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军工
李文斌
上世纪六十年代末七十年代初,中国和苏联关系紧张,处于严重对立状态。苏联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虎视眈眈,跃跃欲试,时刻可能向中国发动全面进攻。在西北的新疆和东北的黑龙江两翼,时有规模不等的军事冲突。到了1969年,更爆发了中苏界河乌苏里江上的珍宝岛之战。
中苏关系恶化到如此地步,自非一日之寒。它源于中苏两个最大的共产党的意识形态之争。自从赫鲁晓夫当上苏联共产党的总书记以来,宣传并推行一种“三和两全”的路线。“三和”,即(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实行和平过渡,和平演变,和平竞赛;“两全”,即全民国家,全民党。而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则认为这是一条修正主义路线,是要断送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命运前途和瓦解社会主义阵营的。于是,六十年代中期到末期,中苏两党的公开论战从未停止且愈演愈烈,双方都动用了各种宣传机器,与对方展开辩论,各不相让,其他号称社会主义的国家也因对中苏观点的不同选择而出现分裂。终于,由意识形态的纷争导致国家关系的恶化,军事对立由此形成。
时过境迁,三十多年过去了,历史已经为这段论战作出了结论。继赫鲁晓夫之后,苏联的几个最高领导人勃列日涅夫、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基本上都延续了赫鲁晓夫的路线,致使一个有十六个加盟共和国的超级大国苏联最终解体,国力和军力大为削弱。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则趁机坐大,独一无二,惟我独尊,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而论战另一方的中国,由于坚持了毛主席的正确方向,避免了国家的倒退和混乱,维护了统一并逐步走向强盛,成为与美国一较高下的大国。
中苏对立时期,我们的压力很大,因为中国的国力和军力远不及苏联。但毛主席一向有自强不息,自力更生的坚强信念,并把这种信念传达给全国人民。使我们形成万众一心,同仇敌忾的民族合力,在与苏联的对峙中丝毫也未示弱。
此时,毛主席发出了一系列有战略意义的指示:“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于是,一个全民皆兵,全民备战,全国搞军工的热潮出现了。
中国本来有一个国有化的军事工业体系,形成了第二、三、四、五、六、七等机械工业部,分别生产核、航空、无线电、常规兵器、海军装备和火箭导弹等。但毛主席是一个群众运动大师,他笃信干事都要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所以,中央就下令全国各地,都要搞军工生产,打一场对抗苏联的人民战争。地方的民用工厂都可以组织武器制造。一种叫“土军工”的军工生产模式诞生了。
我是1968年12月毕业的国防工业大学学生,分配在西安近郊的户县农械厂接受工人阶级再教育。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小厂一下子分来了二十来个大学生,还有中专生,“知识分子”的比例猛然提高,厂长也喜出望外。我们血气方刚,满腔抱负,下决心在自己的岗位上作出成绩。一年下来,完成了不少技术革新、技术改造项目,大大扩充了工厂规模和实力。
由于具有开展土军工生产的条件,该厂就被县武装部确定为土军工生产单位。承担几种武器生产任务的当然是我们这些大学生。
我们准备生产的武器有冲锋枪、82毫米迫击炮、手榴弹、半自动步枪、土火箭等。这些东西对一个生产农业机具的小厂难度很大。从材料、毛胚、机械加工到刀具、工艺装备、加工技术都闻所未闻。但大家敢想敢干,绞尽脑汁,边干边学,自制了不少工艺用具,硬是用土办法造出了合格的武器,到指定地点试射、试投,均获成功。
我的任务是,第一,负责82毫米迫击炮的测绘,拿出图纸;第二,试制土火箭。我是学航空发动机的,虽然对火箭知识略知一二,但毕竟隔行。但那时是初生牛犊不怕虎,激情燃烧,经过一段时间的突击学习,就开始画图制作。我设计的土火箭直径120毫米,长1200毫米,单级,用45号钢作弹壳,壁厚5毫米,尾部为拉瓦尔喷管,内装固体燃料,用电火花点火,用一个角铁作的发射架发射,没有制导装置,盲目瞄准。现在想来,它基本上是一个钢制的礼花炮。
经过紧张的制造装配,第一个火箭作出来了。大家兴致勃勃地骑着自行车,扛着分解开的土火箭去发射场。那是事先选好的一个麦田,距周围的村庄都在两公里以上。怕出事伤着人。我们到达指定地点,支好火箭,连上导线,接上电源,就趴在一个小河沟里。一切就绪后,大家就只等我按下电源闸刀发射火箭。我的心情也很紧张,但也没有什么害怕之感。我趴下没一会见大家都隐蔽好了,就猛的一下按下闸刀。只听“轰”地一声,火箭爆炸了!我们大家都傻了眼,半天躺在地上不敢动弹。恰在火箭爆炸的一瞬间,陕西省咸阳专区军分区司令员走过河上的小桥。一个弹片从他鼻子前面不远处飞过,差一点把他炸伤!我们由于忙于发射准备,根本不知道他是何时从何地来的。大家被这一幕吓傻拉,都愣在那里,一动不动。
“小伙子,怎么拉?不要怕,失败了重新再来嘛。”司令员大声说话我们才如梦方醒。回过神来,站了起来,去问候司令员是否伤着。司令员说没问题,你们好好总结经验,继续干。一场失败和一场虚惊就这样过去了。事后分析,火箭的爆炸原因,是里面的固体燃料经电点火后燃烧极快,来不及从喷管喷出,就使得内部压力过大而爆炸。大家商量认为,土火箭战斗作用不大,而我们限于各方面条件成功的希望也不大,于是就停止制造。
我们造的其他武器质量都不错,我还受到军分区的表扬,参加了在周至县召开的土军工现场会。
这是我参加工作后的一段特殊的人生经历。至今不能忘怀。
2007年9月25日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