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学家杨奎松的有关工资的算法是不对的
原文:http://zhoujun.blshe.com/post/349/548203
看了“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的有关工资的一些看法,发现他的数学不好,概念不清,把几个不同的概念给搞混了。
因此,他的原话是:“到1955年8月,新政府最终取消了供给制标准,统一实行职务等级工资制。新标准进一步提高了高级干部的工资待遇,而且将工资等级进一步增加到30个级别,最高一级560元,最低一级仅18元。这样,最高工资加上北京地区物价津贴16%后达到649.6元,最低工资仅为20.88元,两者工资差距扩大到了31.11倍之多。而此次工资改革,13级以上干部,除行政1级外,平均增幅达14.35%,而14级以下干部平均增幅仅2.26%。如果从绝对数来看,低级工作人员最少的月收入增加只有0.23元,而高级干部增加最多的达到95.67元,相差几达416倍。”
这里说“增幅相差”是没有意义的,因为,如果原来的差别就很小,则增幅虽然扩大了差距,但最大的增幅也还是有限,才增幅百分之14左右。革命政权总是要的调整的。因此我还是关心的是收入差。但是,是什么的收入差,杨奎松在概念上搞混了。
根据上面的说法,最高一级560元,最低一级18元,但是,如果杨奎松不是故意搞混的话,他应当知道,最低一级的18元,是指的最低档的工作,意思当然是指的在机关里的清洁工这样的工人的收入,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当时最穷的工人的收入。因此,是最高的长官和最低的工人的收入。这就不是所有的官员中最高的当官的和最低的当官的相比。
而杨奎松比较其它各国的官员的收入差的时候,却不是将官员的最高的收入和社会上最低的工人的收入相比了,这就不公平。杨奎松只是说:“为了便于读者了解这种倍数的问题所在,我在文章中特别介绍了国民政府时期的薪俸标准情况。以战后1946年国民政府颁布的标准,除总统和五院院长等选任官外,其文官总共分为37个级别,最高一级的收入仅为最低一级收入的14.5倍。在这方面,1956年人民政府所定工资标准,等级只是30个级别,少于国民政府上述标准,但最高一级和最低一级工资收入之差,却达到36.4倍,超出前者一倍以上。即使除去相当于国民政府总统和五院院长级别的主席、总理、委员长级,最高级与最低级之差也超过26倍之数,至少形式上仍高出前者许多。由此不难了解,中共建国后推行的工资收入的等级差,确较国民政府时期要高。”
在这里杨奎松偷换的正是这个概念。事实是怎样呢?毛泽东的工资算是比较高的,月薪为404元,共产党最低的官是23级干部,这个干部级别,才是能够和资本主义社会的“最小的官”相比的,23级干部的工资是月收入60元,拿404除以60,得数6.7倍。因此是比民国时间的政府的级差要低的,杨奎松是在这里犯了错误的。为什么犯错误?因为数学没有学好。
那么,杨奎松的那个算法,就是拿最高工资和高中刚毕业的普通工人的工资相比,这一点也还是有意义的,也可以比较民国时间的和毛泽东时代的。当时毛泽东的月工资是404元,用来除以当时高中生刚参加工资的学徒工的工资20元,是20倍,和我当兵结束后当二级工的月工资40元相比,是十倍。
来看看国民党时期吧,最高的薪水我没有查着,但是这个网址给出了当时的一个部长的薪水:
http://wenda.tianya.cn/wenda/thread?tid=6b9097f789a96619
其中讲到:“根据1933年9月 23日公布的《暂行文官官等官俸表》,特任官(部长及其以上官员)每月薪金为800银元,”
而当时的中国的一个普通工人的工资是多少呢?就是象我当时那样的二级工?是在这个网址:
民国的工资请看网址:http://liberty900.blog.ycwb.com/200942922588.html
其中讲到:“每月工资大致为14~15元。其中印刷、造船、机器、丝织工人每月工资较高,一般都在20元以上;缫丝、火柴、棉纺工人每月工资较低,一般都在12元以下。”
因此象我这样一个人在解放前能够拿到的工资是月收入12元到15元左右。则拿上面我查到的部长的薪水800元除以工人的薪水15元,得数53倍,怎么我算的就和杨奎松算的不一样呢?
我得出的结论,就是,就看工资之间的差的倍数,确实毛泽东时代的贫富差别要比国民党时期要小,和杨奎松得出的结论就是不一样。否则怎么解释人民拥护共产党呢?
