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虽然指出,货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但又指出,使用没有价值的不兑换纸币当货币,由国家通过法律强制执行。金银铸币虽然是法定货币,在实际中主要使用纸币和贱金属铸造的代币,自身价值都很小。货币是一般等价物的商品与自由资本主义都是马克思研究人类社会的理想化近似,并非是普遍适用的。正如牛顿力学理论所讨论的具体物理对象,在地球上并不存在一样,都是对实际系统的理想化简化。将美元等西方货币当作商品或财富,是完全错误的观念。
关键词: 货币,债券,信用,纸币,一般等价物
简介:黄卫东,男,1965年出生于安徽庐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专业副教授,从事环境与经济研究,在国内外发表学术文章70余篇,专著一部,在经济方面,在求是等杂志发表文章多篇。
马克思在《资本论》[1]第一卷中系统阐述和论证了对纸币本质的看法,很多学者认为,马克思将货币看成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是用于交换其他商品的商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而商品则是人们付出劳动生产出来的,对人们有用的物品。但是,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也指出,实际使用的货币并非是能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这里以人民出版社2004版资本论为例,参考1906年芝加哥出版的恩格斯定稿的英文版[1],列举马克思的上述观点(第三章2.c):
1、指出金币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磨损,名义含量与实际含量存在差异。法律上规定,金币磨损到一定程度,便失去通货资格,需要重新融化铸造。
2、大量使用银和铜铸造代币,代替金币。它们本身的含量是由法律任意规定的,磨损比金币更严重,作为货币所代表的价值,与它们的重量或者说自身价值无关。法律上规定,用作价值较低的辅币。
3、使用没有价值的纸币当货币,如国家通过法律强制使用的不兑换纸币。如果纸币发行量超过了能够流通的金币量,其实际代表的金量就会下降,就会低于纸币名义上所代表的含金量,甚至声名狼藉,等同废纸。
对于不兑换纸币,马克思则认为它是金的符号,也就是代表金银等铸币的符号,是代表金币的代币;本身是无价值的,是靠国家强制,在国内流通的(第三章2.c,铸币,价值符号)。马克思指出,它直接起源于金属货币,是基于债券(credit),由出售商品得到的债务证书(原文certificates of the debts,第三章3.b,p163),也就是债券,通过债权的转移而流通,成为货币。这是指最初使用的纸币是可兑换纸币,纸币是可兑换金币的欠条。需要指出的是,中文版将credit翻译为具有强烈主观意识和观念的信用,而马克思在资本论中使用credit这个词,实际代表的是银行签发的实实在在的票券,是银行的欠条,代表的是银行的债务,持有人的债权。由于西方各国很长时间都通过法律规定,金银铸币是唯一的法定货币,因此,当时银行发行的债券大都是铸币欠条。
所谓纸币,很长时间以来,包括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在西方,就是指银行发行的一种票券,当作货币使用,通常称作银行券。直到现在,在美国的联邦储备法和美国的金融教科书中,美元纸币的正式名称仍是联邦储备券,就是指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代表政府发行的银行券。人民币实际是中国银行代表中国政府发行的银行券,作为中国境内唯一流通的法定货币。
马克思在其名著《资本论》[2]p454第三卷第25章中指出,“银行券无非是向银行家签发的,持票人随时可以兑现的、由银行家用来代替私人汇票的一种汇票。这种债券形式在外行人看来特别令人注目和重要,首先因为这种债务货币会由单纯的商业流通进入一般的流通,并在那里作为货币执行职能,还因为在大多数国家,发行银行券的主要银行,作为国家银行和私人银行之间的奇特的混合物,事实上有国家债券作为后盾,他们的银行券在不同程度上是合法的支付手段”。需要指出的,此段是根据原文翻译的,国内常常将代表债券的credit翻译为信用,也就无法理解马克思的观点了。其实credit是指银行签发的债券,是银行签发的实实在在的欠条,但在中国,却变成了人们头脑中虚无缥缈的信用这样的主观观念。这段话,清楚地表明,在马克思看来,当时常用的银行券作为纸币,是银行依据国家债券发行的铸币欠条,直接发行依据是国债,但又要按照国家法律要求,承诺可兑换铸币。
