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要洗劫一个国家的财富,最快的最有效的最残酷的方式是什么?是军事战争吗?二战那么惨烈,苏联从战后到经济恢复到战前最高水平不过花了三年左右的时间。
答案是金融战。被美国金融战洗劫成功的俄罗斯二十多年都没有恢复到以前的工业水平,而且按照现在的趋势看,再给俄罗斯二十年,也恢复不了苏联时期的强大的工业能力。不光是苏联,被金融战洗劫成功的阿根廷,现在一半多国民还处于贫困状态,至今不能走出那个所谓的中等收入陷阱。日本被美国金融战洗劫,从“失去的十年”到“失去的二十年”,经济已经失去了锐气。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二十年了,让亚洲的四小虎,现在还是病恹恹的。
国家大事,在祀与戎。祭祀先祖,是为了宣誓要不忘初心,让江山不变色,这是意识形态的问题。放到现在来说,就是不放弃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指导,不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戎,以前是指军事战争,现在应该改为金融战争了。核武器时代,大国之间的直接大规模军事冲突的可能性基本排除了,大国之间的金融战争上升为战争的主要形式。战争,不管爆发的直接原因是什么,终极目的还是为了财富分配。既然用资本发明了更好的财富再分配方式,何必还要用军事战争那种笨办法。
实现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我们国家的共识;但是通向伟大复兴的崛起之路,绝不会平坦,有很多荆棘,也有很多陷阱。有很多门槛需要跨越,有很多风险需要拆除。
现在,中国要解决的最主要风险,一是信仰危机,二是金融风险。信仰危机,突出表现在中国的意识形态问题,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中国革命道路被妖魔化,中国社会制度被丑化,这个是意识形态的舆论战范畴。以前已经讲过很多了,在此不再赘述,本文重点讲金融风险。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心脏,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经济就面临着整体崩塌的可能,几十年积累的财富也面临被洗劫一空的危险。
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是金融危机的另一种说法。防范金融出现系统性风险,就是防范金融危机。
如果说中国经济六十多年,最大的幸运是什么?我认为是没有发生过系统性的金融风险,也就是没有发生过金融危机。
现在,防范金融危机,已经成为高层对经济的最重要关注点之一。中央最近已经把防范金融性系统风险,作为重要的工作任务。最新一期政治局集体学习,更是把防范金融系统性风险作为学习内容。党要管金融,不能把金融交给那些“芝加哥男孩”任性使用,这才是正确的姿势。
高层的态度,说明了中国防范金融性系统风险的急迫性,当然也说明了中国现在金融的问题是很严重的。虽然还在可控状态,但如果不及时化解风险,就可能失去控制。
要化解中国的金融风险,就要先了解中国的金融风险,是怎么来的。我不认为这是经济自发的结果。
美国要让一个国家爆发金融危机,说难其实也很难,必须要让这个国家按照自己期待的路线图进行金融改革。说简单其实也简单,提前布局,提前培养人才,等待这些人走上金融的关键岗位。只是这个等待的时间可能是十年,二十年,三十年。一个好的猎手,就是要学会等待。
金融危机的爆发,从来都是需要条件的。条件不具备,金融危机也没有爆发的可能。新中国六十多年,没有爆发金融危机,就是因为金融危机的条件一直不具备。这个条件,就是金融自由化。
金融没有自由化,想发生金融危机也没那么容易。
尤其是进入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之后,现代的金融危机,都不是自发的结果,而是人为造成的,可以说是一个有“计划”的过程。要出现金融危机,就必须先进行金融自由化。要金融自由化,就必须先金融改革。
金融危机爆发之前的日本,就是这么做的。本来日本是一个金融管制很严的国家,所以战后的日本,长期没有爆发过金融危机。八十年代,是日本特别嘚瑟的时代,当时的日本富豪,喜欢全世界买买买,SONY购买“美国的灵魂”——好莱坞哥伦比亚公司;三菱重工购买“美利坚标志”——纽约洛克菲勒中心51%的股份。当时的日本富豪真是挺像现在的中国土豪。
在金融方面,日本就像一面历史的镜子,从当时的日本我们还可以看到我们今天的样子。日本在美国的压力下,先是在1985年接受了广场协议,日本相对美元大幅升值,协定签订之前,1美元兑250日元上下波动,协议签订后不到3个月的时间里,美元迅速下跌到1美元兑200日元左右,跌幅25%。在不到三年的时间里,最低曾跌到1美元兑120日元。美元对日元贬值了50%,也就是说,日元对美元升值了一倍。这一招当然也会削弱日本商品的出口竞争力,但这不是最主要的目的,让日本产生稳定升值预期,美元资本进入美国,套利,爆炒日本资产,把日本资产,主要是债市,股市和房市,都推向高点。这一切发生在美元的扩张周期,由美联储向世界提供廉价美元。就跟前几年的美联储通过扩张资产负债表,向世界倾泻美元一样。
光有升值预期还不行,还必须解除金融管制,拆除金融防火墙,让资本可以自由进出。在美国的压力下,日本请美国人给制定金融改革方案,启动金融自由化改革。当然,这样的改革,也要师出有名,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的名义就是:日本国际化。有没有觉得很面熟?不错,中国前几年的金融改革,也是喊着人民币国际化的口号。
人民币国际化应该不应该?应该。但是要在合适的时机,按照合适的顺序,做合适的事。人民币国际化的问题是时机错了,顺序错了,结果也是可想而知了。这两年,开始重视金融风险了,为了保外汇和汇率,限制资本流出,这等于暂时中止了人民币国际化。但是以人民币国际化名义推动的金融改革制造的问题,却不会随之自动消失。日本当年以日元国际化名义放松金融管制,代价惨痛到无法想象。
日本的金融自由化改革,把日本的金融防火墙给拆了,外国资本出入自由了。这个时候日本的资产价格已经快高上天去了。股市大涨,高到什么时候,日本的股市市场从1986年1月进入大牛市,4年上涨了3倍。再以日本房地产价格为例,日本人回忆:“其实一直到1980年,房价还和整个70年代差不了太多。真正开始疯涨还是在1985年到1989年之间。1980年同样一套30坪的房子在京都市中心还只要3000万日元,涨得不算特别狠。但是1985年就要5000万日元,1987年就要8000万日元了”。到1987年底,日本全国土地的时价总额为1673万亿日元,是国土面积为日本26倍的美国全国土地时价总额的2.9倍(引自时代周报《日本房价启示录》)。
人类最大的历史教训,就是从来不从历史中吸取教训。全球最大空头大师詹姆斯•查诺斯2013年曾称,中国当下的房地产热酷似1980年代后期的日本,巨大的房产泡沫规模无疑将载入历史,并将对中国的实体经济和金融体系产生沉重打击。据其试算,从建设成本来看,中国房地产市场的估值已升至GDP的300%~400%,而1989年日本的这一比例为375%。现在四年又过去了,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的估值又增加了多少?
