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实:10个错误的“经济学真理”
如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能够证明是正确的,我们最基本的信念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果爱因斯坦也无法证明是正确的,这只能表明即使最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这也就难怪我们用对未来的信念构建的经济体制也是不稳定的了。我们也许能够处理各种风险,但是我们的生活最终是不确定的。
回顾反思的时候也许到了。我们是否真的理解世界经济?在我所写到的“2007年十大经济理念如今即被证明错误”一文中,有些观点在短短几年中被视作经济学的智慧论断,但如今再看,其中的很多是滑稽可笑的。
理念1:通货膨胀目标将会带来经济的繁荣和稳定
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效法新西兰的改革措施,世界各地的央行行长开始迷恋通胀目标制。对上世纪70年代大通胀的经历耿耿于怀,追求价格稳定成为各国的共识。然而,在早期经济发展并不稳定时,通胀问题并不严重,至 少不具备明显的通胀特征,这样的情况下,一味过度地追求低通胀是不合理的。尽管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日本的通货膨胀率很低,但是它相对于其他国家还是出现了金融泡沫。同时,更为有趣的是,上世纪20年代美国的通胀 极低,然而那十年的最后,华尔街却以崩溃告终。
理念2:日本做得很糟糕,西方国家对此深谙不已
从文化和民族差异来看,以上说法具有一定的争议性。日本做过的决定不太正确,尤其表现在,当他们开始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或财政政策的时候,已为时过晚。美国并不会犯同样的错误。2000年股票价格的崩溃导致货币大 幅蒸发。美联储为了防止美国成为“下一个日本”而采取相应措施,从而使美国利率大幅下降。但这些措施只在推高房价、家庭债务和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市场上发挥了作用。
美国如今所面临的情况甚至比日本还差,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经济处于停滞局面、风险厌恶情绪增加、政府债券收益率大幅下跌、财政赤字预算失去控制、政府债务评级已被下调、去杠杆化盛行以及长期失业率激增。 “美国梦”已经变成了美国的“噩梦”。
理念3:政府不会违约
众所周知,新兴市场国家的债务违约问题像钟表上的发条,而发达国家的债务违约问题却完全不同。当然,他们永远不会向他们的债权人表现出任何一丝的不屑。世界的格局已经改变。跨境持有资本的规模已经达到前所未有 的水平。
此外,欧元区的国家已经丧失了印刷钞票的权利。毕竟印刷机可以发挥两大功能:一方面可以通过通货膨胀打击国内债权人;另一方面可以通过本币贬值打击外国债权人。
所以在欧元区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南部债务人对北部债权人的债务拖欠,由于深受金融危机的影响,南方没有多余的资金偿还债务,所以主权债务违约瞬间从不可能成为了可能,对此不必大惊小怪。
理念4:人人都从全球化中受益
这是一个很简单的道理:伴随着贸易的开放和资本的流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加强,这会使资源得以高效地配置,进而促进全球经济的“大蛋糕”做强做大,所以每个人都会因此变得更加富裕。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西方国家的经济一直停滞不前,家庭收入的逐步下降,退休养老基金大幅萎缩,所有这些经济数据并不乐观。基于新兴市场国家经济的持续增长,全球经济的“大蛋糕”确实做大了、做强了,但“蛋 糕”怎么分的确大大出乎了人们的意料。毕竟不能人人都是冠军。
理念5:股票是一项很好的长期投资
从2000年前后开始,股票市场就出现了一系列的错误。1999年末,伦敦富时100指数达到了最高峰,但仍低于7000点。现在看来,7000点仿佛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从那时开始股市虽然有偶尔的上扬,但是下跌的幅度更大。世 界各国政府的财政状况持续恶化,规避风险的投资者更倾向于购买国债等债券。
