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4日起,财政部对全国77家药企(涵盖31省、每省2-3家,90%以上为药厂)进行“穿透式”财务检查,检查焦点锁定在“销售费用”、“成本”、“收入”的真实性上,而且“穿透式”检查将延伸至药厂关联方及相关销售推广、广告、咨询机构,直至延伸到医疗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居民的医疗水平曾经有切实的改善。人均寿命延长了,健康状况好转了。但是在20世纪90年代,医疗体制改革使看病难、看病贵成为突出的问题,有了“新三座大山”的说法,即教育、医疗、住房。
最近这些年,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国家开始着手弥补医疗体制上对人民的亏欠,增加了财政投入,扩大了覆盖面,建立了全世界最大的医保体系。但是中国的医保层次仍然是很低的,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医疗费用的虚高也是惊人的。
且不说,为了让私人资本家发财,刻意控制和压缩公办医院服务能力,为民营医院的发展腾出空间来。这么做的恶性后果已经是如此明显,国家还是坚持一条路走到黑,绝不回头。
因为在医保体制建立之后,医疗费用与医保资金的使用直接相关,国家开始关切医疗费用偏高的问题。在治疗上,采取的是压缩药费提高诊疗和检查费用的方法,说是收费要体现医护人员劳动的价值。可是这些费用又不是进入医护人员的口袋里的。
为了压缩药价,有关部门头脑风暴了很多奇思妙想。从前医药代表在医院堂而皇之地出没,那么,显然,药价高、吃回扣的原因是这些该死的医药代表,于是禁止他们进入医院!禁止了之后,药价还是高,那么就是该死的医药代表背后的流通企业还在,“药品流通环节过多、层层加价”,于是改革!怎么改?
2017年2月开始,国家全面推行药品“两票制”,试图通过压缩流通环节达到降低虚高药价、打击回扣的目的。所谓两票制,即药品从药厂卖到一级经销商开一次发票,经销商卖到医院再开一次发票,不可再多。既然把流通环节压到了最小程度,那么,如果药价过高是由于流通环节过多,那么貌似“两票制”可以从根本上解决药价高的问题。
但是实际情况完全不同。药价并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大幅度下降。部分药价确实是降低了,但是远没有达到设想的降低幅度。而且,催生了另一个新现象:药厂出厂价高开。
因为国家对医院的投入还是不够的,医院还要想办法赚钱,所以不允许医院在药物上盈利是不可能的,除非倒闭。此外,医生拿回扣的事情也没有得到解决。以前存在销售渠道,这些事情在流通环节去做掉了。在之前,药厂按照集中招标采购中标价的10%~30%左右(业内称“一零扣、三零扣”)的底价开票给过票公司,代理商(自然人)通过医药经营公司配送到医院,再经过票公司洗钱。现在两票制一出,药厂只好亲自出马去干这种脏活了,风险大大增加了。如有报道所称:“如果洗不出钱来,药一盒也卖不出去,药厂不得不铤而走险,随时面临灭顶之灾。”
所以,实施两票制之后,“出厂价高开”成为药厂唯一选择,把回扣暗含在出厂价中,使得出厂价接近中标价。这使得使得药厂销售费用较“两票制”前陡升,财务(洗钱)成本增加,现金压力巨大。为此,药厂必须自建洗钱体系,这就需要向所谓的CSO(表面看是咨询、旅游、广告、会务、策划等营销外包,实质是做假账、洗钱)支付“销售服务费”——实质是给医生回扣。如此一来,药厂财报上的销售费用会激增,引得相关部门的注意。这次财政部检查77家药企,就是这个原因。
很荒谬的事情。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是把问题从这里转移到那里,这就是有关部门的政治智慧。如果真的要解决药价虚高的问题,其实方法很简单,药方就是计划经济。国家按照预算给医院提供财政资金,医院按照规定的步骤和价格收费,药厂按照规定的价格和数量进行生产。如果一定要搞市场经济,那么先把违法乱纪的事情理理清楚再说别的。还有就是少干点逼良为娼的事情,让医院和医生必须去干那些不体面的事情。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