后来,日本果然发生了金融危机。1989年,日元开始升息,利率从持续两年多的2%调整到3.25%,很快,新任日本行长又把利率调高到4.25%。日本央行采取了紧缩银根对策,土地价格下跌,随之房价下跌,银行出现呆账坏账。这是日本金融危机的内因,当然也有外因:美国因素。事实上,日本的这一波金融改革就是美国软硬兼施的结果,等到时机成熟,美国资本就出手了。日本的货币政策开始紧缩后,美国投资基金大量买进日经225指数成份股,用拉高成分股的方式,推动指数上涨,同时在日经225指数期货建立起足够的沽空仓位后,开始抛售吃进的日经成分股,引起日经225指数的下跌,美国投资基金在股票市场和股票期货市场同时运作,把日本股市的泡沫击溃。
最后的结果是日本的股市跌去80%,房地产价格跌掉了90%。资产泡沫的刺破,也传导到金融和经济系统,大量银行和企业破产。这场危机,打断了日本高速发展的进程,迎来了停滞时代。日本的这一切是怎么发生的呢?一是外部有美国压力,二是内部有内鬼配合。本来,不按照美元升值和金融自由化,日本还不至于发生金融危机。
美国有计划施压,日本内鬼有计划配合。内鬼,内鬼,内鬼,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不光是日本,拉美国家的金融危机,东南亚的金融危机,也是在金融自由化改革实施之后出现的,拉美国家当时主导金融和经济改革的就是我们前面提到的“芝加哥男孩”。
芝加哥男孩,在1970年代到1980年代,对一群智利籍经济学家的非正式称呼,这些经济学家都在芝加哥大学接受教育,西方国家设立各种基金或奖学金,为这些国家培养一批又一批信奉经济自由主义的人才,经过精心包装之后,然后输送回他们的国家,影响他们的国家的学术系统和经济改革。1973年,美国支持的依靠政变上台的智利皮诺切特启用了大约30个“芝加哥男孩”,以经济自由主义来治理国家,结果引致国家经济灾难。“芝加哥男孩”并非只是智利的特有现象,从50年代起,美国中央情报局就开始资助芝加哥大学,为拉美国家培养经济学家,灌输新自由主义思想。这些经济学家回到国内,得到重用之后,推动经济改革,开出的药方无一例外的就是经济私有化和金融自由化,也就是美国向中国极力推销的经济改革方案。这些“芝加哥男孩”真是没有辜负美国的培养之恩。以阿根廷为例,阿根廷自1989年阿根廷长期奉行的贸易自由化、经济市场化和国企私有化的新自由主义发展模式,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实行了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后,就放开了对外资的限制,没有外汇限制,货币自由兑换,资本出入自由。大量国有资产被出售,金融系统的国有股比例从改革前的1992年的82%下降为金融自由化改革之后的40%左右,外资在阿根廷银行的股份超过50%,这个时候就发生了金融危机。阿根廷的大量资产被外资廉价收购,,民众收入大幅下降,全国半数人口生活在贫困线以下。
美国不遗余力的通过为其他国家培养学者的方式,对外输出学术规范、思想观点以及话语体系。这些培养计划都是由美国的各种基金会出面,美国的基金会成为美国情报部门的触手,这已经不是秘密。据美国作家马克•佩里《美国中央情报局秘闻》一书:自本世纪以来,美国情报机构在一些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加紧特工组织的发展工作,他们有计划地每年在中国政府机关、经济、文教、宣传部门邀请一些对国家决策有影响力或潜在影响力的人士访美或赴美学习考察。中央情报局往往将经费拨到这些基金会的账上,然后这些基金会再以自己的名义把钱“捐助”给中央情报局指定的对象。(王绍光:中央情报局和文化冷战)。
回到中国。改开之后,以美国的福特基金会为主体,也给中国培训了一批经济学家(当然不会全部接受新自由主义观点,但是有大部分人接受就够了)。这批学者后来回国之后,也纷纷走上重要岗位,与此同时,西方经济学成为一时的显学,中国也启动了经济私有化的过程,经济土豪批量制造,贫富差距迅速拉开。但是幸运的是,中国的金融自由化一直滞后于美国的期待。
98年中国避过东南亚金融危机,一个原因是中国当时还没有实施金融自由化改革,还有坚固的金融防火墙,把外国投机资本挡在了外面,尽管当时中国的金融也是有很多问题,银行坏账比例很高,但是因为有坚固的金融长城,所以外资资本没有办法偷袭围猎,金融危机就不可能出现。
从1994年1月1日开始,人民币汇率结束双轨制,实行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但实际上长期是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汇率长期稳定在8.3左右。当时的人民币汇率确实存在着低估的现象,但是也因此增加了中国商品的出口竞争力,压低汇率,也是中国商品迅速占领世界低端市场的重要原因。
但是这一切从2005年开始发生变化了。美国开始跟当年对日元那样,开始拿人民币汇率说事,给中国施压,要求人民币升值。当时中国政府虽然口头上声明美国的指责没道理,但还是通过改革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变紧盯美元的固定汇率,开启了长达十年的人民币升值之路,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一夜之间升值2.1%,从1美元对8.2765元变为1美元对8.11元人民币,到2014年1月份的最高中间价6.093。名义有效汇率升值30%以上,这还只是针对美元的升值幅度,如果把欧元和日元的贬值考虑在内,人民币的实际有效汇率升值超过60%。
2014年,美元结束了贬值周期,开始进入升值周期,2013年12月23日,美元指数也仅为80.54,并且开始放风美元升息。全世界的资本开始回流美国,又引起全球金融的滔天巨浪。欧元贬值,日本贬值,巴西,阿根廷,委内瑞拉,俄罗斯的卢布,纷纷倒下。一直到2015年8月,人民币成为跟随美元升值的唯一国家,人民币跟随美元升值的结果,就是出口发动机熄火,出口导向的中国工业迎来窒息的时间段,沿海地区大量的出口加工业关门的关门,走人的走人。
对于外向型经济体,汇率才是经济的第一指挥棒。汇率升值,压制本国商品出口,经济压力会沿着出口导向的产业链一直传导到上游企业,一直到资源采矿业。中国一直到2015年811汇改,人民币跟着美元在全球货币丛林中高高在上,人民币的贬值预期也跟着走高,有贬值预期,就会有资本外流。2013年,世界就开始预测美元升值,从2014年1月份到2015年8月份,二十个月的时间,是人民币贬值的最好时机,这个时间窗口被中国央行人为关闭了,麻烦和代价随之而来。
