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谓“赤字货币化”,是一种历史进步
:吴铭(20200525)
注:昨天,和一位经济学前辈讨论这个问题,还是慎重一些,本不想这么快就写文章。我想了想,还是写篇东西。请各位真心爱国的经济学前辈批评,也请广大网友批评。
正文:
财政部和央行,就货币发行问题,终于争执起来了。
我也不知道,这种争执,是不是我这类不懂经济的人,或者被边缘化的经济学家写的那几篇文章引起的。推测起来,应该不是。
不管怎么说,现在,由于疫情,财政紧张,财政部这个花钱的部门,与央行这个印钱的部门,终于干起来了。
这是好事,对比此前的依据外汇储备发钞、把发行的钱都交给外国人不给中国人、因而人民币成了美元等外币的代用券,这是一种进步。
进步性在于,财政部这个要求终于体现了金融主权的味道。就是说,两个部门争的,是货币的发行权这个极其关键的金融主权。所谓货币发行权,就是指你发行的货币直接给谁花!给外国投资商花,如当前的扩大开放、引进外资政策,就是做人家的走狗;给中国政府花,就是民族主义,至少是民族主义。这个道理,连军阀韩复榘都知道。韩复榘钱的钱,也是直接给自己的财政厅,不给日本人。
当然,边发行货币、边向市场出售对应的国债,也不完全正确。但作为权宜之计,还是可以的。
但是,央行,对于财政部的这个“馊主意”,立即怼了回去。那理由,也是冠冕堂皇,如下:
“财政部不再是找商业银行借钱,而直接找央行借,也就是货币化的意思。
“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财政部想让央行直接印钱给他花,而央行要永久性地持有政府发行的债券。这次财政部打算,借钱永远都不还了。
“财政部这不是打央行的注意,而是在打普通老百姓的主意!一旦开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口子,很可能你钱袋子里的100万,很快就会被稀释成50万,因为财政部在‘偷偷印钱’。”
央行讲得对不对?
央行只讲了问题一部分,还有主要的、重要的一部分没有讲,给掩盖起来了;央行讲得小地方对、大方向不对。
首先,“财政部不再是找商业银行借钱,而直接找央行借,也就是货币化的意思。”
这句话是符合事实的。
此前,大约1990年代中期以来,人民币的发行,是依靠引进外资、出口创汇多少而定。就是说,所发行的新的人民币,都交给了外国投资商和出口创汇企业。这意味着在货币发行方面,央行成了国际垄断资本的傀儡,也推动了中国生产、美国消费格局的形成,中国生产对国际市场形成了致命依赖,使中国成为“出口导向型”经济。在中国这片市场上,外国投资商需要多少人民币,就可以以“投资”的方式,向中国央行要,要多少给多少,无任何限制。然后,外国投资商就可以拿着这些人民币,在中国市场上无恶不作、横行霸道。为了给外资这个流氓提供作恶的机会,近期,中国出台一系列新开放政策,如混合所有制、如22条、如金融11条、如取消在华外资金融机构业务范围限制等等,就是给外资这个恶棍殖民者,打开方便之门!
就是说,中国的央行,只把新发行的货币都送给外国来华投资商玩,而不给中国政府、中国企业、中国人民等自己人玩。我说中国央行,实际上成了华尔街金融寡头在中国的代理人、伪军,是外资从金融上、经济上殖民中国的急先锋,是为虎作伥的恶棍,不冤枉吧?
外国投资商得到央行的如此照顾之后,在中国做了些什么、有什么后果呢?我看至少有如下四个方面的恶果:
一是扭曲所有制和主权结构。中国,从宪法到历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都强调公有制主体地位。结果呢?公有制现在仅占经济成分的20%或者不到,且仍在减少。原因何在?经营企业,最关键的是金融扶持,如果没有人给你贷款,你即使是有大量定单,也生产不了,因为,为了生产这些定单产品,你需要大量先期投入。引进外资之后,因为央行所发行的货币都给予了外资企业,不给中国企业,所以,中国企业发展举步唯艰、生存困难,这被指为中国公有制企业无效率、管理落后,其实,根本原因是缺乏金融支持。此时,外资乘虚而入,鼓吹股份制,利用股份制并购中国公有制企业,这个阴谋,很大程度上已经得逞。为了对接外资对中国大型企业的并购,居然还真的推出了“混合所有制”!大型企业,多为公有制企业,是中国公有制的骨干,也是中国独立完备的工业体系的骨干,是经济主权的支柱。丧失了大型骨干企业,则中国经济就无法支撑起独立性、自主性。中国公有制主体地位削弱、丧失,意味着中国人民的基本福利难以保障,中国经济的独立性、自主性,难以保障。
