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与谢国忠先生商榷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际技术经济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 2月2日,德国总理默克尔访华;2月13日,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开始其美、欧、亚三国之旅;2月14日,第十四次中欧领导人会晤在北京举行。这三次重要的国际政治活动都有一条主线贯穿其中,即欧债危机。在这三次活动中,中国领导人则频频表达中国对欧债危机的态度。胡锦涛主席表示:中方将参与国际社会对欧洲和欧元区支持行动;温家宝总理表示:中方已经做好了加大参与解决欧债问题力度的准备,愿与欧方密切沟通与协作;习近平副主席表示:中国不赞成唱空或者做空欧洲,中国是包括爱尔兰在内的欧洲各国应对危机、实现复苏可以借重的力量,是在国际多边事务中可以信赖的合作伙伴;周小川行长表示,中国央行始终保持对欧元的投资,并且随着外汇储备的不断增加,还在调增对欧元投资的比重。
救不救欧洲?国内专家学者对此争论纷纷。近日,经济学家谢国忠先生在媒体撰文反对中国出手救助欧洲,称中国“参加任何欧洲的救市计划,皆不符合中国的利益”。笔者对此不敢苟同,特撰文与谢国忠先生商榷。
首先,文化上的优越感与意识形态上的差异的确使得欧洲政治家与普通民众一直对中国持有负面印象,数次民调结果也证实了这个判断,但这并不能成为阻碍中国走出去的有力理由。事实上,任何一个国家在崛起的过程中恐怕都不会是一个令世界其他国家感到十分愉悦的事情。以美国为例,1926年法国媒体已经将美国人比作“有害的蝗虫”,因为“法郎的剧烈贬值使得美国人蜂拥而至,廉价抢购法国城堡、油画、贵重首饰等传承百年的珍贵财富。当时的巴黎,居然有高达4.5万美国人生活在那里,100美元就可以在法国享尽奢华。他们旁若无人,高谈阔论,挥金如土,尽显暴发户的丑态。7月,一辆满载美国游客的公共汽车在巴黎遭到暴徒袭击,美国游客常常在闹市区被数百人嘲笑和挑衅”(摘自《货币战争4》,宋鸿兵著)。虽然86年前的美国人让我们似乎看到了今天的自己,但这正说明我们不必过分纠结于外国人如何看待我们,因为即使他们普遍对中国抱有好感又能如何?国际政治关系最终是建立在利益的基础上,而不是“好感”。
其次,“中国援助欧洲会将自己拖入欧洲政治泥淖”,这个观点似乎未能厘清一个概念:“救助”并不等于“拯救”。许多人一听到中国要出手相助,在脑海中首先浮现的就是中国要将“欧洲复兴”的使命一肩挑地扛在身上,最终将成为欧洲的“救世主”。事实上,“欧元区及其成员才是不断恶化的欧债危机的最终解决者,而不是把中国和新兴市场国家视为解决危机的主要力量”已经是一个共识,中国自己很清楚,欧洲人更清楚,只有某些人在装不清楚以混淆视听。所谓的“救助”也只是中国在量力而行的情况下参与国际社会的集体行动,作为“救助团”中的一份子,中国没有必要也不会打肿脸充胖子地企图成为所谓的“救世主”。正如温家宝总理近日会见默克尔所说:“欧洲有人认为,中国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加强与欧洲的合作是想买断欧洲。我可以明确告诉大家,中国没有这样的想法,没有这样的胃口,也没有这样的能力。”
笔者认为,中国有限度地参与对欧洲的救助不仅不足以将中国拖入欧洲政治泥淖,相反会对中国有好处。
第一,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上树立一个负责任大国的形象。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国为全球金融稳定与经济复苏所作出的努力众人皆知,已经为树立一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正如范龙佩与巴罗佐最近撰文所说:“举世瞩目的中国发展规划与速度对欧洲及整个世界产生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公众形象已经超越了其经济上的成就。”此时,中国在欧债危机问题上再次表明自己的立场,将使此种形象更加深入人心,为中国今后在国际舞台上进一步辗转腾挪铺平道路。
第二,当今国际舞台上美、中、欧三足鼎立,正如三国时代之魏、蜀、吴。虽然从文化与政治制度上来说美国与欧洲同文同种,但是半死不活的欧元却最为符合美国利益,因为在欧元解体的巨大冲击波下无人可以幸免,而一个健康强大的欧元又将严重威胁美元的霸权地位。此时作为同样位于美国阴影下的中国如不拉欧洲一把,将使三足鼎立之均势变为失衡,等待中国的也将是一场败局。范龙佩访华时也曾提到:“中欧双方都不希望单一货币(美元)在全球占支配地位,中欧之间合作大于竞争。”
