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大培:绝不要搞自由贸易!
这里是本书最后得出的结论。
相信仔细阅读过本书的读者都会承认,本书已经从理论和历史经验两方面说明了限制进口保护国内市场对本国的好处。而贸易保护主义的对立面则是自由贸易。自由贸易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坏处,本书也讲清楚了。不过,本书的论述表明,保护贸易的好处和自由贸易的坏处,也像自由贸易的好处和保护贸易的坏处一样,都是取决于历史条件的。这就产生了一个问题:在什么样的历史条件下,一个国家应当实行自由贸易。
李斯特对此有一个著名的回答:当一国的工业达到了世界最先进水平时,它就应当实行自由贸易,这时实行自由贸易对该国有好处。
而我在这里要修改李斯特的这个结论,论证这样一个观点:只要这个世界还分裂为不同的主权国家,只要这个世界上的不同地区间在科技水平和人均产出上还差别悬殊,就不应当实行自由贸易,因为自由贸易即不利于整个人类范围内的资源最优配置,长远来说也不利于世界上的各个国家。就是世界市场经济中的最发达国家,长远中也会受自由贸易之害。
本书论述的主要是,限制外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产业对落后国家经济发展的好处。这也就意味着,自由贸易不利于落后国家快速发展其制造业和整个经济,甚至可能使落后国家根本无法获得真正的经济发展。这自然是经济落后国家不应实行自由贸易的主要理由,也是绝不应在整个世界范围内实行自由贸易的主要理由之一。
但就是对世界市场经济中最发达的国家,实行自由贸易在长远中也不会是好事。这是本书与李斯特观点的一个最主要差别。李斯特生活在英国掌握着世界经济霸权而且一直显得日益强盛的时代,这使他不能不得出自由贸易有利于工业最发达国家的结论。而李斯特之后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的却是,实行自由贸易或接近自由贸易的政策的经济最发达国家,都会逐渐经历相对的经济衰落。
李斯特那个时代的工业最发达国家、世界经济霸主是英国。19世纪中期,正是英国在全世界鼓吹并带头身体力行地实行了自由贸易。但是到20世纪初,英国在工业产量上就先后被美国和德国超过。不仅如此,英国还在工业被美国和德国赶超的过程中,同时失去了工业生产技术上的领先地位。在19世纪末的那次以电气、汽车和化工产业为标志的科技革命浪潮中,美国、德国甚至法国在发明创造上都起码不落后于英国,在这些科技成果的运用上往往还比英国成功。其结果是,英国到20世纪初就完全失去了产业上的领先地位。此后英国虽然在拼命挣扎,到20世纪上半叶还在航空母舰和计算机技术的发明上作出过贡献,但是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它已经落入经济上的二流国家之列,不仅在制造业和整个经济的总量上大大落后于美国、日本和德国,就是在人均产出、制造业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上都远远落后于德国。
英国之后的下一个世界经济霸主美国,也是继英国之后在自由贸易中衰落的下一个例子。
美国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后也接受并开始贯彻自由贸易的教条。不过,美国并没有全盘接受自由贸易,而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倡导建立了一个延续至今的世界贸易管理体系,以“公平贸易”为旗号,推行一套有复杂制度规定的接近自由贸易的国际经济政策。在设计这套国际经济体系时,美国煞费苦心地植入了许多制度安排,以巧妙地保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可是在那之后的七十多年里,美国仍然没有能够防止自己的衰落,而且衰落的最突出领域就是国际贸易。
美国靠最发达的制造业上升为20世纪初的世界经济霸主。当时美国的产业优势最明显地表现在汽车和飞机制造等当时的最高端制造业中。但是才进入20世纪下半期,在美国推行准自由贸易政策之后不久,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的西德就开始向美国出口小汽车。20世纪70年代之后,日本造汽车更是通过对美出口而横扫美国。从此开始了美国汽车制造业衰落的历程。西欧国家联合生产的“空中客车”大飞机,也逐步夺走了美国造大客机的市场。美国的家用电器生产更是在日本带领的东亚国家竞争下一败涂地,连半导体产业也差点被日本抢去霸主地位。从上世纪末开始,美国不但一直在货物贸易上陷入巨额逆差,就是在整个国际收支的经常项目上也一直有巨额逆差,这后面的背景就是美国制造业的全面相对衰落。
时至今日,美国仍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只剩下了少数高科技的军工产业和信息产业,再有就是美国天然有资源优势的农业。一度是世界第一的美国汽车制造业,竟然衰落到本国的企业难以生存,而让日本的汽车企业在美国设厂造车在美国销售。在无限制地开放进口的行业,美国企业几乎都输给了进口的外国企业产品。而当21世纪的第二个十年中国的企业出现了在信息产业中赶上和超过美国企业的势头时,美国政府终于感到无法再忍受贸易自由化的折磨,坚决地转向贸易保护主义,发动了对中国的贸易战。二次大战后美国产业衰落的历史,就是一部自由贸易政策失败的历史。
自由贸易的辩护士惯于辩解说,英国和美国实行自由贸易后的经济相对衰落,不是由于它们自己实行了自由贸易或近似自由贸易,而是由于在它们实行自由贸易时,那些正在经济上追赶它们的国家实行了贸易保护主义。其实,这种辩解本身就承认了,恰当地实行保护贸易的国家会比实行自由贸易的国家更好地发展本国产业,恰当的保护贸易政策有利于落后国家的经济发展。