到了8月11日,央行才开始慌了,811新汇改,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完善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当天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跌1.8%,此后三个交易日累计贬值4.45%。呵呵,要不挺着不贬,要不就来一个猛的,加剧了市场对人民币的悲观预期,资本的外流加剧。
一直到今天,环顾全球,人民币表现最为坚挺。虽然也出现了一定程度的贬值,但无疑贬值幅度是最小的,中国庞大的外汇储备和庞大的经济体量发挥了作用。虽然经济也遇到了困难,但如果用比烂的角度,中国经济也不是最差的。
但是代价也是很惨痛的,外汇储备,快速减少了四分之一。外汇的大量流失,意味着进入中国的资本不但带走了资产价格推高的利润,也套汇成功。如果是8块钱进来,6.5出去,就算进来不动,也有可观的利润空间,这个利润也会表现为中国的外汇损失。如果算上他们在中国的投资所得,那么这个损失就更为巨大。
资本游戏,一进一出之间,就是巨量财富的转移。
以前通过战争手段转移财富,抢劫财产,现在通过金融游戏,轻松搞定,不见痕迹,只留下一地鸡毛。
要在中国复制一场日本式的金融危机,需要人民币升值,形成可靠的升值预期,外国资本流入中国,把汇率推高,制造汇率堰塞湖,积聚巨大的下跌势能。这一步已经通过强迫人民币升值实现了。
然后美元开始升值,美元开始回收,资本开始回流,人民币跟着美元挺了二十个月,欧元日元带领其他货币迅速贬值,进一步增加了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资本流出,带走利润,带走财富,并快速消耗中国的外汇储备。这一步也基本实现了。
但是,要制造一场“完美”的金融危机,光有汇率的有计划升值和有计划贬值还不够,还需要拆除中国的金融防火墙。资本的外流,是需要快速进出通道的,兵贵神速,才能猝不及防的发动一场漂亮的金融围歼战。这一步用人民币国际化的口号来推动,就跟当年的日本用日元国际化的名义一样。金融自由化也是写在佐利克报告里面的,美国给中国的药方,跟当年给阿根廷的药方,给俄罗斯的药方,只是这次目标变成中国。接受美国药方的,都先后发生过金融危机了,没有一个例外。
中国的金融防火墙,还没有全部拆掉,但拆掉了大半,标志是当时宣布的中国资本项目实现基本可兑换。满足了这个条件,人民币才可以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SDR。资本账户细分为7大类11大项40个子项。根据周小川的讲话,完全不可兑换的有5项,其他35项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可自由兑换。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7年又表示,下一阶段的人民币资本项目外汇管理改革将率先实现直接投资基本可兑换。
看周行长近年来的表态:13年,周小川:中国将加快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4年,周小川:人民币汇率改革将进一步改善,资本账户可兑换的步伐将稳步提升。实现人民币更大范围的国际化确实需要一个条件,应该大体实现人民币可兑换。周小川:2015年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2017年,周小川又提人民币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实行资本项目的自由兑换,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不管它叫什么,本质就是金融自由化。
IMF将资本账户细分为7大类11大项40个子项。根据周小川最新的讲话,完全不可兑换的有5项,其他35项已全部或部分实现了可自由兑换。有人形容,如果把资本项目可兑换改革的完成比喻为一条百公里道路的贯通的话,之前的99公里已经修通了,还有最后一公里需要打通。
但是,距离一场能够撼动中国经济基石的金融危机的条件,拆除金融防火墙还是不够的,金融危机,不只是要做空汇率,还要做空利率,实现双杀,通过利率飙升,才能让中国的经济链条全面崩溃。做空利率的前提,是要接触利率的管制。所以,实现利率的市场化,也被提上日程。2016年3月20日,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在2016中国发展高层论坛上发表演讲时表示,中国的利率市场化应该说在去年年底之前基本上就已完成。
总之,要把利率和汇率都交给市场,这就是金融改革的主要目标,而这恰好也是制造金融危机需要的前提条件。
推动人民币自由兑换,就是要拆除中国的金融防火墙。这是金融危机发生的重要条件。
人民币升值了,金融防火墙也一段段拆除中,距离一场金融危机的实现还缺少什么工具?还需要提供给资本用起来顺手的金融核武器。第一颗是外汇期货,这个不在中国的在岸市场就可以实现,早就具备了。第二颗是股指期货,已经通过金融改革准备好了,其威力在2015年的那场股灾中,已经显示威力。第三颗是国债期货,也已经有了。2013年,证监会批准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展国债期货交易。
任何改革都是有内在逻辑的,金融改革也不例外,有些逻辑,可能你站在中国立场上看不清楚,但是如果你换个角度,站在美国立场上去看,逻辑就会变得清晰。金融改革当然也是有路线图的,这个路线图,似乎可以在佐利克的世行报告里面找到。
这一轮金融改革,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是通过货币超发,金融加杠杆等方式,进一步推高资产价格,还是为实体经济服务,让实体经济走出困境了?是解决了以前的问题?还是制造了新的问题?答案很明显。现在高层高度重视的系统性金融风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中国的“芝加哥男孩”又在复制拉美的故事,但是,你以为这就是全部吗?