而杨奎松号称当时学了马列毛著作?当时只要学过这些著作,就知道要反对绝对平均主义,承认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尤其是许多领导干部年纪很大,而他大脑中的许多东西却无法拷贝出来,因此需要有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这也是工作需要。而且当时的领导干部确实一心扑在工作上,并不是一天到晚想着怎样挣大钱,对国家的贡献,应当是对得起他们拿的工资的。
而解放初有一些人拿得工资比毛泽东高得多,这也是共产党统一战线的要求,就是当时有许多国民党军官,如傅作义,是参加革命的,革命之前他们的生活是无比优越的。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也投奔革命,还有著名的演员,这些人在解放前都有优厚的生活待遇,革命政权为了保持他们的积极性,对他们的工资有所照顾,却和一心为人民的共产党员的情况是不同的。而且,解放后总的趋势,尤其是在文革后,确实是趋向于越来越平均的方向的。
杨奎松能够变数字戏法变出一个印象,就是好象解放后的共产党的贫富差距要比国民政府时期还要大,这让“皇恩浩荡”网友和疯僧兴奋得一阵嗷嗷乱叫,怪不得疯僧反复告诫大家要信服专家说的话呢。
再比较一下和演宣传工程中,所谓“著名历史学家”杨奎松和“中学教师”袁腾飞之间的分工不同。杨奎松号称高干子弟,而且声称读过许多书,如马列著作,说起话来不卑不亢,很有分寸,一付专家的样子,有可能是西装革履温文而雅,一说起话来学术味道浓厚,一系列看似精确的分析,得出毛泽东时代的贫富差距比当年的国民政府还要高。于是有袁腾飞这样的愤青看了,啊!原来过去的宣传我都上了当了,于是愤怒地在视频上大骂共产党毛泽东,然后有疯僧的家之流认为袁腾飞敢讲真话,拼命叫好。
其实,所有这些宣传的人,也都不太懂马克思主义,有可能自然向前网友还懂得多一些。
马克思主义并不是那种非要追求公平,什么大家都一样,这样一种理念,这么想马克思主义根本就是错误的,说明根本就没有看过马克思的书。
马克思主要的研究,就是人类是一个自然的历史过程,在这种历史过程中,发展的主线是生产力,因此生产力未到一定程度,社会本来就避免不了是个阶级社会,马克思并没有这种主张就是在生产力不到的时候就强行进行完全公平的分配。而生产力的发展的关键,又是科学技术的发展,因此邓小平这一点说的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候,生产力是十分低下的。那么,整个毛泽东时代生产力的上升程度,也就是科学技术的上升程度,是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快的。
而社会公平这件事情,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原理,却是和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朝着公平的方向前进的。因此,新中国是不是随着生产力的发展而导致越来越公平呢?应当是的。因为,新中国成立的第一部宪法,并没有强调公平,而是承认了资本家所有制的,当时的资本家的收入就是要比工人多得多,但是,这是应当的,这是因为中国的生产力还发展得不够,这一点,当时的制定第一部宪法的共产党员,是清楚的,他们才是明白马克思主义原理的人。相比之下,杨奎松确实是不明白的。
而新中国的一件最重要的事情,是不管收入如何,一定要想办法保证人的吃饭,许多从旧中国过来的人,之所以要感谢共产党感谢毛主席,就是说,共产党确实在努力地让所有的人吃饱饭,也正因为如此,所以中国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的人口增长速度,是中华民族以前从来就没有过的,也是美国历史上到现在都从来没有过的,也是苏联历史上从来就没有过的。
一网友的读后感:
|
|||
一方面批评毛泽东时代搞绝对平均主义,另一方面又指责其收入分配差距大于国民党时代,精英们自相矛盾,多么无耻。
历史研究中的人性取向:敌军士兵也是农民兄弟啊 http://news.ifeng.com/history/zhuanjialunshi/yangkuisong/detail_2010_05/02/1479042_0.shtml 从革命到执政 中共党史学者杨奎松的史学之路http://star.news.sohu.com/20100505/n271919526.shtml 附文:
1. [网友之声] 铁证如山,岂容狡辩--兼驳《南方周末》杨奎松的“误认为” [taihangbuyi][2010年4月17日][4002] 简介:无
内容: 4月8日凤凰网转录一篇问答录,这篇文章原载2007年8月30日《南方周末》,是杨奎松。令人奇怪的是,凤凰网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重新抛出这样一篇文章。众所周知,中国社会存在的贫富悬殊、分配严重不公问题,已经引起人民群众极大的不满。精英们为了消除人民群众的这种不满,已经连篇累牍地发表言论和文章,为改革开放造成的巨大社会分配不公开脱责任。在铁证如山的事实面前,不承认社会分配严重不公恐怕无法搪塞过去,所……
