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派经济学南京研究所笫17次研讨会发言之五
——和平演变的重要思想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
征汉文
和平演变与反和平演变,是至目前贯穿于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两种制度斗争中的一个重要内容。近二三十年来,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在社会主义国家屡屡得逞。中国的社会主义,在苏东剧变之际,经受住了和平演变的考验。但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即: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取代、否定公有制等作为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内容,[1]会成为资本主义对中国进行和平演变的重要思想基础。
一、“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是主观主义、唯心主义、形而上学的产物
“社会主义本质”由以公有制等内容为主改变为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内容为主,在思维的方法论方面犯有三重错误。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第一重错误是:主观主义。
主观主义的表现是:主观与客观相分裂,认识与实践相脱离。“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主观主义表现,一是与邓小平的有关理论相分离,二是与党的十四大报告精神相分离,三是与邓小平本人的原意相分离。首先,邓小平讲社会主义本质[2]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等等的同一篇讲话中,并在此以前先讲到,之所以深圳“特区姓‘社’不姓‘资’”,是因为“公有制是主体”。[3]邓小平多次讲社会主义的原则一是公有制二是共同富裕(不搞两极分化)。其次,党的十四大报告在概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时,认为是“在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显而易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它不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它不是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再次,党的十四大报告是经过邓小平本人审阅过的,在这个意义上,把邓小平提出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定位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问题上”,也是得到邓小平本人同意、肯定的,那么,把它改变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就是有违邓小平的本意的。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第二重错误是: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的表现是:意识决定存在。主观主义必然会导致唯心主义。“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唯心主义表现,在于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归结于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制度属性”、“特征”这一点。[4]社会主义本质,只能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的简称。改变“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人们完全深知这一点。为此,他们使用了“本质属性”、“制度属性”、“特征”等反映社会主义制度本质的几个基本范畴,就是明证。但是,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制度属性”、“特征”,它们就真的成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制度属性”、“特征”?这是根本不可能的事。作为社会存在的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由人们的意识决定的,不是人们说有怎样的属性就有怎样的属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前进的动力;人类社会前进的过程,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过程。社会主义社会如此,其它一切社会都是如此。以邓小平为代表,社会主义使它上升到自觉认识的高度,但并不等于它为社会主义所特有。既然它不为社会主义所特有,那么它就不可能成为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制度属性”、“特征”。但是,内容被改变以后的“社会主义本质”,不做出唯心主义的解释,就不可能有立足之地。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第三重错误是:形而上学。
形而上学的表现是:用机械的、片面的观点看问题,只见其一不及其余,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形而上学表现,既在主观主义之中,也在唯心主义之中。除了以上所涉及的有关内容以外,其突出的具体表现还有:其一,只关注形式而不关注内容。他们认为:其一,邓小平首先提出“社会主义本质”这个概念,并从此才有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其言下之意是:在这个概念提出之前,没有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其二,在邓小平所讲的“社会主义本质”之外,不能再有其他“社会主义本质”的概念。这两个理由贯穿于教科书有关章节的字里行间。[5]其二,用一个事物的本质否定另一个事物的本质。按党的十四大报告,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指的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按马克思主义观点,以公有制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指的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它们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事物”,因而,它们具有不同的“本质”是天经地义之事,本来无可厚非。但事实是: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否定了以公有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形而上学,是“社会主义本质”内容改变的一切错误的总根源。
二、“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对内搞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基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所造成的影响会是广泛的,所造成的后果会是恶劣的。
