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经济 > 经济视点

马克思主义语境中的全球化理论

孙翠兰 · 2020-06-12 · 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收藏( 评论() 字体: / /
当今的全球化,是100多年前全球化端倪的继续和发展。对当今的全球化,也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读它,才能以清醒的头脑投身于其中,并为争取实现以全人类利益为宗旨的全世界人民的全球化而斗争……

  【摘 要】全球化的实践在100多年前已初露端倪 ,全球化的基本理论也在100多年前由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做了最初的阐述。当今的全球化,是100多年前全球化端倪的继续和发展。对当今的全球化,也只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去解读它,才能以清醒的头脑投身于其中,并为争取实现以全人类利益为宗旨的全世界人民的全球化而斗争……

  笔者认为,150多年前,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在《共产党宣言》中已对现今全球化的端倪做了精辟的阐述。此后,在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列宁对全球化实践做了理论揭示,这些构成了对当今全球化理论阐述的先声。尽管这些理论已随着人类社会历史的发展成为过去,但他们在阐述最初理论时所运用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类社会历史的变迁而失去其应有的效力,对于我们诠释当今全球化问题仍然是大有裨益的。

  

  直到目前为止,在诸多的有关“全球化”的解释中,较被普遍接受的是“各种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流动,以此实现生产要素或资源在全世界范围内的最优配置”;而其中较具权威性的,是由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为“全球化”所下的定义,即“跨国商品、服务、贸易及国际资本流动规模和形式的增加,以及技术通过广泛地传播,而使世界各国经济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实际上,以上两种解释注重描述的均是当今全球化的一些表象,而其中的某些表象,不是现今才出现的,早在100多年前,在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确立的初期,它们就已经存在并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而迅速地发展、巩固和加强了。它们是当今全球化的端倪,而最早对其进行描述和揭示的是克思主义的创始人。

  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早在154年前公诸于世的《共产党宣言》(以下简称《宣言》)中,就曾以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对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拓展世界市场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描述。他们写道,在封建社会中成长起来的新兴资产阶级,不仅冲破了行会和地区的限制,并且借助于“美洲的发现,绕过非洲的航行”,找到了适合资产阶级发展的“新的活动场所”——世界市场,从而作为“正在崩溃的封建社会内部的革命因素迅速发展”起来。18世纪中叶以蒸汽机的广泛运用为主要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更为资产阶级的发展提供了广阔得多的活动空间。他们利用大机器工业所生产的价格低廉的商品和便利的交通,作为“摧毁一切万里长城”的“重炮”,打开了一个个落后弱小民族和国家的大门,并从这些国家运走价钱便宜的工业生产所需的原料。落后和弱小的民族和国家,不仅成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销售市场,而且成了他们可靠的工业原料供应地。于是,资本家“奔走于全球各地”,他们“到处创业,到处落户,到处建立联系”。他们加工的“已不是本地的原料,而是来自极其遥远的地区的原料 ;它们的产品不仅供本国消费,而且同时供世界各地消费”,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和消费都成为国际性的了。从而使世界市场的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并成为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生存和继续发展的越来越不可或缺的重要活动舞台。同时,世界市场的建立,使商业、航海业和陆路交通业都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巨大发展,这种发展反过来又促使工业生产的更高程度的发展。

  资产阶级之所以如此地寻求世界市场的发展,其原因大体是 :( 1 )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的推动力。正如马克思主义的创始人在《宣言》中指出的,“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使资本主义生产的社会化程度不断提高,这在客观上要求有更广阔的活动空间 ;( 2 )资本家为追逐更多的利润的内在冲动所驱使。马克思在研究资本主义的商品生产目的时曾这样揭示 :“生产剩余价值或赚钱是资本主义生产的绝对规律。”为此,资本家们要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找赚钱的机会。( 3 )这种内在规律在资本主义发展时期作为外在的竞争的强制力,迫使每一个资本家在全世界范围内寻求有利的发展场所。