(二)
比军事战争还可怕的是金融战,但最可怕的是我们对金融战的危害没有警惕和防备,我们自己按照对手的期待和引导,自己走进了埋伏圈。美国作为当今发动金融战的行家,已经做到了,让目标国家自己把自己放到砧板上。
中国距离一场金融危机的条件,已经基本具备,所以中国现在面临着系统性的金融风险。因为是基本具备还没完全具备,所以还没变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但即便如此,金融的形势已经近乎危如累卵。前些年积累的问题,已经变得处理起来有相当难度。处理积累的金融风险,是检验中国执政能力的一次大考。前面主要说到了,金融对外开放的问题,今天就主要谈谈金融对内改革的问题。
回头来看中国2012年是中国经济和金融的分水岭, 2012年之后中国启动了金融市场化改革,但是这场市场化改革,却被中国的芝加哥男孩们导向自由化。所以,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认为必须党管金融的原因,金融如果交给专业人士去管,甚至要搞成类似于美联储那样的独立性的机构,那就真的离金融灾难不远了。
在金融市场化的大旗下,一行三会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主线是简政放权,本质是放松监管,给市场主体更大的自由度。现在回头总结,这些改革措施的结果,金融系统的改革主线,就是给银行松绑,给金融加杠杆,给继续推高资产价格提供弹药。
在美元已经升值,人民币汇率承压的情况下,中国最怕什么?最怕资产泡沫继续膨胀,因为这样会增加中国的资产价格对外国资产价格的落差,进一步对人民币汇率和外汇储备造成压力。但是怕什么就反而来什么,从15年到17年,中国的资产价格在金融杠杆的推动下,非但没有得到控制,反而一二线城市房地产价格又出现了一个暴力增长。
这些资产爆涨现象又是怎么来的呢?嗯,不是天上掉下来的,主要是从金融部门的改革创新中来。
一行三会,在应对金融战的方面,协调作战的能力比较差,但是在推动金融改革方面,吹大中国的资产泡沫的反面,却是不约而同,配合默契,都在各自的一亩三分地里不遗余力的推动中国经济杠杆放大再放大。
13年到17年,一行三会推出了很多改革措施,一时有让人眼花缭乱的感觉。我们选择几个重要的,看看都发生了什么。
央行:利率市场化、汇率自由化、银行同业存单。
证监会,推出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
保监会,项俊波上任以来,上任之后推出一十三条,几乎把能放开的投资限制都放开了。
我们拣重要的说。先说央行,央行的改革创新清单,推进利率市场化、汇率市场化第一篇已经说了。今天说这个同业存款。
一二线城市房价的目前这种增长方式,不是市场的刚需能够支撑的,主要是房地产被作为金融产品爆炒的结果。但是房地产这么高的价格,最终的推动力还是资金。这么海量的资金从哪来的?这才是理解房地产价格走势的正确逻辑。
在人民币贬值,外国资本整体是流出的状态下,支持中国资产继续上涨的,那就是来自国内的资金供给。国内能够提供资金供给的,首先是传统的银行系统。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商业银行也可以通过信用创造机制,把基础货币的增加放大为供应给资产市场的广义货币的暴增。本来如果按照中国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商业银行大体能够把一块钱的央行增加的基础货币变成五块钱的广义货币,这个杠杆放大率就是五倍。银行本来就是做杠杆的,所以,很多私人资本都想去开办银行。银行是资产市场资金的最重要的源头,但不是唯一,因为还随着金融改革,出现了影子银行。影子银行在2014年就已经占到了社会融资总额的三分之一。
央行在2013年推出一个允许商业银行继续放大杠杆的超级大杀器:银行同业存单。银行可以通过互相之间的存款,在原来的居民和企业存款之外,又多了一个信用创造机制。
为什么同业存款这个政策,具有强大的资金杠杆放大能力?这要从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谈起。本来,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是这样的:有人在银行存入五块钱,银行就会同时在资产负债表的资产端和负债端记上这五块钱,负债增加五块钱的同时,资产也增加了五块钱。假定银行存款准备金是20%,那么就要从这五块钱里面拿出一块钱,作为存款准备金,交给央行。而另外四块钱,就可以变成贷款。客户不管是一个还是几个,贷走了这四块钱,也是要先存在这个银行账户上的,这个银行相当于又增加了四块钱的存款,然后这四块钱,又可以拿出五分之一作为存款准备金,其余的继续放贷。这样贷出又存入的游戏进行了一轮又一轮,最后总的结果就是存入一块钱,银行可以贷出四块钱,还有一块钱交给央行,总共是五倍的杠杆放大,这就是商业银行的信用创造机制。信用创造就是可以通过这个机制无中生有的创造货币来。当然,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是在变化的,2012年还是20%,现在已经降为16.5%了,那银行的杠杆就高于5了。
从2013年12月,到2017年,银行同业存单从300多亿,到现在7万多亿的存量。4年间暴涨近200倍。7万多亿的存量,在不需要交存款准备金的情况下,可以创造出多少贷款出来,穷尽你的想象力去想象吧。
反正这些多出来的贷款,最终都会流向经济体。在实体经济投资回报率很低的情况下,实体经济得到的贷款总量是有限的,绝大多数增加的贷款,都涌向了资产市场,而房地产又是首要的资金接盘侠。
从人民银行推出这个大杀器以来,中国资产市场的变化几乎是立竿见影。从14年到15年,先是股市;从15年股灾之后,又转移到房地产市场。
那么思考题来了。央行为什么要推出这个同业存款大杀器,而且一直坚持到2017年,难道不知道这个大杀器对于资产价格意味着什么吗?如果说13年出台这项政策的时候,银行还没有预测到美元要升值,人民币将会面临着贬值的压力,那么15年到16年呢?