理念6:新兴市场不能脱钩
其实,我们可以忽略新兴市场。虽然在2007年年底西方世界的经济活动并没有蓬勃发展,但在全球遭遇金融危机之前,新兴市场的经济以惊人之速发展。不可否认,当谈到金融资产,脱节的地方并没有那么多。但像中国和印 度这样不断发展壮大的国家,经济力量的平衡正在出现根本性的转移。
理念7:市场能够自行运作
有些市场运作良好,而有些却运作得并不好。垄断和寡头垄断并不总能消除,但是翻开任何一本经济学教科书,我们都知道垄断和寡头并不总是为整个社会提供最好的产出。经济学中有大量的文献来说明信息不对称以及各种 其他的因素导致产出效率低下。就像大卫·李嘉图200年前争辩的,存在大量“寻租行为”的市场参与者积极操纵市场来使自己获益。市场化的结果可能会优于由国家控制的结果,但是“优越性”并不意味着没有错误。
理念8:全球市场比国内市场更胜一筹
这是对弗朗西斯·福山《历史的终结》这本书的一个延伸,认为西方的自由民主以及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已经取得胜利,为开创一个彼此认同的价值观和信仰的新时代到来铺平了道路。然而,正如我们经历一个又一个危机之 后,各国重新追求本国自身利益的趋势已非常明显,而不仅仅是欧元区独有的现象。竞争已经变为全球市场与各国国内市场的竞争。几十年来全球市场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我们可能会面临一个重大的改变。
理念9:房价持续上涨
在美国,这个理念比其他任何地区都要盛行。但是,情况却并非如此。持续的“去杠杆化”过程抑制了西方的经济活动。社会不能够通过房价的上涨来使自己变得更加富有,他们只能从未来借钱用。
理念10:没有什么比光速还快
我想为经济学家进行辩护——我们会得到很多错误的信息。但是,如果欧洲核子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们能够证明是正确的,我们最基本的信念也可能是错误的。如果爱因斯坦也无法证明是正确的,这只能表明即使最聪明的人也会犯错误。这也就难怪我们用对未来的信念构建的经济体制也是不稳定的了。我们也许能够处理各种风险,但是我们的生活最终是不确定的。
曲子:全球资本流向美元是阳谋与合谋
全球市场对世界经济减速预期增大演变成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这不是因为美国的经济越来越好,而是有些国家(不仅仅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糟糕了。换句话来说,是投资者对未来越来越不确定了。而此时,全 球投资资金最好的决策就是寻找避风港美元,但并非是美国。
12月14日全球资本市场发生了重要变化:人民币连续11天触及跌停,欧元兑美元自一月份以来首度跌破1.300,黄金跌破1600美元大关,美元指数突破80点重要位置。技术上看,美元指数上升趋势形成,尽管还会有波动。
现在,我们不应再对人民币连续下跌感到困惑了,真正的原因是,人民币正面临贬值。实际上,也不仅仅是中国,其它新兴市场国家货币早已开始贬值,而且贬值的幅度更大。变化早已发生,现在不过是确定趋势而已。
全球市场对世界经济减速预期增大演变成对全球经济二次探底的担忧。这不是因为美国的经济越来越好,而是有些国家(不仅仅是欧元区国家)的经济越来越糟糕了。换句话来说,是投资者对未来越来越不确定了。而此时,全 球投资资金最好的决策就是寻找避风港美元,但并非是美国。
对经济的担忧使得全球市场投资者风险偏好大大增强了,造成全球资本选择美元避险。过去,美元是避险货币,现在变得更加唯一了,而这种变化其实早已开始。
先看看美国的金融市场近期发生了什么。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早已将利率降至接近零利率,连续QE政策使得美联储资产负债表规模增长了270%,基础货币供应量从8000亿疯狂上涨到2万亿美元。这是否说明美国经济仍处于泥 淖之中?
事情可能并非人们想象的那么简单。事实上,数据显示美国银行业存放与美联储的超额准备金,从危机前的30亿暴增至目前的8000亿美元。再继续深入探寻一下,目前美国的大银行已持有巨量现金:花旗银行1840亿,美国银 行1750亿,摩根大通750亿。美国目前利差已超过3%。
为什么美国的银行有钱却不放贷?道理很简单,是风险因素造成的。而接下来的问题是,当全球其它国家资产价格哀声一片时,他们会干什么?