首先,“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搞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根基。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解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否定了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的一致性,搞乱了我国为完成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根基。我国自改革以来,坚持以发展经济为中心,把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邓小平总结改革实践的经验时,提出了著名的“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权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的理论。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辩证地一致起来,不仅是我党政治智慧、民主智慧的结晶,也是邓小平本来意志的正确反映。首先,党的十四大报告把邓小平的这一理论定位于“在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问题上”,这是我党政治智慧的结晶。其次,该报告在起草过程中,不仅经过专家组数十易其稿,其间经过了中央政治局及常委会成员几次讨论,征求了全国数千名理论工和实际工的意见,这又是我党民主智慧的结晶。再次,邓小平亲自审阅了十四大报告的第四稿,没有提不同意见,也就是肯定了报告的这一定位。所以,它也符合邓小平的本意。总之,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实际上是关于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的理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等,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属性。把应当属于“任务属性”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人为地赋予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把邓小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与我国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一致性割裂开来,搞乱了我国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理论根基。它给人们带来的,不是更多的知识,而是更多的混乱。
其次,“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搞乱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基。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解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以假的“制度属性”否定了以公有制等为内容的真的社会主义制度属性,搞乱了以公有制等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假的“制度属性”,而公有制等是真的制度属性,是由制度属性的功能与作用所决定的。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制度属性的,必须同时具备两个前提,一是对社会主义内部本质联系的反映,二是对社会主义外部即对资本主义本质区别的反映。虽然,对于内部本质联系的反映,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与公有制等都可以互不相让地说上一通,因而难以分出胜负;但是,对于外部本质区别的反映,却是一针见血、刺刀见红,真假立判: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制度属性之所以是假,就在于它无法与资本主义相区别;公有制等之所以是真,就在于只有它才能与资本主义相区别。由于“社会主义本质”是对社会主义制度属性的反映,所以,改变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人们,竭力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说成是社会主义制度属性,并用以此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否定以公有制等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它就这样搞乱了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根基。
再次,“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搞乱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自身的根基。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解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其自身充满着各种各样的逻辑矛盾,因而搞乱了社会主义本质理论自身的根基。科学理论的形成,除了必须要客观地反映现实的实践,也要遵循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可是,在“社会主义本质”内容被改变过程中,理论自身的发展规律已经肆意地被践踏。其具体表现有若干方面,例如:它有意无意地不承认不同的事物有不同的本质,它有意无意地不承认事物的本质也是对与它物相区别的反映。于是,它任意混淆社会主义根本任务与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这两种不同事物的本质。当它讲社会主义特征时,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建立和完善生产资料公有制,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达到共同富裕”、“对个人消费品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制度”、“无产阶级专政”都列入其中。[6]而且我们惊奇地发现,它还讲到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制度与资本主义制度相区别的根本标志”。[7]但是它在讲社会主义本质时,则是把根本不能区别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而根本否认能够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公有制才是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更不合逻辑的是:它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取代以公有制等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时,又认为其本质的实现还要以坚持公有制、按劳分配等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前提。[8]以公有制、按劳分配等为内容的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是不需要借助于任何其它前提的。既然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前提,那么二者相比较,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就是更应该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需要马克思主义本质理论为前提的理论,还要成为“本质”的理论,岂不是一种矛盾的理论!这种根本不顾理论自身规律的理论,怎么能够成为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人为地把它硬是说成“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除了在为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体系添乱,还能做什么?!
