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参与跨境网络交易,也是因为人民币需要适时合理地构筑清算体制,这是一个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 “以前,浙江一带的外贸公司在结算上通常使用银行汇款、托收或者信用证等工具。近几年随着贸易额的壮大和外贸B2C的发展,国际小额贸易迅速发展起来,出口贸易结算方式也逐渐多元化。国外的客户在定样品或者下定单时,常常使用在线支付工具,也有少量客户使用较电汇更为快捷的西联汇款和速汇金等线下支付工具。”在欧洲从事小商品贸易的温州商人柴先生对记者说。
“近年来,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陆续推出了线上支付服务。我也建立了自己的电子账户,付款收款很方便。”柴先生说。
第三方支付跨境支付服务出现
正如柴先生所言,国际贸易中支付工具众多,如何选择成为商家的关注点。记者通过比较目前常用的几种支付工具发现,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线上支付服务最为安全、便捷。
首先,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可以缩短交易时间,快捷、方便。
在成都从事外贸生意的李先生每年都有几个亿的营业额,他获得了几个国外著名品牌的代理权,资金流量相对较大,他对第三方支付跨境外汇交易非常关注。李先生说:“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即时向境外在线支付外汇,一方面可以节约企业到银行兑换外币的时间成本和跑业务的手续费等资金成本,另一方面,还可以规避汇率波动的风险。之前使用的银行汇款、托收或者信用证等工具,由于清算时间错位,如果外汇汇率发生比较大的波动,企业将会承担很大的汇兑风险,可能产生很大的汇兑损失。”
第二,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支付工具支付成功率比较高。依照可以查阅的公开数据,有90%以上的成功率(PayPal),所以受到中国外贸商的青睐。
而信用卡支付的成功率与信用卡支付通道有关。非3D支付通道大约有90%左右的成功率,信用卡3D支付通道大约有70%左右。这是因为在一些地区使用信用卡需要进行3D验证,但有些3D的验证要求却是隐性的,不给予客户任何提示,很容易导致支付失败。
第三,使用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支付工具可以降低买卖双方的风险。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交易,买方可以在付款后的若干天内提出意见,如果不妥善解决,买方可以要求撤款,即拒付。所以,对于买方来说,在国际贸易中使用第三方支付工具,是几乎没有风险成本的。对于卖方,国内的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提供了保护服务,就算有国际买家恶意撤款,也会提供相应的保护。
而使用信用卡支付通道,当买家觉得卖方有产品质量、货不对板、送货延迟等情况时,虽然也可以向银行申请拒付账单上的某笔交易。但如果卖方不服,就需要申请第三方仲裁,假如仲裁结果是持卡人败诉,那么这个过程中产生的所有费用就需要由持卡人承担,持卡人的信用记录也会留下污点。
使用西联汇款和速汇金等提供的线下支付业务,虽然汇款在短短几分钟内就会达到卖方的账户,对于卖方非常有利,但买方却存在收不到或收到质量不合格的物品的可能,风险较大。
第四,本着逐利原则,国际贸易中的卖卖双方都会注意控制收付款的成本,线上第三方支付工具在价格方面具有相当的优势。不但注册账户完全免费,买方付款也不收取费用。
使用信用卡承担的费用则比较高一些,虽然信用卡对于买方不收费。对于商家来讲,信用卡支付通道收费不一,一般收取开户费、年费和手续费。信用卡支付通道有Gspay、环迅支付的ICPay、95ebay等。GsPay的手续费为8%~10%,环迅支付为3.5%,95epay信用卡支付通道的手续费是6%。除手续费外,还有开户费从2000~14000元人民币不等,年服务费用在5000元人民币左右。
而使用西联汇款,只需买方承担手续费,卖方无需另行支付费用。但买方风险较大。所以线下支付方式对于买方来说不是很好的选择。
目前,跨境网络交易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资金划转。第三方支付工具受到青睐并不是偶然,其便捷、安全、手续费较低等特征是其成功的必然因素。
一家已经进入该领域的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从事该项业务的初衷是为了更好地服务买卖双方,节省交易的时间和资金成本。在这项交易中,是第三方支付企业向银行购汇来满足各方的需求。对于之前有人质疑此项数据并未接入个人结售汇系统,网上即时个人结售汇数据仍处于外汇监管及国际收支数据统计的真空,其实是不准确的。我们已经向上海外汇局报备,并且按照《非金融机构支付服务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接受中国人民银行和国家外汇管理局的监管。”
央行的支持不仅来自市场的需要,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参与跨境网络交易,也是因为“人民币需要适时合理地构筑清算体制,这是一个伴随人民币国际化的长期复杂的过程。”
