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多地放松限购、甚至放出松绑限贷信号后,中国房地产市场依然没能止住冷却的步伐。
数据显示,前7个月,中国房地产部分指标明显恶化:除房屋新开工面积降幅收窄之外,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均较前6个月降幅明显扩大,且商品房待售面积有所增加。
在房价方面,7月70个大中城市新建商品住宅中,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从上月的55个增至64个,为2011年1月以来最多。一线城市则全线下挫:北京和上海环比跌幅分别为1.3%和1.4%。
光大证券分析师徐高在报告中提到,在地产开发投资本就疲弱的情况下,房价加速下跌对地产行业、尤其是地产投资的稳定构成了威胁,给经济增长带来沉重压力。
渣打银行经济学家Stephen Green在接受英国《金融时报》时称,未来6个月将是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生死时刻”,导致信托公司和中小房企违约的压力正在累积。
除非房地产转向,否则很难在下半年看到经济好转。
徐高认为,政府的托底措施势在必行。
从7 月数据的表现看,目前的限购放松力度尚未带来居民对未来房价预期的根本改变。鉴于房地产投资占比较大,并且能够带动上下游相关多个产业链发展,要稳增长,必须要稳地产。
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相信更多的地产放松措施,以及货币政策对地产销售的支持措施将会出台。
实际上,银行已经开始行动。中国商业银行近月开始加大给开发商贷款的力度。
华尔街见闻网站曾介绍,今年上半年银行对开放商的贷款增长26.9%,至3.1万亿人民币。整体房地产相关的贷款,包括个人抵押贷款,在6月底达到16.2万亿元人民币,占到本币贷款的20.8%,高于在3月底的20.6%。
银行加大贷款很大程度上是面临着来自政府支撑房地产的压力。
但新华社强调,在房地产市场深度调整窗口已然开启的情况下,要寻求长效机制,而不是短期救市。
在定向降息的货币环境和楼市下行预期将抵消各地取消限购可能出现的地产再度疯狂的背景下,中国政府要把握住调整窗口,加强改革的顶层设计,寻找楼市“治本之策”,通过包括财税、土地、金融在内的一系列改革而非行政和价格干预,建立房地产调控的长效机制,促进市场持续健康发展。
国家行政学院决策咨询部研究员王小广表示,楼市遇冷,不该成为地方政府“松绑”的借口。限购政策作为行政手段,本身就无法改变供求关系,解除限购更不是楼市的“救命稻草”。
他强调,中国政府的着眼点不该是“救市”而是“借势”,在充分利用市场力量的同时改进调控方式和切入角度,建立长效机制,提高房地产市场的“健康指数”。
今年初,发展和改革委官员表示,2014年拟研究推进房产税法。四天前,中国国务院公布了《不动产登记暂行条例(征求意见稿)》,这令房产税的推出进程加快。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