  这就是自产业革命以后资本主义在自由竞争阶段的以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的当今全球化发展的第一个阶段。

  此后,19世纪70年代电磁学的发展和由此引起的第二次科技革命,又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的程度大大地向前推进了一步”,与此同时,资本主义由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而当今全球化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正是在资本主义步入垄断阶段后出现的。

  列宁在《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一书中,对垄断阶段的特征和实质进行了透彻的分析和高度的概括。列宁指出 :资本主义生产引起生产的高度集中,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自然而然地走向垄断。在垄断的基础上,金融寡头为了攫取高额垄断利润和在残酷的竞争中使自己变得“巩固无比”,加强了同世界市场的联系,其重要的手段就是资本输出。

  据有关资料,到一次世界大战前的1913年,英国的资本输出额已高达40亿英镑。在当时,40亿英镑相当于英国国民财富的 1/4,等于所有其他帝国主义国家资本输出的总和 ;同时,经济实力比英国逊一筹的法国的资本输出,在 1869-1914年的45年间里,很快增加了5倍之多;后起的德国也不甘落后,到1913年,其资本输出已达到220-240亿马克 ;就是当时还不太强大的美国,到 1914年其资本输出也已达到35亿美元。其数额虽不大,但就其增长速度来讲,在以上列举的所有帝国主义国家中却首屈一指。

  帝国主义国家对资本输出如此热衷,其目的除了资本输出可以解决它工业生产中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供给地两个关键环节问题以外,还有通过资本输出可以达到控制输入国经济命脉乃至政治、军事等方面的权力。从这一层面上考虑,与商品输出时代不同的资本输出,更明确地表明了世界各国经济联系的进一步紧密和垄断资产阶级对整个世界统治的进一步深化。

  正因为资本输出的上述利益,从19世纪末以来,帝国主义竞相争夺世界上有利的投资场所,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列强瓜分世界领土的热潮。到20世纪初,世界领土已经被“分割完毕”。

  但这并不表明不能重新分割。垄断资本主义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促使金融寡头掀起愈演愈烈的重新分割世界领土的斗争,两次世界大战就是这个规律所致。

  此后,在20世纪40-50年代,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的发现和利用为标志的第三次科技革命,以及被西方学者誉为以生物遗传工程、激光、新能源和新材料为标志的第四次技术革命,将资本主义的国际化推进到它的第三个发展阶段。

  如果说,在资本主义国际化的第一阶段主要是商品要素的国际流动、第二阶段主要是资本要素的国际流动的话,那么,在当今的这个第三阶段中,则以包括了商品、资本、原料、信息、科技、知识、人才等要素在内的综合生产要素的国际性流动。这种综合要素的国际性流动表明,出现了以科技革命推动的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程度发展的更高阶段。在这种生产高度社会化发展的国际大环境中,一方面世界上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生产、居民的消费、民族的兴亡、国家的安危都不可避免地与此息息相关;另一方面,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则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的发展,在全世界编织着它们试图称霸全球的网。

  综上所述,当今的全球化,实际上是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商品要素和垄断时期资本要素的国际性流动的继续和发展。因此,它一方面表明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和生产社会化水平不断提高的一种客观必然趋势;另一方面,它又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和资产阶级、金融寡头利用科技发展的力量,“按照自己的面貌为自己创造出一个世界”。所以,当今的全球化还未摆脱垄断资本主义及其国家对它的控制,它实质上还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生产关系、交换关系和意识形态的全球化过程,是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全球化。

  

  既然全球化是资本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全球化过程,那么,不言而喻,它同时又是全世界贫穷弱小国家受欺压、受剥削的历史过程。

  在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的商品输出,曾给被输入国民族经济的正常发展以毁灭性的打击。当时,最强盛的资本主义国家英国就曾对其殖民地进行了大规模的商品输出。以其最早的殖民地印度为例,就曾被输入大量的棉纺织品、玻璃、纸张、铁器、陶器等商品。这样大量的商品输入,使印度从事这些行业的工人因失去生活来源饥饿而死的不计其数。

