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才是中国农民阶级的捍卫者
刀 锋
在如何认识毛主席对中国农民阶级的感情问题前,我认为大家有必要先学习一段讲话:
农民——这是中国工人的前身。将来还要有几千万农民进入城市,进入工厂。如果中国需要建设强大的民族工业,建设很多的近代的大城市,就要有一个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长过程。①
农民——这是中国工业市场的主体。只有他们能够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并吸收最大量的工业品。②
农民——这是中国军队的来源。士兵就是穿起军服的农民,他们是日本侵略者的死敌。③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民主政治的主要力量。中国的民主主义者如不依靠三亿六千万农民群众的援助,他们就将一事无成。④
农民——这是现阶段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对象。所谓扫除文盲,所谓普及教育,所谓大众文艺,所谓国民卫生,离开了三亿六千万农民,岂非大半成了空话?⑤
我这样说,当然不是忽视其他约占人口九千万的人民在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重要性,尤其不是忽视在政治上最觉悟因而具有领导整个革命运动的资格的工人阶级,这是不应该发生误会的。
——毛泽东•论联合政府(一九四五年四月二十四日)
毛泽东,是中国最早清楚认识到农民阶级在中国民主和中国政治上所占据重要位置的国家领袖,革命初期他在湖南农村地区开展的农民运动就已经显现出他对中国农民阶级的认识,意识到中国农民阶级对自身权利的追求,提出“一切权力归于农会”。到抗日战争爆发期间,他对中国农民阶级有了更深层的认识,把农民阶级对生存权利、民主权利和政治权力辨证统一的进行了总结。
1945年抗战后期,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论联合政府》,在这篇文章中,他第一次提到未来中国政府的意识形态问题,在新民主主义政府中各个阶级所处的地位。在文章的整个第二章第七节,他特别强调了中国农民阶级在新民主主义联合政府中应保有的权利与权力,阐述了中国农民阶级的稳定与强大,之于其他阶级的重要性。
在上述①中,毛泽东为中国农民阶级的过去,和未来做了精辟的分析,准确的指出中国农民阶级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前身,论述了中国农民阶级和中国工人阶级的辨证关系,指出了农民阶级的未来和发展就是工人阶级,是无产阶级的中坚力量。另外毛泽东还谈到了中华民族的未来,就是要依靠“建设强大的工业,建设很多的大城市”,从而接纳和吸收农民阶级,“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的过程。这仅仅是1945年,毛泽东就已经具有如此清醒的头脑,当新中国建立以后,共产党正是这样履行的,在中国偏僻、边远地区建设起许多大城市,吸纳了几千万农村人口。
在上述②中,毛泽东对中国的民族经济建设进行了论证。他已经认识到,中国的未来是要建设起“工业市场的主体”经济主线,但是同时,他仍然未忘记中国农民阶级的贡献,指出,是中国的农民阶级“供给最丰富的粮食和原料”,然后提到中国的工业产品的服务人群,明确了中国工人阶级和中国农民阶级相互支持相互服务的阶级联盟本质。
在上述③中,毛泽东谈到了中国军队的组成,主要是来源与中国的农民阶级,这也同时确立了中国农民阶级对于国家国防安全的重要地位,同时也解释了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武装与人民的鱼水关系。在这里,他明确指出中国农民阶级的“死敌”是日本侵略者,也包括其他任何胆敢觊觎我国土的一切入侵之敌。
在上述④中,毛泽东表明了他从国家政治层面对中国农民阶级的观点,点明了中国农民阶级是中国政治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关键性问题。在这里,毛泽东以“中国的民主主义者”涵盖中国的革命政治力量,用如果不依靠农民阶级中的人民群众,“他们就将一事无成”的语句强调出中国农民阶级与革命的政治力量的关系,即中国的政治革命是依靠中国的农民阶级,而非相反。
在上述⑤中,毛泽东提出了中国的文化以及有文化的知识分子与中国农民阶级的辨证关系,也是首次谈到了中国民主主义革命成果的利益对象主要是中国的农民阶级。用多段话语阐述,如果不把中国的农民阶级吸收进来,那么扫除文盲、普及教育、大众文艺、国民卫生等等等等诸多事关国家、国民大局的问题,都不能良好的解决。也是在这里,毛泽东向中国各界表明了他对在中国农民阶级中推行文化普及知识的决心,在新中国建立后,当国家具备了向农村地区大力推行文化普及知识的能力时,他毫不犹豫的号召知识分子上山下乡,但是为了让知识分子潜心帮助农民阶级,他对知识分子采用了“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的方式,来实现中国知识分子和中国农民阶级的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这一措施用短短的十年时间使中国农村的文盲率由建国初期的80%下降到不足3%。
关于这些认识,并非自己的认识,因为在《论联合政府》这篇文章中,毛泽东写到:
这里还要指出一点,就是说,从城市到农村工作的知识分子,不容易了解农村现时还是以分散的落后的个体经济为基础的这种特点;在解放区,则还要加上暂时还是被敌人分割的和游击战争的环境的特点。因为不了解这些特点,他们就往往不适当地带着他们在城市里生活或工作的观点去观察农村问题,去处理农村工作,因而脱离农村的实际情况,不能和农民打成一片。这种现象,必须用教育的方法加以克服。
中国广大的革命知识分子应该觉悟到将自己和农民结合起来的必要。农民正需要他们,等待他们的援助。他们应该热情地跑到农村中去,脱下学生装,穿起粗布衣,不惜从任何小事情做起,在那里了解农民的要求,帮助农民觉悟起来,组织起来,为着完成中国民主革命中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即农村民主革命而奋斗。
从这两段,可以看出毛泽东对中国的知识分子与中国的农民阶级相脱离,是现实存在的现象,所以他们观察农村问题,解决和处理农村工作往往出现偏差。毛泽东依据正确的方法论,指明了知识分子依靠农民阶级,与农民阶级相结合,脱去知识分子的衣服,放下思想上的包袱,自觉自愿的帮助农民组织起农民,才能够完成中国民主革命的伟大任务。
关于这点,毛泽东在六、七十年代开展的三下乡、三结合运动正是按照这一思想进行的,他用人民运动的方法,使知识分子变被动接受农民阶级,改为主动申请上山下乡去向农民靠拢,向农民学习,向农民传授文化知识,向农民传播文化思想。
对于毛泽东,今天有许多人,尤其是右面的那些有一点知识的人,打着所谓的“为农民推翻剪刀差”的名义,展示着他们在中国农民阶级那里接受教育的“伤痕”,鼓惑人心大力反毛。我只想反问一句,中国和世界历史上除了毛泽东,还有哪位领袖能如毛泽东这样,一心一意的捍卫中国农民阶级的阶级利益呢?
如果找不到比毛泽东更加伟大的农民领袖,那么对不起,我只想说:我的心中之有毛主席,中国的农民阶级心中也只有毛主席。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