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文章 > 历史 > 历史视野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与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的简单比较

小人物未敢忘忧国 · 2008-05-02 · 来源:
收藏( 评论() 字体: / /

编者按:关于历史问题,向来众说纷纭。本站欢迎各种基于公正立场,有事实依据的文章。希望不同观点之间能够相互学习、批判,以利于揭秘历史真相。

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  

与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的简单比较  

小人物未敢忘忧国  

关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与周恩来领导的南昌起义,大家一定了解的很多了,这里只作一下简单的比较,供读者思考。  

南昌起义时间为 1927年8月1日 ,秋收起义时间为 1927年9月9日 ,南昌起义比秋收起义时间早一个月又八天。因此南昌起义赢得了打响中国武装革命的第一枪的美名。  

南昌起义虽说是打了第一枪,却是打的国民党的旗帜;秋收起义虽说是没有打第一枪,确是第一个打出了“镰刀斧头”旗,是名副其实的第一次中国工农武装的起义。  

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为周恩来,实际上,其他很多中共中央领导人作了很多的大量的重要工作,参与南昌起义的中共中央领导人之多、军中名将之多、兵力之多,而且全部是正规军,集中了中国共产党当时所掌握的绝大部分军队,这些都是秋收起义所无法与之相比的。秋收起义领导者仅毛泽东一介布衣,兵力不过名曰4个团,正规军仅1个团而已,其余3个团为安源矿工、萍浏农军、反叛武汉政府的夏斗寅部队一部,武器不过是土枪、大刀、梭镖之类,战将卢德铭与毛泽东心有灵犀,可惜起义后不久即壮烈阵亡,毛泽东痛失一名坚定的支持者、一名爱将,令人唏嘘惋惜不已。其他如余洒度、苏先骏先与毛泽东大唱反调,后对革命悲观失望,离队而去,脱离部队,脱离革命,许多军官步其后尘。由南昌起义和秋收起义的实力和素质对比上可知,秋收起义的比南昌起义的艰难程度要大得多。  

南昌起义前敌委员会书记周恩来在起义失败后脱离了部队,去了大城市,是朱德和陈毅带领南昌起义的剩余部队投奔了毛泽东,上了井冈山。客观地说,在红军的建军原则、红军的战略战术、红军中从旧军队中带来的军阀作风以及流寇思想的改造、红军及红军战斗力的发展壮大、红军纪律的培养等等一系列关系到工农武装生死存亡以及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上,周恩来是毫无建树、毫无贡献可言。但是,周恩来却一直在上海位于中央领导人之列,发号施令。后来临时中央在上海无法立足了,他们跑到了毛泽东创建的中央苏区,周恩来一到中央苏区,即从毛泽东手中拿走了红军的指挥权,导致了红军的被迫长征。  

秋收起义的领导者毛泽东虽然也经历了挫折甚至是失败,但是,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环境多么险恶,毛泽东从未悲观失望,从未丧失过胜利的信心,从未离开过部队一步,当然,毛泽东被错误地剥夺军权的情况应该属于例外。毛泽东历经千难万难,百折不回,把秋收起义的队伍带上了井冈山,创建了第一个革命根据地,从此中国革命有了立足点,从此开创了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新局面。实事求是地说,在红军的建军原则、红军中党组织的建设、党指挥枪的重要思想、红军的战略战术、红军中从旧军队中带来的军阀作风以及流寇思想等的改造、红军及红军战斗力的发展壮大、红军纪律的培养等等一系列关系到工农武装生死存亡以及发展壮大的关键问题上,无一不凝聚着毛泽东的心血,无一不铭刻着毛泽东的英名。是毛泽东,竭尽心智作了大量开创性的工作,作了大量第一等的工作,把一支十分弱小的旧军队脱胎换骨、发展壮大为一支强大的新型的人民军队,而不是其他什么人。新中国就是从秋收起义走来,就是从井冈山走来。毛泽东是中国共产党的缔造者,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者,这里面没有丝毫的夸张,这是有深刻的内涵和丰富的事实依据的。  

毛泽东诗曰:“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艰难险阻踩脚下;从头越,不达目地誓不休,这就是毛泽东的意志,这就是领袖的豪情。周恩来诗曰:“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达不到目的,跳海也算英雄?!这就是周恩来的见识,这就是周恩来的哲学。总之,舵手与助手,统帅与参谋,无论是在政治上、军事上、思想上、理论上、哲学上等诸多方面是有着巨大差别的。这是客观存在的,不承认是不行的。  

   

国防大学战略教研室教授徐焰著《军事家毛泽东》:  

