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吧,开局来张图……
看到这张图,你会自然而然想到当下滚烫的地摊经济,曾经的牛夫人转眼变成小甜甜。
在2020年,如果你错过了——
双黄连经济、口罩经济、熔喷布经济、头盔经济之后;
那么你一定能在6月份赶上地摊经济。
在这个炎热的夏季,据说城管正在打电话喊商贩出来摆地摊。
有人推测,计生办即将开始催生。
这个时代最大的特色就是变化。
01 地摊经济风
地摊经济的门槛低,是古今中外最原始、最基础的经济形态。它无需专家背书、无需缴纳高房租。现在也不需要和城管打游击了,因为已经有了政府背书。
6月1日上午,总理在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
这相当于上层为最基层的经济背书。一时之间,各地纷纷跟进。
国际化的大上海魔都城管执法局表示,将推进夜市经济发展,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
热点城市西安、杭州、郑州、南京、青岛等地陆续提出放开“地摊经济”和“夜间经济”,刺激地方消费复苏。
先行一步开放地毯经济的成都,如今已经成为地摊经济的标杆典范。
阿里1688也发布了“地摊经济”帮扶计划,将提供超过700亿元的免息赊购,为地摊摊主提供全方位的进货和经营支持。
毫无疑问,如今的地摊经济,正站在共和国历史上的第二个风口。如果注意上面这些用词:增加就业、刺激消费复苏,会发现其本质是社会各界携手,共克时艰。
然而目前中国的情况,是什么东西一旦形成风口,就会被舆论整得红红火火。
02 欢乐大合唱
既然是“经济”,那首先就和赚钱有关。
这几天的媒体舆论中,地摊的赚钱能力在直线上升。
日入千元!小摊撑起一片天。
这样的标题有点辣眼,地摊日入千元肯定是少数,但还不算太过分;适当夸张一些也能理解。
如果过分夸张,那就变成浮夸了。
如此这般,一年就能实现前首富的小目标,让孩子过上富二代生活。
这给人的感觉,轻点说是标题党,重点说就像拿“地摊经济”放卫星了。
但这还不算最夸张的,更猛烈的是下面这条:
这种日入几万的,肯定也有,但一定是极少数;并不能代表地摊经济。就像不能拿马云代表中国的人均收入一样。这么鼓吹下去,我怀疑不用多久就会出现某人摆地摊成为某地首富、或某地首富下海摆地摊之类的舆论。
个人认为,这么宣传地摊经济,要不得。这不是地摊经济,这是舆论经济。
更有甚者,摆地摊除了能带来经济收入之外,还有减肥的功效——
据陕视新闻,92年出生的岳磊,在咸阳城区福园巷子经营烧烤摊位;创造了每天销售3000串的纪录,成为销售明星。他每天早上5点起床煮面筋、切面筋、买菜、串菜、摆摊,到晚上12点以后收摊回家,很快从166斤瘦到148斤。
个人认为,这不是减肥,是心酸。
还有人别出心裁,把地摊经济和新媒体运营结合起来:
看起来虽然有趣,其实让人啼笑皆非。仿佛摆地摊不成,还能搞新媒体运营一样。
当然把它和媒体运营相比还是小儿科,还有人把它和资本市场结合起来。
感觉玩资本运作的人绝对不会如此无聊,这是恶搞呢还是讽刺呢?
其实这是在玩舆论经济,在博眼球、吸流量;绝对不是地摊经济。大家不要误以为地摊经济很好玩,其实很艰辛。
03 地摊本质
人间烟火、市井百态,最能抚慰人心。
小小的摊位,更蕴涵着勃勃生机。
这话听起来很有诗意,但实际很辛酸。
地摊经济本质是为了生存、过苦日子,绝不是舆论经济。
共和国历史上,地摊经济其实有着非同寻常的位置,叫改革开放之起点。
把时光拉回40年之前刚改开那会儿,当时几百万下乡的知青返城。彼时城市没有那么多就业岗位,无法吸纳突然涌现的大量劳动力,只好允许知青们单干,摆路边摊、杂货店、修理铺什么的。——这就是共和国历史上地摊经济的第一个风口。
如此一来,改开时代第一批个体户诞生了。电视剧《历史转折中的邓小平》对此有生动的描写,“就是要打破什么都需要国家来包办的老思路,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说到底,这就是个体制改革的问题。这一来,不是乱,而是活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由此而演变成历史洪流,一发而不可收,财富喷涌,经济暴涨。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正是地摊经济开启了中国的改革开放之路。这也是为什么总理在记者会上也提到:改革开放之初,大批知青返城,一个“大碗茶”解决了很多人就业。
2020年这波世纪级疫情黑天鹅,对世界各国都冲击极大。
根据数据统计,2月份失业率6.2%,3月份5.9%,4月份6.0%,数字看起来不大;但是这只是城镇失业率,不覆盖全部人群。
个体商户和中小企业群体,面临巨大的经营压力。
今年大学毕业生是创纪录的874万,就业前所未有地严峻。
还有5000多万农民工未返程工作,面临生活问题。
可以说今年的就业形势极为严峻。开放地摊经济,是不得已而为之。
如果把地摊经济比作音乐,它一定是《二泉映月》;把它当《春江花月夜》来演奏,那是亵渎,是无知。但舆论正在把它当《春江花月夜》来演。
04 差别
既然40年前的地摊经济开启了改开的大门,开启了创造财富的神话;那么这回重拾地摊经济法宝,会不会如同40年前一样重新创造财富神话?
答案,大概率不会。
现在和40年前有一个本质的差别——房地产。
40年前,还没有商业房地产的概念,各种物资匮乏,人们凭借各种票据生存。那时地摊摆得好,可以去买门面、买房,甚至可以转行做商贸或实体生产。
现阶段中国房地产已经成为人类有史以来最大的资本市场,住房不缺,商铺泛滥;而且各种产业链齐全、产能过剩。按照总理的说法,目前中国有6亿人口月收入1000元左右。这个收入在中等城市租房都难。这个阶层,只能消费得起地摊经济。如今这种情况下,想靠地摊发财致富,概率不是没有,但极低。
如果是40年前,地摊经济可能是一种致富途径;如今局面下重拾地摊经济,其实是一种扶贫,一种保就业的手段。
政府提出的“六保”中,第一条就是保就业。只有就业才是最大的民生。
一人,一辆手推车,养活一家人;为了生存,而不是发财,如此而已。
05 最后
除了保中下层就业之外,如果说地摊经济还有什么重大的意义,那就是刺激中上层群体的消费欲望。总理说,“中国有9亿劳动力,没有就业那就只是9亿张吃饭的口;有了就业就是9亿双可以创造巨大财富的手”。实际上光创造财富是不够的,还要有消费欲望才能撑起庞大的市场。
地摊经济自古就有,如同野草一样坚韧,兵荒马乱的时候也没能阻断它;前几年在城管最严厉的时候,也没能让其消失。但疫情到来,地摊一夜之间不见了。
随着地摊的消失,人们的消费欲望也被疫情冰封。
人们的消费欲望下降,那么社会活力也就下降,经济活力也就下降。这就是欧美发达国家,尤其是美国,不愿意强力防控疫情的原因。
恢复地摊经济,除了降低中下层的生活成本;本质上给人一种社会安全感的心理暗示,潜在激活了中上阶层的消费顾忌,告诉大家带口罩但不要捂钱袋,从而刺激市场活力。
简而言之,不要把这轮地摊经济玩成舆论经济。
舆论经济既不能解决中下层就业,也不能刺激中上层消费。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