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资本放进笼子里
2017/9/20
市场能做得到的事情真不少,只是任何事物,一到凡是的地步,便成荒谬。
市场化、混改之风一起,眼看又将出现另一场化公为私的高潮,财富进一步集中,贫富悬殊进一步恶化,效率未见,公平立马受损。
一般而言,效率和公平可以没有冲突,但公共利益和企业利益则肯定有。
自汉朝以来,我们就有盐铁等关係国计民生的国有企业,这两千年的正反经验,足证国有企业是必须的,是有生命力的。尤其是治理一个像我国这样庞大的单一制国家,这是中央政府的必要抓手。
放眼未来,人民将要求政府提供更多公共产品,结果必然会出现更多并非以营利为唯一,或者第一目标的国有企业。
西方尝试推行私营,但并非以营利为唯一,或者第一目标的社会企业(social
enterprise) ,香港特区曾荫权政府也曾大力推动社会企业,但鲜有成功,能达到可持续发展的例子,大都是以此为藉口,吃政府补贴、优惠的政策饭。
所以,市场并非什么问题都解决的,而且还会产生很多问题。自由市场必然趋向垄断,而资本发展到某一地步,即便为了自保,也要胁裹民众利益,挑战公权。
赵薇事件是一个典型例子,一群有钱的戏子,竟然能封闭全国悠悠众口,最后要海裡直接介入,才能解封。
孙中山把这问题看得很通透,提倡「节制资本」。用时下说法,就是「把资本放进笼子裡」。
政府时刻都要节制资本,不能让它无限扩充,嚣张拔扈,只有这样,效率与公平都受到兼顾,我们才能社会、经济、生态都达到平衡,可持续发展。
国企的重要作用
2017/9/19
问题是中银(香港) 于混改上市之后,未经严峻的考验。
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袭港的时候,中银(香港) 还未混改上市,是单纯的央企,支持特区政府救市,可谓义不容辞,可以不惜代价。
事后发现,连匯丰系统当时竟然都乘香港之危,留了一手,踩了一脚。但它是私营机构,又没有犯法,拿它没辙。
要是今天香港再出现金融危机(这个可能性绝对不能抹杀),我们能否期望中银(香港)这家上市公司不顾企业盈亏,全力执行国家政策,不惜代价支持特区政府?
要是它这样做的话,对它的股票,评级,市值等,将会有多大的冲击?
如果我们把国家铁路系统市场化,进行混改,商业运作,结果如何?
香港上市的港铁公司是一个算是成功的混改例子,但它的成功是基于特区政府这大股东让利,出资修建铁路和车站免费供港铁使用,并免费让它在车站月台上这旺地开发必赚个盘满钵满的房地产;此外,如它认为赚得不够时,让它加价。简而言之,特区政府保障它的利润,港铁输打赢要。
这也难怪,要吸引资本进来,就只能利诱。但一到公私有冲突时,通常要迁就资本。
过去改革开放,我们从来都是不怕吃小亏,求佔大便宜,引进资金、管理、技术、市场等我们缺乏的东西。
但是今天我们今天的铁路系统是否欠缺资金、管理、技术、市场,而除了加入私人资本之外,没有其它更好办法呢?
而像具有80年歷史,一直领先国防军工的抚顺特钢,关乎国家安全,为何实际控制权要落在私人手上?
为何食盐这民生必须品,竟然要一下子打破两千多年的官营呢?
—刘廼强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