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权货币性质与大国金融战略 |
我们搞的是大国金融,而不是企业财务。尽管中国每一个人、公司、地方积累美元是对的,但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任何必要去积累。对国家重要的是当下的生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而不是花花绿绿的纸片。
□刘海波
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的货币政策从GDP数字上看好像成功了,但从中位劳动者恩格尔系数等指标看,可能暗含一些隐忧。普通中国人感生活到比之前更加艰辛,如果一位中国典型劳动者,他们有一套或者没有城市住房(有两套房的不是典型劳动者),他们有一份工作或者正在找工作。一年过去,没有找到工作的发现好点的工作更难找了,有工作的感到生活成本增加了。有房子的,房子倒是增值了,可只有一套作为生活必需品,也不能卖掉变现。如果还没有买房,那就只有更艰辛了。政策实施下来,少数人资产升值,获得所谓财产性收入,多数人的恩格尔系数恶化,贫富分化加剧。资产泡沫加剧了银行的风险,房地产调控陷入两难,经济结构转型的迹象还不够明显。
在人民币汇率方面,主流见解实际上是将商品供求中的价格机制套用到汇率决策,即所谓“以市场供求为基础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有学者认为,人民币升值所导致的一个后果是热钱涌入,资本市场再次暴涨,楼市调控会失败,股市也会再涨起来。涨起来之后,就要看哪些钱是需要跨境流动的。普通中国人的钱并不需要流动,也没有移居到美国或其他地方的想法。需要流动的钱,是热钱,是海外的资本,还有国内的贪腐资本。它们会趁机在高位套现,于是资本市场就会垮台,然后热钱涌出,外汇储备迅速减少,人民币反而贬值。资本市场的垮台会造成企业资金链断裂,债务情况恶化,重复日本当年的情形。这个过程中很有可能出现社会动乱,从而进一步加剧恶化。中国经济这一次如果垮下去,就会进入一个“冰河期”,10年、20年也许就交代过去了。
这个想法会不会变成现实,笔者不作预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现在能做什么。
主权货币的性质
当今经济学主流的分析工具是新古典微观经济学,有些学者把宏观经济学也当成微观经济学的一部分,笔者并不支持这种框架。宏观经济问题,笔者看到的就是货币问题,是人们不再进行易货贸易、货币出现之后才会出现的问题。
货币,通常的认识是信用货币和非信用货币,用真金白银和纸币为其作了区分。这个区分没有必要,实际上黄金也是信用货币。也就是说,无论金银还是纸币,都是一种主体间性、诸主观中的客观。笔者认为应该存在两种信用货币,一种叫自发信用货币,一种是主权信用货币。黄金之所以成为货币,是因为黄金没有内在价值,如果真的具有很大的内在使用价值,它不可能成为货币。
货币和货币之间的关系,类似于语言和语言之间的关系,比如英语和蒙古语间的关系。对某种语言而言,如果使用者多,则使用者就会从较多到更多,到所有的人都使用它;如果使用者少,则使用者就会从较少到更少,再到只有极少数人使用它,最后导致无人使用。同样的道理,你持有美元的原因,是因为别人也在用美元。在这个意义上,汇率根本就不是由市场价格机制来决定的。当今主流经济学家所认为的价格机制是汇率的决定或形成机制这个观点是荒谬的,因为价格机制和汇率的决定因素根本就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两件事情,也就是说汇率的决定因素和价格机制是最没有关系的。
所谓价格,是商品间的比价关系,商品和货币本身没有关系,货币仅仅是一种单位,是一种表示某商品和其他商品之间的关系的单位,而不是表示这个商品和货币本身有什么关系,它仅仅是度量其他事物关系的一个单位。