历史上,当战争来临后,常常需要大量使用铸币进口物资,储备的铸币就会减少,政府就会停止兑换纸币,同时会加大纸币发行量为战争筹资。美国独立战争时,就大量发行不兑现纸币,致使当时发行的纸币大陆币大幅度贬值,几乎变成废纸。南北战争时期,美国北方联邦政府大量发行不兑现美元纸币,发行量急剧增加,使得实际购买力很快贬值到纸面上所声称的含金量一半以下;南方邦联政府发行的纸币更多,相对黄金和白银的贬值率超过1000%[3]。英国也曾多次停止兑换纸币,如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的英法争霸战期间;以及一战期间。到了上个世纪30年代,西方各国遭遇经济危机后,都宣布不再兑现民众手里的纸币了。但是,直到今天,由于美国精英的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很多人,包括我国主流经济界很多专业人士,还以为美元代表了黄金欠条,甚至还称美元为美金[4]。
美国常用金融教科书,如金融专家米什金教授所著《货币金融学》[5]一书中,清楚地写道:“联邦储备银行券(参见原书,就是指美元)是美联储向持有人开具的借据,也是一项负债。但是,和大多数债务不同,这些借据承诺用联邦储备银行券偿还持有人。” (米什金,中文第6版第368页,英文第七版第358页,中文第九版在第324页)也就是说,美元是美国政府指定的货币发行机构美联储发行的不兑现欠条,只能用另外一些美元兑换。在Stephen G. Cecchetti 著《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6],第2.2.1节商品货币与不兑现纸币,指美元是不兑换欠条;17.1.2节明确指出,央行发行的现钞是央行负债。第15.2.1节 低而稳定的通货膨胀--中央银行的主要目标之一,指美联储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也就是说,美元每年贬值,等于自动赖帐。
这些金融学教科书所介绍的关于美元本质的观念,是有法律依据的,其根据是美国联邦储备法[7]。该法第16条第1款的题目就是,联邦储备券的发行;债务本质;还明确指出,联邦储备券是美国政府的债务,是法定货币。因此,美元是美国政府开出的自动赖账的不兑现欠条,由政府强制规定的交换工具,是法定货币。
如今人们虽然不能拿美元等纸币到发行机构兑现铸币了,但是各国政府通常规定,政府指定机构发行的法定货币,是国内唯一流通货币,任何人和机构都不得拒绝接受使用纸币的支付,人们可以使用纸币缴税,等同于过去使用铸币或铸币欠条缴税,从而等价于代表铸币的欠条了。但是,在价值上,它与铸币和铸币欠条是有区别的。现代西方各国都实行通货膨胀政策,人为过度增加纸币发行量,使得纸币每年都会贬值。美国联邦储备银行使美元贬值幅度在每年1-3%,实际上则难以避免超过3%,从而是不断自动贬值赖账的欠条了。这是显而易见的事实。例如,50年前,每盎司黄金价值35美元,如今已涨价到1900美元。在马克思所生活和写作此书的时代,如美国南北战争期间,美国联邦政府发行的美元贬值很快,在短短2年时间,就贬值一半以上。在马克思生活的19世纪大部分时间,西方各国主要发行可兑换的纸币,很好地保持了货币的购买力,与不兑现纸币的快速贬值,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还指出[1],”随着贷款业务的扩大,债务系统与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职能也在扩大。作为支付手段的债务货币取得了它特有的各种存在形式,并以这些形式占据了国内大规模交易的领域,而金银铸币则主要被挤到小额贸易的领域之内。” 马克思的这段话,充分说明,马克思已认识到,代表持有人债权和发行银行债务的纸币已经是当时人们使用的主要货币了。
另一方面,即使是最小的金银铸币,其价值都远远大于人们日常需要。如英国的最小银铸币是1便士,含有1/240磅重的白银,按照如今的价格,约等于1美元,相当于人民币7元。因此,英美民众日常小额贸易上使用的货币,多是铜等贱金属铸造的代币。也就是说,人们实际很少使用金银铸币。事实上,金银等铸币主要储备在政府手里,是纸币发行依据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西方主流媒体宣传,很多人以为,历史上西方主要使用金银铸币作货币,但这不过是西方制造的谎言。在西方入侵美洲,大规模获得美洲金银以前,欧洲大陆开采和生产的金银很少。英国还长期使用符木[8],美国在殖民地时期曾长期使用很多商品,如烟草作货币[3]。