当然会有人辩解说,央行此举,初衷是因为2013年经济增速面临着下行压力,为了给实体经济增加资金供应,解决实体经济贷款难的问题。但是,请注意这个但是,实体经济出现困难,中国经济增速面临下行压力,第一位的原因,要归功于央行的高汇率政策,也就是一直到2015年才改变的相对美元升值汇率政策。中国之前是出口导向型的经济体,出口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发动机。中国一再跟着美元升值,尤其是在2014年之后,日本和欧元都随着美元升值而开始大幅贬值了,几乎其他国家的货币都在贬值了,人民币还跟着美元升值了20个月,导致人民币的汇率高高在上。
不要小看这20个月,现在的很多经济问题,病根来自那20个月。很多中低端出口的利润本来就低,相对于其他国家的货币升值了这么多,出口发动机不熄火才怪。出口发动机熄火,中国的经济增速不下降才怪。
大量的出口企业陷入亏损和破产边缘,受损的岂止出口加工企业,整个产业链都会受损,一直会传导到资源加工和采掘业。中国经济产业是需要升级,中国经济增长发动机也需要转变为内需,但是能在内需发动机还没有建起来,就先用汇率把出口发动机捂个半死吗?整个出口产业链条的实体企业,都陷入困境,他们要不就是不需要贷款来增加产能,因为增加产能也没利润,要不就是需要贷款来弥补周转资金,但是又没有办法贷款。
也就是说,央行先用一只手,通过汇率政策,把中国出口带动的实体经济捂个半死,让他们对贷款要不是有力无心,要不是有心无力;然后,用另一只手,以挽救实体经济的名义,放开货币供应闸门,向经济体大量放水,结果呢,主要是涌向资产市场,资产价格,主要是房地产价格就迎来又一波飞涨。
人民银行这几年,真是没少折腾。挺着人民币不贬值20个月,造成了人民币汇率的被动;2015年实在挺不住了,又紧急贬值,方式也简单粗暴。现在人民币的贬值预期还没有消除,人民币还面临着美联储升息和缩表的威胁,中国辛辛苦苦三十多年积攒的外汇储备却已经消耗了四分之一还多,流出的资本,很多都是在美元兑人民币汇率七八块钱进来的,六块多钱出去,这一进一出,不考虑其他投资收益,这意味着中国多大的财富被带走。
如果在美元升值开始,就赶紧跟随欧元和日元贬值呢?那损失就会小得多,也没这么被动。汇率不跟着美元亦步亦趋到2015年,实体经济断不至于这么困难,也就找不到理由启动同业存款这种杠杆大杀器,也就不会有今天这么严重的金融高杠杆和资产高泡沫了。这就好比,日本都发动九一八了,还不赶紧组织抗日。非要拖到1937年卢沟桥事变,才开始抗战,抗战形式当然就变得严峻了很多。后面还会提到央行的人民币汇率保卫战,采取的也是国军的打法。
现代经济,央行对经济的调控作用远远高于财政和税务部门,央行掌握着利率和汇率这两个现代经济最重要的指挥棒。
在现代经济中,央行才是真正的经济的总指挥部。央行的货币政策,比财政政策更为有利。央行通过利率和汇率,就可以确定经济的走向。财政部的财政资金再多,也是有限的,但是央行可以创造信用,刺激经济,财政的刺激是有限的,金融的刺激才是王者。对于内向型的经济体,利率是最重要的经济指挥棒,对于外向型的经济体来说,汇率也是重要的经济指挥棒。汇率升降五个点,就会决定出口企业还有没有利润。利率增加或减少一个点,对企业的财务负担都会有重要影响。做企业的这一点很清楚。何况,央行还有提高存款准备金,公开市场操作等办法,简直就是个百宝箱。
中国人民银行作为中国的央行,目前已经享有其他部委所不享有的相对独立性。这种相对独立性,主要是指:
第一,中国人民银行在国务院领导下依法独立执行货币政策,履行职责,开展业务,不受地方政府、各级政府部门、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第二,中国人民银行除年度货币供应量、利率、汇率和国务院规定的其他重要事项以外的有关货币政策事项做出的决定,报国务院备案即可。
但有人并不满足于此,还有人在鼓吹应该赋予央行更大的独立决策权。早在2007年,FT中文网,就登载《中国应确保央行的独立性》,呼吁“应该通过政治体制改革,授予央行独立的决策权”,建议“中国可以参考美联储下属的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的人事任命机制”,他给出的理由是“由于在短期内,政治利益和货币政策存在天然的利益冲突,因此将行政权和货币政策制定权分离,是确保经济在长期中保持健康、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
2012年,中国的自由派公知大V贺江兵在《华夏时报》撰文,认为虽然周小川升任全国政协副主席和连任央行行长,为中国央行的独立性实实在在加了分,但中国央行的独立性依然不够。
恩,有人主张军队国家化,要独立于党,同样一帮人也在主张司法独立,同样要独立于党。那么主张央行的独立性,是要独立于谁呢?
