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分析
孔德昌
摘要:全文分为六个部分:第一部分,全国商品房分析;第二部分,上海商品房分析;第三部分,中国GDP分析;第四部分,中国外汇储备分析;第五部分,中国货币供应量分析;第六部分,资本主义经济思考。通过分析中国经济现状,探讨资本主义经济本质,试图求解经济发展真谛。
第一部分 全国商品房分析
一、全国商品房销售情况
二、全国商品房建筑情况
三、各省商品房价值情况
四、数据分析
1、销售数据分析
1)1992-2010年全国共销售商品房面积669,295万平方米,其中商品住宅面积598,842万平方米;
2)1992-2010年全国共销售商品房金额23.6万亿元,其中商品住宅金额19.8万亿元;
3)按100平方/套计算,1992-2010年全国共销售商品房面积6,692.95万套,其中商品住宅面积5,988.42万套;
4)按一套居住3人计算,1992-2010年全国销售的商品住宅可容纳1.8亿居民。
2、建筑数据分析
1)1995-2009年已竣工城镇住宅861,055万平方米,但1992-2010年商品住宅仅销售598,842万平方米,占比70%;
2)1995-2009年施工城镇住宅2,123,085万平方米,如果全部竣工,按100平方/套计算,共计2.12亿套,按一套居住3人计算,可容纳6.37亿居民。
3、价值数据分析
1)2009年全国竣工房屋单位价值1715元/平方米,而全国市场价4459元/平方米,比实际价值贵了2.6倍;
2)2009年上海竣工房屋单位价值2924元/平方米,而上海市场价12364元/平方米,比实际价值贵了4.2倍。
第二部分 上海商品房分析
一、上海存量房销售情况
二、上海商品房建筑情况
三、数据分析
1、据销售数据和拆迁数据分析,上海房型平均少于80平方米/套;
2、1985-2010年住宅竣工面积48,668万平方米,按80平方/套计算,共计608万套,按一套居住3人计算,可容纳1825万居民;
3、1985-2010年住宅施工面积128,300万平方米,如果全部竣工,按80平方/套计算,共计1604万套,按一套居住3人计算,可容纳4811万居民;
4、2011年上海常住人口2302万,其中户籍人口1404万,外来人口898万,外来人口比例39%。
第三部分 中国GDP分析
一、GDP情况
二、数据分析
1、1978-2009年GDP增长了93倍,第一产业占比明显下降,第三产业占比快速上升,第二产业占比基本未变;
2、第二产业中工业占比有所下降,建筑业占比提升较快,近年建筑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均在10%以上。
第四部分 中国外汇储备分析
一、外汇储备和贸易顺差情况 单位:亿美元
二、数据分析
1、2001年之前外汇储备与累计贸易顺差基本持平,其后外汇储备急剧飙升,外汇储备与累计贸易顺差迅速失衡;
2、人民币兑美元汇率由2001年的8.2767上升至2011年的6.3167,升值约24%,其十年均值约为7.3;
3、截止2011年12月中国外汇储备31,811亿美元,而1990年至今贸易顺差累计16,625亿美元,差额15,187亿美元,按人民币兑美元汇率7.3计,约11万亿元人民币;
4、国际热钱达11万亿元人民币,保守估计60%进入房市。
第五部分 中国货币供应量分析
一、货币供应量情况 单位:亿元
二、数据分析
1、1997年之前M2与GDP基本平衡,其后M2急剧飙升,货币严重超发,其中2010年竟超发70%;
2、1978-2011年M0、M1、M2同比增长分别为19%、20%、18%,均远高于GDP增速,很大程度上经济数据增长由货币超发所致。
第六部分 资本主义经济思考
一、中国经济现状
住房过剩、热钱投机、货币超发是当前经济的三颗定时炸弹,其导火索就是国际热钱的逃离,11万亿元人民币的国际热钱一旦从房市中撤走,房市将会步股市后尘。
国际热钱套利周期一般不会超过10年,待把房市推到足够水平,迅速套利有序撤离,已在日本、台湾房市和大陆股市上演过。国务院严厉的限购政策就是不想让国际热钱得逞,但已是亡羊补牢,骑虎而难下。