其实,只需用一句话就可以解释清楚,为什么实行自由贸易或准自由贸易的英国和美国都在经济上至少相对衰落了。这里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的扶植和支持可以大大促进产业的发展,而贸易上的保护正是政府扶植产业发展的最简易而又最有效的手段之一。
到此为止,我们谈的还只是自由贸易对单个的一个一个国家的害处。我们还可以进一步说明,就是把全世界整个人类的经济作一个整体来考虑,自由贸易也并不能使整个世界的资源配置达到最高的效率。
国家间贸易的存在,意味着整个世界被划分成了不同的国家。而只要世界被划分成不同的国家,国家间的贸易就会按各国各自的比较优势形成一种格局,在其中科技水平低的落后国家生产并出口资源密集和劳动密集的产品,而科技水平高的先进国家则生产并出口技术密集的产品。通常科技水平高的国家并不是不能生产劳动密集型产品,而是由于生产并出口高技术产品提高了该国的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造成其本国生产的劳动密集产品成本高,在自由贸易下竞争不过科技水平低从而人均收入和工资水平低的国家。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的纺织纤维产业在低工资国家产品进口的冲击下衰落,但是美国这个产业的生产效率并不低,只是由于工资太高才造成成本高而竞争不过进口产品。
自由贸易造成的这种生产格局变化其实是无效率之源。落后国家生产并出口劳动密集产品,导致生产并出口技术密集产品的先进国家放弃劳动密集产品的生产,这同时意味着落后国家人均收入低而先进国家人均收入高。自由贸易造成的这种生产格局变化只能有两种不同的演进前途:要么是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永远维持下去,要么就是落后国家最终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追上先进国家。
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的差距永远维持下去,意味着落后国家没能足够地提高其生产技术水平和生产能力,意味着整个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没有得到足够的提高。在自由贸易下永远维持着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的这种差距,那只能说明自由贸易不利于提高整个人类的生产能力和生活水平,说明自由贸易也不能使整个世界的资源配置达到最高效率。同时,这也将证明自李斯特以来的自由贸易批评者们一直反复重复的观点:自由贸易不利于落后国家的生产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我在这里要强调的是,即便在自由贸易下落后国家最终也能够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追上先进国家,这样一个发展过程也会造成巨大的浪费和扭曲,这本身就会大大降低整个世界的资源配置效率。
其所以会如此,是因为不同产品的生产虽然会使用不同的技术,但是总的说来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的国家总体科技水平有很大差别。这就把不同产品的生产分成了“高技术产品”的生产和“低技术产品”的生产;或者更严格地说,不同产品的生产需要的科技水平高级程度会有明显的不同。在自由贸易下,落后国家会专门生产并出口需要的科技水平较低的产品,而落后国家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在自由贸易下又会逼迫科技水平高的先进国家放弃这些技术水平低的产品生产,专门生产并出口需要的科技水平高的产品。这样,落后国家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远远落后于先进国家时,自由贸易会毁灭先进国家低技术产品的生产。而一旦落后国家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追上了先进国家,原来的落后国家在低技术产品生产上的比较优势将不复存在,原来的先进国家会发现,自己重新生产供自己消费的低技术产品对自己是合算的。而这时,原来的先进国家中的低技术产品生产已经在自由贸易下毁灭,要重新生产这些低技术产品,就必须重新对这些低技术产品的生产进行人力和物质资本的投资。这种重新进行的再投资,就是资源的浪费,它是自由贸易下各国产品生产转换所必然引起的后果,是自由贸易下落后国家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赶上先进国家所必须付出的代价。这种代价意味着巨大的浪费和扭曲,大大降低了从整个世界总体看的资源配置效率。此外,自由贸易下落后国家与先进国家之间按科技水平高低分工而进行的生产和贸易,还造成了长期的过度国际贸易和过度的国际运输,这也是资源的浪费。
这样,无论自由贸易下落后国家能否在科技水平从而人均收入上赶上先进国家,自由贸易都会大大降低从整个世界总体看的资源配置效率。因此,就是从提高就整个世界总体看的资源配置效率的角度考虑,也不应当实行自由贸易,而应当让每个国家各自实行不同程度地限制外国产品进口保护本国国内市场的政策。从根本上说,自由贸易政策是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在国际贸易方面的延伸。由于适当的政府政策干预可以改善经济的状况,不干预的自由放任不会使社会福利最大化,国际贸易上的自由贸易不会是经济上的最优政策。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