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6日,辉瑞中国零售副总监张锐对外宣布的一组数据,令本土药企再次感受到了跨国药企把握政策的快准狠。
“万艾可、立普妥等八大处方药在中国零售市场突破销售8亿元大关,今年零售市场整体销量有望超过10亿元”这组数据对于时下陷入困局的药品零售行业来讲,势必是振奋人心的。在新医改政策利空的打击下,中国药品零售业的发展速度已经陷入了多年来的低谷。
辉瑞的这一举动在业内看来,是在押注新医改的政策走向,因为就在几个月前,深圳宣布在国内率先鼓励处方外配。而来自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的信息,则指迈出这一步的跨国药企已不止辉瑞一家。
外资欲再度在零售市场掘金
作为第一家在华提出处方药“大零售”概念的外资药企,辉瑞去年下半年开始酝酿处方药“大零售”战略。
为了实施这一战略,辉瑞中国于去年8月撤销了原来设在商务及多元化业务事业部下、负责在三线城市零售药店业务的基层零售药店队伍,合并到大零售队伍。这一调整一度在公司和业内引起争议。
公开资料显示,辉瑞中国8年前就开始从万艾可探索处方药零售渠道市场,在实施“大零售”战略之前,来自零售渠道的销售额在整个销售额的占比还不到10%。
“当时业界对我们这个调整有些误解,但现在的状况证明了我们当初的选择是对的,现在公司服务这8个产品零售业务的团队超过了500人,重点拓展全国一二线城市的零售药店渠道。”张锐如是说。
据他透露,今年3月28日,辉瑞中国已与国药控股旗下国大药房、国药股份签署“三方战略合作项目”,接下来将会与更多的连锁药店展开处方药零售的深度合作。
外资药企都是在处方药领域很有优势,为什么要深耕零售市场?
对于这一问题,南方医药经济研究所标点资讯公司总经理黄泽骎认为,这是新医改医保控费和连锁药店发展迅速双重作用的结果。“一方面,大医院医保控制费用,心血管等慢性病患者在大医院门诊统筹报销金额不够用,而社区医院又不报销大医院处方的品种,患者只好到药店去买。另一方面,零售药店市场的持续稳定成长也决定了外企不可能忽略这个渠道,另外零售药店本身也逐渐从追逐贴牌等高毛利产品回归品牌药。”
据黄泽骎介绍,除了辉瑞外,赛诺菲、拜耳都在积极布局这块市场,之前一度退出药品零售市场,专注于医院市场的阿斯利康也在今年开始筹备零售队伍。
处方药零售市场潜力几何?
作为全球最大的跨国药企,不论是辉瑞,还是赛诺菲,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备受业界关注。那么,处方药零售市场究竟有多大以至于外企纷纷试水?
一位此前负责基层市场开拓的辉瑞前员工在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直言,辉瑞此项动作,意在在华寻求新的业绩增长点。在他看来,医院那块市场在经过充分的竞争之后,格局已经基本形成,而处方药零售市场则仍具潜力。
公开的信息显示,作为17个医改试点城市之一的深圳,在几个月前正式宣布了旨在鼓励患者凭处方去零售药店配药的新政策。
这一新政,不禁令业界浮想联翩。因为,在允许处方外配的美国,其三大连锁药店的处方药销量远远超过非处方药。
而来自中国医药商业协会的统计数据也显示这块市场的潜力仍有待挖掘:中国有40万家零售药店,其中连锁药店企业有2400家。
不过,有专家则指,以药养医和政策不惠及药品零售的问题,仍然是摆在外资药企深耕处方药零售市场的两个拦路虎。
“以药养医的存在,会令一些医院限制处方外流。允许消费者拿处方去外配处方药,这一政策目前执行也不是很到位,尚需要一个过程。另外,我们注意到深圳在推出鼓励处方外配政策的同时,还推出了零差率政策,后者会令医院的药价比零售药店更具优势。”药品营销专家杨昌顺如是认为。
不过,辉瑞中国似乎也有自己的考量。“白领中的白领”这一张锐给“大零售”的定位,意在规避报销等政策方面对处方药零售的影响,因为在他看来,“白领中的白领”对价格敏感度较低,更在意便利性,因此,对零售药店的光顾率更高。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