简介:无
内容: 美日蒋介石抗日真相,为什么他不想抗日 日军作战以八路军为主要目标 不管他们性质如何。然而日本人不就认识到,这样扫荡只能会使中共更加容易扩展,到1939年下半年,日本人变得比较有辨别力了。当日本人进攻八路军、新四军及其地方武装时,中国的非共产党武装袖手旁观。 《桥中华民国史》 下册 解放区的建设 在1937年到1944年间,粮食产量几乎增加了40%。棉花产量在战争开始时为零……
简介:无
内容: 苏联援助蒋介石中国共产党发动群众对北伐起了主要作用 (1)共产党在北伐中起到重要作用 如果没有孙逸仙在1923-1924年同中国共产党同苏联组成的统一战线,国民党人十之八九不可能取得全国政权。国民党借助于共产党人的建议、物资支援和组织技巧,按照俄国共产党的模式改组;一直党领导和受过政治灌输的军队得以建立起来;青年干部到军阀割据地区的工人农民中去,鼓励和组织工农支持革命。有……
简介:无
内容: 按:杨奎松教授是近现代史方面的专家,写了许多文章和书籍阐发他对这段历史的看法,特别是对近现代伟人的评价更是独树一帜。文风犀利,咄咄逼人,舍我其谁,成竹在胸。但是,其立论基础却是不牢固的,建立在自由派对民族国家理论错误的认识上,这就使得他的论著都处于空中楼阁之中。本文针对自由派“民族国家”概念错误的剖析,批判其错误的民族国家观,具有普遍意义。原文:“古人有民族意识吗?中国古代是否是民……
简介:无
内容: 前阵子,B大某著名教授发表了一篇宏论,说什么毛时代的收入差距远远大于蒋光头时代,而他的依据是什么呢?是拿毛时代公务人员等级工资表和蒋光头时代公务人员的等级工资表作对比,因为前者比后者大,所以说明了“权力不平等”才是“收入不平等”的根源。那么,究竟是不是杨教授忽悠的这样呢?我们不妨作个分析。 第一,毛时代的那个级别工资,是涵盖了全体干部工人的(1959年最低的是学徒工,每月18元),而他拿出来作比……
简介:无
内容: 为杨奎松教授正名杨教授说得多好啊,不亚于所有的“洋教授”(包括那个洋教授没做成的马克思),: “还是那句话,社会要想健康和谐,必须先解决权利平等问题。没有权利的平等,就会存在种种弊端,也 就不存在任何真正意义上的分配公平,更不要什么分配平均了。”一点也不错。所谓的权利平等,第一位的,就是经济权利的平等,这点,从杨教授斤斤计较不辞辛苦地算工……
简介:无
内容: “毛泽东时代是个筐,多少罪过往里装!”——评杨奎松教授的分配不公“制度决定”论 [ 言川 ] 于2007-09-06 11:12:24 上帖 [ 发短信 ] [ 表状 ] “毛泽东时代是个筐,多少罪过往里装!” ——评杨奎松教授的分配不公“制度决定”论 看了北大教授杨奎松教授的文章《建国以来党政干部……
简介:无
内容: 吴敬琏和杨奎松两位教授打架了老 汉 昨天刚读完黎阳写的《“左派”、右派、两面派》 的文章,今天又看到杨奎松的文章,看来像黎阳写的两面派这类人物真不少。有些人只要个人利益的需要,就可以造出一个根据来。吴敬琏教授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党政领导针对“左”的路线下,分配的平均主义极大地损害了人们的生产积极性和抑制了经济效率提高的严重情况,提出“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方针。”这里攻击的显然是毛泽…… 1. [历史视野] 质疑子虚老人:毛时代工资差距比国民党时期大吗? [展如画][2010年1月26日][4167]
简介:对子虚老人《毛泽东时代工资差距比国民党统治时期还大吗》的回应。
内容: 读了子虚老人《等级工资制——修正主义的温床》(以下称《等》文)一文,感到问题严重:第一,文中有严重失实之处,会产生丑化毛泽东时代的效果;第二,把等级工资制看作修正主义的温床,这无异于反对社会主义按劳分配的原则。因此本人于1月17日转载了马根草的文章《毛泽东时代工资差距比国民党统治时期还大吗》,并加了一段按语,指出官僚主义、修正主义的温床主要不是什么过大的工资差距,而是别有奥妙。 子虚老人于1月…… 2. [历史视野] 毛泽东时代工资差距比国民党统治时期还大吗 [展如画][2010年1月17日][1924] 简介:对“子虚老人”《等级工资制--修正主义的温床》的一点意见。
内容: 1月14日,子虚老人的一篇文章——《等级工资制——修正主义的温床》文中有一些严重失实之处。该文资料主要引自杨奎松的著作。杨奎松是当代较有名气的史学家,他所掌握的历史资料是十分丰富的。然而他的文章和言论带有一种不易察觉的政治偏见,他的政治立场在骨子里是反动的。当然,由于他是著名的史学家,不能像双扇堂主人那样(见拙作《与一个反毛败类的论战》)信口雌黄,对革命领袖和社会主义进行明目张胆的恶毒攻击——那样…… 杨奎松绘像 |
相关文章
「 支持!」
您的打赏将用于网站日常运行与维护。
帮助我们办好网站,宣传红色文化!