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摘自江涌著作《我们的好日子到头了吗?》东方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2010南非世界杯,赛场内外的足球、国旗、荧光棒、帽子、手机链、座椅等等物品令“中国制造”大放异彩。其中,一种被当地人称为“呜呜祖拉”的喇叭,在两秒钟内就售出一个的“销售神话”,给世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然而,一个售价20-60兰特(1人民币约合1.13兰特)的呜呜祖拉,中国加工厂只能获取“一毛钱利润”。中国“世界工厂”模式已经穷途末路。具体表现在:
经济上遭敲诈——买什么什么就贵,卖什么什么就便宜。
邓小平曾说,“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但是,自上世纪70年代以来,中东石油价格从几美元飙升到上百美元,而稀土价格几乎未变,“稀土当粪土卖”早已成为世界的笑料。英、美、日在充当“世界工厂”角色的时候,基本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动权,国际资源充足而廉价。石油是现代工业的血液,“美国制造”和“日本制造”是建立在每桶只有几美元的廉价石油基础上的。1973、1974年的第一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从5.11美元涨至11.65美元,1979、1980年的第二次石油危机导致油价从12.78美元涨至18.73美元。而中国却遇上了油价从每桶几十美元飙升至一百几十美元的时代,油价高企成为常态。
相关统计数据显示,目前中国钢铁产能已达7亿吨,接近全球的50%;2009年进口铁矿石6.3亿吨,比2008年增长42%,进口贸易量占全球铁矿石贸易量的75%。依照一般经济理论与惯例,中国可以利用“客大欺店”优势,理应拥有铁矿石的定价权。然而,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不仅没有掌握国际分工的主动权,而且也没有取得国内市场的主导权,企业一盘散沙,行业有组织没纪律。国际三大矿业巨头发觉中国“钱多人傻”,于是将并非稀缺的铁矿石价格不断推向新高,使得中国钢铁企业效益每况愈下。而且,脑满肠肥的矿业巨头并未收敛它们肆无忌惮的贪婪,使得矿石价格成倍上涨,仅力拓公司半年净收益就相当于中国钢铁行业整年的毛收益。而且,在每一轮矿石谈判中,三大巨头变本加厉,暗中联手,漫天要价,使中国钢铁行业面临全行业亏损的威胁。
铁矿石如此,需要大批量进口的其他资源类产品亦然。近年来,铜价由每吨一万多元人民币飙升到五六万元人民币,其他有色金属,价格也无不翻了几番。中国人吃苦耐劳,任劳任怨。每一轮国际资源价格上涨,最终多半由中国人承担。每一轮的国际“新概念运动”——如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国际金融恐怖平衡、世界经济可持续增长等,最终主要也是由中国埋单。如今,全球气候变暖与二氧化碳减排,这个直接卡住中国工业化咽喉的倡议与行动,中国无疑又将是替罪的头羊。
声誉遭诽谤——里外不是人。
中国“世界加工厂”的地位越来越像《红楼梦》中冤死的晴雯,即所谓“羊肉没吃着,空惹一身膻”。
21世纪之初,美国新经济泡沫破灭、“9·11事件”爆发导致信心与消费低迷,如此驱使经济萎缩、物价下跌。恰逢中国加入WTO,价廉物美的“中国制造”大批流向国际市场。在掌握国际话语权的美欧主流媒体渲染下,中国“向世界输出通货紧缩”的舆论鹊起。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爆国际金融海啸后,西方大国为力挽狂澜,开动印钞机,大肆印刷发行钞票,如此埋下通货膨胀的隐患。但是,经济学家、政治家信口雌黄,说中国利用欧美各国对“中国制造”的依赖,通过各种方式提高商品价格,“向世界输出通货膨胀”。
2002年以后,西方动辄便抛出“人民币汇率低估论”,指责中国操纵人民币汇率,以廉价货币获得不正当竞争优势,因此周期性施压迫使人民币升值。人民币汇率对外比价提高,当然可以改善贸易条件,获得更多收益。但是,中国生产的是低端产品,决定了“中国制造”有极大的国际替代性。人民币不断升值,无疑将令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陷入困境乃至绝境。2005 年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升值超过20%。据官方测算,人民币每升值1%,中国服装行业的利润率将下降6%,然而整个服装业平均利润不到15%。因此,人民币升值直接挤压了以服装为代表的劳动密集型产业的空间,暴露出中国“世界加工厂”的脆弱地位。美国周期性高举人民币汇率大棒,迫使中国在诸多关乎国家利益的重大问题上让步。
当今世界,没有哪一个债权国被债务国如此不断地诽谤与敲诈,即便战败国日本也没有遭受过如此糟糕与窝囊的境遇。
