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债危机爆发以来,重债国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欧洲中央银行的压力下,力图通过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来应对危机,但其短期效果并不明显,危机更有愈演愈烈之势。正是在此背景下,今年5月的八国集团(G8)峰会上奥巴马提出以大规模财政刺激来应对欧债危机;本月刚刚结束的欧元区四国会议达成的1300亿欧元的一揽子刺激经济增长计划似乎正呼应了这一建议。然而,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美国药方”真的能拯救欧洲吗?我们不妨从以下几点来分析:
第一,“美国药方”难开。扩张性财政政策势必造成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的增加,债务的可持续性是问题的关键。国际金融危机后美国一直实行扩张性经济政策,财政赤字和政府债务急剧攀升,被迫多次提高其法定债务上限至16.4万亿美元。必须注意的是,美国还能够不断举债来维持扩张性财政政策是由于美元的霸权地位,换言之,是从全世界借钱来拯救美国。反观欧洲,重债国的国债收益率不断攀升,融资成本不断加大,有的甚至已无法独立举债;而深受欧债危机拖累的德国等,从债权国利益出发力主紧缩和监督权,因而在欧元区四国会议冷遇了发行欧洲共同债券和动用欧洲金融稳定工具(EFSF)的提议。因此,对欧洲而言,“美国药方”能不能开出来,即扩张性财政政策的钱从何来,其本身就是一个疑问。
第二,下药时机欠妥。欧债危机以来的紧缩性财政政策一直受到重债国民众的强烈反对,甚至有可能导致政治危机,从时间上看,欧洲重债国真正实施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时间并不太长。但凡危机,从爆发伊始到蔓延恶化有一个时间过程,而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也有时间滞后,因此,单纯从紧缩性财政政策的效果而言,短期效应的不明显并不意味着长期无效。此时贸然从紧缩转向扩张,政策连续性的中断势必影响政策的实施效果,更何况扩张性财政政策也并非一剂包治百病的神药,上世纪90年代日本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短期微效、长期失效即是明证。
第三,药方不对病症。暂且不论对美国经济产生了短期效应的扩张性财政政策能否长期有效,至少欧洲经济问题与美国相比有着本质的不同,尽管在表象上它们同样都有着高赤字、高债务、高失业率的“三高”特征。欧债危机中的重债国大都属于南欧国家,经济基础较差、经济结构不合理、经济增长缓慢;再加上实施向北欧国家看齐的高福利制度导致入不敷出,进而形成债务危机问题。因此,一味地实施扩张性财政政策显然是药不对症,即便是扩张也应该采取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的的结构性扩张,社会福利支出等的紧缩不可或缺。
对于欧债危机而言,提高竞争力的经济结构改革、防止危机向银行体系蔓延、严格财政纪律等是重要的手段,扩张性财政政策的“美国药方”即使不是毒药,也不过是在错误时机开出的错误药方。
·黄剑·(广东金融学院华南金融研究所副所长)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