货币超发引起通货膨胀,通货膨胀的本质就是财富的转移,由于超发货币大多流向国企和出口企业,老百姓的财富无形之中转移到他们手中,显然劫贫济富。老百姓苦于住房、医疗、教育三座大山无力消费,导致内需不足,在欧美外需萎缩的情况下,制造业步履维艰。因国企、出口企业直接受益的少数富人,需求却极度过剩,消费掉全世界2/3的奢侈品仍无法满足其需求,把花不尽的钱投向房市、股市、高利贷等领域,导致中国经济冰火两重天。
二、社会阶段划分
按生产力划分人类社会经历了三个阶段:一、采猎社会;二、耕牧社会;三、工商社会。
前两个阶段生产力处于基本自给自足的水平,商品交易并不发达,除少量统治阶级靠征税所得外,广大人民的财富靠生产所得,再加上金银本位制的限制,财富转移并不活跃,经济周期十分漫长。
随着机器大生产的发展,生产目的由自给自足转变为交换,商品交易逐渐发达,人类进入工商社会,财富转移逐渐活跃,经济周期也大大缩短。
三、财富转移模型
1、农耕社会财富转移模型
1)假设每年粮食产量1000斤/亩,粮食价格1元/斤;
2)根据历史资料,地主靠土地要素获得产量的80%,长工靠劳动要素获得产量的20%。
分析如下:
1)勤劳农民(或出仕经商)将攒钱置地,懒惰农民吃喝挥霍而卖地;勤劳农民(或出仕经商)不断集聚土地而演化成地主,懒惰农民逐渐失地沦为长工;
2)地主靠获得的财富不断购买土地,更多农民破产沦为长工;土地兼并日益严重,贫富差距越来越大,随着长工数量的增多,劳动力也越来越廉价,逐渐发展为上图后期社会结构;
3)最终长工无法维持生计,农民起义爆发,土地重新均分,然后开始新一轮经济周期。
2、工商社会财富转移模型
1)假设每年电视生产量30台,电视价格1000元/台,货币供应量稳定;
2)根据美国上市公司财务报表资料,资本家靠资本要素获得产值的80%,工人靠劳动要素获得产值的20%。
分析如下:
1)前三年共生产电视90台,并全部销售,该过程资本家的社会财富占比由20%上升到90%,工人的社会财富占比由80%下降为10%;
2)第四年工人财富仅够购买10台电视,但生产量仍为30台,如果再考虑到资本家扩大再生产的因素,供求将严重失衡,经济危机爆发;
3)经济危机导致工厂倒闭,工人失业,政府被迫进行财富再分配,然后开始新一轮经济周期。
四、资本主义经济本质
1、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
社会生产通过资源、资本、劳动、才能四要素共同创造财富,但现实中财富在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是极不均衡的,资源、资本分配了财富的80%,劳动和才能分配了财富的20%。
在工商社会,按收入方式大致划分为资产阶级、工薪阶级、官员阶级,资产阶级靠资源、资本获得财富,工薪阶级靠劳动、才能获得财富,官员阶级通过征税进行财富再分配并从中抽取部分财富作为所得。
资本主义认为资源、资本在财富创造中起主导作用,理应分配较多财富;市场具有自动调节机制,政府不应干预经济活动,奉行自由主义。
社会主义认为劳动、才能才是财富的真正创造者,资源、资本分配较多财富是不公平的,资产阶级对工薪阶级进行了剥削;不认可市场调节机制,政府应当掌控资源、资本并主导生产,公平分配财富。
资本主义忽略了公平,导致贫富悬殊,最终1929经济大萧条爆发,社会主义忽略了效率,导致经济僵化,最终苏东剧变。
凯恩斯主义汲取社会主义理论修正了资本主义,认为市场调节往往滞后甚至失灵,主张政府应干预经济活动,扩大就业,增加需求;最终促进战后欧美国家的繁荣,并在冷战中胜出,使资本主义经济模式成为工商社会的主要经济形态。
2、资本主义经济本质
以美国人口为例,资产阶级占比10%,官员阶级占比8%,才能工薪阶级占比28%,劳动工薪阶级占比54%。这样82%的人口分配了财富的20%。
资本主义经济的本质就是财富从工薪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的过程,根源是财富在各生产要素之间的分配不均。工薪阶级分配了社会财富的20%,却须消费掉社会财富的80%,结果只能消耗储蓄、甚至透支未来进行消费,随着生产扩大,必然造成生产力与购买力失衡,最终导致经济危机爆发。
