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天下纵横谈》为您点评近来中国与美国以及国际热钱之间在贸易与金融领域的博弈。
本报评论员/雷思海
美国从伊撤军又缩减军费,为其亚太战略加大投入
●奥巴马宣布长达9年伊拉克战争将正式结束
据中国新闻社12月14日报道:美国总统奥巴马14日宣布,最后一批美军将在未来几天内撤离伊拉克,至此长达九年的伊拉克战争将正式宣告结束。在伊拉克战争中,共有150万美军士兵参战,近4500名士兵死亡。
●美国国会通过国防预算议案
据新华社12月15日报道:美国国会参议院15日通过一份总额达6620亿美元的国防拨款议案,为从今年10月1日开始的2012财政年度提供国防经费。参议院当天以86票赞成、13票反对的投票结果通过了这份议案,它将为美国军事人员开支、武器项目、国防安全项目及伊拉克与阿富汗两场战争提供经费。只需总统奥巴马签字,这份拨款案就将生效。
评:评论员认为,奥巴马把从伊拉克撤军的声势搞得越大,中国就越要警惕。因为,美国从伊拉克完全撤军,有两个必然的后续结果。一是美国从伊拉克的撤离,必然会对中东地区的某些力量释放一个信息:美国正在该地区留下更多的动荡真空,甚至可能有意引导局势更加震荡,这个牵动着中国与欧盟能源成本的关键地区,在未来将趋向将更加不稳定。
另外一个必然结果,那就是随着美国把资源从中东撤离,美国将必然把更多的资源往中国所在的东亚、东南亚、南亚等周边地区转移。对于美国有序地往中国周边集中部署军事、政治与经济资源的行为,中国要无比睁大眼睛,看个清楚明白。
美国2012年通过的国防预算为6620亿美元,比2011年的7250亿美元少了630亿美元,看起来是美国在进行战略收缩。但是,中国千万不要被这个表象所迷惑,这个收缩之中,也藏着战略转移。在2011年的国防预算中,有1587亿美元是分别支付伊拉克与阿富汗战争的,其中伊拉克大概占1000亿美元,阿富汗占600亿美元。而当前美国已经宣布完成了对伊拉克的撤军,这意味着今后美国在伊拉克的花费,已经不再计算到国防预算里,而是计算到外交费用里,而对阿富汗的撤军也差不多完成了一半。
因此,如果从去年的国防预算里,减去这两项的话,意味着美国2012年在伊拉克与阿富汗之外的其他地区的国防预算,实际上大约增加了570亿美元。评论员认为,这个“其他地区”,必然是中国周边的亚太地区,而不会是非洲或者拉美地区。这也意味着2012年,中国的周边环境将可能遇到更多的问题与风险,中国外交需要更多的智慧,来化解这些风险,而中国的军事准备也需要更加充分,更有针对性,才能压制风险的失控。
美国又挑动贸易战是唱“空城计”,中国别当司马懿
●美国商务部长称已忍到极限
据法新社12月15日报道:美国商务部部长布赖森15日发表上任后首次关键政策演讲,大批中国贸易政策,他称“对中国违反贸易规则的忍耐已经达到临界点。”中国商务部14日宣布对美国大排量汽车征收反倾销税和反补贴税,引起媒体一片哗然。
●美媒抱怨中国工人工资上涨让美国消费者买单
据《华尔街日报》12月17日报道:西方传统节日圣诞节即将来临,美国人发现今年的各种圣诞消费品的价格都在上涨,而这与中国工人的工资上涨有很大关系。专家指出,现在中国劳动力成本不断上涨,让美国消费者来买单。
评:对一个商品进口大国来说,与他国打贸易战,其实是不明智的。理由很简单,中国会让澳大利亚提高铁矿石出口价格吗?显然这是中国所不愿意做的。可就这么一个简单的道理,硬叫美国人把它完全颠倒过来,进口大国偏要威胁出口大国,乃至要打贸易战。
美国人的这曲“空城计”已经唱了好多次了,在上个世纪70年代对西欧唱过,上个世纪80年代对日本唱过,如今,美国人准备要在中国身上大唱特唱一次了。
评论员认为,美国人之所以这么肆无忌惮地连续多少年唱同样一曲“空城计”,除了实力之外,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对对手思路的了解,就如同诸葛亮的“空城计”战胜的并非是司马懿的10万大军,而是司马懿的那种患得患失的思维方式一样。
在对外贸易问题上,美国人已经成功地塑造了他国的思考模式,所谓“外部市场萎缩会导致产能过剩,又导致失业与经济萧条乃至社会不稳定”的理论引导下的思考方式,本质上而言,也是美国人为他国所量身定做的。评论员认为,中国若抱着这个思路与美国打贸易战的话,那么自然是不战而先败。
评论员相信,对美国自己的弱点,美国人应该是非常自知的,美国人对中国工人工资上涨让美国消费者买单的这番抱怨,不就是最好的说明吗?不过,如果中国不深刻认识到美国的这个弱点,不好好利用者一弱点,那么美国这个弱点就等于不存在。
今日之中国,绝非当年的西欧与日本,外部没有可以让美国人随时用来吓唬自己的苏联,也不受美国的军事与政治控制,因此,中国千万不要害怕与美国打贸易战,当然,我们打贸易战的思路一定要有别于美国。我们打贸易战的方式,最根本的思路,是要冲着美元的霸权而去,当然,最重要的是要国内经济政策与货币政策乃至货币思想的配套。
中国反击做空人民币企图,但策略可以更灵活高效