央行的相对独立性的结果如何呢?事实胜于雄辩。不加强党对金融的领导行吗?
央行给商业银行增加了杠杆空间之后,这些资金,并不只是涌向房地产市场,也会涌向一切有更高利润的市场。比如,2015年的股市配资有利润,就大量流向配资市场。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5月底,证券公司资管、基金公司及其子公司专户共有来自银行、信托、保险的资金近13万亿元,其中来自银行的资金占了90%。用加杠杆的方式快速推高了股市,然后就发生了那场史无前例的做空屠杀。
(三)
央行在给银行系统增加信用杠杆,其他三会也没闲着,也在通过各自的方式,给自己监管内的金融企业,增加资产的杠杆空间。
证监会干什么了呢?证监会的改革清单主要有股指期货,国债期货、融资融券。篇幅所限,今天只说股指期货,该会的主要成绩单,2015年那场股灾,就很难说跟他“适时”推出的股指期期货没关系。
股指期货本身就是高杠杆的游戏,它也被很多人指责为15年的那场股灾元凶。后来为了救市,最后也不得不采取措施限制股指期货的交易。
中国的股指期货,画虎不成反类犬,致使中国的股票市场上,出现了严重的结构不平衡:一是中国的股指期货,在期货市场上实行的是保证金制度,做空一手股指期货的成本仅为股指期货价格的百分之十几。二是,股指期货实行T+0 交易制度,股票现货市场则是T+1,这种不同步,成为中国独有的特色。三是,中国的股指期货可以“裸卖空”,就是不卖出手里的股票就能做空,就可以反复做空套利,无限做空!美国股市里你要做空必须先卖出你手里的股票,才能做空。四是,美国的股指交易还设置了熔断机制,而当时的中国股指推出时候,就没有这种设计。
当然,不是说美国的股市设计就是完善和完美,股市怎么设计,都是资本要获利,大资本都拥有着其他人没有的信息优势、资金优势和政策优势。即便美国经过长期的探索,交了那么多高昂的学费,但股市依然会有失灵的时候。因为资本为逐利就整体不理性,市场本身也是不理性的。必须借助看得见的手,才能使市场的失衡不至于崩盘。
中国2010年推出股指期货以来,股市一直到2014年,就没有好过。中国股市的表现,被很多人说成是熊冠全球,这说法并不为过。有了股指期货的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做多A股的大蓝筹股价,很容易面临着股指期货的打压。因为股指期货交易是保证金制度,可以以小搏大,所以只要股市上涨出一定空间,做空就有巨大利润,做多就有风险。
2013年,随着央行推出的同业存款,以及其他三会也在给监管企业加杠杆,中国金融开始杠杆大跃进,金融杠杆多出来的海量资金,得找到投资去处。
因为自从2011年1月“新国八条”限购限贷政策出台后,一直到2015年为了去房地产库存出台3.30房地产新政,一二线城市因实行严格的限购政策,所以资金主要选择涌向股市,一时间股市上做多的资金力量已经超出了原来的股指期货品种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的做空打压能力,这才有了2014年开始的杠杆牛市。本来如果股市健康增长,是有利于通过股市来解决中国企业高负债的问题,但是杠杆资金的加入,让中国股市坐上了火箭,迅速涨到5000点,在网民笑逐颜开的同时,也创造出巨大的做空空间。
2015年6月13日(星期六),证监会发布《关于加强证券公司信息系统外部接入管理的通知》,规定各证券公司不得通过网上证券交易接口为任何机构和个人开展场外配资活动、非法证券业务提供便利,证监会开始清理场外配资。6月15日(星期一),股指开始暴跌。2015年6月15日至7月8日,仅17个交易日,沪指从5166点跌至3507点,暴跌32%,股票总市值减少20万亿人民币,惨烈空前。
很多人把证监会在2015年6月13日这一天清查场外资金作为股市由牛转熊的导火线。清查场外配资,会减少推动股市上涨的做多资金供给,这会一定程度的改变股市的多空力量对比,但是,跌的这么惨烈,远超常人想象,到现在很多股民还在站岗,有一些配资炒股的人,更是一夜回到解放前。
其实,真正的股市做空大杀器已经提前在4月份已经备好,提供者正是证监会。
如果没有证监会在2015年4月份推出中证500这个股指期货的新品种,中国股市的多空转换不会如此之快之猛。正是因为2015年4月份证监会推出的这个中证500,让股指做空,有了以很小博超大的战略级武器。如果只有上证50和沪深300指数,想做空中国股市,需要大量的资金做空中国的大盘蓝筹股,这个成本还是很高的。但是有了中证500,那就大不一样了。中证500指数,是一个专门针对创业板和中小板设立的期货指数,管理层为了提高股指期货的交易量,在制度设计上降低保证金,鼓励裸卖空,鼓励高频交易等,这些漏洞都在其后不久的股灾中得到充分利用。
在证监会推出这个新交易品种时候,就有很多反对的声音。尤其是很多中小股民认为,中证500指数是喝中小股民血的不公平指数。然并卵,任性的证监会还是人言不足恤的推出了这个交易品种。就在推出之后两个月,这个交易品种就发挥了它对中国股市的大规模屠杀功能。
后来,有人揭露,国内外的空头们通过股指期货恶意这样做空股市:
1、空头通过股指期货做空,由于期指T+0,每天都开空单,当日结清赚钱。
2、空头每天在股票现货市场,把上证300和中证500等标的股票不计成本往跌停上砸。
3、逼迫标的股票的配资盘踩踏卖出
4、临近收盘用做空期指赚的钱,在股票现货市场跌停板买入大量筹码。所以大家会发现股市每天下午2点半准时大跳水,千股跌停。
5,第二天开盘,继续做空中证500期指赚钱。
6,用前一天跌停板上买入的筹码,继续砸盘,往跌停上砸,逼迫融资盘平仓出来。
7,周而复始运作,直到股市崩盘,造成民众不满,社会动荡。