货币根本不是商品,仅仅是一种不同商品间关系的表示单位而已。原来这个世界上出现的叫做自发信用货币,就是金银币,接着出现了金票和银票,即必须有一定的金银作为准备而发行的一种方便流通的工具,其本身并不独立。但是主权信用货币(目前的人民币和美元都是主权信用货币)根本就没有金银作准备。当然还有一些小国家发行的是美元票,因为它们是以美元作准备发行自己的货币。它们自己并不独立,手里的美元决定能发行多少。
主权信用货币是人类的一个重大发明,它的主要优点是可以让经济发展的成果不至落入金银持有者手中,避免了以前金银货币的一些弱点,可以随时根据经济发展的要求增发货币,比如货币使用范围的扩大、经济货币化程度的提高等。当然,它也是一把双刃剑,政府乱发货币也会在不知不觉中剥削人民。
目前,一般认为主权信用货币是布雷顿森林体系垮台之后才出现的。其实,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代就比较成功地发行了主权信用货币。中国历朝以来屡次发行纸币都是比较失败的。不仅有时候纸币失败,发行金属币也会失败。比如说铜币,政府手里有很多铜矿,但要有限地发行铜币,即原料无限但发行暂时有限,遇到财政危机的时候无限发行就会失败,市场交易同样会进入易货贸易的状态。笔者认为这些都是信用货币,都会有一定的失败风险。
主权信用货币的成功一定和政府的统治能力相关:一个政府要在自己的管辖范围内有强大的统治能力,同时自己的管辖范围要足够大。中国是符合这个条件的。中国是个广土众民、内部差异性大、经济互补性强的国家(这是一国建设深度分工市场经济的前提条件,每个部分因为比较才有优势),拥有强大的政权。遍观世界,和中国拥有同等条件的国家只有美国。欧盟算不上一个国家,它对成员国的政治影响力太弱。印度、巴西政治影响上也较弱,内部经济差异性互补性也不那么大。
既然中国有条件发行主权信用货币并获得其中的种种便利,就不能使人民币成为银票或美元票。然而,近十几年来我国出口创汇、利用外资累积了巨额的外汇储备,通过这个方式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使人民币实际上成了美元票,从而丧失了主权货币的性质。要知道,中国不是新加坡那样的小国,拥有巨额的外汇储备绝非什么光荣的事情。
我们不断吸引外资,很多困境都是外资造成的,那么资本到底是什么?资本的实质其实是组织和社会的信任,而不是货币。如果一个社会能创造出一种生产组织的形式,同时具有一种社会信任机制,那么吸引外资就是多余的事情,根本没有必要。
中共根据地时代的货币工作经验
中国共产党根据地时代货币工作的经验是值得肯定和学习的。与其跟着弗里德曼学,不如跟着陈云、朱理治学,看看自己的先辈们是怎么做的。
据历史记载,总结他们的经验有三条。第一条,“关起门来做皇帝”或“爷自成一处”。攻下一片地区并建立统治之后,禁止伪币(日、伪发行)、排挤法币(国民党发行),想办法流通自己发行的货币,哪怕只是印刷粗糙的一张纸。这么做实际上手中并没有什么黄金作准备,就是通过货币驱逐,取代原来流通的法币、伪币,其实质是一种统治的取代。因此,实际统治权就是货币最大的准备。收缴、兑换上来的法币和伪币,到国统区、敌占区,把那里的物资抢购、运回来,然后自己就关起门来做皇帝。
第二条,对外贸易本质上是易货贸易。不是不搞对外贸易,对外贸易是要搞的,因为必须互通有无,有比较优势也意味着有比较劣势,不可能自己生产一切需要的产品,即使能生产出来也意味着成本高昂,很多时候需要用自己的小米换别人的药,或用自己的特产换别人另外的东西。对外贸易本质上就是易货贸易,不积累伪币和法币,也就是说绝不把别人的货币看成财富,否则就意味着归顺,就是对他人统治的屈服。如果国统区、敌占区的老百姓不认我的货币,怎么办呢?我就出口商品,换来伪币或法币,然后购买需要的物资,但这并不意味着把伪币和法币当做财富本身,而是因为我需要物资,所以才出口。出口多少,是以我进口多少来决定的,本质上是一种易货贸易,只不过中间加了一次手续、加了一次货币过程而已。