现代西方各国政府很少储备大量外汇,主要储备黄金。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公布的统计数据,美国仅储备400多亿美元,整个欧盟仅储备2000多亿美元。即使一时大量持有外汇,也是通过货币交换来的,例如,1970年代,美国就曾通过货币互换,获得德国马克等货币[9],用于进口物资,增加国内市场物资供应,对付当时严重的通货膨胀。08年危机,就曾通过货币互换得到5000亿美元,这是西方经济合作和融合的必然行动,如果美国不同意互换,让西欧经济崩溃,美国经济也随之崩溃。与持有黄金的根本区别在于,大量持有美元,就等于货币成了美元代用券,就等于财富交给了美国政府。持有黄金,等于购买了商品,而黄金这种商品,是一直有市场价值的,包括现代工业需要使用黄金。
我们该如何看待马克思所说的货币是一种特殊商品,是作为一般等价物的商品。显然这种看法不是普遍适用的,只是在一定条件下才能成立。这也是显而易见的。马克思在书中虽然没有明确指出成立的条件,但马克思列出了上述三种情况,都表明该看法不是普通成立的,是有条件的。读者可以明显看出,是存在这样的限定条件的。笔者认为,是与货币流通的时间和地点范围相关的。美国是联邦制国家,南北战争前各邦各自发行可兑换铸币的纸币,由于兑换成本等原因,一邦发行纸币的价值,在不同邦和不同时间有很大变化。只有在特定的流通区域和很短的流通时间内,发行量变化较小的纸币才能看成是一般等价物,除此之外,就不能看作一般等价物了。马克思在书中第三章2.b中说,“下面假设金的价值是既定的,实际上在估量价格的一瞬间,金的价值确实也是既定的。”,也清楚地指明了这一点。
马克思写作资本论,分析和研究西方精英推销的自由资本主义。但实际上,西方社会从来就不是什么自由资本主义。例如,美国是西方第一个取消封建制国家,是最早实行资本主义制度国家,但在马克思写作此书出版的大部分时间,美国实行的是奴隶制,1865年美国国会取消奴隶制后,美国各邦又很快通过种族隔离制度,实际是种族歧视制度,整整持续100年,直到1964年才取消,但这不妨碍美国精英宣传他们是自由资本主义国家。从经济上看,美国在十九世纪一直实行高关税制度,实际关税率基本高于20%[10],对比新中国和旧中国,实际关税率从未高过20%。从对外贸易角度来看,新旧中国都是比美国更自由的国家。
将货币看成是具有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与研究人类社会从未存在的自由资本主义,都是简化人类社会,从而简化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和手段。正如牛顿先生提出的牛顿力学理论中所讨论的具体物理对象,如牛顿第一定律所述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力的作用时,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 静止,在地球上并不存在一样,都是对实际系统的理想化简化。这并不妨碍理论的价值。只是我们在实际应用时,需要考虑理论所适用的范围,而不是将它们当成普遍适用的真理。
但是,我国主流经济界和金融界却将西方货币当成财富。自1995年以来,我国央行一直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11],发行的人民币都拿去换西方货币,交给美国和西方资本家,等于将货币发行主权免费交给美国和西方,而换来的西方货币则作为人民币发行依据,只能最终用于国内回收市场上流通的人民币,由于经济不断发展,需要的货币越来越多,实际等于从未使用,主要购买西方国债,利率接近0,等于也免费借给西方。国内企业需要生产产品,才能换来所需要货币。
美国1913年建立中央银行负责供应美元纸币时,其主要依据的理论是真实票据理论[12],就是美联储印钞,主要购买商业银行手里持有的短期商业票据(与生产直接相关的票据,如应收货款等),实际上就等于由商业银行确认,企业用债券换取央行发行的纸币。直到现在,仍然是美国央行发行美元的渠道之一。不久美国参加一战,美联储就大量购买美国国债,将发行货币交给中央政府了,此后这种发行方法就成为主要方式了,基本占90%左右基础货币。美国著名金融专家切凯蒂教授在所著的美国主流金融教科书《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2006年版中称[6] p411,美联储只持有美国国债,也就是说,美国央行发行美元主要用来购买美国国债,交给美国政府了。西方各国发行货币都是如此,即使欧盟各国合作发行欧元,也主要购买欧盟各国国债,交给各国政府。
但我国央行自1995年后,从未购买国债给自己的政府提供资金,不仅将增发的人民币20多万亿都免费交给美国和西方,而且将全国人民生产物资出口,以及为西方资本家建设工厂等资产,换来的西方货币,也都购买利息几乎等于0的美国和西方国债,等于免费借给美国和西方,加上美国和西方获得的人民币基础货币投资购买国内资产,以资产等做抵押,从我国金融体系中贷款常常几倍于投资,获得了更多的衍生货币。最近十多年来,美国和西方从我国金融系统获得的资金,早已高达上百万亿元,等于将国内经济资源大都交给西方资本家控制,西方使用它们获得的利润和财富更是天文数字。
