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价高,房价硬,滞胀又高又硬!
房价虚高导致的货币发行过量,和自住需求(楼市的真实基础)无法支撑名义房价,是此次通货膨胀(滞胀)的元凶,真正往外带票子的是民间交易,坐地起价,凭空增值的部分。目前楼市已经成为首选打击对象,而且方向已经明朗:打击投机炒房,结束土地财政,开征房产税,发展公租房。货币也已经进入加息周期,房价上涨空间已经没有了,如此一来正常人的投机购房基本条件:升值赚差价,就消失了,房产税一开征(这是既定国策),持有就是成本。反过来说,有闲钱也可以做点正经生意或者存款吃利息了。
紧缩银根就要把房价泡沫打掉,通胀条件下,加息是不错的调控手段,但并不是包治百病的办法,就导致国际资本流动来说,相对于升值,加息对热钱流入的影响实在是不值一提,套利成功之后,加息也留不住想兑换美元的那些钱。加息只能解决货币的流量问题,解决不了货币的存量问题,M2不变,利息来源也还是个问题,目前状态下加息,恐怕只能是印钞支付利息,这对小储户没有半点好处。消耗过剩的M2,需要核销相应金额的资本化资产,热钱逃离,是个方式,房地产退市,也是个方式。泡沫出在哪,就让泡沫破在哪。
反之,仅只调利率则是眉毛胡子一把抓,把实体经济往死里整。 目前一方面紧缩银根,一方面信贷收紧,房子名义价格的上升空间已经消失了。炒房者就像是在等待戈多,戏快演完了,戈多会来吗?没有货币供应,谁给你上升空间?全面通胀条件下,广大刚需连基本生活必需品的消费都日渐拮据了,有限收入当中用来填饱肚子所占用的比例恩格尔系数都日渐提高了,收入没什么增长,谁给你支付月供呢?本来就没什么未来,谁有心要饿着肚子买套房子呢?本来就没什么资产,谁着急给债务保值呢?
房价的极限是工资的总额,否则必定崩盘。所谓工资总额,是说家庭一辈子的总收入。按揭嘛,被按倒在地一层一层揭皮,如同向老鸨赎身的妓女一样,被占有的状态介于奴隶与佃户之间。在拆迁遣散以制造买房需求的生态链中,贷款按揭买房与买断工龄自交养老保险实在是一回事。
房价走势上扬,对国民经济的吸血能力是越来越强的,现在是连上一辈的工资也搭进去了,在单向预期环境下,连上海那个倒了一栋的楼盘也在涨价。普通百姓, 房子买不起,别的钱也不敢花,这样的经济格局,不出现生产相对过剩才怪。考虑到同时存在的滥放的信贷和不断扩张的流动性,对这种智障的模式,我们恐怕只能 用滞涨来形容了。
这儿是珍藏版地雷,Made in USA
当下的楼市是并不带动生产的财富再分配。总有人需要房子住,如果说自住型需求是刚性的,那么人们的住房需求对建 材和建筑行业以及装修行业的拉动是不会受房价任何影响的。而且如果房产商的利润率降低了,相关行业的利润率反而会提高,因为人们会把在这方面降低的经济负 担合理地分配出去。房产商老是说建材价格影响了楼市,如果这样,那房价和建材价格到底是个啥关系呢,谁决定谁呢?房价并不决定于建材价格,建材价格在房价 构成里占不了多少,这是房产商和炒房的借口。所以说,即使房价下跌,建材价格也不会跌到哪里去,对相关产业的影响也大不到哪里去。从而也所以说,所谓房地 产是国民经济的支柱,是经不起推敲的。大不了就把房价看成是局部通货膨胀,居民收入的蛋糕大小是不会变的,所以要么降价,要么保证居民收入,增收也是降价 的实现形式。房价下跌,有更多人能买的起,对建材的需求会更大。支付给建筑商的也占不到多大比例,房价是单纯的分配问题,分配问题本质上是政治问题,经济方式解决不好的话就只能政治解决了。