因为有了中证500这个股指期货品种,当时就有人分析,借助这个做空工具,用500亿资金,就可以把中国上万亿交易量的股市砸爆。500亿抛单足以把上千只创业板的股票砸到跌停,然后因为很多人是配资炒股,因为创业板股票的跌停造成了自己的股票池触动了强行平仓线,殃及大盘股这个池鱼,随机也会引起大盘股的暴跌。
有人计算过,如果有人有1000亿的资金池,拿出500亿买入股票在股市上恶意砸盘,砸到跌停板也只区区50亿!拿出剩下500亿做空股指期货,期指是八倍杠杆,赌赢一个跌停就赚400亿!去掉股票现货市场做空亏掉的50亿,还能每天净赚 350亿盈利!如果有更多资金,连续做空更多天呢?那会赚多少?这真是比白粉还赚钱的交易机会。
面对比做白粉还高的收益,资本自然就趋之若鹜。马克思在书中引用的那句名言,平时总被人遗忘又会在出事之后被人提起:“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绞首的危险”,这句话揭示的资本逐利本性至今都没有改变。
何况,这是在证监会的金融创新提供的政策空间,是证监会把这种做空获利合法化的,资本怎会不充分利用?
后来就是中国政府动用万亿资本救市,最后不得不把股指期货的交易限制到几乎等于废掉的程度。这一波证监会的金融创新,效果如何?还需要多说吗?
保监会呢?保监会的项已经落马。他上任这几年,中国的保险业迎来了春天。本来,保险承担着特殊的保障功能,所以,就必须把投资安全放在第一位。项之前,国家对保险资金的使用管制的还是很严格的。项上任之后,推出投资新政13条,涉及投资债券、股权和不动产、理财产品等证券化金融产品、金融衍生品、股指期货,还可以参与境外投资进行委托投资等。保险公司由此可以参与投资银行、证券和信托等发行的投资品种,以及委托其他投资管理机构管理保险资金。这意味着保险资金的投资范围将打破以往体内循环的封闭现状,实现与银行、证券、信托的对接。
保费由此也开始大量涌向资产市场。以前保险业是中国金融市场配角的保险企业,一下成为市场的主角。保险公司任性的买买买,成为资产市场的一景,宝能通过前海人寿,在资本市场上一时风光无限,势头逼人。保险资金的松绑成为推动中国资产价格上涨的重要推动力。
还有一个银监会,是吧,他也没有无所作为。仅说一例,2014年6月30日,银监会宣布调整商业银行存贷比计算口径。自2014年7月1日起,支农再贷款、支小再贷款所对应的贷款和“三农”专项金融债所对应的涉农贷款等6项,将不计入贷存比(贷款)计算的分子,而银行对企业或个人发行的大额可转让存单等两项计入分母(存款)。我国1995年颁行的《商业银行法》规定,贷款余额与存款余额的比例(即存贷比)不得超过75%。分析人士称,此次调整存贷比计算口径,理论上商业银行释放流动性最多可超过8000亿元。
一行三会都在通过不同的方式,实现了同一个目标:让中国金融杠杆疯狂起来,让中国资产泡沫更大更强。
但这还不是泡沫资金来源的全部,还有一个是影子银行。
2017年3月份的广义货币(M2)增速创下去年7月以来的新低,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却超预期增长,说明银行业通过表外非标渠道对房地产企业和融资平台公司的放贷活动依然活跃。这是说的什么意思?银行业现在不仅做着传统的银行业务,还做起了投资银行的业务。这些业务因为不属于传统银行的考核和监管范围,不被列在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内,可以逃避监管。这些表外业务,被大量的引导流向了房地产市场和其他资产市场。
影子银行是怎么来的呢?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曾经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影子银行是市场的产物,是金融创新产物。嗯,总之,也是中国改革金融创新的工具。
目前对“影子银行”本身的概念、定义并不统一。但比较被接受的通论认为,影子银行是在传统的金融体系以外从事信贷、资金融通等机构和业务。在今年中国的市场现实中,影子银行主要涵盖了两块:一块是商业银行销售的理财产品,以及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销售的类信贷类产品,比如信托公司销售的信托产品,另一块则是以民间高利贷为代表的民间金融体系。
2014年,中国人民银行(PBoC)表示,去年来自信托公司和影子银行部门其他实体的融资金额创下历史纪录,占到全年总融资规模17.3万亿元人民币(合2.9万亿美元)的30%,高于2012年23%的比重。
穆迪2016年4月发布的《中国影子银行季度监测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广义影子银行资产增长30%,截至2015年底,总量超过了人民币53万亿元,相当于GDP的79%。因增长迅速,过去几年影子银行在银行贷款和资产中的占比越来越大(截至2015年底,在银行贷款和资产中的占比分别达到了58%和28%)。核心影子银行2015年资产规模达22.2万亿元,同比增长3.7%,占广义影子银行资产的比重为41.4%。
据中国人民银行统计,截至2014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表外业务(含委托贷款和委托投资)余额70.44万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74万亿元,增长22.07%。表外资产规模相当于表内总资产规模的 40.87 %,比上年末提高 2.75个百分点。其中,委托贷款10.69万亿元,委托投资4.26万亿元,承兑汇票9.83万亿元。
