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时间周二(20日),三大评级机构之一的标普宣布,将意大利主权评级下调一档至A,并维持“负面”展望。
而在此前,标普已分别下调了希腊和美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其中,将希腊的主权信用评级下调至C级,而美国则是百年来首次被下调主权信用评级。
与此同时,另一家信用评级机构惠誉还对中国和日本提出了信用评级下调的“预警”,加之评级机构对一些国际知名金融机构信用评级的下调和预警。近一段时间以来,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可谓是到处点火,把本已焦头烂额的世界经济,搅得更加人心惶惶。受此影响,市场更是出现了一片慌乱景象。
也许,谁也没有权利要求信用评级机构不对世界经济、主权信用、银行信用等作出评价和分析,也没有办法推翻评级机构作出的信用评级。因为,总结以往的经验,越是经济困难、越是出现经济动荡和不稳定的局面时,评级机构就越能“大显身手”。反之,则很难显示出他们的“能耐”。
问题在于,作为国际公认的信用评级机构,到底应当如何在世界经济发展中发挥自己的作用,是搅局还是维稳,是促进还是阻碍,也是值得好好探究的。
而从信用评级机构近年来的实际表现看,他们的行为,似乎没有对世界经济的发展发挥积极的作用,而更象是在搅局。在经济发展比较平稳的时候,他们把注意力都放到了企业评级上,从中获取大量的经济利益。相反,对世界经济、金融等存在的问题和隐性风险却视而不见。而当经济、金融出现问题时,则象突然清醒过来一样,评头论足、指手画脚,使本已动荡不安的局面更加复杂、更加不稳定。
众所周知,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以及世界经济陷入衰退的困局,主要是发达国家金融秩序混乱、经济政策无序造成的。特别是美国的次贷风险和债务危机,早就火花四溅了。但是,那时的信用评级机构哪里去了?为什么不对这些问题和风险提出预警呢?如果评级机构能够早点对这些问题发出预警,早点对相关国家的主权信用、银行风险等进行评估和评级,以引起这些国家的重视,并采取措施加以化解,还会出现今天这样的局面吗?至少,应当不会这么严重吧?遗憾的是,那时候的评级机构,都没有也不敢发出不同的声音、提出不同的意见,而是躲进小楼成一统了。
我不知道,这是不是信用评级机构的生存法则,即在问题没有暴露、风险没有显现时,跟着一起唱多、唱赞歌,而在问题暴露、风险出现后,则跟着唱空、奏哀乐。如此,信用评级机构还有什么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呢?还如何能够对世界经济的发展、风险的防范以及问题的解决发挥应有的作用呢?
退一步讲,就算评级机构有自己的苦衷,不能也不敢对发达国家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作出预警和提醒,在出了问题以后对世界经济进行评价时,也应当本着客观、公正的原则,实事求是地对世界经济前景、主权信用、金融风险等作出评价和判断,而不是看菜吃饭、看一些国家的脸色行事,或想在国与国之间寻求平衡。如对中国信用问题的评级,就存在明显的不公正、不客观现象。因为,虽然中国的地方债务已达到了一定规模,银行也存在一些风险。但是,绝对没有达到可以关注信用评级下调的地步。中国的主权债务和银行风险,还远低于国际公认的控制线。惠誉作为国际三大评级机构之一,对中国作出的可能在未来两年下调中国信用评级的预警,完全是为了迎合某种力量、某种需要,而不是客观、公正。
信用评级的生命在于客观、公正、公平,如果失去了这条原则,信用评价也就失去了生命力,信用评级机构也就难具公信力。不仅如此,信用评级机构除了在出现问题和风险以后作出挽救性评价之外,更要在问题和风险没有暴露以前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分析,提出预警和提醒,以便于相关国家、企业等采取防范措施。从这方面讲,惠誉对中国的信用评判虽然有失公允,但也起到了提醒作用。只是这种提醒不能只针对某些国家,而对其他国家,特别是具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国家不作出及时提醒与预警。否则,经济问题仍难得到充分暴露,潜在的风险也无法得到化解,经济、金融危机也会随时发生。
也正因为如此,目前信用评级机构的行为,更多的是在搅局,而不是维稳,很难真正体现评级机构的形象、发挥评级机构的作用。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