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蒙牛产品被检出黄曲霉毒素M1超标140%。蒙牛随后在其官网对此事进行了情况说明,并表示“我们向全国消费者郑重致歉”。牛奶行业的问题老百姓一直关心,国家又很重视,但为什么问题牛奶天天有呢?
主力资金流入个股(01/17) 某些股割肉出逃肯定后悔 突发暴涨很可能不期而至 股民福音:套牢股票有救了! 蒙牛不是卖产品而是做营销
我国乳品行业有两大阵营,一个是代表南方奶企的奶业协会,倡导鲜奶,即“巴氏杀菌奶”(全世界95%的奶都是这种方法),通过低温消毒后,营养流失少,原汁原味,在国际上通行。另一个是代表部分北方奶企的中国乳制品工业协会,倡导“超高温灭菌奶”(常温奶),可长期保存,易于长途运输。在两派斗争中,代表北方的乳协取得了胜利,并左右了新国标。
蒙牛是北方的乳业巨头,做的是常温奶。而且创始人牛根生在1999年创业的时候就没想着要自己养奶牛,而是直接建加工厂,从奶农手里收购,然后生产“超高温灭菌奶”(常温奶),美其名曰“轻资产运作”。正是通过这种方式,蒙牛8年时间就在全国各地建立了几十个分厂。三聚氰胺事件后,蒙牛为了挽回形象,2008年底宣布开始建牧场保障奶源。虽然蒙牛现在声称已经参股了14个万头以上牧场,占所需奶源的78%。但是从提出到现在不过3年,在这么短时间内解决78%的奶源,效率实在是不可想象!在“蒙牛模式”下,蒙牛的主要精力已经不是做产品,而是玩概念、做广告。蒙牛的产品线有冠益乳、优益C、内蒙古老酸奶、珍果汇、特仑苏、早餐奶、酸酸乳、真果粒等等,比美国、英国、新西兰等这样的产奶大国的奶品品种多得多。有了这么多的概念,蒙牛就把主要精力放在各个主流媒体做广告:赞助神舟飞船、赞助超级女声。2004年3.1亿元拿下央视广告投放状元;2005年广告费花了14.95亿元;2010年又一举拿下央视招标最贵的广告,也就是2.039亿元买电视剧特约剧场半年的广告。
用农业合作社打破“蒙牛怪物”
要想打破“蒙牛模式”,给老百姓健康的食品,必须学习欧美,建立农业合作社制度。全世界最早的合作社就是牛奶业,丹麦、日本、新西兰、美国等乳业大国都是这么做的。丹麦100%的牛奶产品都属于合作社,爱尔兰99%,日本99%,新西兰95%,美国80%(剩下20%是超大农场型,自成体系不需要合作社)。就连印度都建立了7万个牛奶生产合作社。
美国农民成立合作社的条件非常简单,只要符合四个条件就能享受税收优惠:第一,合作社由它的全体社员所拥有,实行一人一票制,不论股份多寡;第二,合作社是一种非盈利性组织,年终的盈余在扣除必要的公共提留后,按社员同合作社的业务交往量的比例返还给社员;第三,社员要缴纳或认购一定金额的合作社股金,但合作社对股金分红的比例进行限制,红利的年率不得超过8%;第四,合作社主要为社员服务,对非社员的服务不得超过服务总量的50%。欧洲的农业合作社只需要付资本税,相当于我们的房产税,其他的都不用缴而且还能获得巨额补贴。美国的农业补贴更甚,合作社不但不缴税,而且不受《反垄断法》的约束。
虽然有这么多欧美的经验可以借鉴,但按我们目前的情况,不可能像欧美一样对合作社进行补贴。我们能做的就是给他们免税、给合作社优势竞争地位,因为只有他们才能把牛奶做安全、做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