性地把GDP 调高20%。把2004年底的13600万亿人民币, 调高到159878万亿人民币。 加上2005年经济增长率比

2004年再增长8% 左右,到2005年底的GDP 大约是 173000 万亿人民币。 应该占全世界GDP 的 5% 左右。

第三,未来10年如果没有重大危机,我国年经济增长率保持7% 以上是没有问题的,GDP 再翻一番,到2015年底超过 35万亿人民币。假设人民币升值 20%,按照美圆计算的GDP 又提高 20%,中国经济总量比现在膨胀 120%,占世界经济总量接近 10%,超过日本没有问题,与美国相比,现在是美国的 12% ,那时应该接近30%左右。

第四,中国经济增长最大的风险是资源不足,按照资源总量估计,俄罗斯是 80万亿美圆,美国是 40万亿美圆,西欧是 2。5万亿美圆,中国是5万亿美圆,按照人均资源中国就少得可怜了。 寄希望于科技进步,如氢燃料,转基因,海水淡化,由于成本限制在15年内应用价值不大。 把污染环境,消耗资源最大的重化工业,如钢铁,造纸,化工等向海外迁移,是一个重要的大战略,但国内生产速度要下降,外国能够接纳多少也未可知。如果是投资带移民,对中国利益最大,但必然要受到外国的强烈反对。

第五, 节约资源,潜力没有想象的那么大。 因为许多自然和经济条件中国的独特的。 比如几乎无法达到日本的能源效率。在所有的能源消耗中,交通占1/4,日本主要依靠特大油轮进口石油,国内是高速公路的短途运输,效率当然高,中国的地理条件决定我们无法达到日本的水平。日本的粮食80% 是进口的,中国只有5%,最高提高到 10%,已经占全部商品粮的 30% 以上。 生产一吨粮食要耗费1000吨水,还要占用大量耕地。 最高目前人均消耗粮食每年500公斤,只有发达国家的50%,所以现在粮食过剩。如果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农民也能喝啤酒,吃肉蛋奶,这需要 8倍粮食转化,粮食就绝对不够吃了。 至于农民进城,住宅建设,不仅占用沿海地区最好的耕地,而且仅仅自来水,淋浴,抽水马桶,洗衣机,就需要比农村生活25倍的水,更不用说富人区的养花种树,高尔夫球场了。节约是应该的,但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小康社会资源不足的问题。

第六, 近年来中国外贸依存度被包括报刊广泛宣传, 称为 80% 以上,是夸大了,因为出口中有50% 以上是加工贸易,进出口是有重复计算的,扣除重复计算部分,进出口总额可以降低1/3,中国GDP实际依赖进出口的程度, 应该不到 60%。 未来假设进出口每年增长15%,比GDP 增长高7个百分点, 5年将使外贸依存度提高 50个百分点。 如扣除人民币可能升值 20% 的因素,外贸依存度只提高 30个百分点。就是说,扣除了加工贸易对于进出口的重复计算, 2010年中国的外贸依存度将在80--- 90% ,还不算太高。

第七,但这只是总量的计算,进口结构比总量问题要大得多,技术依赖问题更大。因此未来15年中国虽然可以持续经济高速发展,但由于资源高度依靠进口,经济高度依赖于出口,缺乏关键技术,整个经济高度依赖于国际市场的格局是无可更改的。

这就造成中国未来15年最大的问题:由于资源的紧缺,国内的两极分化更加严重,而国家经济安全问题凸显。这一时期将是国家安全利益最容易受到威胁的时期。政府研究机构已经承认,能源安全、金融安全以及社会保障三大领域潜在的危机,在未来中国经济发展中尤为突出。 我国粮食进口不可能超过10%,石油净进口不应超过50%。

中国1993年以来净进口石油依赖度从0.45%飙升至11.5%,到2010年将达到55%,能源危机随时可能爆发。 包括铁矿石、铜在内的9种工业基础原材料,欧美完成了产业升级,对这些工业原材料的依赖程度不高,会容忍其价格大幅上涨。铁矿石进口已从30%快速上升到50%。

 

反思是必须深入进行的,现在实际上已经开始深入了。比如,应该大幅度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 特别那些高耗能的行业;禁止稀缺资源出口,减少资源密集型产品出口,把环保成本纳入产品成本之中,这足以使出口产品的成本提高 20%,我们必须把这样的出口降低下来。 外资政策同样需要反思。 2006年我们要反思经济发展模式,国家安全环境,技术政策与外资政策。 对改革开放的反思应该与科学可持续发展观相联系,与世界经济格局相联系,与国家安全利益相联系。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乌有之人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 1
  • 2
  •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13册全)
  • 一师毛泽东要为天下奇
好物推荐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胡锡进硬怼平原公子,这释放了什么信号?
  2. 李克勤|“深切缅怀毛主席,您永远的学生王光美”:刘少奇的妻子晚年的说法做法意味深长
  3. 郭松民 | 也说“沪爷撑起一片天”
  4. 改开以来民间“顺口溜”拾穗(一)
  5. 美国加州大火烧出了房地产金融骗局
  6. 选择题:到底谁让老百姓吃饱了饭
  7. 奴颜婢膝的学生与急眼了的老师
  8. 卧龙大桥扩宽:南阳人民的耻辱!
  9. 研究和评价“文革”,是否应该跳出个人恩怨、得失的小圈子?
  10. 否定前三十年,就是在否定伟大领袖毛主席!
  1. “深水区”背后的阶级较量,撕裂利益集团!
  2. 大萧条的时代特征:历史在重演
  3.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4. 疯狂从老百姓口袋里掏钱,发现的时候已经怨声载道了!
  5.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6. 到底谁“封建”?
  7. 两个草包经济学家:向松祚、许小年
  8.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9. 该来的还是来了,润美殖人被遣返,资产被没收,美吹群秒变美帝批判大会
  10. 掩耳盗铃及其他
  1. 辽宁王忠新:必须直面“先富论”的“十大痛点”
  2. 刘教授的问题在哪
  3. 季羡林到底是什么样的人
  4. 十一届三中全会公报认为“颠倒历史”的“右倾翻案风”,是否存在?
  5. 历数阿萨德罪状,触目惊心!
  6. 到底谁不实事求是?——读《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与《毛泽东年谱》有感
  7. 陈中华:如果全面私有化,就没革命的必要
  8. 孔庆东|做毛主席的好战士,敢于战斗,善于战斗——纪念131年韶山讲话
  9. 我们还等什么?
  10. 他不是群众
  1. 车间主任焦裕禄
  2. 地图未开疆,后院先失火
  3. 张勤德|广大民众在“总危机爆发期”的新觉醒 ——试答多位好友尖锐和有价值的提问
  4. “当年明月”的病:其实是中国人的通病
  5. 何涤宙:一位长征功臣的历史湮没之谜
  6. 央媒的反腐片的确“惊艳”,可有谁想看续集?
红色旅游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