毋庸继 续赘述房产市场对国民经济的绑架,以及信贷市场对消费市场的挤压。就房价和房贷问题,主要是金融政策问题,我忽然理解到决策层的难处了。流通领域总是有一 大笔闲置资金是不受央行控制的,它们以地下钱庄、越洋置换和私人拆借为主要手段,运作起来跟热钱差不多,如果管控房贷的造成房价下跌,这些钱就有机会抄 底。注意,不是托市,是抄底。抄什么底啊,楼市的底呗,他们不是有个需求刚性的判断嘛。在这一点上,直接的例子是准备抄底大陆的李嘉诚。是不是这样,我们 来推理。管控房贷,那怎么还有热钱呢?地下钱庄供民间借贷的钱平时都不在银行账户里。温州炒房团的资金是以现金的形式流动的,也就是说房贷政策对他们无效。房贷影响到的主要还是最终用户,楼市运作形式不变的话,房价暴跌必然导致囤积居奇。低买高卖是商品社会里二道贩子的安身立命之本,他们是抄底囤积。如 果有底可抄,房价肯定比资本本身升值要快,因为利息受益要有时间差。现在卖出的房子还是以投资型的居多,炒房的当初就是算准了这一点,其实这本质上是多吃 多占。这就更不利于民了,百姓就更没房住了。所以在这个意义上,这也是政府之所以要稳定房价的原因之一。
然而问题是,他们有那么大的资金量吗,能支撑起全 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吗?房价当然不是他们撑起来的,是官方不敢让房价掉下来,如上所述,怕他们抄底也是原因之一,再就是,怕银行破产。如果按揭断供会是什么 效果呢,房子收归银行,已付款是不是要白送给银行?等银行把房子卖了,还上剩下的钱,如果还有剩余的话才有房主的份儿。如果房价暴跌,正在承担月供的那些 人会怎么办?继续付月供吧,还不如另买一套合算,断了月供吧,折算一下还不够赔银行的,找开发商算账吧,开发商的资金链早就断了,总之,这就乱套了。
但是也不能就这样下去,房价飞起来,最终结果是泡沫触顶,无人接盘。不改变楼市的游戏规则,这事儿压根就没有出路,非得天下大乱不可。应对通胀的方法是 加息,加息的结果就是大面积断供,日本的楼市就是这么崩盘的。被房价搞的所有行业都想涨价,多赚钱去买房子。相形之下,毕竟次贷危机中的美国除房子以外的 消费价格还是很低的。
最大的缺点就是不会装糊涂!
社会要进步,本质上还是先要解决好温饱问题。塑造一个有竞争力的企业可以甩包袱,但社会进步要解决的问题恰恰是包袱本 身。有问题不解决问题,反而会制造更多问题。要言之,除非能制住民间的流动资金和境外的热钱,否则最好的办法是房产退市,再有其他,都属下策。房子问题本质上还是温饱问题,这不是纯粹的经济问题。在上述这种换位思考中,对忧患的理解越是深刻和到位,对措施的谋划就越是有效和具体:把房产行业国有化算了。等到房地产泡沫自然破灭,不国有化也得国有化。开发商和贷款买房的业主都把房子抵押给银行了,到时房子不值钱,银行不亏死才怪。银行拿一堆不值钱的房子没有用,肯定是要剥离的,到时银行都快破产了,巴不得被国有化呢。
名义上的不动产作为金融化了的虚拟资产不存在成本问题,楼价跟股价是一样的,它值多少钱,不取决于你花多少钱买到手。对地产商来说,当利润没有预期高,或者房价跌破包括地价在内的成本价,按照抵押贷款合同资不抵债破产清算即可。现在空置率的问题已经是普遍性问题了,银行收楼转为国家资产,既有的空置房产将是保障房的主要来源。国家以现金换房产,保障银行存款信用,可以使其大部分不致破产。解除空头交易导致的恶债,或许将是清理泡沫资产的主要手段。首先声明区别对待两种房产,以此引导空置待售房产向公租房并轨,步骤显得越来越清晰了。国家给房产商和炒房团接盘,便宜买过来,跟公租房并轨,这极可能是实现软着陆的唯一办法。
国有化的道理不仅仅是情势所迫的必须,而且也是历史逻辑的必然。从现代企业制度是分离所有权和经营权就可以推出,国企问题压根不是所有制问题,管理的问 题要从管理的方面来解决才行,管理不过关,私企死得更难看。干脆趁早剥离给住建部得了。公租房和房产税全面铺开,关系就理顺了,房贷负担转化成消费 动力带动社会经济全面提升,地方财政收入的来源问题也就顺理成章地解决了,土地财政也就不是那么必要了。
你给我翻译翻译神马叫“空调”!