中国的“世界工厂”绝大多数只是代工厂,就是依照西方的标准进行加工制造。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夕,西方舆论对中国毒玩具、毒牙膏等事件大肆炒作,宣称“中国制造”威胁了世界消费者的健康。这当中自然有中国生产与质检的问题,但是问题主要来自西方自身标准,因为中国的厂家都是依照客户订单与标准进行生产。但是世界舆论却一边倒,只说中国的不是。“入世”以来,中国外贸取得长足进展,与此同时“中国制造”却成为世界贸易保护主义的头号目标。中国已连续15年成为遭受反补贴调查最多的成员,2009年全球35%的反倾销、71%的反补贴案件涉及中国。高盛公司高级顾问、清华大学特聘教授乔舒亚·库珀·雷默引用西方评论撰文说:中国是“地球上最后一个共产主义大国”;中国的产品是“没有技术含量的”、“低质的”;中国企业热衷于“盗版”而非“创新”;中国企业的海外扩张是“根据政府指令,更多的是出自贸易主义的贪婪”;中国的工人被看作是“廉价”的;中国商人是“容易上当的”,同时又是“不诚实的”。这应是西方世界对中国“世界工厂”的最好刻画。
利润被盘剥——“世界加工厂”既没有钱图,也没有前途。
长期以来,在自由经济政策的指导下,中国非但不积极致力于而且放弃了科技创新,因此为了保证中国制造的“先进”,中国一直采取引进技术与管理的办法。尽管国内资本充足,甚至泛滥成灾,但我们仍然不断引进国外资本,导入外国直接投资。如此,民族资本生存与发展空间日益狭小,长期微利经营,研发实力不足,进一步增加对外资的依赖,由此形成恶性循环,致使经营环境更加恶化,利润更加微薄。
外资在中国的拓展,不仅挤压了民族资本的发展空间,而且造成产能过剩,导致出口持续大幅增加。自2005年以来,外资企业的净出口占全国净出口的比重也超过了50%。国外资本在消耗中国资源的同时,留给我们的只是微薄利润。通常原始设计制造商(简称ODM)的毛利润率可以达到30%左右,而中国孜孜不倦从事的贴牌生产(简称OEM)毛利润率一般不到10%。全世界50%以上的芭比娃娃由中国制造。在美国市场销售的芭比娃娃若以10美元计,其中8美元是美国境内的运输销售成本与利润,1美元为管理运输费用,65美分为日本等国的原材料成本,中国只能拿到35美分的加工费。
2010年6月22日,韩国发行量最大的《中央日报》刊文《“中国深圳制造”的iPad》指出:标有“Made in China”的iPad在美国售价每台499美元,其中LCD平板占95美元、苹果A4处理器占26.8美元、16GB存储器占19.5美元,这些高附加价值的零配件成本占售价的54.4%,组装费只占售价的3.4%。因此,每卖出一台iPad,富士康和深圳工厂的40万员工仅得9美元报酬。
芭比娃娃与iPad是两个极富代表意义的“代工产品”,由芭比娃娃到iPad,“中国制造”的代工技术显著升级,但是中国从这两项产品中所获取的毛收益占整个产品的比价却从3.5%下降到1.8%,由此可见,中国的国际分工状况非但没有因中国代工制造升级而得到改善,反而更加恶化。
地位被替代。
由于人民币升值、劳动者加薪、资源价格上涨、环境硬约束以及贸易摩擦等因素,“中国制造”的成本正不断上升,身为“世界工厂”的竞争优势正逐步丧失。
2010 年6月,恒生银行发表的“经济专题”称,中国的“世界工厂”地位正面临严峻考验,出口将日益艰辛,劳工供应日渐紧张以及劳务成本急升,促使曾让中国成为 “世界工厂”的优势逐渐消失,同时由外资企业主导的加工出口业的经营环境正在恶化。自2005 年底以来,墨西哥比索对美元贬值20%,人民币对美元升值约20%,外加中国工人的工资近年来出现恢复性上涨,如此一来,使“中国制造”的成本由原来低于墨西哥5%,提升到高于墨西哥20%。2009年5月,《道琼斯》引述Alix Partners商业咨询的研究报告指出,虽然近年生产成本上升,“中国制造”依然存在一定的竞争优势,但是面对来自印度、巴西和墨西哥的挑战,中国作为 “世界工厂”的地位已摇摇欲坠。中国的“好日子”不多了!
在国际竞争中角逐,昔日作为“世界工厂”的英、美、日等国处于国际分工链的高端,拥有近乎傲视群雄的地位。然而,今日作为“世界加工厂”的中国,不仅需要“瞻前”,而且还要“顾后”,前面有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技术鸿沟,后面则有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国的成本“追兵”。为了改变这种长期的分工不利状况,相关部门、专家学者所做的依然是扩大开放、引进外资和技术。他们反复强调,尽管中国用8000万件衬衫方能换得1架空中客车,但是依照比较优势来看这是值得的,中国仍需要生产20-30年衬衫。在改革开放之初,中国自愿地选择成为 “世界加工厂”,可以说是一种无奈!如今我们依然坚定地维持“世界加工厂”,则是十足的失败!“世界工厂”并不是我们的出路,我们急需要将“中国制造”转变成“中国智造”、“中国创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