第四,“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搞乱了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根基。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强解为社会主义的“制度属性”,强化了发展生产力的极端片面性,搞乱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等多方面科学发展、协调发展的根基。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号召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何为“全面”?科学发展,协调发展,不仅仅是指发展生产力自身,也指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关系,以及发展生产力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社会进步等多方面的关系,这就是“全面”。只在生产力领域中的诸因素、诸方面强调科学发展,也就是只强调在生产力领域内部科学发展,这是片面的、形而上学的。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提供了物质基础;“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又为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提供了智力支持。以这样的理论为指导,科学发展观就不可能全面落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就难以获得相对稳固的基础。具体地说,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所已经产生并将会继续产生的消极影响甚至是破坏因素,会主要从以下方面表现出来:①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影响了生产力与社会主义生产力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当前的生产力,是个人的(如产权,尤其是先进生产力的知识产权),是阶级的,是国家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中的“发展生产力”,是要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它有两方面内容:一是发展社会主义所必需的公有制下的(社会的、国家的)生产力,二是发展社会主义所要“补充”的非公有制下的(个人的)生产力。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导致实践中片面地只注重后者而忽略甚至无视前者。②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影响了生产力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当前,生产关系中最突出的问题是按劳分配、公平分配问题。它就是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而不注重甚至无视生产关系建设所造成的恶果之一。③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影响了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我国的国家意志已经被形而上学者绑架在发展生产力这一个方面,严重束缚了国家意志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和意识形态建设等方面做出那怕是一丁点儿的努力。当前最突出的问题是,一提到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设,就会被形而上学者攻击为“左”、“倒退”、偏离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等等。④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影响了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一方面,为了“发展生产力”,为了挣钱,什么都可以做;另一方面,生产力有了一定发展,为了花钱,什么都敢做。最集中的表现,就是人们道德的严重滑波。⑤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影响了发展生产与社会进步的科学发展和协调发展。在生产力获得一定发展的过程中,不再以公有制为主体了,贫富差距扩大并无法改变了,人际关系紧张了,等等,我国这样的社会是进步了还是倒退了?⑥片面强调发展生产力,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前进道路上埋下了不稳定的隐患。现在,从中央到地方,都把维护稳定的工作放在了突出的地位,这就是片面发展生产力所造成的恶果之一。总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除发展生产力以外,还有许多事情同样要花很大精力去做,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也要求这样去做。
三、“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对外做了资本主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想做而做不到的事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对外则是做出资本主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想做而做不到的许多事情。前面所述对内是搞乱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基的基于方面,都是资本主义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想做而做不到的事情。除此以外,这里特别强调以下几点: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做了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想做而做不到的这件事——扫除公有制这个社会主义物质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必将导致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逐渐被削弱。
我国在以毛泽东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第一代领导人的领导下,建立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以后,公有制经济一直在自己毫无直接实践经验、向前苏联学习的过程中摸索前进。即使如此,从1949年到1978年,在国内外条件相当恶劣的形势下,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指引下,我国约30年的生产力发展,走过了西方资本主义需要近百年才年完成的任务。当然,作为摸索,也不可避免地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很严重的问题。
以邓小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开始的改革开放,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本质上是坚持真理、修正错误,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但却被利用来形而上学地看待一切:形而上学的无视甚至否认过去社会主义的成就,形而上学地夸大过去社会主义的失误与错误,形而上学的否定以公有制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形而上学地强调发展生产力,等等。
改革30多年来,我国在发展公有制经济的同时,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使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在这一过程中,人们更多地听到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优势和公有制经济的劣势,因而,人们所重视的是非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而公有制经济的作用被忽视,尤其是公有制经济作为基础对于非公有制经济保驾护航的作用完全被无视。闭口不谈资本主义不断造成经济危机,马克思主义关于资本主义私有制必然导致经济危机的理论已经不被理会,公有制可以解决资本主义的危机的认识受到蔑视。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其内容的核心,助推着公有制经济被削弱的趋势,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所翘首以盼的。改革30余年来,一直是公有制经济为非公有制经济让路,因此给社会、给人们产生了一种错觉:非公有制经济更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当前,也无疑是非公有制经济更“有利于”发展生产力蒙住了人们的双眼。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容,助推了人们的这种不很正确的认识: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就不管它是公有制经济还是非公有制经济。在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助推之下,公有制经济退居次要地位还会为期远吗?那时,作为无产阶级利益代表的国家政权即使存在,更会像现在一样对公有制经济的振兴变得无能为力。那时,西方资本主义势力的和平演变不费吹灰之力,就使我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名下的资本主义了。
