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语:附件1原题《化危为机:中国外向型经济需作战略转型》,发表于《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已收录到《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目录请见附录3)一书中出版。针对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所导致的我国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笔者在当时指出:“但愿目前的危机能够产生深刻的结构变革,引发我国从国际经济大循环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转型。”该文预测了美国将对中国实施金融帝国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战略,这一预测已被过去十一年的历史所证实。
自习总书记在2020年5月23日提出“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主张以来,“国内大循环”已经成为一个流行的术语。但是,由于传统思维的强大影响和人们对历史经验教训的肆意漠视,人们很难理解“国内大循环”的这种历史大变革。正如《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新战略与政策选择》一书出版后,笔者8月9日在回复一位教授的祝贺时指出的,“媒体上对国内大循环的解读基本上仍是新自由主义的。胡在2010年阐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时,人们还在说这需要思想认识上的革命,而现在习总书记说我们目前面临的是百年不遇的大变局,可您看媒体上对国内大循环的解读一点生气也没有,穿新鞋走老路,转型机会恐怕又要失去了。这本书被完全接受还得等十年。”
笔者在2011年叹息到:“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重大转型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错过了”(见附件2)。中美经济战和新冠疫情的这次转型机会很难被我国完全利用,原因就在于新自由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学界的支配性影响。“国内大循环”的战略革命还得需要“更大的危机”,这将有可能发生在2028年前后。在今后的八年时间内,中国的仁人志士们应该解放思想,勇于探索,对“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革命进行大讨论,为我国完全运用下一次世界政治经济危机所创造的转型机会做好充分的理论和政策设计工作,并使之做到家喻户晓。
附录1:十年前贾根良提出的“国内大循环”战略
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我国以外部需求、自由贸易和引进外国直接投资为核心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遭遇到了空前危机,政府采取了两年内投资4万亿人民币等重大措施拉动内需并取得一些成效,但笔者认为,我们应对金融危机的措施仍没有跳出传统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思维。去年底(2008年底——注)笔者曾提出,重新恢复出口退税仅是饮鸩止渴和暂缓危机,它将使我国更深地锁定于依附美元霸权的外向型经济模式而推迟转型,并呼吁 4万亿人民币拉动内需的计划要坚决执行国货采购制度。但直到今年5月,因国货在国家庞大的拉动内需的投资中受到歧视,国家发改委才对购买国货问题发出紧急通知,这反映了我们在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上缺乏长期战略。在这方面,英国和美国的历史经验值得我们深思。
英国在崛起前曾与外国商人、投资家和金融家控制其经济进行了反反复复的斗争。16世纪上半叶,英国自由贸易的政策虽然带来了短暂的繁荣,但却造成了严重的不利后果:德国、尼德兰和意大利商人分享了伦敦半数以上的出口额,英国经济受制于低地国家,并自16世纪中期起陷入频发的经济与社会危机。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危机最终引发了以保护国内市场和发展高端产业为核心的英国重商主义经济政策的革命,为后来的英国工业革命奠定了基础。
美国的崛起同样也得益于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危机的“因祸得福”。美国在独立后的30多年里实际上仍没有摆脱对英国经济的依附,建立的是一种以比较优势为基础的初级产品出口导向型经济。1807年的《禁运法案》和1812年的美英战争沉重地打击了美国自身的对外贸易和航海业并引发严重的经济危机,此时的美国人才切实感受到了独立自主的工业发展对于民族独立和国家强大的重要性。危机导致了发展模式的重大转变,最终形成了以贸易保护、技术创新和资本生产率立国、排斥外国直接投资、工农业协同发展和内部改善(统一国内市场等)为核心的内需发展战略,经历一个世纪的发展终成世界的产业帝国。