第三条,谨慎财政手段。我所发的货币作为一种财政手段还是比较谨慎的,军费缺乏的时候也印一些钱,然后到老百姓那里买东西。但这要非常谨慎,平时仍然要把税收作为财政的主要来源,要维持自己的货币信用。财政手段可以使用,但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不用。
就是凭这三条经验,中国共产党统治大陆之后,中国历史上头一次成功运转了前30年主权信用货币。在这个意义上,蒋介石把黄金运到台湾,对大陆这个小宇宙没有任何损失,因为黄金本身没有用,你有黄金我有“人民”币,是等价的,仅仅是一个信任而已。但是,在台湾风雨飘摇的情况下,台币要让人民信任,就必须告诉人民统治者手中有美钞、有黄金(如果运台黄金在海中倾覆,就必须严格保密,哪怕实际上箱子里装的是铁块,也要大肆宣扬黄金运到,因为效果完全相同)。
反之,如果人们充分信任统治者,就不需要这么做,因为黄金的流失不是财富的流失。黄金本身起到一种奢侈品的心理作用,工业效用较低,并没有真实客观的用途。其作为奢侈品炫耀的作用,仅仅是主观间的客观,因为人们认为怎样才光荣从而可以炫耀是可以改变的,譬如“文革”中,大家会认为绿军装是最美的。
改革开放之后,我们模仿新加坡、中国台湾、韩国等国家和地区,搞出口创汇、吸引外资。我们忘记了一个条件,中国本土就可以搞极为深度的分工,发展非常细密的市场经济。本土深度市场经济的条件和面向全球并没有太大区别,因为我们不是一个城市,不是像台湾那样只有3.6万平方公里的小地方。各地方政府痛感资本短缺,就拼命吸引外资。再加上后来的出口创汇、参加国际经济大循环。中国有了太多的外资企业,后来还积累了太多外汇储备。其实,只要建立合适的企业组织形式,中央政府就可以印钞注资,同时实现资本的社会化和企业的市场化,建立真正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根本不必把国外的纸币当做真实财富恭请到中国。
关注关系指标而不是总量指标
坦白说,笔者不能理解通货膨胀这个概念。我们应该关注下面这些现象:(1)基本生存品如粮食发生短缺时可以无限涨价,这些是我国内战期间的真实故事:一袋小米换走一栋小楼,几瓶罐头席卷一个地主的所有细软家私。(2)货币驱逐,实际上现代的所谓恶性通货膨胀,都有货币驱逐现象,民众抛弃一种货币而使用其他流通媒介,因为存在竞争性的其他货币,金银或外币,政府无力消灭其使用。这时,一种货币的消灭和一种语言的消亡类似,根本不是什么汇率的价格机制,而是一种政治现象。小国大国的小麦都是小麦,只要价格低点,小国小麦一样可以占领市场;但小国和大国的主权货币不是同样的东西,小国往往不能发行主权货币,而只能发行美元票。(3)信用扩张中的财富再分配效应。谁先拿到了多印的钱,换取了实质财富,我国最近一轮信用扩张,谁得利谁受损,大家都明白。我国目前的汇率改变牵扯到利益调整,哪些人会取得利益?进一步说,哪些钱是流动的?哪些人需要跨境移动,需要把人民币变成美元回到美国或其他地方去?只有套利的资金、热钱、海外资本、国内的贪腐资本。
盯着失业率、中位劳动者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关心的并不是某种商品和货币的关系(本来就是不可理解的关系),关心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物之间的关系。基尼系数降低,就意味着人与人之间在经济上平等了,社会更和谐。人和物的关系,是人贵而物贱,还是人贱而物贵,当一个普通的劳动者的恩格尔系数降低,就是人贵而物贱了。至于某种东西忽然涨多少,并不用管。要相信市场机制,可能是某种短缺造成的。有时候粮食短缺,可以导致价格无限上涨,粮食这个问题只能搞配给制了。