第二,“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做了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想做而做不到的这件事——扫除马克思主义指导这个社会主义思想基础。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撼动的是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的根基,它会使马克思主义的整个大厦土崩瓦解,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也将会不复存在。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贯穿于马克思主义哲学(尤其是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之中。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人类社会最基本的矛盾,其中的生产力是矛盾的主要方面;机器生产力的资本主义运用迟早要突破以私有制为基础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以公有制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取而代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私有制是经济危机的根源,解决经济危机的根本出路是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马克思主义的社会主义之所以科学,就在于它找到了走向社会主义的即以公有制代替私有制的科学路径。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是马克思主义指导社会主义实践的具体体现。某一社会是不是社会主义的,首先看它的基本经济制度。根据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经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没有了公有制经济,就没有了社会主义经济;没有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就没有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只有坚持了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经济,只有坚持了公有制经济,才能说是坚持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必然将导致马克思主义在我国的指导地位被削弱,而这正是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所翘首以盼的。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主义本质的主要内容,是以否定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为前提的。这样,它就可以不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或者它把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作为一句空话挂在嘴边。当马克思主义被严重削弱甚至成为空话之时,所谓马克思主义指导这个社会主义的思想基础也将不复存在,那时,就可以不坚持以公有制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可以不坚持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于是,形而上学地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否定公有制,否定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结果就会与资本主义合流。正如民主社会主义,不是强调生产关系的公有制,而是强调上层建筑的民主,所以它不可能走上社会主义,它最终与资本主义合流一样。
第三,“社会主义本质”内容的改变,做了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想做而做不到的这件事——扫除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这个社会主义未来基础。
我国的青年代表着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未来,改变了内容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现在已经进了书本、进了课堂,它所造成的消极影响,必将是导致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事业被削弱。
现在的青年人一开始所接受的社会主义本质的教育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再是公有制,会出现什么情况呢?先就所有制来说,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公有制,它明显地是与资本主义的私有制相区别,任何人对它的认识都是一目了然的,也是没有争议的。再就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来说,它给人们的认识却是一笔糊涂帐: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这个方面有区别吗,它又有什么样的区别呢?就量来说,资本主义最初一百年所创造的生产力比以往全部历史生产力的总和还要多,社会主义并没有做到这一点;就质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任何一个社会都追求的,而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我们的理论,我们的教科书,能够说清楚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方面的区别吗?
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样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传授给青年学子,学子们会怎么看这一理论?一般地会出现三种情况:其一,接受“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理论。其二,对“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提出质疑。其三,对此不置可否。其中,“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能够成为青年学子中的主流观点的,就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不是其它。
青年学子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样的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指导下,其一切行动便会围绕发展生产力来转,最终就如当前这样,演变为一切围绕“钱”来转。因此,什么公有制啊,什么按劳分配哪,都会被认为是无稽之谈。由这样的指导思想培养起来的青年,社会主义的未来能够依靠他们?如果依靠由这样的思想培养起来的青年继承、发展社会主义事业,社会主义还有什么希望?不是无稽之谈才怪!
毛泽东说过,帝国主义把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我国第三代、第四代身上。现在,帝国主义的这一愿望已经破产。但是,当中国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影响下,当中国不再把公有制看作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情况下,帝国主义和平演变中国的希望,出现在中国的第六代或者第七代或者第八代身上,难道还是没有可能吗?
社会主义的实践史证明,帝国主义对我国的和平演变一刻也没有停止过,一刻也没有放松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一定要防止为帝国主义的和平演变提供条件。在当前,防止和平演变的必要措施之一,就是要在“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上正本清源: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根本任务的本质,它不能简称为“社会主义本质”;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本质,只有它才能简称为“社会主义本质”。要将人们的思想统一到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这一理论之上!
[1]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11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2]《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3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3]《邓小平文选》第三卷第372页,人民出版社1993年10月第1版。
[4]参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117、119、121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5]参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五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6]参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29-23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7]参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第229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7月第3版。
[8]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第120页,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6月第3版。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