南昌起义是规模最大、集中兵力最多的一次起义。参加者不仅有正规军5个师2万余人,领导者中还有相当一部分中央领导人,如周恩来、张国焘、李立三、谭平山等,以及国内军界已经闻名的刘伯承、叶挺、贺龙等名将。可是却在南下远征的道路上被拖瘦,并在潮汕地区的正规战中被打垮。主要领导人离队赴上海找中央之后,朱德、陈毅等率部不足千人到达湘南,后又走上井冈山,才新获得了生机。  

   

(美)斯图尔特·施拉姆著《毛泽东》:  

与此同时,包括李立三、谭平山和瞿秋白在内的一部分共产党领导人,在九江附近开会,决定向中央委员会提出建议,由驻南昌的国民党军队举行起义。中央委员会与罗明纳兹在了解这一建议后都同意了。几经讨论,决定一旦起义成功,最好是返回广东与彭湃领导的农民起义汇会合。设立了指导起义的前敌委员会,周恩来被任命为书记,并于 7月25日 派往南昌。  

 7月26日 周恩来途径九江,这时包括李立三、邓中夏和谭平山在内的共产党领导人正在开会讨论起义的目标。遵照那时的斯大林路线,决定打着国民党的旗帜,以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的名义发布宣言。但是,与会人员在土地政策上意见有分歧。谭平山仍对他作为农民部长未能“使农民走正确道路”感到遗憾。他建议起义之后,再也不要没收土地了以免在部队中引起分裂。周说服全体人员执行第五次代表大会的决议,既只没收大地主的土地。(占地五百亩以上者为大地主,在中国的那个地区,五百亩是笔很大的财产。)  

起义的军事领导人决定由叶挺和贺龙担任。叶挺当时已是共产党员,贺龙则是国民党极左翼一位代表,但他在起义后不久入了党。……  

贺龙指挥第二十军,叶挺指挥第十一军的第二十四师。他们的上级是第二方面军司令张发奎,他似乎不坚决支持蒋介石与汪精卫的反共立场。这至少促使中国共产党某些领导人,在尤其是苏联军事顾问加仑对他抱有幻想。 7月26日 ,在中央委员会的一次会议上,加仑报告了他与张发奎最近进行的一次讨论。加仑说张同意回到起义的目的地广东。因此,加仑认为应与张协同起义,在抵广东后再与他决裂。他认为,这样起义部队就会有三万人,如果没有张发奎的支持,贺龙与叶挺只能集结起五千至八千人。到会的人一致同意这一结论。  

罗明纳兹此时仍是赞成起义的。但他拿出莫斯科的一份电报,电报说如果起义没有成功的希望,可以放弃这计划而将同志们派到农民中去工作,张国焘受命将这一情况通知南昌的起义部队。在途中,他发了一份电报,命令他们在他到达以前不要行动,但他在 7月30日 抵南昌时发现,不论他怎样说,起义领导人已决心举行起义了。为了争取他们同意他自己十分谨慎的立场,他歪曲地传达了莫斯科的电报,他没有传达如果没有成功的希望,可以不举行起义,却传达说命令是:只有成功的把握时才举行起义。  

这种说法,毫无效果。周恩来威胁说如果不按计划执行,他就要辞去前敌委员会书记的职务。第二天早晨,张国焘终于服从大多数的意志,但他仍要求再推迟两、三天,看看是否能与张发奎达成协议。具了解,张发奎当时正在附近的庐山汪精卫会晤商谈镇压共产党的措施,因此其他人反对这个意见,起义于 8月1日凌晨 举行。  

……  

南昌起义后犯了一连串的错误。集结起来举行起义的一万二千名部队于 8月4日 、5日两天向南开拔,但再向广东撤退的整个过程中,并没有作任何努力去发动农民或进行土地改革,甚至连最大的地主的土地也没有没收。在9月底占领汕头时,他们又急于维护法律与秩序(原封不动地使用原警察并枪毙了几名犯有抢劫罪的人),以至当地老百姓说“这支部队与蒋介石的军队一模一样!”这次起义从头到尾完全是一场军事冒险。  

   

李思慎著《李立三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重要领导者之一》(《炎黄春秋》1994年第6期):  

对我党、我军历史上这一伟大壮举[南昌起义]究竟是怎么发生的?长期以来,一些有关现代革命史的书籍、革命史展览中,在介绍“南昌起义”这段史实时,只有周恩来、贺龙等,很少或根本就没有提到过作为八一南昌起义的主要领导人之一的李立三的活动。一般党史读物在谈到南昌起义的领导人时,从不提及李立三。其实,李立三不仅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而且还是这次起义的倡导者。从当时中国共产党内部来说,李立三与周恩来都是临时中央常务委员会五名常务委员之一,在领导“南昌起义”的活动中,李立三的地位和作用是十分重要的。  

……  

大量史料充分说明:李立三不仅是南昌起义的重要领导人,而且还是这次起义的倡导者,这就是历史的本来面目。  

   

李思慎著《李立三是南昌起义的倡导者和重要领导者之一》(《炎黄春秋》1994年第6期):  