通货膨胀本身的概念可能都不是可以理解的,我们重大的问题是劳动者收入,食品支出、居住成本加在一起,再比较劳动者工资,可能20年内不仅没有进步反而在恶化,这是人们不满的原因。再就是人和人的关系,基尼系数不断扩大。
发展的含义就是:人贵而物贱、人与人平等。可以用公民身份价值、中位劳动者恩格尔系数、就业率、基尼系数等指标表示。
自主发行基础货币逐步消化外汇储备
从2008年初开始,笔者一直倡议央行自主进行无负债的基础货币发行,而不仅是紧缩或扩张信贷。无负债的基础货币发行当然就是印钱,但投放后无须归还。笔者设想了三种方式:1.印钞按人发放;2.印钞建设县乡基础公共设施和提高农民社会保障水平;3.印钞充当资本社会化的、社会共享的企业资本金,在现阶段就是充当企业国家股本,收购具有战略地位的在华外资企业。上述措施将极大提升消费内需,特别是底层人民的消费,挤压热钱流出中国,并导致我国一段时间内的外贸逆差,从而逐步消化我国外汇储备的绝大部分。当然,这个政策并不是要永远走下去,其初步目标止步于贸易平衡的实现,即我国外汇储备减少到满足1个月进口。
印钞按人发放,即由中央政府无中生有,开动印钞机,给每一位在世的中国公民发放现金。发放的数额不是小数,最低每人1000元,看情况再增加。
印钞不仅可以直接发给老百姓,还可以进行社会保障建设和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这可以称作:中央政府无中生有,地方政府妥善安排,民生竞争充分就业。广大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县乡的医院、学校、道路还比较落后,可以由地方政府组织建设,资金靠中央印钞解决。同时,欠账多年的中小型水利设施和环境保护工程,如疏通河道、加固堤坝、开挖湖泊、国土整治、植树造林,也可以一并大规模进行。这些工作需要吸纳大量劳动力,其工资要有吸引力,笔者认为其中一般民工都不能低于富士康流水线工人的工资。当然,这和行政体系的效能和廉洁有关系。
央行印钞还可以充当国有资本金收购外资企业。外资企业空下来的股本,印一笔钱填充进去。这里有一个新的理论,资本的本质是组织形式和社会信任,资本并不一定是货币。
使用上述方式发行基础货币,国内需求就会起来,然后就需要进口。我们的产品有些需要从海外进口,就是两头在外,现在变成一头在外另一头在内,只有进口。进口就需要拿人民币去兑换美元,就意味着外汇储备减少。这是一个对冲的过程。一头多发人民币,另外一头外汇储备减少,又回笼一批人民币,人民币又被央行收回。这和热钱的进入相反。当然,并不是无限印下去,使外汇储备降低到一个月进口所需的水准就可以。
中国怎样使用外汇储备?只有外贸逆差、外资流出和中国企业对外投资三个办法。我们无须操心中国企业对外投资问题,不能强制它们进行资源储备,因为这完全可能是错误的决策。先自行自主发行人民币基础货币是最主要的办法。这将提升普通人民的消费需求,我国的基尼系数、就业率和中位劳动者恩格尔系数这些指标都将优化。是否有通货膨胀问题?也许有,但普通人处境变好了,是正面的财富再分配效应。外汇储备的减少同时回收了人民币基础货币,我们输出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这件事更可能发生在美国。也无须害怕外资流出,它们带不走实质的财富。实际上,笔者认为,中国这样的国家,根本不存在资本短缺问题。我们对待美元资本应该像美国对待人民币资本一样。
人民币不能升值,甚至可能贬值,根本不造成任何升值预期。当初外汇储备开始累积的时候没有调汇率,现在调已经晚了,现在调就有利于一些人,只有这些人的人民币才有必要换成美元。
商业银行既然是商业银行,就不能根据行政指令来放贷还是不放贷,需要自负盈亏,不能使一些人通过行政指令借钱。信贷需要紧缩,不能维持负利率。要参考市场利率,参考温州民间借贷资本的利率。
大国金融战略