英美上述发展战略的革命性转变是其经济崛起的起点和基石,这种历史经验表明,当发展中大国遭遇重大外部需求危机时,对难以为继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修修补补是无济于事的。历史具有惊人的相似性,当前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基本特点是:制成品出口特别是劳动密集型产品出口的贸易条件一直在不断地恶化,它不仅通过低廉的价格给发达国家的消费者提供了大量的福利补贴,而且由于价格竞争所导致的通过人为压低工资所产生的“冲向底部的竞争”,也使我国试图通过提高工人实际工资实现国民财富增进的目的成为泡影。更为严重的是,我国巨额的外汇盈余在美国金融市场上的再投资不仅为美国的过度消费和在中国周边建立军事基地提供了资金支持,也为美国等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大肆收购我国企业进而控制我国产业特别是高端产业提供了融资。对于我国经济发展来说,这种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无疑是自杀性的,它不符合我国长期发展的根本利益。我国早在10年前就提出了启动内需的口号却一直无法实现,这本身就说明:由于路径依赖,外向型发展模式根本不具备改弦更张的自我变革的动力。但愿目前的危机能够产生深刻的结构变革,引发我国从国际经济大循环到国内经济大循环的战略转型。
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是世界经济的一个重大转折点,未来有可能迎来一个保护主义不断上升的时期。美国将采取以下战略应对当前的金融危机:一是修复金融体系,继续奉行其剥削其他国家特别是剥削出口导向型经济的金融帝国主义战略;二是通过对美国经济的“再工业化”并牢牢控制以生物技术、生物电子、新材料和新能源为核心的第六次技术革命的主导权,恢复并保持其实体经济的霸主地位。在此情形下,美国的贸易保护主义必将进一步抬头。
针对美帝国主义的这种双重战略,为了中国经济的长治久安,我们不仅要警惕并拒绝美国利用“引入战略投资者”和开放金融业等新自由主义的花言巧语掠夺我国财富,大力推进人民币结算以及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战略目标,而且更重要的是要及早做出战略规划,通过把注意力转向“内部改善”,经过若干年调整,逐步抛弃出口导向型经济,限制乃至最后取消外国直接投资,保护民族产业和国内市场,转向以工人农民以及中产阶级收入增长作为经济增长发动机、大力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抓住第六次技术革命的机遇、实施主权信贷并实现工业中心向中西部转移等内容为核心的国内经济大循环战略。笔者以为,这才是破解美元霸权和应对外向型经济发展模式危机的根本性措施。
(原载《广东商学院学报》2009年第5期《经济随笔》栏目)
附录2:重大危机导致发展模式转型的两个必要条件
重大危机导致发展模式转型的需要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国家的精英接受了符合国家利益的经济理论,二是形成了符合国家利益的利益集团。否则,再大和再多的危机也没有用。在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刚开始的时候,我认为中国战略调整的机遇来了,但一看2008年底恢复出口退税的种种做法,我的心就凉了。当奥巴马在2009年初搞保护主义的时候,我甚至希望他搞的越大越好,这样才能刺激中国大转型。但美国很聪明,它不能搞的把中国人搞急了,搞的中国没办法了不得不转型,而这种转型对它们的利益集团是不利的。因此,国际金融危机提供的重大转型机会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被政府错过了,因此,我在2009年写文章说,看来只有更大的危机,人们才能觉醒。
但也未必,近代史上的鸦片战争是多大的危机,“千年未有之变局”,但中国拖了很久才觉醒,然而,到现在仍不清楚美国、日本等国家崛起的原因。美国崛起就是因为接受了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保护幼稚工业和独立自主发展国民经济的理论。
比这种理论更重要的因素则是在重大危机发生时存在一个符合国家利益的利益集团。例如,在1812-1814美国转型时,由于在此前的1807年的禁运一直到1814年底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时的七八年间,由于对外贸易的中断,原先支持自由贸易的并对国家决策有重大影响的大贸易商等不得不为了生存,转投国内工业,到1814年底第二次美英战争结束时,他们在工业上的投资已经具有一定规模了,这些人在符合国家利益的工业上就有了自身利益,而且是有权势的人,因此在1815年2月的《根特条约》生效后,当大量的廉价英国工业品汹涌而入企图剿灭美国工业资本的时候,他们当然不干了,因此他们大力支持和推动美国的工业保护主义运动,为美国崛起奠定了基础。因此,我们可以说,如果没有这两次战争使美国的利益集团发生重大重组,汉密尔顿的思想就可能永远被束之高阁了,美国就会陷入和拉丁美洲一样的命运。
(摘自《中国经济发展战略亟需惊天革命——2011年春在北京大学社会和谐研究中心“反思比较优势战略沙龙”上的发言》第六部分)
★《国内大循环》一书目录
导论
一、中美经济战凸显了加快向新模式转型的必要性
二、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
三、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四、财政金融、主权信贷与新的发展模式
五、应对中美经济战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六、中美经济脱钩与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
第一编出口导向型经济发展模式的内在缺陷
第一章国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的弊端