在回答这一切问题前,要搞清楚美国经济目前到底怎么样。从2008年美国发生金融危机以来,经过三年多的市场“洗盘”,越来越多的经济数据显示美国经济正在复苏。这种复苏虽然缓慢,但确实在复苏。不过,这种复苏被 两大关键性因素失业率和美国房价所左右,具有不确定性。
上个月,美国失业率意外地从9%以上降低到8.6%,这完全超出市场预期的8.8%。而美国房价呢?据《经济学人》杂志的报道,美国房价自2006年至今已暴跌34%。与平均值统计数据相比,美国的房价目前被严重低估。也就是说 ,美国房价处于历史底部,这不代表会立刻上升,但上升随时都会发生。
评估美国经济未来趋势,可简单地用一句话来描述:“复苏确定,等待加速。”我更倾向于美国经济会先于其它国家确认复苏。(理由和依据已在上篇“人民币为何连续跌停?”中进行过阐述)
因而,在此轮全球资本追逐美元的过程中,美联储是被动的,而非美元货币国却是“主动”配合的。美联储为何是被动的?因为“强美元”会影响美国经济复苏。11月30日美联储与另五家央行联手行动,已表明美联储并不完 全主张美元走强,至少不是现在。
而非美元货币国的“主动”配合,表现为各国市场主体(包括公司和个人)投资者“集体”选择美元先避险后投资,甚至投机。这无可争议,因为人的本能就是趋利避害。
不过,这形成了一个经济学的“合成谬误”问题,也就是个体正确而集体的结果却是错误的。因而,我们可以说此轮全球资本流向美元是阳谋与“合谋”,但不是阴谋,至少不是美国单方面的阴谋。
美元地位未来变化如何将由来自两方面的因素决定:从市场因素方面看,主要取决于欧债危机的变化,也就是欧元与欧元区问题的演变。而从非市场因素方面讲,将主要受美联储态度决定,还有美联储与另五家全球央行观点 能否一致。如果事态严重,美联储与各国央行肯定会统一行动,而具体内容主要还是扩大货币互换。
这其中还有一个不确定因素来自中国,这个不确定因素同样归属非市场因素,即中国的政策变化。中国政策的不确定因素,完全取决于中国内部经济问题的演变。虽然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但重点目标基本可以明确,那就是 房价和通胀问题。
马丁?费尔德斯坦:欧元贬值对欧洲有利
要减少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既无需压低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也无需要求德国采取具有通胀效应的扩大内需措施。关键在于扩大这些贸易逆差国对欧元区以外地区的净出口。
要减少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巨额经常账户赤字,既无需压低这些国家的收入水平,也无需要求德国采取具有通胀效应的扩大内需措施。关键在于扩大这些贸易逆差国对欧元区以外地区的净出口。
这种经常账户失衡是欧元区17国采用单一货币的后果。假如这些国家拥有汇率可自由变动的本币,那么正常的市场压力将推动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货币相对德国货币贬值,从而刺激前三个国家的出口并减少它们的进口, 德国的贸易顺差也会收窄。
大体上来说,设计欧元的政治家们并没有考虑过未来的经常账户失衡问题或其他经济问题。他们希望把欧元作为加快政治一体化的工具。
虽然各国加入欧元区时它们本币相对欧元的转换汇率是经过协商的(目的是避免在一开始造成贸易失衡),但是后来各国的工资增长率各不相同,这势必导致贸易失衡。那些认识到这个问题的政治家和官员相信,单一货币将 导致各国生产率增长速度趋同,从而化解这个问题。
然而,趋同情况显然并未出现。德国的生产率增长远快于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德国还对工资增长设置了限制。在这两个因素作用下,自欧元启动以来,德国贸易部门劳动力成本的增长,比生产率增长较慢的国家低了30%左 右。结果,德国的经常账户盈余占到了国内生产总值(GDP)的5%,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则背负着占GDP约3.5%的经常账户赤字。
贸易逆差国的一些经济学家和官员认为,德国应当采取扩张政策、扩大对他们的产品的需求,同时允许工资加快增长、以削弱其贸易优势。对于这种建议,德国自然不予采纳。
德国官员和欧洲央行(ECB)认为,贸易逆差国需要实行“内部贬值”,即削减工资、降低物价,以提高本国产品的竞争力。虽然相关估计数字存在差异,但许多人认为,做到这一点需要将工资削减30%,之后的工资增长也要永 远慢于德国。这意味着,在未来10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贸易逆差国的失业率将居高不下,GDP将持续下滑。这种策略从经济上来说是浪费,从政治上来说则是危险的。
还有一种建议是,贸易逆差国应当减少消费支出,因为一个国家的经常账户余额等于国民储蓄与投资之差。然而,减少消费支出只会导致GDP下滑,除非与此同时本币汇率也在下降、令出口得到提振——而这在欧元区内部是办 不到的。
因此,我想到了这个办法,它可以缩减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的经常账户赤字,而无需它们实行紧缩措施或者内部贬值,也不必要求德国采取扩张性政策。解决之道就在于压低欧元的币值,使这些国家对欧元区以外国家的贸 易收支情况得到改善。