我们搞的是大国金融,而不是企业财务。尽管中国每一个人、公司、地方积累美元是对的,但作为一个国家来说,没有任何必要去积累。对国家重要的是当下的生产能力、科技创新能力,而不是花花绿绿的纸片。美元的条件我们同样具备,我们有13亿人口,土地面积同样广大,内部有大的差异性。我们是个小宇宙,能够建成深度的市场经济体系。大国、强政府再加上组织创新、信任机制,可以替代私人货币资本作为经济体系核心纽带作用,没有必要去吸引外资,除非很特殊的条件之下。我们应当明白,不吸引外资也能建成发达的市场经济。这会形成完全不一样的分配格局。
通过印人民币逐步消化外汇储备之后,要恢复到根据地的货币工作经验。第一,关起门来做皇帝。第二,外贸本质上是易货贸易。第三,找到了良好的企业组织形式,拒绝美元资本。这不是拒绝外国人资本,外国人积累了人民币,开个饭馆、洗衣店是允许的。第四,需要谨慎财政手段,基本上不需要把印钞当做财政手段。
人民币还不是世界第一强,没必要国际化。国际化意味着自由兑换,货币和语言一样,有第一没第二。美元已经是老大,我们现在不可能撼动美元老大的地位,只能在一个封闭区域里自己做老大,这就是关起门来做皇帝的意思。人民币有国际信用,国际信用完全是因为它在中国这个地面上的地位牢不可破。相反,如果变成自由兑换体制,意味着所有地面上都并存着美元和人民币,如果中国政局出现不稳,不仅意味着在东南亚的人民币发生动摇,也意味着在大陆的人民币出现动摇。这就会出现货币驱逐,人们就要用美元,就要用黄金,人民币就会一溃千里。这根本就不是价格机制决定的因素导致的,它实际上跟语言消失、统治灭亡一样,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因为别人不用了,所以我也不用了,我不用了,所有的人都不用了。
这样的大国金融战略,与市场经济和对外交往没有矛盾。因为做不了世界老大,所以要关起门来做老大。如果人民币能取代美元,采用的策略就不是防守型的金融战略,而是金融开放战略。美国现在就采取金融开放战略,美国采取该战略完全是正确的。人民币战略应该是防守型的大国金融战略,对外来资本严格限制,把对外贸易看成本质上的易货贸易,贸易量可以很大,但本质上还是易货贸易。并不刻意追求人民币的国际化,如果有人自愿流通、自愿使用也可以,但我不给你搞自由兑换。如果东南亚、周边区域有人愿意使用人民币,或者是以人民币为储备发行人民币票,也没法管。不拒绝人民币的流入,拒绝的是美元资本而不是外国人的人民币资本。对外国人的限制是一种战略性产业的进入限制,数量很少。一般的产业不区分中国人和外国人,而区分人民币资本还是美元资本。
在经验上,崛起的日本也罢、德国也罢,其经济成分中外资都比较少,和中国的分配格局完全两样。它们是用主权信贷,是廖子光(美籍华人,“美元霸权”理论的创始者,专著《金融战争——中国如何突围美元霸权》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年出版)讲的主权信贷,怎么用主权信贷就能建立起企业组织呢?怎么靠银行信贷来维持企业呢?因为社会资本比较丰厚,能建立起一种良好运转的公共型市场企业。德日两国并没有资本严重短缺的问题,是因为其社会信任度高。
美元的流出会制造美国的通货膨胀。这对美国也是好事,其就业率能得到部分恢复,平衡美国内部资本家和工人之间的关系,更有利于工人的关系。欧洲实际上是同样的想法,但欧洲不是一个国家。全世界主权货币运行真正合乎条件的只有中国、美国。更小的地方没法发行主权信用货币,只能发行某种票,不是美元票就是人民币票。其国家财政就和公司财务是一样的,它们要积累美元,要积累人民币。它们应该积累,我们不需要。
(系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副研究员)
《科学时报》 (2010-10-19 A3 观察)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执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