一、化危为机:中国外向型经济需作战略转型
二、“担水劈柴”的国际分工地位和美元霸权的掠夺
三、内需长期难以启动和泡沫经济的根源
四、高等教育缺乏出路和“三农”问题难以解决
五、结语
第二章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与重商主义背道而驰
一、流行的错误看法抛弃了重商主义的实质
二、中国出口导向型经济怎样与重商主义背道而驰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呼唤中国的重商主义经济革命
第三章从经济史看自由贸易与贸易保护
一、不对称全球化战略是落后国家崛起的必由之路
二、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是经济民族主义的不同手段
三、自由贸易和贸易保护的内涵已发生巨大变化
四、中国需要经济民族主义的启蒙
第四章中国为什么要远离“请君入瓮”的TPP
一、我国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的经济史透视
二、加入TPP将瓦解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可能
三、企图以TPP围堵中国只不过是“纸老虎”的行径
第五章警惕自主创新战略重蹈洋务运动的覆辙
一、创新成本畸高和民营企业缺乏资金的根源
二、关于价值链高端产品的国内市场自主权
三、过度依赖外国直接投资抑制了自主创新
四、关于自主创新产品政府采购的自主权
第二编国内大循环经济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第六章世界经济大萧条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革命
一、21世纪世界经济大萧条的五大根源与变化的三大趋势
二、我国“两头在外,大进大出”经济发展战略的穷途末路
三、保护主义与内需主导型经济:中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革命
四、金融保护主义和建立国际经济新秩序
五、破除美元霸权:中国政府的“天命”
第七章扩大进口战略的隐忧与国民经济平衡增长新论
一、结构失衡与扩大进口战略的隐忧
二、国民经济平衡增长新论
三、政策建议
第八章内部改善:国内经济一体化的必由之路
一、内部改善的重要性和美国历史经验的借鉴
二、推动国内经济一体化的措施
第九章产能过剩的成因、去产能与转型升级的对策
一、产能过剩、价值链低端与对策
二、地方政府过度竞争是产能过剩的重要成因
第十章保护我国的自然资源产业
一、经济全球化之下我国的自然资源之“痛”
二、外资肆虐我国自然资源行业的“四宗罪过”
三、限制不可再生资源出口并回购部分资源型外资企业
第十一章我国为什么不要急于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
一、WTO《政府采购协定》是“富国俱乐部”
二、我国加入WTO《政府采购协定》的时机并不成熟
第三编财政金融、主权信贷与新的发展模式
第十二章解决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和美债问题的战略构想
一、外汇储备的激增和购买美债对中国经济的危害
二、主流的思路将拖延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
三、解决外汇储备激增和美债问题的对策及战略思考
第十三章中国财政金融改革需要一场革命
一、财政金融改革的必要性
二、财政金融改革的步骤和配套措施
第十四章货币发行机制的缺陷与我国经济安全的隐患
一、基础设施建设缺乏资金和地方政府债务激增
二、大量资金不能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和转型困难的根源
三、基础货币发行美元化与我国的产业安全受到严重威胁
四、私人部门融资难和融资贵的基础性和根本性的原因
五、影子银行的爆炸性增长和系统性金融风险的积聚
第十五章改革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
一、现代货币理论:改革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的理论基础
二、法国丧失货币主权的教训
三、禁止央行直接购买国债没有历史和理论根据
四、改革人民币基础货币发行机制的建议
第十六章3%的财政赤字率红线问题
一、西方发达国家赤字开支的本质
二、3%的财政赤字率红线没有事实根据
三、我国无法运用财政赤字应对重大挑战的根源
第十七章财政可持续性与地方政府债务风险
一、货币发行权是国家财政可持续性的根本性保障
二、应对地方政府债务的长期对策
三、严控地方政府赤字并扩大中央政府的开支
第四编应对中美经济战的战略与政策选择
第十八章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亟须建立“新型举国体制”
一、美国两种不同类型的“举国体制”
二、创建我国“新型举国体制”
第十九章揭露美国在对待“中国制造2025”上的双重标准
一、引言
二、美国先进制造业计划与“中国制造2025”: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比较
三、二战以来美国以技术为基础的产业政策
四、结语
第二十章征收高出口税:中美经济战出奇制胜的“杀手锏”
一、问题的提出:特朗普关税的“纸老虎”并不可怕
二、战略打击:对我输美产品征收高额出口税
三、对输美产品征收高额出口税的免费午餐:惊人的政治算术
四、主权信贷、减税、财政投资和攻克核心技术
五、自主国内市场、进口替代与突破“中等收入陷阱”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