按贸易加权汇率计算,欧元自2010年初以来已贬值了12%。从基本面因素来说,欧元相对美元最终应该升值。然而,人们对欧元及更广泛意义上的欧洲经济的担忧,已导致欧元相对美元在最近半年里贬值了10%。
假如欧元的贸易加权汇率进一步下滑,就会推升所有欧元区国家的出口,来自区外的进口也会出现下降。具体来说,欧元贬值对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有利,因为这些国家大约一半的进出口发生在与欧元区以外的国家之间。 德国贸易顺差将会扩大,从而让该国有机会扩大金融或实体经济领域的对外投资,或者增加国内消费。
至于欧元要再下跌多少才能消除当前的经常账户赤字,这一点目前仍不得而知,但按贸易加权汇率来计算,欧元很可能需要再贬值20%以上。这样的话,欧元兑美元汇率应该降到欧元问世时的1欧元兑1.18美元以下。
有什么因素可导致欧元出现如此大幅的下跌?单凭近期的走势就有可能达成这种效果。欧洲央行增加欧元供应量、以解决信贷及银行业问题的做法,也可能有此作用。就连欧洲央行行长马里奥?德拉吉(Mario Draghi)表示不担 心欧元贬值的声明也可能促使金融市场推动欧元走低。
要想永久性地消除欧元区内部生产率趋势的差异,不能靠欧元贬值。但在欧元基本面恢复健康之前,这种办法会让相关国家有时间提高生产率的增长。如果这些国家的生产率增长没有出现相对提速,那么(就像我们今天所知 的那样)除了终结欧元区之外大概别无选择。
本文是哈佛大学(Harvard University)经济学教授,曾任经济顾问委员会(Council of Economic Advisers)主席和罗纳德?里根(Ronald Reagan)总统的首席经济顾问
费尔德斯坦:法国在欧洲创造了更多冲突
停止危机取决于欧元区个体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在国内支出和税收方面的改变;法国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国内财政问题和其商业银行的不妙境况。
法国政府似乎还没有明白欧元——法国与其他16个欧盟国家共同使用的单一货币——的真正意义。
现在,对于自己遭到信用降级的前景,法国官员的反应是猛烈抨击英国。法国央行行长努瓦耶(Christian Noyer)指出,评级机构要降级应该从英国开始降。财政部长巴鲁音(Francois Baroin)最近宣称,“就经济而言,宁可当法国人,不愿当英国人。”甚至法国总理菲永也指出,英国的债务和赤字都高于法国。
法国官员显然没有认识到英国处于欧元区之外这一事实的重要性。英国处于欧元区之外,所以有其自身的货币,这意味着英国没有债务违约风险。当英国政府债务本息到期时,英
国政府总是可以通过创造更多的英镑来履行自己的义务。相反,法国政府和法国央行就不能创造欧元了。
如果投资者不愿为法国预算赤字融资——也就是说,如果法国无法通过借贷来为赤字融资——那么法国就将被迫违约。这就是为何市场认定法国债券风险较高、因此要求更高利率
的原因,尽管法国预算赤字占GDP的比重为5.8%,低于英国的8.8%。
英国的状况没有法国危险还有第二大理由。英国可以通过让英镑相对美元和欧元贬值来减少经常项目出资,而法国不能这么做,因为它没有自己的货币。事实上,这正是英国货币
政策所一直在做的:压低英镑-欧元和英镑-美元汇率以获得更高的竞争力水平。
欧元区财政赤字和经常项目赤字是欧元失灵的最显著症状。但欧洲的信贷危机和欧元区银行的疲软可能才是更重要的问题。欧元区内部失业率的持久差异是对情况各异的一组国家
实施单一货币和单一货币政策所带来的副作用的又一反映。
法国总统萨科齐和其他法国政客毫无疑问对最近的欧洲峰会没能就欧洲政治整合的进一步进展取得一致感到十分恼火。二战一结束,法国官员莫内(Jean Monnet)和舒曼(Robert
Shuman)就提出了建立欧洲政治联盟、成立欧罗巴合众国(United States of Europe)的动议。法国人将欧元的创造视为朝这一方向的一次重大进展。20世纪60年代,法国财政部
长德劳(Jacques Delors)就在一份报告中提出了单一货币的构想:“一个市场,一种货币”,暗示欧洲自由贸易协定只有在其成员国使用单一货币的情况下才能见效。
对法国人来说,成立欧洲政治联盟是一条增强法国在世界以及欧洲内部作用的好办法。但欧洲危机爆发后,这一目标实现起来更加困难了。法国攻击英国、试图增加英国借贷成本
的行为只能增加其自身和英国之间的冲突,同时也在欧洲整体之内创造了更多的冲突。
展望未来,停止欧元区金融危机并不要求政治联盟或德国的财政支持承诺。停止危机取决于欧元区个体国家——特别是意大利、西班牙和法国——在国内支出和税收方面的改变,
让全球金融投资者相信它们在朝扭转预算赤字、降低债务-GDP比率的方向上努力。
法国应该把注意力转向国内财政问题和其商业银行的不妙境况,而不是抨击英国或呼吁不可能发生的政治变革。
马丁·费尔德斯坦是哈佛大学经济学教授,罗纳德·里根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主席,前国民经济研究局主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