然而,我国经济金融界一直反对央行购买国债,今年年初曾引起广泛关注,他们声称这是财政赤字货币化[13],违背了央行独立性原则。其实财政赤字货币化是政府赤字过多,积累的债务超过货币需求量,却都由央行印钞解决,从而导致通货膨胀,严重时会引起货币体系崩溃和经济崩溃。我国经济金融界主流专家大都在美国镀金,少数人甚至在美国著名大学成为终身教授,应该十分熟悉美国央行的货币发行方式,但我国央行却主要使用西方在殖民地规定的货币发行方式,让人民币成了西方货币代用券,非常令人不解。
此外,现代纸币发行制度下,货币与债务是恒等的,净资金等于0。例如,发行纸币购买国债,纸币对应的就是本国政府债务;购买美元,就等于对应美国政府债务。而商业银行增发的衍生货币则对应的是储户的存款,是对储户的负债。因此,市场上非中央政府持有的净资金就等于中央政府的负债,包括国债。我国中央政府负债虽有16万亿,但中央政府及其机构的存款长期多于负债,实际上不仅没有向市场提供净资金,反而给非中央政府方增加了债务。由于个人借债能力低,存款常多于负债,致使企业负债更是比存款多得多,这是我国长期以来企业负债率高达120%的主要原因,也是我国货币体系问题丛生的两大主要根源之一。
参考文献
1. Marx, K., Capital-Volume- https://www.marxists.org/archive/marx/works/download/pdf/Capital-Volume-III.pdf,中文2004版人民出版社第一卷第164页. 1887: On-Line Version: Marx.org 1996, Marxists.org 1999;. p. 80.
2. 马克思, 资本论 第三卷. 2004, 北京: 人民出版社. p. 589-639.
3. 杰瑞·马克汉姆, 美国金融史第一卷. 2017: 中国金融出版社. p. 61-73.
4. 李克强, 李克强总理的经济公开课, 第53分钟,中央电视台发布,http://tv.cntv.cn/video/VSET100177345609/9b89559390794ce1b4cc5be898e419bf. 2013.
5. S.Mishkin, F., 货币金融学. 2010,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p. 324,362.
6. Cecchetti, S.G., 货币、银行与金融市场. 2007, 北京: 北京大学出版社. p. 20,411.
7. The Fed - Federal Reserve Act https://www.federalreserve.gov/aboutthefed/fract.htm. 2010, the Senate and House of Representativ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in Congress.
8. 孙晗 and 郭俊, 符木记刻方式与会计的历史渊源初考——评罗德夫·罗伯特《符木记刻简史》. 财会通讯:综合版, 2014. 000(004): p. 117-120.
9. 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 美国中央银行的宏观管理 1987, 北京: 中国金融出版社,谭秉文译. p. 82-86.
10. 梅俊杰著, 自由贸易的神话:英美富强之道考辨. 2008: 上海:上海三联书店.
11. 周其仁, 汇率评论之十六:被动超发货币的教训,经济观察报 2010年8月16日,http://zhouqiren.org/archives/979.html;收录在《货币的教训 汇率与货币系列评论》;另参考:央行依据外汇储备被动发钞的官方证据 - 黄卫东 http://www.caogen.com/blog/Infor_detail/78174.html. 2010: 北京大学出版社,2012.1出版. p. 46--51;
12. 陈明, 美国联邦储备体系的历史渊源. 2003, 北京: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p. 32,64.
13. 孙国峰, 现代货币理论的缺陷——基于财政视角;全文见:http://ejournaliwep.cssn.cn/qkjj/gjjjpl/gjjjpl205/202009/t20200910_5181476.shtml. 国际经济评论, 2020. 2020(5).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