●中国大银行反击做空人民币企图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17日报道: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盘中接连12天触及或接近跌停,再加上连续19个交易日在中间价下方交投,面对来势汹汹的做空人民币大军,央行终于出手反击。12月16日早盘,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和中间价均走升,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一度升值逾400点。分析人士指出,有迹象显示国有大行早盘向市场注入大量美元流动性,显示央行维持人民币稳定,打压近期不断做空人民币的意图。这是近年来央行最大手笔的一次干预汇市,人民币对美元汇率近半个月连续盘中触及跌停的局面或将扭转。
评:在12月4日的《天下纵横谈》中,评论员曾经谈到了这次西方热钱对中国的金融战预演。而媒体报道中国各大银行在市场上的出手,似乎有利于遏止住热钱的攻击。评论员认为,这次热钱对中国进行战略测试的时机选择可谓精巧,一是欧元区核心国家刚刚被美国评级机构警告,引起了欧洲金融机构对美元的追逐,同时,美元指数突破79的压力线,继续往上反弹的趋势似乎确立。
因此,热钱才能在一些战略资本的带动下,对人民币展开长达半个月的攻击。评论员认为,目前来看,这一攻击还有可能持续一些时日,直到美元的反弹趋势扭转。评论员认为,美元当前只是反弹,还不到反转时。
而对于中国有关方面的应对策论,评论员认为,在外汇市场上不降反升与国内资本市场上的大跌联动,是一套组合应对方式。当然,这样的政策组合,对于击退这次热钱的金融战预演是不成问题的。最终也能够达向世界释放这样的信息:即人民币到底是贬值还是升值,最终还得是中国人说了算。
不过,评论员认为,这次击退对方战略测试的思路也有一些负面效果:一是让一些热钱能够在高位兑现得了便宜,二是让国内资本市场很受伤。我们是否有可能换一种思路来应对这次以及未来可能的更多金融攻击:比如,在外汇市场上将计就计,让人民币汇率下跌一定深度,这个深度以不给热钱以来回套利的时间与空间为宜,同时在国内资本市场上维稳。这既是“人民币双向浮动”的一个印证,也符合中国“扩大内需”的政策方向,更是让国内民众适应未来可能的人民币贬值波动的一次体验,并能维持国内投资者的“资产财富”,顺势打击热钱让那些没来得及或者在较高位置进入的热钱,暂时被套。
评论员认为,在未来的金融战中,我们应放弃,一定要与我们的对手反向而动的观点。而是要什么对我有利,我就如何去动,人民币汇率政策,更应如此。
西方舆论渗透中国经济界,值得警惕
●谢国忠称人民币本应贬值更多
据每日经济新闻12月16日报道:人民币兑美元16日早盘报6.3294元,暴涨400余点。对此,玫瑰石顾问公司董事、经济学家谢国忠表示,如果真的是市场的话,中国的汇率会贬很多。
●《华尔街日报》评论中国股市
据美国《华尔街日报》12月12日报道:要救中国股市,不是放松一下货币政策以及中国经济基本面。最重要的是要救中国上亿股民们对政府的信任和对中国社会未来的信心。
评:在今天《天下纵横谈》的最后,评论员之所以引用这两条消息,并非是因为他们的观点正确,而是这两条消息在中国媒体上的广为传播,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那就是今天西方舆论对中国舆论的操控与引导,其深远与广泛程度,远比我们认识到的要更深远得多。在这次西方热钱对人民币汇率的攻击中,不少媒体都热衷采访西方背景的学者或者专家,引用西方媒体的报道,似乎西方经济学者说的就更为权威,更为正确。评论员认为,这是在未来的金融战当中,中国切需注意的一个问题。
不错,西方学者观点中的某一部分可能是正确的,但是,我们要认识清楚,西方学者或者有西方背景的某些学者,他们的一些看起来正确的逻辑背后,难免会夹带 “私货”。比如这篇《华尔街日报》的评论,就充满着让人警惕的用心。它有关中国股票市场存在的一些问题,有些是客观事实,中国股票市场确实需要有更多的制度与法律完善的地方。
但是,这篇评论最后将之上升为对中国前途与未来的信心问题上,这就是一种隐藏巧妙的舆论引导了。殊不知,一旦国人真的被这样的舆论所引导,就必然会上了西方舆论的当,而这些西方舆论背后的资本,正张着血盆大口,等着中国人真的对中国的前途与未来失去信心的时候,来大肆收购中国的便宜资产,掠夺中国人的血汗。而一旦它们掠夺完毕,他们的舆论就会摇身一变,甚至比绝大部分中国人对中国的前途都更看好,以达到它们“重新发现”中国资产价值的目标。
这一点,中国过去吃的亏还少吗?仅在数年之前,美国几大投行在中国国有银行上市之前,渲染中国银行业没前途,问题严重等等,而等他们低价获得战略股份之后,立即就来了个大转向,甚至连续几年调升中国某些金融机构的信用等级,它们从这些中国资产上获得的利润,也数倍地翻升。
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许多方面都有极大的提升与改善空间,我们需要他人中肯的意见与建议,但是,更要警惕别有用心的舆论陷阱。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