第三,长久以来,“中国援助欧洲就是穷人援助富人”的论调一直是反对援欧者的主要论据。“援助欧洲对中国人民不公平。中国人比欧洲人工作辛苦得多,收入只有人家的1/10。让中国人去援助这样的人,在道义上就是错误的”就是这种论调的代表。笔者以为,穷人是否该援助富人应该视两者的关系而定。打个通俗的比喻,如果穷人开了一家小店,而富人是这个小店的主要顾客,如果有一天富人“点背”亏了钱(也意味着他也不能来小店消费了),恐怕此时穷人除了心理上幸灾乐祸的愉悦感之外别无它获。这时需不需要拉富人一把就是穷人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来考虑问题了。而且,即使我国的外汇储备不用于援助欧洲,也不可能用于解决国内的问题,那种认为应将外汇储备分给全国人民的想法更是愚昧。事实上,在当今这个经济全球化的时代,各国经济深度融合,妄图做世界政治的“孤鸟”不仅是愚蠢的,而且是不可能的。
正如默克尔访华期间温家宝总理所说:“帮助欧洲就是帮助我们自己”。首先,欧洲是一个拥有5亿消费者的市场。去年7月,中国超过美国成为欧盟第一大贸易伙伴,而欧盟已经连续7年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了。“欧洲是中国第一大出口目的地,中国是欧盟增长最快的出口市场。” 2010年中欧贸易额达4797亿美元,2011年有望突破5000亿美元。但是,欧债危机的不断恶化、欧洲经济的持续疲软已经严重影响了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从去年5月开始,欧盟对华投资从之前同比增长20%以上迅速放缓至个位数,直至大幅负增长。今年1月份,欧盟实际对华投资4.52亿美元,同比下降42.49%,并有进一步下降的趋势。欧盟占我国出口市场近1/6,但去年中国对欧出口增幅低于平均增幅近6个百分点。今年1月份,中国对欧出口继续下降,降幅为3.2%,明显拖了整个出口的后腿。出口贸易信息服务商环球资源最新调查显示,几乎全部受访公司都感受到欧洲债务危机的影响,66%的受访供应商表示过去数月对欧洲市场的出口有所下跌,接近40%的受访供应商预期对欧洲地区的出口量将进一步下跌,跌幅在10%至20%之间;其次,欧元的坚挺符合全球的利益,同样符合中国的利益。欧元崩盘,覆巢之下安有完卵?因此,欧债危机是目前威胁中国经济安全的最重要外部风险因素之一,中国适时伸出援手将可大幅提振市场信心,缓解欧债危机进一步恶化。
第四,欧元区债务状况并没有想象中的严重。正如范龙佩所说:“欧洲通胀率很低,公共债务和赤字水平低于美国和日本,欧元区整体国际收支平衡。”如果欧元区或者说欧盟能够团结一心,确实有能力独自将债务危机解决。但是,难就难在这“团结一心”。虽然欧元区成立的终极目的是欧洲的统一,但是目前的情况是各国各有诉求,虽然自债务危机爆发后欧元区一直在财政统一甚至政治统一的道路上艰难跋涉,但这注定将是一个漫长而艰苦的过程。如英国甚至不惜将自己孤立于欧陆各国而坚决抵制财政统一计划与金融交易税计划等,这充分说明欧元区的整合将耗时无数。在这艰难的整合过程中,如果任由欧债危机一步步恶化,最终恐怕未等整合成功,欧元区已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中国即使想要伸出援手已不知该伸向谁了。
综上,笔者认为谢国忠先生反对援欧的理由并不充分。不过,经济学家不是政治学家,局限在数学模型中算小账,在所难免。这个世界是复杂的,政治更是复杂的。中国是否参与对欧洲的援助根本不是应该讨论的话题,而是何时以何种方式参与其中的问题。
但是,中国的援助不应是无私的。对欧洲来说,“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而对中国来说,当“国际雷锋”也并不是走向国际舞台的明智选择。中国应将成本与收益同时考虑。首先,中国外汇储备规模庞大,却一直饱受投资渠道单一的困扰,如何使外汇储备投资渠道多元化、进行更科学的资产组合配置一直是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此时中国出手欧债危机或许能在此问题上走出一条新路。其次,可将对欧援助作为与欧洲人打交道的筹码之一获取政治收益,如提前获得欧洲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缓解近些年中欧之间频频爆发的贸易摩擦,取消对华武器禁运等。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