李立三作为革委会保卫处处长,最后于“五号从南昌出发,经三日赶到临川,天气极热,沿途多系山路,每日行六十里,实际多至百里。兵士负担极重,每人背二百五十发至三百发子弹,机关枪大炮,都系自扛(因无夫子)。沿途全无农民运动,加以反动派的宣传(杨如轩事先通知各县,说我们是北军实行共妻共产),所以沿途农民闻风而逃。食物与饮料全买不到。甚至终日难得一粥。渴则饮田沟污水,故兵士病死极多,沿途倒闭者络绎不绝。同时军中多无军医处、卫生处等的组织,无法救治。加以宣传工作极坏,兵士全不明此次暴动的意义,因此,军心大为动摇,逃走极多,仅行军三日,实力损失已在三分之一以上,遗弃子弹将近半数,迫击炮完全丢尽,大炮亦丢了几尊,逃跑及病死的兵士将近四千。”  

……  

 10月2日 ,周恩来、李立三、林伯渠、吴玉章、郭沫若等由汕头撤抵普宁县流沙镇的一座教堂。随后,恽代英、张太雷、彭湃也到达。次日,周恩来召集前委、革委、各军及地方党负责干部联席会议。参加会议的有:周恩来、李立三、谭平山、恽代英、贺龙、叶挺、刘伯承、聂荣臻、郭沫若、彭湃、吴玉章、林伯渠、廖乾吾、贺昌、张曙时、吴明、杨石槐、张国焘等。会议“决定(讨论)敌军迫我势急,我军如退海陆丰实力恐难保存,拟由云落北窜作流寇行,以帮助农民斗争。革委则取掉国民党头衔,分散各省活动,将领中不愿随行者听之。此议虽决,而部队仍由流沙经钟潭向海陆丰道上云落前进,故命令未得下达。贺龙军刚过钟潭,而叶挺军未过钟潭之时,被晋宁方面之敌截为两段。”当天午后,起义部队就在乌石地区遭敌人11师、13师截击,指挥机关和24师被打散,“革委人员因亦解体,陆续逃往香港。”

 小人物未敢忘忧国:请读者注意“云落”一词! 

相关文章:

 关于周恩来:开场的话

 周恩来和历届中共领导人

「 支持!」

 WYZXWK.COM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

注:配图来自网络无版权标志图像,侵删!
声明: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不代表本站观点—— 责任编辑:heji

欢迎扫描下方二维码,订阅网刊微信公众号

收藏

心情表态

今日头条

最新专题

130周年

点击排行

  • 两日热点
  • 一周热点
  • 一月热点
  • 心情
  1. 你搞一次个人崇拜试试,看看有多少人会崇拜你?看看你搞得出来吗?
  2. 邓论学习 (十二) 是四人帮搞的“血统论”吗?
  3. 星话大白|越南
  4. 为什么批评西方的他们都“意外死亡”了?
  5. 李昌平:我的困惑(五)
  6. 是右就必须反,必须批
  7. 谭吉坷德|决战,或许正在悄然开始
  8. 胡锡进为什么总改不了阴阳怪气的老毛病
  9. 毛主席像事件:美策动,迫使中国放弃毛泽东思想!
  10. 到底是谁在夸《新闻女王》?
  1.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2.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3. 湖北石锋:奇了怪了,贪污腐败、贫富差距、分配不公竟成了好事!
  4. 弘毅:警醒!​魏加宁言论已严重违背《宪法》和《党章》
  5. 这是一股妖风
  6. 公开投毒!多个重大事变的真相!
  7. 美国的这次出招,后果很严重
  8. 亵渎中华民族历史,易某天新书下架!
  9. 司马南|会飞的蚂蚁终于被剪了翅膀
  10. ​吴铭:为什么不从所有制角度分析问题呢
  1. 张勤德:坚决打好清算胡锡进们的反毛言行这一仗
  2. 吴铭|这件事,我理解不了
  3. 今天,我们遭遇致命一击!
  4. 尹国明:胡锡进先生,我知道这次你很急
  5. 普京刚走,沙特王子便坠机身亡
  6. 不搞清官贪官,搞文化大革命
  7. 这轮房价下跌的影响,也许远远超过你的想象
  8. 三大神药谎言被全面揭穿!“吸血鬼”病毒出现!面对发烧我们怎么办?
  9. 祁建平:拿出理论勇气来一次拨乱反正
  10. 说“胡汉三回来了”,为什么有人却急眼了?
  1. 在蒙受冤屈的八年中,毛泽东遭受了三次打击
  2. 痛心,反华润人丁一多因强奸被捕,哈哈!
  3. 铁穆臻|今年,真正的共产主义者,要理直气壮纪念毛泽东!
  4. 《邓选》学习 (十一)发展速度
  5.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6. 司马南|对照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大家给评评理吧!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