二是扭曲中国产业结构。本来,中国是要工业化,要建立独立自主、体系完备的工业体系(“造不如买、买不如租”这个逻辑要倒过来,就是这个意思),要抓好农业这个基础,至于第三产业——我指的是不含金融业在内的服务业——,只能服务于工业农业(记住是服务于而不是依附于,毕竟,三产也是重要的)。但是,外资来到中国之后,挟其新自由主义、唯市场主义理论走狗的包装下,大力发展所谓服务业,鼓吹服务业的重要性,贬低工业、农业;结果,传统的免费、低费甚至是按需分配的服务行业,却演变成医疗产业化、房地产成了支柱产业、教育产业化,原本不创造价值的旅游业、娱乐业、文化产业之类,成了支柱产业。这样的结果,就是实体工业、农业生产大受破坏,农业、农村凋蔽,农民被迫背井离乡外出打工,工业体系破坏。而所谓房地产、医疗业、教育业、旅游业、娱乐业、文化产业畸形发展,导致中国总体经济结构扭曲,头重脚轻,本末倒置。
三是削弱中国政府运用人民币对本国产品进行定价的能力。在极力引进外资、依靠外汇发行人民币的买办政策之下,外资便极容易地并购中国产业,开展工业、商业、金融业经营。这些经营,都是雇佣中国人民、消耗中国资源、毁坏中国环境,其生产标准、销售、定价,均操之手外资资本家之手,中国政府方面,也就是得点微不足道的税收。为了这点税收,中国地方政府,充分了外资的奴才打手和护卫,帮助外资宣传一些欺骗性的观念,协助外资打击中国本土工业,打压中国工人的反抗。但是,由于定价权操之手外资之手,实际上,中国方面所得利润却极少,也就不超过1%。这被主流经济学家比如林某夫美化为“比较优势”,以欺骗中国人民。
四是直接导致了中国生产的目的不是为了满足中国人民的生活需要,而是为了美国等殖民主义国家的需要,导致了中国生产对世界市场的依赖,导致了中国生产被国际垄断资本控制,导致了“中美国”殖民关系的形成。
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恶果。
这次财政部提出直接向银行借钱并发行国债,这意味着,央行发行的货币,不再直接给外国人了,而是必须给中国政府了——当然,只是一部分直接给中国人,还不是全部。如果央行接受财政部的这个要求,并且中国再拒绝再引进外资、出口创汇(这不是央行的事),那么,人民币的发行权,就完全收回来了,中国印的钱,终于由中国人来花,而不是由外国资本家来花了。央行,也就改邪归正了,是起义了,就不再是伪军了。
所以,我说是一个进步。当然,央行,坚决不愿意起义,它觉得做伪军很好。
“再说得直白一点就是,财政部想让央行直接印钱给他花,而央行要永久性地持有政府发行的债券。这次财政部打算,借钱永远都不还了。”
财政部向央行要钱,这是完全正当的!难道只能外来投资商可以随便向央行要钱,要多少给多少而且不用还,而中国的财政部就不可以要?当然可以。
央行以此为借口拒绝财政部要钱,是完全站不住脚的:你既然可以源源不断地把钱给外资,而且,也不要外资来还,凭什么就不可以给中国自己的财政部呢?你安的什么心?
再说,财政部所借的钱,怎么就不还了?财政部好歹还有税收,你怕什么?
再再说,随着中国经济发展,市场上的能动量必然是越来越大。你要财政部把钱都还给你,既不可能,也不合理。
“财政部这不是打央行的注意,而是在打普通老百姓的注意!一旦开了‘财政赤字货币化’的口子,很可能你钱袋子里的100万,很快就会被稀释成50万,因为财政部在‘偷偷印钱’。”
这话,如同放屁,是打着替老百姓着想的旗号,欺骗老百姓。我问一下,是老百姓手里现金多,还是富豪手里现金多?一个极其明显的事实时,普通老百姓能有多少钱!“天塌先砸个子高的”,如果说钱被稀释,也是富豪的钱被稀施得最严重,而不是下层老百姓。
老实说,我喜欢看到资本家手里的钱被稀释的样子,喜欢看到他们被天砸的样子。
对于普通中下层老百姓,他们的基本生活内容是过日子,只要日常用品不涨价,所谓稀释,对他们没有什么影响。
再说,你央行此前把发行的钱都给了外国资本家,让他们在中国市场上无恶不作,那时,你就没有想到会稀释老百姓的钱袋子吗?怎么,今天,当财政部向你借钱并发债相抵时,你就想到了呢?不是很伪善吗?
所以,还是不要拉老百姓来垫背为好。
财政部“偷偷印钱”,对谁的威胁最大?对外资的威胁最大!对外国在华金融机构的威胁最大!因为,它们垄断不了中国人民币的发行权了。
可以认为,这次关于财政部向央行借钱、并依借钱发行国债问题的争论,其实是买办资本势力与民族资本势力关于金融主权特别是发行权的一次争夺!财政部的这个要求,本质上是要收回中国人民币的发行权!收回了发行权,也就为收回结算权、定价权打下了基础!
我支持财政部!老实说,我觉得,这可能是中国近25年在金融上做的唯一正确的事。
但是,我不支持把一边发行货币、一边对应发行国债的办法,作为货币发行的长远办法,而只能是一种权宜的办法。等到把人民币的发行权都收回、中国经济平稳之后,还是要依靠公有制经济发展的需要来发行货币。那是另外一个重大问题,兹不赘述。
有位朋友提出,这个财政部向央行借钱并用国债相抵,关于这个问题的争论,究竟是学术问题还是政治问题?我觉得,所谓学术问题,其本质是指抓住问题的本质和规律的问题,也就是个客观的是非标准问题。当这个客观标准找到之后,是否赞同这个标准,就成了政治问题。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