官员阶级应通过财富二次分配,将财富从资产阶级转移到工薪阶级,进行资本主义财富逆转移,达到生产力与购买力的平衡,完成财富的良性循环,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进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
3、当前经济学派
当前最为活跃的经济学派是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二者对政府干预的看法截然相反。新自由主义学派信奉市场调节机制,反对政府干预,凯恩斯学派认为市场调节不完善,主张政府干预。
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各有道理,因为干预过度伤害生产力,干预过弱伤害购买力,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是生产力与购买力的平衡。
新自由主义学派过分相信市场调节,往往会走向放任主义,导致供需严重失衡,出现经济危机周期爆发。凯恩斯学派过分强调政府干预,往往会走向社会主义,导致国企比重上升甚至主导生产,出现经济僵化和滞涨。
市场经济的本质就是财富从工薪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的过程,国家应坚持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平衡,反对政府主导生产,合理进行资本主义财富逆转移。
4、恶性资本主义
现实中还存在着第三种状态,那就是恶性资本主义,其官员阶级在进行财富二次分配时,将财富从工薪阶级转移到资产阶级,加剧资本主义财富转移过程,导致生产力与购买力的极度失衡,由于国内购买力极度萎缩,生产过剩只能靠出口消化,进而避免经济危机的发生。
当前中国经济就属于此种恶性资本主义,随着出口疲软,国内被掩盖的生产力与购买力的极度失衡日益显现,如果出口没有重振,政府也不进行资本主义财富逆转移,经济危机爆发不可避免。
5、上市公司举例说明
1)员工支出包括薪资、加班费、伙食费、社会保险费、年终奖金、住房公积金、职工福利、培训费等;
2)数据来源于某上市公司;
3) 该公司员工约2.1万人,资本家35人。
分析如下:
1)2008-2011年员工收入(员工支出)占产品产值(产品销售收入)的平均比重为3.84%;
2) 2008-2011年员工收入(员工支出)占资本家净收入(净利润,即剩余价值)的平均比重为87.43%;
3)2008-2011年员工人均收入仅为资本家人均收入的1/687;
4)工薪阶级无力消费掉产出产品,供给远大于需求,生产力与购买力严重失衡;
5)中国工薪阶级收入占产品产值的比重严重偏低,导致国内需求严重不足;
6)中国劳动力廉价,产业迅速转移,但国内需求不足,只能出口欧美市场;欧美工薪阶级耗尽储蓄并透支未来消费中国产品,由于产业转移引起就业机会减少,收支无以为继,欧美需求逐渐耗尽;
7)中美资产阶级耗尽两国工薪阶级需求,但均不进行资本主义财富逆转移,经济危机爆发不可避免。
五、经济发展真谛
经济发展的理想状态就是在保障生产力与购买力平衡的状态下实现财富的再创造,进而实现社会共同富裕。这就要求政府实现新自由主义学派和凯恩斯学派的平衡,并竭力避免恶性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财富逆转移的途径有多种,其中社保和分红是最重要的两个,措施如下:一、国家加大住房、医疗、教育的开支,建立完善的社保体系;二、建立全民基金,国企利润上缴全民基金,每年向全民分红;三、上市公司强制按利润的一定比例分红。
经济发展真谛就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如吃、穿、住、用、行、娱等,实现耕者有其田,劳者有其股,居者有其屋。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