信贷收紧,多套房限购,这就算是釜底抽薪了,房价下跌势不可挡。08年之前,基本上是开发商捂盘,或者内部发售,这就是07年万科降价的主因:落袋为安。09年,基本上是炒家和散户拿房子。现在风险全 都转移给炒房族了,王石也就没什么好顾忌的了,于是不妨敞开了忽悠一把。一段时间以内,还有好多庄家要出货呢,那帮地产商不把6000点吹到10000 点,肯定是没人肯接盘的。所以说这不具备可持续性,10年以来信贷不断收紧,提高首付,七折利率取消,指望原本就接不起盘的“刚需”接盘的炒家注定要杯具了。楼市和股市差不 多,自住型需求跟上市企业的融资需求也差不多,企业融资是为扩大再生产,前提是有市场预期,自住型需求是为改善生活条件,前提是有收入预期,不至于因为供 房连饭都吃不上了。其实楼市还不如股市,股市好歹有产业支持,可以创造新价值,还有盈利可以分红,楼市纯粹就是击鼓传花。
炒房者们的节目估计是演定了,在重庆和上海的纳税只是序曲,至于表演什么节目,这要看资质,该做生意的做生意,该享受生活的享受生活,炒房子所得算横财,钱怎么花,说到底这得看炒房客们的眼界,钱怎么赚,说到底这得看囤房者们的才艺。留着交几年税受不了了再卖,不是还为公租房资金来源多作那么点贡献嘛。拿出租车这个行业来对比可以预知,公租房一上市,公租房产业链一成立,地方政府财源也就固定了,不交足份钱,再搞黑出租会很危险的。
这就是模式。楼价跟股价一 样,就是卖个涨势,不涨就会跌。刚需啦,城镇化啦,那都是噱头。没有任何理由让那人们非得从黄牛手里买高价房住吧?值得关照的还是高价入手正在还贷的这帮 家伙们,房价居高不下也有他们的心理期待因素,不过弥补性的平衡政策并不是什么麻烦事,至少比高房价问题要好解决得多,也次要的多。至于炒房大户,赔了就赔了,有赔有赚这算商业风险。楼市是资本化了投机场所、金融化了的虚拟经济,房价和建设成本无关,房价类似股价或者期货,预期收益不大,破发就是必然命运,也就是跌破发行价。开发商破产,炒房者折本,国家帮银行处理坏帐,如此而已。
质而言之,炒房者拿钱从富人那里换房子放在那里坑穷人,这并不是什么便宜买卖。试想,富人把房子卖给你,拿钱去股市做局套你钱,拿钱去炒菜炒蒜炒大豆,从饭碗里抢你钱,拿钱去行贿,勾结贪官对你房子搞拆迁,这岂不是作法自毙之举?赚了钱消费吧,不消费各行各业哪来的钱赚?等着央行印钱嘛?这帮炒房的习惯于杀鸡取卵,不懂起码的市场经济原理。炒房者一次次庆祝空调,忽悠几个“刚需”最后入套,其实不知道自己已经被赶到更高的楼上,到时摔得会更惨。人家该收的地钱收了、该得的房钱得了,击鼓传花,鼓声一停,花就传不出去了。如果剩下一堆没有流动性的贵比黄金的钢筋水泥,还要缴税养着,那可真是奢侈极了,有这钱够开宝马了。
囤地商、炒房团,“没有你”对我很重要!
密谋、博弈、潜规则、土政策、暗箱操作、灰色收入,就是看不见的那只手,骗子们称之为市场,傻子们称之为规律。不得不提的是,地产商常常惦记那“十八亿亩的红线”,并以土地供应不足为名把祸水引向政府,然而地产商一边搞拆迁,一边说什么土地资源不可再生的自相矛盾之处,却很少有人做揭发。实际上,只有耕地才是不可再生的,建设用地可以无限循环利用,向上要空间,保护庄稼和农田,很绿色也很低碳。 农村社区化问题不大,盲目城市化,问题就严重了。建新房子不是问题,因为政绩(市容)和税收(房产税)总要从这里来。开发商不是建筑队,就像炒房团一样是个多余的存在,赚钱比政府多,挨骂比政府少,早就该取缔了,没了张屠户,就吃带毛猪?没这种道理。万科不是已经打算转型建筑公司,并且打起了承揽公租房建设项目的主意吗。
总体而言,利益集团和无房“屁民”各有趋利避害的愿望和打算,但房价走势并不取决于他们,形势比人强的法则是其一,零和博弈财富守恒的铁律是其二。无房“屁民”是利益集团的必然下家,“屁民”接盘不起,退出击鼓传花的游戏,误判形势的炒房囤房者也就该表演节目了。房价必然下跌,是事实判断,不是价值判断,从而既不是无力的空想,也不是无助地表达愿望,房价下跌是必然,但破局的方式有好多种,自然崩盘需要时间,汇率砸盘需要时机,自主调整需要策略,因缘际会,不同的路径会有不同的结果。时下万物并作,吾以观复。
以前手机用户少,卖得贵,一部大哥大售价一两万,利润大部分被设备提供商拿走,运营商忙活一场也赚不到几个钱。现在几百块钱就一部,移动运营商赚大头,如此以来,房产税一开征,地方政府就从楼市这个大杯具里轻松解套了。而囤积大哥大的,只会给世人留下笑柄。
独生子女时代,两家并一家,未来近二十年人口趋势也就这样了。人口比房子刚性得多,增加房子供给,就像手机号段扩容一样方便,人口规模是既定的,刚需人口是 衰减的,需求越来越少。土地资源是有限的,高楼广厦是立体的,供给越来越多。人手一部,双卡双待,或者一人多机,都不是问题,只要你肯支付费用,运营商对 此不会做任何限制。
以我的判断,以后房子会跟手机一样普及,大家按自己的需要定制套餐,每月支付相关费用即可,名目可以叫房产持有税,也可以叫物业费、租金之类。公租房就类似移动心机这种定制机,定制机是不是占主流,只要看看国外沃达丰、橘子、O2等几个通信运营商的客户群就知道了。有一定存 量,有一定折旧,有一定更新,这就可以了,这就可能进入一个稳态发展的良性轨道。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