比如不久前,中国人民银行就与香港金管局签订《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两地银行在人民币、港元、美元和欧元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清算。这一安排无论从实效上还是费用上都将比以前的状况大为有利。也可以说借助该平台,跨境外币支付除了更便捷外,客户也可从银行获得更为优惠的手续费。
人民币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
来自环球同业银行金融电讯协会(SWIFT)的数据显示,2012年1月,人民币在世界支付货币的排位由第17位下滑至第20位。中国的春节可能对此造成了一定的影响,相比2011年12月,人民币结算率下降了14.7%,而在此期间所有其他货币结算比例也有所下降,为1.9%。
上述数据的背景是,现在仅有21%的中国大陆和香港银行使用人民币结算。反观一海之隔的日本,截至2011年12月,日元在日本银行业务的结算比率则已达到96%。
在中国大陆和香港,人民币客户使用人民币付款以及收款(如进口和出口代理)的比率分别为1.7%和2.5%;而在日本,这组数据分别为40%和59%。总体而言,中国和香港的结算业务65%是以美元进行的。
不仅如此,日元在国际及日本本地交易时的使用比率远比人民币在中国用于跨境支付的使用率要高。2011年12月,仅有21%的银行以及51%的国家使用人民币与中国和香港(包括作为主要的人民币离岸中心)进行跨境支付。日元的这两项数据则分别为96%和99%,即几乎所有的银行和国家均使用日元与日本进行跨境支付。
而第三方跨境支付服务不仅仅是一种支付手段,对我国构建人民币国际清算系统、进而完善人民币国际化战略也具有重要意义。众所周知,长期依赖美元等区外货币进行贸易结算的不利影响,已经伴随金融危机恶化和经济危机深化越来越严峻,而从多边合作化解危机的出路看,也确实需要人民币适时合理构筑清算体制,建立清算体系。
首先,中国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的跨境支付服务,可以看成是国内人民币清算业务与国际人民币清算业务的隔离。如此不仅可以防范国际金融风险对国内金融市场的影响,更重要的是可以建立起中国自己的国际清算系统。
众所周知,美国金融危机恶化和经济危机深化之后,全球美元资产的命运主要取决于美国经济复苏和金融市场改革的效果,而且事实上美国也完全掌握了全球美元最终清算的主要影响力。
人民币建立清算体系、完善清算体制,既是国家对本币负责任的行动,也是为世界经济发展提供高效的服务和贡献。这与人民币作为国际货币广泛流通乃至成为国际主要清算货币,是相互促进和相互支持的。
第二,第三方支付的跨境支付服务可以同时满足跨境及境外人民币清算需求,是一种新型的业务处理模式,中国外贸企业的案例说明其已经获得了存在的市场基础。
第三,该服务既得到了市场支持,第三方支付企业也有推出该项业务并扩大发展的动力,可以说是一种自发的市场行为,倾向于商业化原则。可以受到较少的国外政治阻力。
监管难点
目前,跨境网络交易均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资金划转。对于国内第三方支付企业期望开展的跨境支付服务,国家外汇局尚未出台相关第三方支付企业外汇管理办法,规范与之相关的个人结售汇、国际收支申报等相关业务。据了解,从交易性质来讲,跨境网络交易相关外汇收支应属贸易或服务贸易项下,但国际收支统计申报数据显示,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划转资金的交易性质既包括贸易或服务贸易外汇资金,也包括大量赡家款、工人汇款等单方面转移性质资金等。
那么,这其中存在的风险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允许无交易背景的跨境转账,形成外汇监管漏洞。部分第三方支付平台目前提供的即时支付服务,主要限定于网上交易平台。但不排除可能含有实际上没有发生的交易,也就是任何人都可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向任何一个人进行支付。这种线下交易模式,显然无法详细记录该笔跨境资金的交易背景、资金来源与用途以及收付款人之间的资金往来关系。
第二,第三方支付平台可能成为异常资金跨境流入的渠道。第三方支付业务的应用主体大多是电子商务的买家和卖家,而网上交易的真实交易背景难以查证。由于目前国内对电子支付业务缺乏明确的制度规范和风险控制机制,交易双方通过制造虚假交易,就能在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资金转移,达到“热钱”流入的目的。特别是目前居民非贸易项下小于2000美元的小额零星收入无需申报,异常资金更易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分散流入。
但有困难并不代表就要退缩,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跨境外汇交易有风险,并不代笔这项业务就没有开展的可能。其实之前央行就已经与香港金管局签订《有关建立内地与香港多种货币支付系统互通安排的谅解备忘录》,两地银行在人民币、港元、美元和欧元间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实时清算。央行的先例说明第三方支付企业提供跨境外汇支付服务是可以得到监管层的支持的。
只要监管层尽快出台相关政策,规范第三方支付平台划转资金的国际收支间接申报,通过加强申报核查,督促银行在办理第三方支付平台划转款项申报时加强相关申报信息审核,真实反映交易性质及交易对方等;将第三方支付平台的资金流动记录纳入反洗钱监测,防范异常、违规的资金流动,就可以在制度层面降低风险。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