  这种状况到了帝国主义时期则更加严重。垄断资产阶级和金融寡头们以资本输出为强有力的手段到处办工厂、建商店、设银行、修铁路,甚至通过派驻军队等方式控制经济命脉、垄断政治和军事权力,把世界上的弱小国家一个个地变成他们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从而,他们不仅“挖掉了工业脚下的民族”基础,而且还要从一条牛身上剥下两张皮来,像吸血鬼一样吮吸着全世界人民的血膏。

  二战以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不断兴起的新形势下,以美国为首的帝国主义国家改变策略,打着“援助”的旗号,继续利用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妄图达到称霸全世界的目的。不仅如此,帝国主义国家还利用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所提供的手段,竭力控制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阻止其强大 ;干涉其内政,不断地挑起地区冲突和局部战争;掠夺其资源和财富,剥削其广大人民,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弱小民族在享受现代高科技的同时也付出了极其惨痛的代价。发达国家还积极地策划以北美自由贸易区为核心,往南建立美洲自由贸易区,往东建立大西洋自由贸易区,往西建立亚太经合组织的地区发展战略等方式,防止发展中国家联合与发展,阻止地区经济集团的建立。【1】

  特别是在当今,帝国主义国家利用其百余年发展积累起来的在各个领域的优势和雄厚基础,成为经济全球化“游戏规则”的制定者、解释者和裁决者。他们借助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世界贸易组织及数目众多的跨国公司,继续强化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迫使广大发展中国家不得不承担全面开放的义务,但同时却不让它们享受对等的权利,从而使广大发展中国家和弱小民族的国度中始终充满着失业、收入下降、产业外流、发展基金匮乏、债务负担沉重、贸易条件恶化、金融危机、技术水平落后等问题,并使它们的国家和地区成为新形势下垄断资本和金融寡头攫取高额利润的最好投资场所,剩余产品的倾销地,陈旧设备的吸纳地,转移污染和处理其工业、生活废弃物的垃圾站。总之,当今以发达国家为主导的全球化,使南北矛盾更加突出,贫富差距进一步拉大。据有关研究资料,近50年来,全球生产的物质财富,按国民生产总值计算增长 6倍,但仅占世界人口 20%的少数富国与大批贫穷国家,所占有的社会财富的比例,却从1960年的30∶1扩大到1997年的74∶1。联合国《2000年发展报告》曾指出,当今世界3个最大的亿万富豪所占有的财富,比48个最贫穷国家一年的国内生产总值的总和还要多。【2】

  由此可见,近一个半世纪的资产阶级全球化的发展历史,其实质是“使未开化和半开化的国家从属于文明的国家,使农民的民族从属于资产阶级的民族,使东方从属于西方”,而今则是使全世界从属于美国,并永远受其剥削和奴役。

  

  全球化的发展过程自始至终展现了它的两重性。这种两重性集中体现了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这一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因此,尽管当今资本主义的全球化搞得如此轰轰烈烈,但就资本主义和其制度本身的性质来讲,并没有因全球化普遍性的增强而有所改变,更没有因生产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使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得到解决。相反,却使这一矛盾不断地深化,使社会主义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地区日益团结和强盛,而这始终是致垄断资产阶级于死地的不可低估的力量,他们会使这一矛盾得到解决,因为他们是先进社会生产力的代表,是世界未来发展的决定力量。因此,可以预见,当今的全球化,只不过是为以社会主义与发展中国家为主宰的未来的全球化奠定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它终将被以全世界人民为主导的全球化所取代。

  然而,需要正视的问题是,未来的、属于全世界人民的全球化不是等来的,而是争取来的。所以,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面对当今全球化应采取的态度是 :顺应和斗争