金融创新力度远远超过了监管能力,金融创新创造的风险也远远超过了预计,导致了一场金融混乱,金融的风险迅速积累,突出表现在金融高杠杆和资格泡沫上面。所以决策层现在强调的两点,就是把控制金融风险、抑制资产泡沫放在更重要的位置。
这波金融创新,还有一个重要的“成果”,打破了中国金融业分立经营的格局。现在商业银行在传统的表内业务之外,也有很多理财类的表外投资业务,并通过银行委外等业务,涉及其他业务;保险公司的投资闸门几乎全部放开,项的保险新政13条,打破银、证、信、保边界;影子银行和互联网金融的大发展,很多非银行金融机构也实际做起了类银行业务,侵占银行的传统业务领地。银行、证券、保险、信托、基金等业务,已经实现了相当程度的混业经营。
随着金融创新, “银信合作”、“银证合作”、“银基合作”、“银证信合作”、“银保合作”等同业合作方式的普遍存在,给银行涉足投资领域提供了通道,各路资管新政的实施使得信托、券商、基金子公司都具备了作为银行理财资金池通道的条件,监管难度越来越大,风险控制能力也面临挑战。
分业经营的监管体系始于美国,起因是美国政府认为,引起1929年经济大萧条的股市崩盘,罪魁就是美国金融体系的混业经营,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的混业经营,导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投机活动泛滥,引发了资本市场的崩溃和大量商业银行的挤兑倒闭。为加强对资本市场的控制,美国政府决定将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业务严格划分开,1933年出台《格拉斯—斯蒂格尔法》。 1999年,在美国银行的长期游说下,美国通过《金融服务现代化法案》,废除了《格拉斯—斯蒂格尔法》的有关条款,结束了美国长达65年的分业经营历史。然后,金融工具创新不断,缺乏监管的衍生品市场迅速膨胀。时间并没有过很久,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并引发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很多美国人这次又开始检讨混业经营的危害。
近年来,几乎要陷入破产风险的德意志银行,困境也是来自混业经营。这家德国最大的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并不是传统银行业务,而是金融投资业务。截至2013年底,这家银行持有超过75万亿美元的金融衍生交易品,是德国GDP的二十倍左右。如果这家银行倒下,又会迎来一场金融大动荡。
已经开始步入混业经营的中国银行的风险究竟如何呢?恐怕现在还没人说得清楚。对于当前金融市场乱象所积聚的风险,郭树清直言不讳地表示:“当前,部分交叉性金融产品跨市场,层层嵌套,底层资产看不见底,最终流向无人知晓。”
这波金融业的发展,还有一个后果,是导致中国的经济已经出现了脱实向虚的趋势。2016年,12月18日,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原董事长傅成玉在北京大学举办的“第一届国家发展论坛”上说:“中国经济已经不是脱实向虚了,已经是脱实成虚了”。所谓“脱实成虚”是指中国的金融业已经可以脱离开实体经济自我循环了。
因为实体经济几乎不赚钱了,三行一会闪转腾挪,以更好服务于实体经济为名的金融创新,资金都没有流向实体经济。金都在金融体系内空转,通过钱生钱的游戏,实现增值。但是金融业是不创造财富的,财富,最终还是来自实体经济。
也就是说,我们现在开始面临美国一样的烦恼。中国金融业增加值占GDP的8.4%(2016年底),其比重超过美国、日本等多数发达国家,仅次于以金融业和航运业为经济支柱的新加坡,金融业利润占比亦远超美国。
为什么我们会走到今天这个状态?让美国的很多烦恼在中国复制?当然,一个问题是,当年在美国培养出来的那帮芝加哥男孩有太大的话语权,与过去我们耳熟能详的王明式的苏联教条不同,现在这些人脑子里面,早就被灌输进去了根深蒂固的自由市场教条,认为市场具有自发的调节功能,市场的机制就是最理想的最符合自然状态的机制,可以实现自动均衡。当然,内鬼也不能排除。上次股灾,不就发现了内鬼了吗?难道内鬼只在证券系统存在?
看到一篇文章,说在一个级别相当高的会议上,领导敲着桌子说:“有扮两面人,也有有恃无恐的,有的内鬼就在会议室内。”无论是2015年股灾,还是2016年的保险野蛮人,内鬼一直都是中国资本市场的毒瘤。管理层曾警告,金融问题致命是人为的,是不作为、乱作为所造成的。我希望这个事是真的,因为这说明高层已经注意到内鬼问题。没有内鬼配合,美国那套金融战,根本就没效果。
现在大体可以明白,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让人头疼的问题,是怎么创造出来的。更重要的是,这些问题造成的后果,还不只是这些我们提到的直接损失,还有我们现在正在面对的深不可测的系统性风险。而美国,正在通过加息和未来的缩短资产负债表,要挤破中国的资产泡沫,只要泡沫一破,金融杠杆的传导功能,就会一直延伸到银行系统。美国正在中国身边搞小动作,也是为了这个目的。用金融战让中国经济出现大乱,是美国阻挡中国崛起的唯一机会。然后再用多年的思想战打下的基础,把经济危机变成政治危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