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盛的胜利
网易新闻 朱伟一
从外面看,证交会与高盛针锋相对,双方的律师打渔杀家,刀光剑影,有许多优美的亮相造型。其实,对局中人来说,和解协议只不过是又一笔交易而已
2010年7月15日,金融衍生产品“算盘”欺诈案有了结果,证交会与高盛达成和解———高盛拿出5.50亿美元缴纳罚款和赔偿投资人,而证交会则不再追究高盛的责任。
高盛欺诈案和解本在许多人的预料之中,但罚款和赔款金额之小,却是很多人没有料到的。2009年高盛一年的利润是133.9亿美元。很多人原本以为,罚款金额和赔偿金额加在一起,至少应在10亿美元以上。
和解对高盛是个利好消息,但高盛比较低调,只说“对于我们公司,这一和解是正确结果”。
与高盛的低调相反,证交会使劲给自己鼓掌,把和解渲染成为证券监管史上的一次伟大胜利。
的确,5.50亿美元是证交会成立以来的最高罚款金额。民主党议员卡尔·刘易斯更表示,高盛承认自己有过错,其本身就是重大胜利。以往与证交会和解时,华尔街银行通常只是交罚款了事,并不承认自己有过错———认错之后就有可能诉讼缠身,赔钱的投资人会趁虚而入,一拥而上,有理、无理三分理。
“错误”不等于“过错”
证交会果真大获全胜了吗?实际情况似乎并非如此。和解书中高盛是这样表示的:
算盘2007-AG1交易的促销材料中有不完整信息。尤其是,其中有一个错误:促销材料指出,有关组合是由ACAManagementLLC所“挑选”的,但没有披露保尔森公司在组合挑选中的作用,没有披露保尔森的经济利益与CDO投资者的利益不符。对于促销材料没有包含相关披露,高盛表示遗憾。“完整信息”是关键词。“完整”两字避实就虚,避重就轻,化解了“欺诈”的指控。高盛不会承认对其的“欺诈”指控。“错误”更是一种轻描淡写的说法,英文中的“错误”相当于我们所说的“说了违心的话,做了违心的事”,甚至比这个还要轻。“挑选”一词也很有考究。2007年高盛推出金融创新产品Abacus2007-AC1。对冲基金大枭约翰·保尔森既参加了产品“挑选”,又是产品的交易方,但该信息并没有披露给该产品的交易对方。按照原先的说法,保尔森参与产品的“设计”,有主观故意,所以证交会告了一个欺诈。“挑选”与“设计”两词差别很大。“设计”是主动的行为,是出谋划策,而“挑选”则很可能是一种被动的行为,是高盛拿出产品来让保尔森过目挑选,有什么不对吗?
和解谈判是幕后讨价还价,一方漫天要价,另一方就地杀价。证交会与高盛达成和解之前,许多人猜测,作为其条件之一,证交会有可能要求高盛现任领导布兰克费恩退位。果真如此,高盛会受到削弱。
领袖的地位是在实践中打出来的。电影《教父》中,老教父死后,新教父大开杀戒。老教父生前没有大开杀戒固然是为了恪守诺言:他生前曾经向仇家保证永不报复。但更重要的是,老教父要给他儿子一个机会,让儿子通过杀人立威。
杀人是树立权威的快捷方式,但杀人也需要时间。而华尔街银行的领导要在美国乃至在全世界树立权威,更需要假以时日。好在和解并没有要求高盛的领导换马。2010年4月16日,起诉高盛欺诈之初,证交会气势汹汹,大有炸平庐山,停止地球转动之势。但很多人早就放出话来,证交会起诉高盛证据不足,如果欺诈起诉通过法庭审判解决,证交会很可能败北。也有人说,证交会本来就是虚晃一枪,以起诉欺诈为筹码,逼迫高盛不要干扰金融监管改革立法的工作。
和解协议公布的时间也确实蹊跷,几乎是与参议院通过金融监管改革法案同步。
民事和解
证交会与高盛达成了和解协议,但还要经过法官批准,具体说是要经过芭芭拉·琼斯法官批准。琼斯法官是克林顿总统在台上时提名的法官。有民主党背景的法官对华尔街大多要求比较严格。当初证交会和美国银行达成和解,就被法官拦了一次———自然是有民主党背景的法官。
从法理上说,民事和解是一个撤诉问题。既然双方愿意和解,法官怎好坚持不同意?难道非要双方往死里打?
证交会的领导和下面的普通工作人员也想点到为止,见好就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监管者和被监管者都是资本市场的打鱼人,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证交会和高盛的和解谈判由格雷戈里·帕姆与罗伯特·库兹阿米主谈,两人分别为高盛的首席律师和证交会执法部主任。而出任证交会执法部主任之前,库兹阿米是德意志银行的首席法律顾问。证交会执法部的另一位前主任斯蒂芬·卡特勒离职后担任了摩根大通的首席法律顾问。有了这种同行之间的近邻关系和时常转换角色的关系,虽说是各为其主,但总要手下留情为好。从外面看,证交会与高盛针锋相对,双方的律师打渔杀家,刀光剑影,有许多优美的亮相造型。其实,对局中人来说,和解协议只不过是又一笔交易而已。“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资本市场的监管就有这种诗意,资本市场的监管就有这种迷茫。
按照和解协议,高盛退出1500万美元的利润,另拿出2.5亿美元赔偿交易的损失方,IKBDeutscheIndriebank得1.5亿美元,苏格兰皇家银行得1亿美元。其余的钱上交美国财政部(也就是上交国库)。
苏格兰皇家银行和IKBDeutscheIndriebank都是不小的金融机构。他们可以自己照顾自己,即便是“上当受骗”,也可以自己通过调解、仲裁或诉讼解决争议,何劳证交会代劳?证交会保护这样的投资者,实在没有必要。
金融机构之间看似荒诞的交易,自有其奥妙。许多经办人员就是靠这类交易拿回扣、拿奖金的。真正的问题在于,金融机构之间豪赌伤及无辜,最后让纳税人破财埋单。但这个理由却又与高盛欺诈案的案由无关。
要加强保密工作
和解协议还留下一个尾巴,欺诈案中唯一被起诉的个人法布里斯·图尔并没有被包括在和解之中,证交会还要追究其责任。
图尔这个人害苦了高盛,如果不是他乱发邮件,道破创新产品“算盘”的天机,证交会本来拿不到什么过硬的证据。员工怎么能够乱发邮件,向外人乱说自己公司的产品?高盛的前领导保尔森就非常注意保密,主要是通过手机联系工作,几乎不用电子邮件。
但图尔本人的前途倒不会受太大的损失。图尔是欧洲人,已经有人建议,欧洲应该到华尔街人才抄底,把图尔先生请回欧洲传经送宝。(为中国社科院法学所兼职教授)
:朱伟一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