  首先,顺应全球化的发展趋势。既然全球化反映了社会生产力发展下的生产社会化的客观必然趋势,毫无疑问,所谓顺应,就是融入这一发展中。因为在科学技术发展到今天这种程度所形成的国际环境中,民族的片面性、局限性、闭关锁国的发展模式或试图独立于全球化之外寻求发展等企图,均已成为不可能。各国必须设法融入这一潮流,顺应这一客观发展趋势,从顺应中得到发展。

  其次,与超级大国的图谋作斗争。与超级大国的图谋作斗争应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1.实行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立国之本,强国之道。在融入全球化过程时,各国更应以此为总方针。只有坚持这一总方针,社会主义国家才能不断强大,发展中国家及弱小民族才能逐渐摆脱百余年来由帝国主义套在其脖颈上的枷锁,从而走富民兴国之路。具体地讲就是,社会主义国家要谨慎地搞好改革开放,发展中国家在引进外资、技术方面要适度。

  2.加强国际间团结。反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主宰全球化的图谋,必须依靠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力。为此,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应在互相尊重、平等互利、求同存异的前提和基础上,结成广泛的国际反霸权统一战线,在政治、经济、外交等一切方面,充分利用一切手段和机会与霸权主义相抗争,逐步地摧毁不合理的国际经济秩序,争取尽快建立以世界上大多数国家和人民利益为主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3.积极组织和发展地区经济集团。地区经济集团化实际上表明了生产社会化程度的加深。从这一视角出发,地区经济集团化是经济全球化的抗衡和补充。笔者认为,发展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地区经济集团化,一方面符合生产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另一方面也可以以此作为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垄断资本主义全球化相抗衡的力量,并以此为基地逐渐地将各地区集团联结在一起,发展成为以追求全世界广大人民利益为目标的全人类的全球化。

  4.抑制西方国家意识形态的侵蚀。意识形态源于经济基础和社会环境,它的反作用力相当大。西方霸权主义者在对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进行经济、政治、军事渗透与干涉的同时,也把它们的思想意识带了进去,并给这些国家造成不可估量的危害。社会主义国家和广大发展中国家应自觉地抵制这一侵蚀,采取有力的措施将其置于国门之外。

  参考文献:

  【1】叶卫平.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区域化〔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20.

  【2】李崇富.经济全球化与劳动阶级的解放〔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1,(4):28

  引证文献:

  · [1] 焦贝贝.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语境研究[D].山西大学,2013.

  (系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教授;来源:《社会科学辑刊》)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晨钟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3.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4. 李光满:从刀郎看中国文人的风骨
  5. 清华大学哈弗版经济管理学院还有必要办下去吗
  6. “氢政治”: 三个颠覆性预测, 为何都指向中国?
  7. 星燧:普京的“闪电”中东行
  8. 2024请回答,中国市场经济“边”在哪里?
  9. 司马南:黄金万两——一项美国的核心秘密
  10. 大蒜也有错?
  1.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2.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3. 判处死刑,立即执行,难吗?
  4. 送完一万亿,再送一万亿?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一)
  6.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7.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8. 又一处敬立毛主席塑像,各地纪念活动越来越多
  9. 紫虬:从通钢、联想到华为,平等的颠覆与柳暗花明
  10. 李昌平:县乡村最大的问题是:官越来越多,员越来越少!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郭建波:《文革论》第一卷《文革溯源》(中册)论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和文化大革命
  3. 郝贵生|如何科学认识毛主席的晚年实践活动? ——纪念130周年
  4.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5.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0. 当心,他们要对孩子下手了!
  1. 张殿阁:在十大开幕式上执勤——记伟人晚年几个重要历史片段(二)
  2.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3. 《决裂》:我们到底要与谁决裂?
  4. 不顾中国警告,拜登出尔反尔,解放军发出最强音:绝不手软!
  5. 记忆:流浪汉张来娃儿
  6. 《邓选》学习 (七)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